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胡三爺的懷疑
漢獻帝延康元年,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曹丕使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也,實乃欲蓋彌彰。
傳國玉璽可謂是命運波折,晉永嘉五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
腦海中閃過歷史典故,胡三卻沒有在右側上看到有加刻「天命石氏」。心中頓起疑惑。
南朝時,傳國璽歷經宋、齊、粱、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不過在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今揚州)后,蕭后帶著太子元德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乃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聊以**,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后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太宗龍顏大悅。
唐末的時候,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石敬塘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由此,傳國璽第二次失蹤於世間。
到了北宋哲宗時,有農夫在李從珂的廢墟中找到這個玉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傳國玉璽又得以重現於世。
但是微欽二帝被掠,傳國玉璽歸於金,一直到金朝被蒙古所滅,傳國玉璽卻是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所以後世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們,均是懷疑傳國玉璽被元朝帝王用於陪葬了。傳國玉璽的下落,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懸案。
雖然到了今時今日,帝王制已經被取締,所謂的傳國玉璽也失去了其本身代表著的意義,但它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一種象徵,作為炎黃子孫正統象徵,是中國文明歷史發展的一個見證!無數學者都企圖從浩瀚的書籍資料中找出線索。但沒有人成功。
傳國玉璽本身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王權象徵,沒人敢定價,價值連城的這個成語就是從這枚傳國玉璽上得來。估計任何一個炎黃漢裔富豪砸鍋賣鐵去買的。
要知道,這傳國玉璽要是放在古代,誰得到了就是天命所歸,可以忽悠全國人民造反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做了一番睜眼美夢之後,胡三爺慢慢排除了心中的臆想,苦澀笑了笑道:「這件東西,沒有買的起。如果你不介意買家國外華僑的身份話。我能幫您賣到十個億以上。國內的話,一個億算是頂天了。」傳國玉璽上有一股奇異的能力,胡三爺有一套觀察感應之法。祖傳盜墓秘術。別人察覺不到這股煌煌浩蕩之力。他能。北京城裡皇帝的玉璽他過手不少枚。沒有一枚,有這枚玉璽奇妙。震撼人心。
張凡沉吟片刻,心頭徹底震撼住了,深呼吸,平復心態,機械地點頭道:「賣給國內的買家吧。能賣多少。你做主,那顆夜明珠送給你算作報酬。」看似鎮定的他,其實很心虛。
「一把秦王佩劍,觀台定秦劍。小半部竹簡呂氏春秋。交給你售賣。其中資金一半交給你操作,用來幫我購買北京周邊四合院。」
「我的爺,你說這是秦王佩劍,那把觀台定秦劍嗎?嘖嘖,數千年歲月居然宛如新鑄?這種玄妙莫測的「劍韻」倒是十足。桌子上二十三卷竹簡呂氏春秋。還能保存那麼好?」
胡三爺顯然沒有被傳國玉璽沖昏了頭腦。而是冷靜下來,抱著質疑的態度,慢慢疑惑道。
張凡心虛地皺了皺眉。鎮定地說道:「東西留在這,你去鑒定。對了!這一版呂氏春秋有後面的完整版,大概一貨車。要是有人想買,可以出價。」
胡三爺一呆深深的吸了口氣,將有些浮躁的心情沉靜了下來,沉思了一會之後,將目光轉向那些製作精緻如新的竹簡。就算是近代工業,這一大車竹簡都能賣不少錢了。
「嗯?這是什麼?」
當李博格的目光通過放大鏡停留在觀台定秦劍上的符文時候,突然發現,這些字元非常奇特。不是甲骨文,也不是秦篆。
符文又具備紋飾的精美,又叫人眼睛一亮,覺得其有特殊的妙用。李博格似乎看到這些符文有一種難以語言的魅力。
「這……這……應該是另一種文字!為什麼歷史上沒有記載,」
李博格將注意力放到那些細微的幾乎讓人很難注意到的符文上后,整個人差點激動的跳了起來,因為那上面古樸的紋線圖案,看在他眼裡,卻是美妙異常。
沒有記載過的文字。這可是一大發現。價值非凡。而且他還知道一個隱秘的典故,世人皆以為觀台定秦劍是秦王佩劍,實則不然,秦皇統一天下,經常遭遇刺殺,曾經組織了一支秘密部隊,叫黑冰台禁衛軍,武藝高強,尤擅長與劍法,個個都被秦王授以觀台定秦劍。這種劍不是尋常青銅劍。而是以天外隕鐵與青銅鍛鑄而成。其技藝更加神秘,傳至一種鍊金術士,配得此劍者還需要每日以精血餵養,百日之後,劍身凝聚血陽便算成功。施展起來,宛如臂使,此劍不但鋒利異常,還可以斬妄破法。先秦術師,妖邪惡道百家之多。都被這黑冰台禁衛斬殺。或者退隱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