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詩引得帝王來
過了武賢儀這關,李璥終於能夠靜下心來,欣賞李白親筆所書的《將進酒》。
尤其是看到裡面那「汴王璥」三個字,便笑得合不攏嘴。
收起了墨寶,李璥便開始思考完善遷出皇宮的計劃。
這一次出宮,他算是了解了諸位皇子的生活。雖然在十六王宅中,依然是禁忌重重,但至少在言行上,比皇宮自由多了。
李璥已經打定主意,一定要搬到十六王宅中,以長安為棋盤,重操舊業,慢慢布局,在大唐找尋自己的價值。
至於這計劃的突破口,李璥望著手上那捲墨寶,心中已經有了主意了。
幾天後,皇宮之中,突然流傳起李白所作的《將進酒》,無論是宦官還是宮女,都在四處傳頌。
很快的,這詩便引起了眾妃嬪的注意,他們的文學修養比之宦官宮女更高,一下子就被這首詩篇給迷住了。
李隆基也是個文藝中年,興趣廣泛,對詩詞亦有涉獵。當他臨幸某位妃嬪之時,很快便從那妃嬪口中,得知了這首流傳大內的詩篇。
李隆基頓時起了愛才的心思,連忙詢問此詩的來源。但那妃嬪哪裡知道此詩的由來,只說是最近幾日,在宮中廣為流傳。
李隆基當即命高力士親自調查此事,找出作出此詩的作者。
很快,在高力士的排查下,立即調查到李璥身上。
當李隆基聽到這個消息,頓時愣住了。此詩難道是李璥所作?不對,此詩如此狂放不羈,豈是一個小兒能夠寫出來?
高力士當即在旁邊提醒道:「大家,老奴還查到了一件事,汴王曾出宮,與人喝得伶仃大醉而歸。」
李隆基聞言,不由眼前一亮,「不錯,前段時間,惠妃確實向我求了一道旨意,讓汴王兄弟出宮。莫非,此詩作者,便在長安之中?」
高力士含笑道:「大家聖明,想必那作詩之人,與汴王有關。」
李隆基沉吟片刻,笑了笑道:「正好,我也有段時間,未到賢儀那去了,今晚便去那裡吧。」
高力士當即叉手拜道:「喏,老奴這就去安排。」
聖人要臨幸武賢儀的怡芳殿,頓時讓整個怡芳殿一通忙活。武賢儀整個人收拾的乾乾淨淨,妝容比之以往,更加艷麗。
李璥和李璇兩兄弟,也被打扮起來,穿上親王蟒袍,聽著一旁的宦者,在耳邊嘮叨著各種面聖禮節。
沒過多久,李隆基進入怡芳殿,與武賢儀母子舉行家宴。
席間,李隆基不經意的問道:「最近宮中流傳一首名為《將進酒》的詩,賢儀可有聽聞?「
武賢儀還不知道此詩與自己的兒子有關,當即點點頭,「妾也聽聞此詩,也不知是何人所寫,其文采斐然,讀之令人心折。」
李隆基含笑著點點頭,突然目光落在李璥身上,「璥兒,此詩你可知曉?」
李璥早已按捺不住,當即跳出來,神氣的說道:「璥兒當然知道,此詩乃是我一好友所贈,千金不易也。」
李隆基聞言,不由感到好笑,但也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哦,你那位好友姓甚名誰,為何會寫詩贈你?」
李璥當即不假思索的答道:「此人姓李名白,字太白,號稱酒中仙,與我乃是酒。。。。」
說到這,李璥似乎想到了什麼,趕緊捂住嘴巴,不敢再言語。李璇更是低著頭,拚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李隆基哪裡還不知道後面那句話的意思,不由笑道:「酒中仙,有意思。」
武賢儀此時也是頗為尷尬,「三郎,璥兒他還小,不知分寸,還請三郎恕罪。」
李隆基擺擺手,目光依然盯著李璥,「璥兒,這詩是你在宮中散布的吧?」
李璥老老實實的答道:「是璥兒所為。」
「你此舉,意欲何為?」李隆基目光微凝,直視著他。
李璥依然保持著懵懂的神態,心中卻是不住打鼓,繼續硬著頭皮道:「璥兒那位好友,文采如此出眾,豈能默默無聞?璥兒不止想要在宮中流傳其詩篇,更想流傳至整個長安,乃至天下。」
李隆基聞言,有些愕然,「僅只如此?」
「那還能怎樣?」李璥好奇的望著李隆基,反問道:「李白乃是璥兒的好友,為好友略盡綿薄之力,此乃為人者,義之所在。父親往日,不也這樣教導我們的嗎?」
「額,不錯,你能做到這點,為父很欣慰。」李隆基有些尷尬的點點頭,他實在想不起,自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對了,璥兒,那李白,現在官居何職?」李隆基生怕李璥再說起往日教導之事,趕緊岔開話題,詢問道。
李璥連忙說道:」李白此時還是布衣之身。「
「惜哉,賢士在野,我等君臣之過也。」李隆基聞言,不由有些自責。他一直都希望,能夠網羅天下賢人智士為己用,以至於野無遺賢。卻沒想到,還有這麼一位賢才,流落民間。
李璥一聽有戲,連忙說道:「父親,聽聞您書法了得,對詩文亦有心得。璥兒這裡有李白所書《將進酒》詩篇,還請父親品鑒一二。」
「哦?也罷,那就拿來一觀吧。」李隆基對此也是興趣頗濃,當即點頭應允。
李璥趕緊命人到他房中取來詩篇,呈遞給李隆基。
李隆基展開細細欣賞,不由點頭道:「嗯,這字不錯,不拘泥於形體,宛若游龍,肆意張狂。想必那李白書書此佳作時,已是半醉半醒之間了吧?」
「父親果然英明,竟然一眼便從這字中,看出當時的場景。璥兒對您的敬仰,宛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啊。」李璥當即極其不要臉的恭維道。
「哈哈,胡說八道。」李隆基大笑著橫了他一眼,心中卻是舒爽不已。
倒是一旁的高力士,頗為詫異的望向李璥,這話,得趕緊記下來。
「咦?這詩中還有六字,盛王琦,汴王璥,你為何將其隱去?」李隆基很快便發現了端倪。
原來,李璥散布此詩時,故意刪除了他和李琦的名字。以至於宮中所有人,都不知道這首詩的來處。
李璥無奈的跪倒在地,坦白道:「還請父親恕罪,璥兒不該擅自飲酒。」
李隆基聞言,頓時瞭然。這孩子,是怕自己飲酒的事,也隨著這首詩流傳出去啊。
他不由望向李璥,此子倒是聰慧,將來或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