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据的日子
到了下學期,寧致遠發現生活費不夠用了。食堂飯菜價格提高了,但學校補貼依然還是四十五元,家裡給的一百元生活費難以維持。
算了算,每月大概要差五十元。他計劃著每頓三兩飯不可少,得減少吃肉次數,爭取一周吃一頓回鍋肉。
平時洗漱用水就接自來水,五分錢的熱水也可以節約出來;衣服破了,自己去買了針線縫補;書法課練字其他同學都用宣紙,他找來閱覽室廢舊報紙,一樣的吸水;車費有些貴,以前一月回家一次,現在基本兩月回一次,跟媽媽說學校活動多忙不過來。
寧靜來信問生活費夠用不,兩兄弟知道姐姐工資也少得可憐,一個人在省城生活也不容易,回信說夠的,不用寄錢。
面對生活壓力,作為農家子女,他們節衣縮食,盡量不給家裡增添負擔。
在那個貧瘠年代,鍛煉著也造就了這代七零后負重前行的品質,正是歷經了種種艱辛和磨難,他們變得更具韌性,更加從容面對人生。
坐在閱覽室,他看著《星星詩刊》上一則徵稿啟示,目光落在
「稿費從優」四個字上。他突然興奮起來,決定從閱讀轉到寫作上來。這幼稚想法,竟然動力是為了掙取稿費。
他把主要精力用在寫詩上,空餘時間就埋頭寫寫畫畫,不時向一些報紙雜誌投遞詩稿,基本上石沉大海。
正當沮喪欲放棄時,《中師生報》竟然刊發了他的一首詩歌。他拿著報紙,興奮得嗷嗷直叫。
可看到寄來的的八元稿費,又陷入深深失望中,這大半個學期信封郵票錢都用了好幾十塊呢,虧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