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孑民

蔡孑民

蔡孑民的名字,在現今我們雖然熟習,但在那時候(約六十年前,正當光緒戊戌),老百姓中間,只知道有「蔡元培」的。他在那時不但是個奇人,簡直還算得上是個怪物。他是翰林,卻又是一個革命黨。假如說是「康黨」,就是「保皇黨」,雖然在正統派看來也是亂黨,到底也還講得過去,但是他是排滿的革命黨,這道理便太費解了。一個人點到翰林,已是官了,正可竭力的爬上去,為什麼還要這樣亂搞,其居心真不可測了。所以關於他的目的,便有種種推測,一種傳布得最廣的說法,是說他主張「公妻」,這是我聽到的最多的傳說。但是這謠言是幾時消滅的呢?我也不曾留意,事實是就這樣消滅了,因為原來只是謠言,而且事實勝於雄辯,蔡孑民這人別的不說,道學氣比較重,他於男女關係是向來不苟的。他在前清所著的書,流傳下來的,乃是一冊《中國倫理學史》。他受古人的影響第一個是俞理初,這是主張男女平權的,他說寡婦可以再嫁,反對守節,那麼那種謠言之來也不是全無根源的了。

蔡孑民於革命之後,擔任教育總長,他一上台就廢止讀經,停止祭孔,這是了不得的一件大事,自此以後儒教的勢力一蹶不振,雖然有好幾次反動,也總翻不過來了。他的大主張是「美育代宗教」,但這沒有多大成功,因為宗教總是宗教,歸根結蒂脫不了迷信,不是美術或是什麼別的東西所替代得來的。

蔡孑民的主要成就,是在他的大學教育。他實際擔任校長,沒有幾年,做校長的時期也不曾有什麼行動,但他的影響卻是很大的。他的主張是「古今中外」一句話,這卻是很有效力,也是最得時宜的。因為那時候是民國五年(一九一六),袁世凱剛死,洪憲帝制雖已取消,北洋政府里還充滿著烏煙瘴氣。那時是黎元洪當總統,段祺瑞做內閣總理,雖有好的教育方針,也無法設施。北京大學里其時國文科只有經史子集,外國文只有英文,教員只有舊的幾個人,這就是「古」和「中」而已,加「今」和「外」這兩部分,便成功了。他於舊人舊科目之外,加添新的人和新的科目,於是經史子集之外,有了戲曲和小說,章太炎的弟子黃季剛,洪憲的劉申叔,復辟的辜鴻銘之外,加添了陳獨秀,胡適之,劉半農一班人,英文之外也加添法文,德文和俄文了。古今中外,都是要的,不管好歹讓他自由競爭,這似乎也不很妥當,但是在那個環境,非如此說法,「今」與「外」這兩種便無法存身,當作策略來說,也是必要的。但在蔡孑民本人,這到底是一種策略呢,還是由衷之言,也還是不知道,不過在事實上是奏了效,所以就事論事,這古今中外的主張在當時說是合時宜的了。

但是,他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學校裡邊先表示不滿,新的一邊還沒有表示討嫌舊的意思,舊的方面卻首先表示出來了。最初是造謠言,因為北大最初開講元曲,便說在教室里唱起戲文來了,又因提倡白話的緣故,說用《金瓶梅》當教科書,這當然完全是謠言。其次是舊教員在教室中謾罵,別的人還隱藏一點,黃季剛最大膽,往往昌言不諱。他罵一般新的教員附和蔡孑民,說他們「曲學阿世」,所以後來滑稽的人便綽號蔡孑民叫「世」,如去校長室一趟,自稱去「阿世」去。知道這名稱而且常常使用的,有馬幼漁劉半農諸人,魯迅也是其中之一,往往見諸書簡中,成為一個典故。報紙上也有反響,上海研究系的《時事新報》開始攻擊,北京安福系的《公言報》更是猛攻,後來由林琴南來出頭,寫公開信給蔡孑民,說學校里提倡非孝,要求斥逐陳胡等人。蔡答信說,《新青年》並未非孝,即使主張也是私人的意見,只要在大學里不來宣傳,無法干涉。兩面相持不下,林氏老羞成怒,大有借當時實力派徐樹錚的勢力來加干涉之勢。在這時期「五四」風潮勃發,政府忙於應付大事,學校的新舊的衝突總算幸而免了。

蔡孑民後來又做過大學院院長,沒有做出什麼事來,他的成績要算在北京大學為最大了。但是,我重複的說,他的古今中外的主張,只有在那時適用,也最著成效,但即此一節,也就夠了。他是國民黨中的一個異己分子,在抗戰期間也沒有到重慶去,是一九四〇年在香港九龍去世的。他是我們的前輩,但並不擺架子,也很有風趣,曾作打油見和,末云:「樂事追懷非苦語,容吾一樣吃甜茶。」其時已年七十,可見興緻還是很好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木片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木片集
上一章下一章

蔡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