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三年前,時任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的李偉國先生來電,說要編一本我的「語錄」。

「語錄」這詞,意思很平常,但在中國文化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被賦予了某種奇怪的色彩,讓人聞之卻步。幸好,作家張愛玲為她那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姑媽編過幾頁語錄,讓事情回到了平常。

這些年我還在世界各地遊歷,而喜愛文學的辭書專家王雅軍、上海辭書出版社編輯張良一先生則一直在孜孜矻矻地做著這件事,我一時都忘了。直到有一天,一大堆稿本分好幾個大紙袋裝著送到我眼前,我才大吃一驚,並深深感動。後來,上海人民出版社與辭書出版社協商共同出版,並由年輕一輩的編輯張莉重新選編整理。新的稿本體現了當代年輕人的選擇標準,但體量還是很大。這期間,我又見到了由東北著名詩人馬和省先生和其他兩位詩人策劃編選的《余秋雨語錄》,便產生了一種擔心,怕上海版的語錄與東北版產生太多的重複,給關愛我的讀者帶來遺憾。因此,以後旅行,不管到世界哪個角落,都在行李箱裡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編的那堆稿本,偶爾拿出來翻翻,每次都抽掉幾頁,凸顯「人生」這個主題,最終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我不知道廣大讀者是如何看待這些語錄的,自己卻有一個意思要向大家表述——

小時候每次進山,總會採摘一些不同的樹葉帶回來,夾在書本簿冊間,讓它們慢慢干去。有時不小心翻到,脈紋清晰而生機全無,卻能讓人想起滿山樹林,輕風一過,聲如湖潮。

我的那些文章和著作,也算是栽種在山間的一棵棵樹木吧,栽種之時只考慮到它們的整體生命,不敢想象它們的葉子會被一片片採摘。在我看來,樹葉之美,在於樹杈的能量和姿態;樹杈之美,在於樹木的能量和姿態;樹木之美,在於山巒的能量和姿態;山巒之美,在於天地的能量和姿態。

因此,樹葉不宜採摘。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是不智之舉。

但是,此論不可絕對。寒冬季節,萬木凋零,山河失色,只有夾在書本間的那些樹葉還為人們保留著某種記憶。即便不在冬季,世上還有很多人無暇或無力暢遊山林,那麼,幾片樹葉,也算是一種不俗的饋贈。如果不同的樹葉還能拼接出幾組神奇的圖案,那就更有意思了。

眼前這本書,就是從我栽種在山間的那些樹木中採摘下來的葉子,它們脫離了曾經滋養它們的枝幹,卻在這裡拼接出了一個圖案,這個圖案叫「人生」。

如果讀者願意湊近鼻子細細一聞,說不定還殘留著山林的依稀氣息。

乙酉年寒冬季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余秋雨人生哲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余秋雨人生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