第十章 燕國庶子 客居他邦

第十章 燕國庶子 客居他邦

公元前316年,韓國。

都城新鄭城中,燕國館驛。

這裡住著一位身份特殊的少年公子。

公子身高八尺,眉目英武,立發垂地,時年不過十九歲。

公子是當今燕國國君燕王噲的親生兒子,姬姓,燕氏,名叫職。

燕國是周朝所封同姓國,燕國國君自然是姬姓,所以公子可稱呼為姬職。

但也可以國為姓,姓名稱為燕職也未嘗不可。

公子職不是嫡子,是燕王噲庶出。被燕國派遣到韓國充當人質,已經有好些年了。

公子職來到韓國,通常時候都呆在館舍,自己不能隨便外出。因為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韓國有關人員或暗或明的監視之下。

在這韓國新鄭,公子職雖然衣食無憂,住處都有從人伺候,出行也有車馬隨從,但是在他國為人質,形同軟禁。

公子職不得自由,又思念故國父母,數年來,心中苦悶唯有自己知曉。

質子之事,是古來慣例。

兩國之間為了達成某種聯盟或某種意向,為表示誠意,國君派出自己的親生兒子前往對方國家為質當,通俗地說,就是以親兒子作抵押的意思。

這個職位和使命比較重大,但同是也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

若一旦天下形勢有所變化,導致兩國關係交惡,人質便會被殺死。

古往今來,史上被殺的質子也並不鮮見。

所以質子一般通常不會用太子,因為太子是國家儲君,除非為了顯示特別的誠意才會用太子。一般多用嫡長子以外的嫡子、庶子等。

周朝時期,天下大大小小諸侯達八百餘國。諸侯國之間互派質子之事,是很常見的現象。

但質子有一個好處便是可以鍛煉資歷,回國之後能提升地位。

也就是說,到別國當過人質的,有這段經歷履歷,再回國后便擁有了一個分量很足的資本。

而質子歸國之後等當上國君的,也不再少數,如晉惠公父子,後世秦王嬴政等。

公子職的生母地位卑微,所以儘管他是燕王的親生兒子,生在王室之家,但難得父王看重寵愛。命運也不能自己自主。

王子皇孫,生來也是為國家王室所利用的。

姬職的命運,也是同燕國的命運捆綁在一起的。

燕國地處偏遠,位居北方,歷來不能與中原大國相抗衡。到戰國時期,雖然躋身七雄之一,但實力當排在最末。

燕國為自保,便尋求同盟。為避免被秦、齊等大國侵犯,便與韓國、趙國等結為聯盟,抱團取暖。根據古例規定,都要互相派遣人質。

而燕國本身弱小,同是實力比較弱的韓國,也成了燕國討好的對象。這不,燕王噲為結交韓國,顯示誠意,便主動單方面派遣質子。

而派遣誰去呢?雖說兒子都是親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終究有嫡庶之分,太子平已經是儲君,前往齊國為質了,這齊國是大國,燕王惹不起,為顯示誠意,只好將太子派去了。

而韓國也需要派遣人質,人質地位太低不足輕重,太高又無人可派。於是這爹不愛兄不疼的公子職,便自然被當做最合適地人質送往韓國了。

公子職離開燕國之時,才十四五歲,還只是一少年。

公子職出發前往韓國那天,前往宮中拜謝父王、各位王兄。父兄態度也不冷不熱,燕王噲只是揮揮手道:「去吧,路上好生小心。」便埋頭看案上竹簡了。

公子職又前往拜別母親,其母哭泣不止,親自出宮,送姬職於城外。尋思他這一去,前途未卜,不知何時能回。

不禁不忍母子分離,抱住姬職之首,傷心落淚不止。

前去韓國的車馬已經停在路邊,整裝待發,使者已經在催促上路。

公子職雖然年少,但已經懂得事理,見母親如此傷心,便安慰道:「母親放心,孩兒到韓國為質,是為燕國與韓國結好。今燕國與韓國和好,更無他事,孩兒此去定然當無恙,只等數年後,孩兒便可以完成使命返回燕國,又能在母親身邊伺奉了。」

其母才收淚,又再三叮囑道:」父母遠在千里之外,難以再照料你。職兒前去韓國,一定得好生照顧自己。為母不求他望,只盼望你能平安歸來,為母心便足矣。」

姬職領諾,再拜謝了母親,便上車而去。

使者下令發車,車夫一聲鞭響,車馬上路前行了。

山迴路轉,車馬已經遠去,唯有大道之上,留下煙塵幾許。

公子職坐在車上,看前方是莽莽山川,幽燕之地,氣勢雄輝。

又看見有百姓在路邊田地里耕稼,道路之旁,栽種有甘棠樹。

睹物思人,見此甘棠樹,公子職不禁心裡吟誦起那首國風《甘棠》來: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而這首甘棠之詩,便是後人為紀念和追思燕國始祖召公的政績和仁德所作的,後來收入詩經之中。

公子職既然是召公之後,那對燕國始祖召公的故事自然是熟悉的。

這首四言古詩什麼意思呢?原來是召公在治西方的時候,治理得當,政績顯著,人民和睦,百姓安定。後來召公去世了,周朝百姓都懷念他,不忍砍伐召公種植的甘棠樹。詩人感嘆此事,便作了這首詩來紀念和緬懷召公,表達追思讚美之情。

召公是誰呢?他是文王的後輩、武王、周公的兄長,輔佐武王克滅殷商,而受封於燕,為燕國始祖,所以燕國為姬姓同姓國。

召公雖然受封於燕,但他同周公一樣,都不就封,只是派自己的兒子前往,周公派遣自己的兒子伯禽前往魯國,召公派遣自己的兒子姬克前往燕國。而自己留在西周鎬京,輔佐武王。

自陝以東,周公主持治理,自陝以西,召公主持治理。

而燕國自立國之後,傳至燕王噲,已經有三十多代了,也持續近八百年了,與周王朝幾乎同始同終,休戚與共。

公子職是燕王噲的兒子,身上流淌著召公的血。召公雖然沒有來過幽燕大地,但他把他的血脈留在這了。

作為召公之後,公子職感到驕傲。

但是自己在燕國雖然是宗室子弟,卻只是庶出,備受父王冷落。按照宗法禮制,庶子地位遠不及嫡子。不光繼承王位沒有份,而且若遇到棘手的事情,庶子也得服從王命,充當犧牲利用,沒有絲毫的選擇可言。

這個不尷不尬的庶子地位,也就跟公子職本人處境一樣。在國內,除開母親之外,自小沒有人疼愛。父王冷落,兄弟排擠輕視,就連燕國群臣,也因為某些原因,多與公子職保持疏遠。

這樣的成長經歷,造就了公子職的隱忍和堅韌品質並好強的精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豪傑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豪傑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 燕國庶子 客居他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