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

第五十七章兵臨城下

冬日嚴寒,人馬也難免倦怠,所以這個冬天各地都未有什麼大的衝突,但安定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眨眼間,初春來臨,雖仍是寒意濃濃,但各方勢力已然開始厲兵秣馬。

最先動的正是程錦尚,他一方面令王金易率兵十五萬開赴中州泰安的前哨撫山,另一方面令雲州陳振綱摔精銳由蓉州向北挺進,逐步壓縮陸守夫在蓉州的兵力。

大家都料到這將是最後的搏殺,也就早已做好了苦戰的準備,但很快,陳振綱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他的推進竟然異常的順利,自進入蓉州起,幾乎未遇到什麼太過強硬的抵抗,原本計劃一個月左右攻到安瀘城下,但實際上只用了十餘天的時間便已接近安瀘,這讓他十分疑惑,他害怕陸守夫是不是在請君入甕,以至於不得不停下來重新思考眼下的局勢。

同樣的怪事很快又發生在了王金易的身上。

撫山是泰安南面最後的關門,陸守夫和朝廷的精銳全部駐紮在此,所以此次前來攻城的也都是渝州驍衛精銳,在出發之前王金易就做好了拚死一搏的準備,所以他到達撫山後並沒有急著進攻,而是讓長途跋涉的將士們先將撫山大致圍了起來,然後再好吃好喝的休整了兩日之久。

第一次他只以三萬餘人進攻,按照他的計劃,這只是一次試探,然而這一次只有三萬的試探竟然險些攻進了城去,這讓王金易大感不解,根據先前的情報,撫山的守將應該是是陸守夫麾下的猛將樊勝,這樊勝與他年前就在蓉州糾纏了數月,此人的手段他也是見識過的,就過了個年怎麼就變了個樣呢?如此輕鬆的局面反倒讓王金易有些遲疑,莫不是這樊勝在給他玩兒什麼欲擒故縱?放心不下,他不得不加派斥候以撫山為中心向外百里刺探,但所有回復的消息都是方圓百里之內未見還有其他大軍活動的跡象這撫山此刻著實只是一座孤立無援的關門,那這樊勝到底在玩兒什麼把戲?

又過了兩日,各路斥候還是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王金易開始覺得這樊勝有可能是在給他玩兒什麼空城計,那行,再攻打一次。

這一次,他增加了一倍人手,六萬人分兩批輪番攻城。

戰鬥斷斷續續持續了半日,王金易正兀自狐疑之際,前方傳來戰報,撫山攻下了!

「這就攻下了?」王金易有些難以置信。

「攻下了,只等大軍入城!」來人十分肯定。

王金易略作思考之後道:「讓已入城的將士將城內仔細掃一遍,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會藏人的角落,留下五萬人馬駐紮在城外,其餘將士分批入城。」鳳溪城下丁康陽慘死的教訓讓他不得不倍加小心。

驍衛前鋒經過一日一夜的搜索,抓了不少潰敗下來的朝廷士兵,除此以外,再無發現其他任何可能對驍衛存在威脅的人。

王金易立馬提審了幾名校尉,極為細緻的詢問了撫山的所有情況。

根據幾名守將交代,年前,朝廷為撫山增派了五萬守軍,這本是一件很高興的事,但當他們看到這些人之後就徹底絕望了,朝廷增派的不是什麼精兵強將,而儘是些老弱病殘,更讓人心寒的是這些人到來之後不久,上柱國陸守夫便將先前守衛撫山的渤州精銳都連夜調走了,至於去了哪裡他們一概不知。

王金易這才反應過來,陸守夫肯定是知道大勢已去,不想與渝州拼上所有家底兒,所以便將自己的精銳盡數調離,朝廷既然無兵可用那也就失去了利用的意義,他陸守夫何等精明的人,想必此刻早已不知所蹤了,但這人活著對渝州來說就是個威脅,所以他一面將撫山的情況傳回渝州一面派人率領輕騎北上追擊陸守夫。

實際上王金易猜得沒錯。

一開始陸守夫本是打算利用朝廷在佑州的二十來萬兵力再與程錦尚掰掰手腕兒,但見到余懷群只抽調了五萬殘兵南下,陸守夫就明白了,余懷群一定是知道朝廷獲勝無望,乾脆打起了自立門戶的主意,既然朝廷已經無兵可用,他陸守夫何必要拼光所有的家底而為他人做嫁衣呢,念及此,他先是假意要繼續替朝廷守衛撫山,從而將余懷群的五萬殘兵盡數南調,沒過多久,他就以皇帝的名義將自己之前留在撫山的精銳都抽走了,明面上說是去護衛皇城,但實際上卻是借著大雪的掩護一路向西而去了,至於去向何處,暫時無人知曉。

所以王金易向北追擊是沒有任何結果的,由於皇城之下還有部分京畿衛加上萬餘禁軍,王金易帶著先鋒部隊一時之間也不敢過於冒進,只得暫住下來等待大軍匯合。

在收到王金易的戰報之後,程錦尚的第一反應是這陸守夫很可能是想利用泰安的高牆來作最後的掙扎,但是仔細分析一番之後發現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朝廷已然是大限將至,陸守夫從來就不是一個忠於當今天子的人,面對如此危局他一定會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當前南境各州以及陸家的本土渤州都已在渝州控制範圍之內,而北境諸州則分別被北棄和衛戎占著,陸守夫唯一還有施展空間的就只有可能是西境,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陸守夫為了與自己一較高下而與北棄或者衛戎聯手,但無論陸守夫作何選擇,眼下局勢對渝州來說都是絕對的利好,所以他急令陳振綱加速北上,儘快與王金易匯合之後攻取泰安。

現如今的泰安兵力並不多,剩餘的京畿衛加上泰安城防營再加上皇城禁軍和臨時招募的一些士卒,總計不到七萬人,但陳振綱加上王金易的人馬合計有二十五萬之眾,單從兵力來將,士氣高漲的二十五萬渝州將士應對早已人心惶惶的七萬驚卒可以說是穩操勝券,但泰安也不是絕無優勢。

作為稱霸天下三百餘年之久的大淵帝國都城,泰安絕對是世上城牆最堅固、城防最完備的城池,如若城內七萬守軍背水一戰,渝州二十五萬大軍恐怕短時間內是難以成功的。但關鍵問題也出在這裡,就算最終守住了泰安那也只是孤城一座,天下十三州已經沒有一州再是大淵的了,就算渝州大軍不攻,最終餓也能將守軍餓死,所以城內守軍絕大多數是根本無心守城的,更讓人憂心的是城中有心之人早已蠢蠢欲動,這些人想的不是什麼趁著局勢撈幾把功勞,而是打上了城內各皇親貴胄府邸的主意。皇城的百姓畢竟生活在天子腳下,平日里見慣了顯貴的作派,當然也受過這些人的冷眼甚至是欺凌,眼下皇城不保,支撐達官顯貴作威作福的皇權自然也就成了虛無,此時不趁機發財報復還要等到何時呢?

當然,顯貴們自是更加精明,早在渝州大軍到來之前便已帶著家當紛紛出逃了,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啊,這些人平日里吃的用的那都是尋常百姓一輩子也無法接觸到東西啊,金銀細軟帶走了,那些金貴物件可是帶不走的啊,哪怕是一張桌子,嘿,要麼紫檀要麼黃花梨,先搬走放起來,等到時局穩定再拿出來倒一手,穩賺不賠。至於那些抱著一絲僥倖想等到過完寒冬再出走的貴胄們就很倒霉了,一開始有人上門盜搶還有官衙或是城防營的人來處理處理,現如今大軍圍城,這些人要麼被調去守城要麼逃之夭夭,苦心經營多年、藏滿了奇珍異寶的府邸很快便被洗劫一空了,運氣好點兒人還活著,運氣不好的則被亂棍打死,這是輪迴,也是代價!

但在四處奔散的人群中有一個人的步伐卻十分堅定,方向也很明確。

他是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者,正朝著皇宮走去。

「幹什麼的?」宮門前的守衛還在履行著職責,只是語氣已然沒有了往日的凌厲。

「麻煩軍爺去向陛下通稟通稟,就說顏青摘求見。」

「哈哈,笑話,雖說這皇城岌岌可危,可皇上也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老頭兒,都什麼時候了,逃命要緊,趕緊走吧,別來這兒給我們找麻煩了。」守衛年輕,自然是不認識顏青摘。

「小子不懂事,你要是誤了老夫的大事你擔待不起。」顏青摘顯然是怒了。

作為宮門守衛,每日審視著進出宮廷的人,眼光獨到那是必須具備的能力,眼前這人雖然衣衫襤褸但氣質不凡,年紀雖大但說話中氣十足,顯然非一般老朽,這守衛無奈道:「哎呀我說你這老人家,要是誰都來這麼一報姓名我就要去向陛下通報,那豈不是誰都可以來折騰我?再說了我只是守著宮門,自己本來也無法入得內宮,你要無理取鬧我可就只能動粗了啊。」

被這守衛一說,顏青摘這才發現自己是急糊塗了,守衛說的這兩點確實就是這麼回事兒,一個小小的守衛著實無法辦到。

恰在這時候,幾個士兵走了過來,看見當頭者,顏青摘突然笑了。

「張將軍,張將軍。」顏青摘招呼道。

來人正是京畿衛大將軍張高。

聽到有人叫自己,張高一時沒有認清,狐疑道:「你是?」

「是我呀,顏青摘,顏青摘!」

張高定睛一看,不由得驚詫不已,激動道:「顏老尚書,你怎麼到泰安來了?你這……」

這個時候,眼前那守衛已然是嚇得不清,但顏青摘是不會去計較這些的,而是朝著張高急促道:「張將軍你聽我說,我要見皇上,我要為他守城。」

張高無不驚訝,半信半疑道:「顏尚書,縱使敵人是千萬之眾,我張高也一定會為大淵、為泰安戰至最後一刻,只是大局如此,能不能守住就看天意了,但無論如何也不用老尚書你親自上陣啊,再說了,你無故被朝廷貶謫,心裡當真無怨恨?」

「朝廷負我,但我不能負朝廷,當年戎馬倥傯、驅逐四夷,大淵江山有我顏青摘一份心血,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就這麼毀了啊。」顏青摘無不苦惱道。

「老尚書你可當真有勘定乾坤之術?」

「此刻已無從再談什麼勘定乾坤了,但我顏某人願意將這一幅枯骨埋在泰安城下。」

張高的眼睛突然有些濕潤,如果大淵朝臣皆是如此,何故會有今日之危?

「顏尚書請,我帶你去見陛下。」張高拉住顏青摘的手臂,一起進了皇城。

「事已至此,你也遠離了朝堂,又何必再回來趟這趟渾水?」一路上,張高問道。

「說來說去,你我多多少都得為今日之事負責,我若是不來,豈不是在逃避責任?」

「老尚書你此話何意?」張高想了想,好似明白了過來,說道,「莫非指的是陶臣末?」

顏青摘臉上浮起一絲無奈也淺含著一絲笑意,說道:「當日你我二人力推陶臣末入了大淵官階,本意是期望這個年輕人能為大淵出力獻策,奈何受了反噬,現如今倒快成這年輕人的階下囚了。」

「這或許就是天意,如若當初秦庸沒有逼人太甚,而是重用陶臣末,以他的能耐,為大淵建立的功勛恐怕不會比老尚書你少多少啊,陶臣末確實是你我保舉的,現如今他難逢對手、名滿天下恰巧證明了你我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眼前的這一切要怪也只能怪秦庸,若不是他嫉賢妒能、任人唯親,陶臣末也就不會反,像他這樣的人若是都能被朝廷重用,大淵又怎會是如此局面?」

顏青摘搖搖頭說道:「我從來未曾怪過陶臣末,我已經老了,恐怕也不再是陶臣末的對手,更何況他還只是程錦尚手下的一將,這些後輩聯起手來你我根本就難有招架之力,但凡事因我而起便要因我而終,這樣將來見了先帝還有童帥,我才無愧於心。」

張高也不知在想什麼,只是嘆了一口氣,未再言語。

「草民顏青摘叩見陛下,吾皇萬歲!」再一次踏進皇宮,再一次拜見大淵皇帝,顏青摘早已老淚縱橫。

「顏尚書?」見到大淵昔日賢臣,宋驍也是大感意外。

「顏青摘已是一介草民,擔不得尚書二字了。」顏青摘越說越是悲切。

宋驍趕緊來到顏青摘面前,伸手扶起衣衫襤褸的他,哽咽道:「大淵辜負老尚書一片赤誠,是朕的不是,無論如何,在朕的心中,你永遠都是大淵的尚書。」

「老臣謝過陛下,謝過陛下。」顏青摘顫抖著說道

「老尚書,眾臣皆離朕而去,你為何卻還要來見朕這個亡國之君?」宋驍因為連日的憂慮臉色蒼白,有氣無力的說道。

「大淵給了老臣用武之地,給了老臣榮耀,現大淵有難,老臣又怎能棄之不顧,老臣一身枯骨,願長埋泰安城下,是以老臣違背聖命從貶謫之地回來了,還望陛下莫怪。」

宋驍大為感動,哽咽道:「大淵負了尚書,但老尚書卻以德報怨,朕以為只有朕還獨守孤城,想不到臨死之際竟得尚書相護,值得了值得了。」

「事在人為,陛下也切莫過於悲觀,只要守住泰安,一切都有可能。」顏青摘仿似又回到了四十年前。

被顏青摘這麼一說,宋驍彷彿在黑暗之中看到了久違的一束光,立馬問道:「老尚書可還有什麼辦法?」

「陛下此刻應先到城上鼓舞士氣,同時發布詔令,凡願勤王者許高官厚祿,反願歸順者皆既往不咎,程錦尚士氣如虹,但他畢竟是舉兵反叛,只要泰安久攻不下,各部勢力必然會有其他想法,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心一散,必生裂痕,老臣沒有把握必勝,但總比坐以待斃要好。」

「可是大淵的主力全部在佑州,余懷群顯然已經是生了異心了,勤王之師何來?」

這倒是出乎顏青摘的意料,只不過眼下顧不得那許多,他繼續打氣道:「凡事求人不如求己,陛下儘力了才會問心無愧,無論結果如何,老臣都願意追隨陛下。」

「好好好,老尚書尚且英勇,朕又有何懼,朕這就去巡視三軍將士,王林,就按老尚書說的發布詔令,事在人為,成敗無懼。」有了顏青摘的豪情,宋驍也有了底氣。

沒過多久,混在出城難民之中的詔令便傳了開來。與此同時,還有一些顏青摘放出去的探子。

王金易、陳振綱對此詔令自是嗤之以鼻,大局已定,宋曉如此掙扎在他們看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意義。

面對城高牆深的泰安城,當然不能僅僅依靠人力進攻,此時陶臣末的攻城塔便顯得至關重要了,可是有一點,泰安城不光城牆高聳,他還有一條水面寬深的護城河,有如此一條護城河在,攻城塔的作用貌似根本就無法發揮,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徹底放棄這樣的攻城神器不用,畢竟有備無患。所以王金易還是下令工匠打造攻城塔,同時派人在城外輪番勸降,以作兩手準備。

顏青摘更是沒有閑著,他與張高商量之後,將除了禁軍的設備外其他所有兵器全部調送去了城頭,包括滾木、箭矢、石脂、亂石等各種能用得上的東西,同時親自檢修由太祖皇帝親自設計布置的二十餘架「龍淵弩」,既是以小博大,就一定要萬事俱備。

泰安城內的守軍本來是無心再戰的,但當他們看到了皇帝與顏青摘之後,心理不由得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顏青摘很清楚這種變化持續不了太久,所以當渝州軍再在城下勸降時,他拉弓搭箭,一箭射翻了領頭勸降的人,這一下出乎所有渝州將士的意料,他們本以為泰安城現在定然是人心惶惶,哪裡想過竟然有人敢主動挑釁,於是乎幾個人氣呼呼的跑來找王金易要求立馬進攻。王金易一聽,也是想不到這城中竟然還真有不怕死的,既然如此,先打打看。

大淵明靖四年春,在震天的戰鼓聲中,聳立中原大地的超級帝都泰安城遭受了三百多年來第一次敵襲,城中守軍有些無措,但沒有退路,顏青摘立於城頭,面不改色,放眼望去,城上城下全是自己四十年前的樣子,只不過這一次他是守,別人是攻。

有顏青摘和張高的親自指揮,守城將士逐漸有了秩序,防守也逐見章法,加之高牆的加持,渝州大軍的第一次攻城並沒有取得成功。

這是王金易意料之中的事,看來,光憑意氣是無法拿下泰安的,作為大淵最後的尊嚴,泰安城自有威嚴在,所以他命令加緊構築攻城塔,完備雲梯、投石器等其他攻城器具,當然,他也並沒有放棄繼續勸降的辦法。

這一次,他們選擇站在一箭之外,然而,顏青摘卻用本是主要用來對付投石器的「龍淵弩」一箭穿透四人,再一次讓渝州將士閉上了嘴。

「他娘的,事到如今竟然還有人替皇帝如此賣命,城中主將可確定是張高?」王金易顯然有些怒了。

「根據線報,確實是京畿衛大將軍張高。」陳振綱道。

「這張高是兩朝京畿衛大將軍了,敵方主帥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兒,陳兄,可有主意?」

「現在我們沒辦法將他們打痛,勸降估計是起不了什麼作用了,不妨待攻城塔打造完畢之後再輪番攻他幾次,先不管能不能攻下來,起碼要讓他們有所懼怕,到時候再繼續勸降恐怕效果要好一些。」陳振綱道。

王金易點點頭,若有所思道:「陳兄說得有理,如果不把他們打疼,他們的士氣會起來,咱們的士氣反倒會跌落,但是咱們可以等,他們卻等不得,傳令,大軍只圍不攻。」

就這樣,渝州大軍圍著泰安城十日而無動靜。圍城將士輪流休息,每日三餐充足供應,相反,城中守軍夜夜不敢有所鬆懈,雖說皇城內儲備不少,但畢竟是孤城,每日吃食也就必須有所限制,食不足,睡不深,這無疑是人世間最殘酷的事情了。

「會有勤王之師嗎?」張高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問顏青摘。

「老朽已經離了這朝堂許多年,有沒有勤王之師將軍你不是應該更清楚嗎?」顏青摘目視遠方,淡淡道。

「老尚書從一開始就知道不會有什麼勤王之師的吧,可你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呢?」

「張將軍在敵軍圍困之前大有機會撤離,可你不照樣也留下來了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口氣,老朽知道陛下無助,只是不想讓他到最後孤身一人而已。」

「突然有些想喝酒。」張高道。

「那咱們就是喝兩盅。」顏青摘毫不猶豫。

二十五萬大軍將泰安重重圍住,但卻一時半會兒拿不下來,程錦尚有些坐不住了,而且攻下泰安將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個篇章,所以他帶著瞿紅袖等謀士親臨泰安督戰。

來到帥帳,大致聽了王金易和陳振綱的彙報,程錦尚決定親自到城下勸降,畢竟他與張高也算是老相識了,若可以不大動干戈拿下帝國都城那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王金易等人擔心再有人放冷箭,一開始並不同意程錦尚前往,但程錦尚堅信張高不會對他下黑手,而且以他的反應,單單一隻飛箭自是奈何不了他。王金易等人無奈值得隨同前往。

程錦尚向城內守軍喊話,只要器械投降,功勞與攻城者同,雖然很多人並不承認程錦尚這個自封的王爺,但他名副其實的雲麾將軍名號卻還是足夠讓人信服的,更何況現在的程錦尚是四十餘萬渝州大軍的最高統帥。

「程將軍就休要再廢那許多口舌了,人各有志,你欲王天下,而我等則願意與大淵共生死。」張高慢慢從逐漸分開的人群里來到城頭,朗聲道。

「張將軍,大淵朝堂,天子昏聵,臣僚無能,廟堂上爾虞我詐,山野間民不聊生,這樣的朝廷值得你守嗎?」程錦尚質問道。

話音剛落,一隻利箭「嗖」的一聲向程錦尚飛奔而來,王金易反應極快,一個閃身閃到程錦尚面前,揮刀想要拔掉來箭,但飛箭在離他們一步遠的地方落地,直直插入了黃土。

「程錦尚,你以『清君側、誅秦佞』為號起兵,現如今秦庸已死,你為何不息兵歸順朝廷,狼子野心,猶可見也!」隨著利箭落地,洪鐘之聲也傳至程錦尚等人耳畔。

這聲音約莫有些耳熟。

程錦尚抬頭一看,只見一白須老者,看起面熟,但一時也不確定。

「怎麼,不認得老夫了嗎?」

「顏尚書?」

「不錯,正是老夫!」

這倒讓程錦尚大為驚訝,一來顏青摘貴為大淵三傑之一,其威名自是無人不知,二來此刻的顏青摘本應是在雲州才對,千里之外的人恍然出現在眼前無論誰都會覺得驚訝。

「哈哈哈,原來是老尚書守城,難怪城上將士面目一新,可是尚書大人,天下百姓已經不需要大淵了,你心裡有君王社稷,可曾有百姓黎民?你為天子守城可願絕萬民之聲?」程錦尚雖說很是驚訝,但他也絕不會被顏青摘的氣勢所壓。

「你起兵之初目的是要殺秦庸,可曾一開始就想的是天下黎民?事到如今,秦庸已死,你起兵的理由沒了,百姓反倒成了你的旗號,你不覺得可笑嗎?」顏青摘針鋒相對。

「秦庸在朝,小人當道,小人當道,百姓豈有活路?秦庸把持朝政任人唯親,當今皇帝是他的外孫也是他力保上位的,若不是形勢所迫,你以為皇帝會拿了他的權?更何況秦庸是被他人所殺,他的死與當今天子沒有任何關係,反倒是天下烽煙四起之時,皇帝還想著秘密保他生路,若不是時局所致,顏尚書你今日所站的地方應當站的是秦庸!天地不換,乾坤何清?」程錦尚自是不遑多讓。

「程錦尚,秦庸已死,權臣陸守夫也被你擊敗,不知所蹤,經歷這種種,當今陛下已然知道賢臣之貴民生之艱,此刻你還有機會還兵於朝廷,共輔陛下重振乾坤啊,何必一定要自立為王背個叛者罵名呢?」顏青摘開始苦口婆心勸道。

「童帥驅四夷定天下,最後如何?老尚書你前有曠古戰績後有平叛之功,最後如何?梁老將軍嘔心瀝血七十披甲,最後又如何?我程錦尚起兵聚義,攻陷六洲,讓大淵束手無策,今又重兵圍城,氣壓天子,此刻歸屬朝廷,當今皇帝會放過我嗎?那些為了我戰死沙場的將士英魂會放過我嗎?望我重振乾坤勘定亂局的百姓會放過我嗎?」程錦尚氣蓋十里,朗聲反問。

顏青摘嘆了嘆氣,說道:「你既有心換天地我自決意守壁壘,老夫與諸將寧願站著死也不會跪著生,你也不必再苦口婆心勸人降你了。」

程錦尚朝著顏青摘站的地方鞠了一躬,領著眾人回到了帥帳。

「為何無人告知本王是顏尚書守城?」程錦尚明顯有些不滿王金易等人的情報疏忽。

「卑職失察,請王爺息怒。」王金易、陳振綱自知確有失察之罪。

程錦尚的怒火併沒有持續多久,他畢竟不是一個容易動怒的人。

「你二人有何打算?」

「既是顏尚書親自守城,恐怕是只有強攻了。」王金易道。

「泰安城牆之堅固世之僅有,還需做好長遠打算。」陳振綱道。

「有老尚書的戎馬倥傯,大淵國祚才多了這幾十年,所以他是絕不允許有人就這麼輕易攻下泰安的,但本王既兵臨城下也絕不會空手而歸,如有必要便將雲衛也調過來。」

「可是一旦調動雲衛,北境兵力空虛,余懷群和北棄會不會趁虛而入?」瞿紅袖擔憂道。

「不是說陶將軍與北棄有約在先?北棄人與陶將軍淵源甚深,相信不會趁陶將軍之危,至於余懷群,他若是敢分兵進佔渤州,本將就放棄這泰安去接手他的佑州,讓他自己到渤州與北棄人玩兒吧。」程錦尚像是在賭氣一般說道。

聽到程錦尚這麼一說,瞿紅袖暗自高興,倒不是說其他,主要程錦尚這話明顯提到了陶臣末與北棄達成的所謂君子協議,他無意識的說出口反倒說明這件事他是上了心的,但是瞿紅袖也不得不承認程錦尚雖然有些氣惱,但是眼光確實獨到,沒錯,陶臣末南下后若余懷群真敢分兵去渤州搶佔地盤兒,那麼佑州必然空虛,此時程錦尚再將這二十五萬大軍調去攻取佑州簡直如探囊取物,余懷群若稍稍有些頭腦就絕不會這麼選擇,他最好的選擇就是集中優勢兵力駐紮在陶臣末身後,以潛在威脅牽制陶臣末分兵南下。而且在瞿紅袖心裡,她並不希望余懷群真的去攻取渤州,一旦佑州兵力空虛,程錦尚趁虛而入,那麼渝州大軍將會與安州的衛戎守軍直接接觸,衛戎大軍雖是自己的掌教執掌,但戰力卻還是遠遜渝州軍的,這一點她十分清楚。

程錦尚說到做到,他一方面令王金易、陳振綱繼續準備攻城事宜,另一方面傳令陶臣末隨時等候調令南下,當然,不到萬不得已,他也不太願意動用在北境鎮守的雲衛。

在繼續圍困泰安數日之後,程錦尚親自指揮了一次進攻,渝州大軍先是用投石器對泰安城一陣狂轟濫炸,但泰安的堅固絕非浪得虛名,城牆雖有損壞但未傷及根本,面對潮水般的渝州大軍,顏青摘並沒有退卻,一來因為寬大的護城河的作用,渝州大軍的攻勢並不連貫,二來面對幾經波折衝到城下的士兵,顏青摘又

充分運用起城牆的高深,在滾木、巨石的配合下硬生生擋住了渝軍的數波進攻。

大半日時間,渝州大軍並沒有取得什麼實質進展,傷亡還不算小,程錦尚明顯有些氣惱,但他不是一個衝動的人,畢竟不能拿將士們的命開玩笑,所以只得暫時放棄了攻城,重新評估眼前局勢。

有護城河的存在,渝軍的進攻很難連貫起來,要想攻取泰安,以往的攻城方式肯定得有所調整,而且因為護城河橫梗在前,攻城塔也根本無法投入使用,這無疑讓渝州大軍的優勢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經過仔細商議,程錦尚完全平靜下來,這場仗,得慢慢打,一方面,他令陳振綱率兵五萬截斷護城河水源,另一方面令人打造攻擊力更為巨大的投石器。這兩件都不是什麼容易的差事,就截流護城河而言,因為泰安作為帝國都城,其護城河的設計是十分複雜的,連接的是天然水系,所以不光要截流,還要保證被截斷的河水不對百姓造成過分影響,這就又得引流,如此工程是需要時間代價的。而要打造攻擊力更為強勁的投石器最直接的要求就是投石器能要能投送更為巨大的飛石,要投送巨大的飛石就需要這對投石器的承載力、精準度進行重新估量,這也是一件要求極高的差事,但程錦尚很清楚,這就是最後要承受的代價,只要用時間能換來勝利,那都是值得的。

一直駐紮在佑、渤邊界的陶臣末很快接到了泰安的消息,他自然也是無比訝異顏青摘的存在,這些老臣對大淵的忠心著實令人動容,但這也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古人所言之忠向來都是講的忠於皇權,從來不曾有有人說過要忠於天下萬民,萬民常新,皇權卻難永固,忠舊權就得負百姓,負百姓者幾人得了善終?

因為陸守夫遠遁,程錦尚這時候已然不太擔心餘懷群會給他製造過多麻煩了,他當然有實力衍生出這種自信,只不過陶臣末還是不太放心餘懷群這個人,畢竟先前在渤州也算是吃了他一次小虧,此刻南下,待與朝廷大軍一番大戰之後余懷群再來個黃雀在後,損失也不是可接受的,但如果泰安久攻不下,對渝州大軍的軍心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而且只要皇權依舊聳立,那很多潛在的勢力定然會進一步崛起,這對以後的局面甚是不利,所以他還是決定要南下。

「王爺只想到了余懷群不會輕易去搶佔渤州地界,但有沒有想過余懷群根本就沒打算去渤州而是準備在背後偷襲我們呢?」王金易對程錦尚的這一決定不是很理解。

「你說的沒錯,余懷群也不是個傻子,他肯定也能想到自己此刻去搶佔渤州的後果,所以我猜他的目標還是我們,我們走他就會一直在後面跟著,直到逮住機會將我們徹底擊敗。」陶臣末道。

「那王爺讓我們此刻南下是不是有些急了?」魏文忠也有些不解。

「王爺謀的是全局,破了泰安就是破了大淵,這是王爺的終極目標,大局已定,他不會事無巨細全盤考慮,這些難題是我們這些下人應該替王爺解決的。」陶臣末十分理解程錦尚的想法。

「不錯,既然是我們在同餘懷群作戰,就不能要求王爺替我們考慮了所有困難的解決辦法,相反,應當是我們替王爺分憂解難。」任蒹葭無論何時都與陶臣末有一種異常的默契。

「你看,這就是為什麼大將軍您能為帥而我們這些粗人只能做將,想得都不一樣。」王金易扒拉著觀點難得跟他一致的魏文忠哈哈道。

「別,這裡的粗人就你一個。」魏文忠此刻故意不想替王金易緩解尷尬。

「行行行,我是粗人,行了吧,那你說我們如何才能既南下替王爺攻打泰安又不讓余懷群這老小子背後使陰招呢?」王金易故意給魏文忠找難題。

「小時候不懂事老愛背著父母去河裡抓螃蟹,直到有一次被一隻大螃蟹夾得鮮血長流才知道疼,在那之後的很多年裡都不再敢抓螃蟹了,有時候甚至連河都不敢下,不知道對王老哥有沒有什麼啟發?」魏文忠故意賣關子道。

「說這麼多不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嗎?是吧?」王金易很得意的朝著季河清和李秀問道,意思就是想讓他兩附和附和自己。

但季河清和李秀只是笑,並沒有要符合他的意思。

「說說吧,你倆以為如何?」陶臣末向季河清和李秀問道。

「卑職覺得魏將軍的辦法可行。」季河清道。

「卑職也同意,現在的問題是該怎麼打?」李秀笑著道。

「不是,他就講了個他小時候的糗事,還說啥了你們就同意?」王立陽貌似還不太明白。

「你再品品?」陶臣末笑道。

「螃蟹咬人?等等,我明白了,這小子的意思是咱們揪著余懷群打一次,打得他疼了他也就不敢再搞什麼陰謀了,對吧?」王立陽本身也是個聰明人,只是反映慢了些。

「看來上次還沒被燒傻呀。」魏文忠不忘揶揄道。

「行了,你哥哥我沒那麼多花花腸子,明說不行嗎,非還得搞讀書人那一套。」

眾人皆笑。

「那就打吧,不然王爺該等著急了,卑職願做先鋒。」王立陽繼續道。

陶臣末擺擺手,緩緩道:「雲衛名聲在外,他余懷群心裡自然是忌憚,此刻他在佑州幾座重鎮都重兵把守,咱們這麼去打耗時耗力,到時候不但攻不下城,還會耽擱了南下的時機。」

「那怎麼辦,難不成讓他主動來打咱們?哎,等等,誘敵深入?」王立陽又明白了過來。

陶臣末笑著點點頭說道:「不錯,他此刻據城死守咱們就不去與他硬拼,但樣子還是得做,咱們先攻周山,再攻黃石,一路南下,他一定會看出咱們南下聚兵泰安的意圖,他若不跟那最好,他若是心大一路跟來,那咱們就放開了打,直到打得他不敢再跟。」

「我就喜歡跟著大將軍打仗,什麼事兒都能給安排得明明白白,一幫跳樑小丑哪是咱們對手。」王立陽哈哈道。

將帥戰略意圖達成一致,三軍很快就行動了起來,陶臣末先安排王立陽領兵五萬前去攻打周山,斷斷續續攻了約莫兩天之後,大軍南下,陶臣末率領除留守外的剩餘五萬餘人前去匯合,而後一起開赴黃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雲陽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雲陽賦
上一章下一章

兵臨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