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相遇
半日之間經歷從驚變乍起的恐懼到絕處逢生的慶幸感傷,畢竟還是少年,種種極端情緒之下,加之渾身酸痛疲意,玄寧眼角淚痕未乾便沉沉睡去。
心中難安,雖然疲累交加,這一覺也難睡安穩,不過個把時辰,玄寧就醒了過來。
睜開眼睛,映入眼帘的是灰暗潮濕的石洞洞頂,他有些獃滯的思緒花了好一會功夫才想起來這裡是哪裡,自己又為何出現在這裡。
伸手胡亂抹了一把臉上殘餘的淚痕,老頭兒已經不在了,除了自己,再無依靠,現在雖然絕處逢生,暫時沒有了生死危機,但是想到這裡是絕壁上的石洞,上下不接,玄寧心中只有叫苦不迭。
玄寧起身,開始打量這個洞穴。
外面依然是傾盆暴雨,洞內光線很暗,根本看不清楚有多深,玄寧忽然反應過來,洞內光線太暗是因為洞口垂下太多綠蘿遮擋了大半天光。
玄寧小心翼翼走到洞口,伸手去扯那些枝蔓。
洞口處由於常年受雨水侵襲,生滿青苔十分濕滑,玄寧很是小心,好不容易盪進這洞里,別一不小心又滑出去,再掉下去怕是絕對不會再有第二個洞口接住自己了。
一點點移開扯落大半藤蔓,沒了遮擋,急促的雨點頓時密密麻麻的打了過來,剛剛半乾的衣裳一下又全濕透。洞內倒是亮了起來。
玄寧嘆了口氣,退回洞內,
這個洞並不大,洞口方圓文余,往內逐漸收緊,彷彿一個喇叭,而洞口就是喇叭口,雖然天光照了進來,但是由於石洞狹小,玄寧還是只能看到四丈進深,到那裡就只有一人來高了,再往內就更加狹小,一片昏暗。
驀地,似乎看到什麼,玄寧一顆心頓時狂跳起來。
定睛細看,就在石洞深處,似乎有一道黑影婆娑而立,那終究是什麼東西?
一想到自己先前還睡了一覺,玄寧冷汗頓時流了下來,若那黑影是什麼精怪,有多少自己只怕都死的透了。
壯著膽子開口相詢,半響未見回應,那黑影似是動也不動,只是由於光線太差,實在看不真切。
再等了片刻,眼見那黑影還是毫無反應,玄寧一咬牙,若真有危險,橫豎都是死,索性躬身一點點湊了過去。
隨著距離來越近,他終干看清了那是什麼。
那竟然是一具盤坐的骷髏。
看到骷髏,玄寧倒是放下心來,只要不是活物就好,畢竟幼時逃荒,后又隨老道流浪十年,別的不說,看到枯骨死屍真如家常便飯早就習慣,甚至有時與老道夜宿山野,身邊就是荒骨為伴,是以見到屍骨,內心真是毫無波瀾。
那骷髏身上還穿著衣裳,只是不知道經過多少歲月,大半都已風化,只余絲縷。不過看式樣還是能夠勉強看出是道家裝束。骷髏身上更是有多處傷痕,輕則裂紋,重則斷裂,尤其是胸口肋骨處,更是變成了一個空洞,斷處平滑,竟似被利刃削成,顯然,這一處應該就是致命之傷。
神奇的是,尋常骸骨年代久遠后,枯黃、發黑等變化絲毫沒有在這骸骨上顯現,這具屍骨根根瑩白如玉,沒有一絲風化痕迹。
這時的玄寧只是不懂,他不知道這是修者到達極高境界之後,伐體洗髓,全身經脈、血液、筋骨等皆如重生,才有這等效果。
仔仔細細看完骸骨,玄寧這才注意到,骸骨身旁還有一方小小的石台,己落滿灰塵,檯面上有物微微凸起,只是灰塵太厚,若不細看幾乎無法察覺.想必是這道人生前所之物。
玄寧看看骸骨,又看看凸起之物,心中盤算一番,躬身對骨行禮,口中念念有詞:「前輩莫怪,您已仙逝,相見即是分,為免明珠蒙塵,小子這就瞻仰一下您的遺物。」
神叨叨說完,玄寧彎腰蹲下,拂去台上灰塵,頓時被嗆的連聲咳,待塵埃落定,只見石台上靜靜躺著兩個布包。
一個布包狹長,應是兵刃之類,另一個四四方方,似是典籍書本,而石台上更隱隱露出不少刻痕,似是文字。
玄寧跟著者道,雖然油滑學了十足,卻並沒有多少貪婪之意,想看這石台上的事物,更多的是好奇,被困在這崖洞之中,又見到這詭異的骷髏,總得把情況了解清楚。
連抹帶吹,終於把石台徹底清理出來,檯面上的刻痕終於全部顯露出來,果然是一篇文字。
腌臢老道雖一身毛病,竟通讀道藏,還是博學之人,玄寧跟著他這些年,卻是被逼著學會了讀書識字,為此玄寧沒少嘲諷他,老道每次一張橘皮似的臉總是漲得通紅,口中只道:「你這小屁娃兒懂啥,為師當年……」
想到這裡玄寧又是一陣神傷,慢慢平復心情,去看那文字。
「修行四十載,雖得無上天書,然資質魯鈍不能盡窺天人之道,今遇蛇妖而厄,命也。唯持正心誅妖魔,未有解怠,余心稍慰,今遺道玄錄予後來者,盼君不負余心,行大道之事,如此可瞑目也,含光伴余多年,一併予之,齊雨霄絕筆。」
字體飛揚,只著看這字便有一般磊落洒脫之意,字跡深入青石半寸,溝壑平滑圓潤,竟似是以手指寫就。
齊雨?道玄錄?含光劍?玄寧一臉茫然的看完這段文字,越看越覺得似曾聽聞,驀地,想起老頭兒曾經講過的一段往事,再去看那骸骨,心中震驚,無以復加。
腌臢道人雖然不是什麼前輩高人,但是對往事舊聞如數家珍,不管是修行奇人秘事,還是朝堂野史,都是張口即來,平素就跟玄寧吹噓個沒完,也沒少受玄寧白眼,也不知這老頭兒都是哪裡聽來。
而這齊雨霄和道玄錄,更是被他說過不止一次,聽的玄寧耳朵幾乎都起了繭子。
千年前,雄踞九州之地的漢帝國陷入混亂,宦官與外戚交替登場,各地諸侯並起,割據稱王,烽煙四起。
而其時天師道掌教張思凌,修為高絕,門派鼎盛,眼見這亂世將起,卻也背離道家清修之道,動了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的念頭。
隨即,張思凌登高一呼,從者雲集,很快麾下便有了數十萬大軍,一路以強者開路,攻城拔寨,勢如破竹,最盛之時己佔地數千里,據有一州之地。
然而,亂世人オ反而層出不窮,那個時期更是九州數千年也難以見到的大時代,星河燦爛名將輩出,張思凌雖然修行天分極高,但是行軍作戰卻差的遠了,在經歷最初的混亂無序和洗牌后,真正強大的勢力開始角逐中土。
很快,張思凌的隊伍就在一場場潰敗中不斷縮小,最後殘存的兩萬大軍更是被三方聯軍層層圍困在陽泉。
要知道,張思凌雖然修為高絕,但也不是一騎絕塵,更不可能一人力壓全場,畢竟那是千年難遇的大時代,在圍困他的三路聯軍當中強者雲集,更有數人雖然稍遜於他,但是如若聯手,也足以與他匹敵,之所以沒有立即發動進攻,就是怕他拼個魚死網破。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看上了他的道玄錄。
如果說近干年來問世的修行典籍中,最有名的是哪部,估計絕大多數修行者都會推崇道玄錄。
天師道香火綿延千年,固然是底藴深厚,但是,張思凌居功至偉。
他剛接掌掌教的時候,天師道已是日落西山,門中人才調零,他通讀道藏,觀日月山河,神與道合,自創諸多神通術法,然後將所悟著書便成了道玄錄,由此,天師道大放異彩,張思凌硬是以一己之力重振天師道,至今千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