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〇 緬君臣暗定毒計 黔國公力阻赴盟

二一〇 緬君臣暗定毒計 黔國公力阻赴盟

七月盛夏,吳三桂於昆明整頓兵馬,打算親率本部藩兵大舉入緬,並遣使第三次抵達阿瓦,向緬方傳話曰:「速縛偽主來,不然我且屠阿瓦!」

在受到吳三桂的威脅恐嚇后,莽白大驚失色,連忙命使者趕往昆明當面向吳三桂磕頭謝罪。

望著跪在面前瑟瑟發抖的緬使,吳三桂心中很是得意,不但大度地原諒了緬方的失期之過,還向緬使承諾道:「本王聽聞李定國與白文選二賊屢屢犯境,屠戮你家子民,本王亦是義憤填膺!清緬兩國遠日無怨,近日無仇,只要汝主能夠儘快將永曆君臣遣返回滇,本王願親率大軍幫助汝主剿滅你國境內的殘明勢力!」

緬使哪裡敢說一個不字,當即忙不迭地一口答應下來,然後匆匆返回阿瓦向緬王莽白復命。

在得到吳三桂的承諾后,莽白終於下定決心投靠清廷,向暫駐於阿瓦城外的永曆流亡朝廷動手了。

八月初六日,莽白將相國錫真召入王宮,與其商議道:「大清平西王已經做出承諾,只要咱們獻出永曆君臣,便可保我國太平無事,還將派兵助我徹底消滅境內的殘明兵馬!本王尋思著,明朝如今想要復國已是痴人說夢,與其腳踩兩隻船,兩頭不討好,倒不如乾脆正式尊奉大清皇帝為宗主!不知相國意下如何?」

錫真心中早有此意,今日見莽白主動提起,自是連聲附和道:「大王英明,若是當初老國王早作此打算,何有明軍圍城之禍?」

話說到此,莽白忽然一聲嘆息道:「只是那李定國、白文選著實厲害,區區萬餘人,竟能夠過關斬將,打敗我數十萬大軍,使我元氣大傷。萬一聯清抗明之事不慎泄露出去,平西王大軍未至,而明室與李定國、白文選裡應外合,再攻阿瓦,我又當如何抵禦?此事還須謹慎行事,切莫引火燒身!」

錫真亦憂心忡忡地說道:「我王所慮極是,雖說李定國與白文選暫且撤圍,但仍舊屯兵於我國境內,而明室在者梗更是心腹大患,這些人非但不能給我國帶來任何好處,反倒會帶來許多不安定因素!臣奏請我王,讓臣以例行巡視之名,前往者梗一探明室虛實,再做打算。」

莽白點了點頭:「如此甚好,那就勞煩相國跑上一趟,若永曆君臣稍有異動,速速回來稟報於我!」

在得到莽白的許可后,錫真匆匆離開王宮,顧不上回府,只帶著一名漢人通事便徑直出城,搭乘渡船,向著流亡朝廷駐地而來。此時,仍追隨永曆帝在緬的官員及隨從尚有三百餘人,另有宮眷及官員家眷數百人。

錫真此番到來,原本以為永曆君臣會像往常一般為他送上賄禮,可沒想到永曆君臣這時候早已窮得是叮噹響,哪裡還有多餘的金銀相贈。錫真在駐地來來回迴轉悠了老半天,卻沒有得到半點好處,不禁惱羞成怒,當著永曆帝的面,毫不客氣地斥責道:「本相國已為汝等之事勞苦三載,前年五月,老國王欲殺汝等,若不是本相國力保不肯,汝等豈能活到今日,然而汝等卻毫不知恩圖報,從今往後,汝等且自生自滅去罷!」

一通抱怨之後,錫真也不聽永曆諸臣的解釋,竟是拂袖恨恨離去。

回到城中,錫真還是無法解氣,當即馬不停蹄地趕往王宮向莽白復命道:「永曆君臣雖暫無不軌的舉動,然臣觀袞袞諸公終日渾渾噩噩,根本毫無戒備之心,此時動手,大事可成矣!」

莽白聽后大喜過望,連忙詢問道:「相國可有妙計?」

在回來的路上,錫真早已成竹在胸,見莽白問起,於是搖頭晃腦地說道:「現如今,明室中除了永曆皇帝還算奇貨可居,其他諸臣除了多一張吃飯的嘴浪費糧食外,根本毫無他用。依微臣之見,若想要徹底控制永曆皇帝,就必須斷其羽翼,先行剷除掉他身邊的那些從臣,使其成為徹頭徹尾的孤家寡人。臣有一計,就說我王將於八月十三日在咒水河舉行新王登基盟誓大典,邀請永曆皇帝身邊那些隨行官員全體出席,屆時我王派兵在現場提前設下埋伏,只待盟誓之時驟然發難,將他們一網打盡,全數剿滅,如此一來,永曆皇帝只剩孤身一人,豈不是聽憑我王擺布?」

聽了錫真的毒計,莽白忍不住哈哈大笑一聲,讚不絕口道:「好啊!此計甚妙!若是能成,便可以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了!」

在詳細商議了具體細節后,緬王莽白立即派人前往流亡朝廷駐地,通知永曆諸臣過江議事。

流亡朝廷在阿瓦城外已經呆了多年,平日里就連見緬王一面都是難得,更別說緬王主動相邀議事了。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就連傻子都能一眼看出此事定有蹊蹺,黔國公沐天波為人精明,又怎能不有所警覺,他自是忙不迭地勸阻道:「正所謂席無好席,宴無好宴,皇上不久前才剛剛拒絕了莽白冊封之請,其必然懷恨在心,依微臣看來,這回相邀過江,一定是緬方設下的鴻門宴!諸位大人萬萬不可輕往也!」

永曆諸臣對緬方與清軍勾結的傳言也早有耳聞,鑒於明緬雙方目前的緊張關係,眾人本就對此顧慮重重,現在又經沐天波這一提醒,更是心懷疑懼,紛紛推辭不肯前往赴約。

至八月十八日,緬王莽白見永曆朝廷始終沒有答覆,又命相國錫真過江,送去咒水盟誓大典的邀請書信,並在書信中威脅道:「此行無他故,我王恐爾等立心不臧,欲爾去吃咒水盟誓,爾等亦便於貿易。不然斷絕往來,並日用亦艱矣。」

永曆帝讀罷猶豫不決,遂讓李國泰將書信交給一旁的黔國公沐天波觀看,沐天波看完書信不禁勃然大怒,伸手指著錫真的鼻子,厲聲斥責道:「你們緬甸宣慰司原本也是我大明朝所封之地,今我大明天子到此,乃是天朝上邦,汝之國王本應當在此應答,如此才是下邦為臣之禮!陛下寬宏大量,不與汝等計較,為何汝等卻又行此詭計,想要將我君臣困死於此?」

錫真懼怕沐天波袖中的流星錘,又擔心永曆諸臣不肯過江使計劃付之東流,只得強壓住心頭怒火,換上一副笑臉,向著永曆帝畢恭畢敬地解釋道:「皇帝陛下、總府大人明鑒,此次我王邀請諸位大人過江,並沒有什麼別的事情,只不過是因為我王新立,天朝遲遲沒有正式冊封,也沒有致賀,我王心中忐忑。為表示雙方誠意,我王這才打算按照我國自古以來的習俗,請諸位大人一同喝咒水以盟誓,別無其他意圖。」

沐天波耐心地聽完通事的翻譯,冷哼一聲斷然表示了拒絕:「冊封之事,自有朝廷禮法所在,並非陛下私心可以應允。當今緬王繼位名不正言不順,朝廷自然不能輕易冊封,否則此例一開,豈不是人人皆可以效法,人人都可以稱孤道寡,如此將置禮法於何地?更何況,我堂堂天朝上國,又何必要遵守汝等下邦的習俗?相國大人,還是請回吧!」

當初莽白篡位之事,錫真本就是同謀,今日見沐天波如此不留情面地將此事搬上檯面,錫真多少有些掛不住臉,當即氣急敗壞地拍案而起道:「黔國公不必逞一時口舌之快,大明已經不是往日的大明了,如今汝等寄人籬下,朝不保夕,沒有一兵一卒,若是不聽本相好言相勸。一旦我王動了雷霆之怒,派兵將汝等強行帶走,豈不是讓天朝更加顏面盡喪?」

沐天波亦毫不客氣地直言相告道:「相國大人,你盡可以回去告訴緬王,就說我天朝皇帝,不過是天命所使,行至無生之地罷了,又豈能受汝等土人之欺?即便今日我君臣勢窮,量汝主也不敢無禮。就算你國有百萬大軍,戰象千頭,我君臣也不過隨天命一死而已!然我中華大地尚有億兆臣民,若我君臣命喪於此,他日自有後人踏平緬邦,血洗恥辱!晉王只不過區區兩萬兵馬,就幾乎讓汝撮爾小邦幾近滅國,我泱泱中華兵馬無數,看汝等如何與之匹敵!」

錫真見沐天波表情愈發激動,心中大駭,唯恐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會做出什麼過激的舉動,不敢再多說一句,連忙匆匆向永曆帝行禮告辭,而後悻悻而歸。

在送走了錫真后,永曆帝立刻召集諸臣前來共同商議應對之策。待諸臣齊聚茅屋之中,永曆帝於是開門見山地說道:「剛才緬相錫真送來國書,說新王欲在咒水舉行登基盟誓大典,邀請諸位愛卿一同前往參加,是否應邀過江,還請諸位愛卿各抒己見,儘快議出一個可行的辦法。」

御史任國璽念及明室流亡至此,緬方供給中斷日久,近千號人的生活壓力愈發明顯,自是盼望新上位的緬王能夠一改過去的做法,為明室提供相應的生活保障。為此任國璽當即表態道:「微臣以為理當應邀出席,當初老國王中斷了咱們的生活物資供應,使我等生活舉步維艱,現如今好不容易換上新王,正應當與其建立良好的關係!先前新王繼位之時,我朝未送賀禮,未行冊封之禮,已是將其大大得罪,若這次再不前去,恐怕不太合適!故微臣以為,還是去去為妥。」

永曆帝心有所動,正欲開口說話,卻見沐天波忽然站了出來,堅決表示反對道:「任御史此言大謬!據可靠情報,吳三桂已率大軍兵臨滇緬邊境,逼迫緬王獻出陛下,緬甸本就是化外之邦,誠信二字對其而言不過就是一紙空談,值此緊要關頭,我等如何能夠輕信緬人的承諾,從而使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臣以為不論此事究竟是真是假,都必須謹慎對待,保險起見,還是直接尋個借口,推辭不去,待大典結束后,臣獨自進城,向當面向緬王解釋也就是了!」

沐天波的話讓永曆帝心中更加猶豫難決,於是將求助的目光轉向了在一旁始終一言不發的文安侯馬吉翔。

見永曆帝望向自己,馬吉翔這才慢悠悠地開口說道:「臣倒是以為,緬甸習俗敬鬼重誓,咒水盟誓之事或許不假,諸位大人還是去一去吧!若是不放心,可讓黔國公同往,黔國公乃是西南各邦國、土司敬重之人,有黔國公在場,應當不至生變!」

在場諸臣聽了馬吉翔的一番分析,也覺得言之有理,相繼表示了贊同。見大家都沒有意見,沐天波也不好再繼續堅持自己的主張,只得勉強同意與諸臣一同前往咒水,參與會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孤忠李定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孤忠李定國
上一章下一章

二一〇 緬君臣暗定毒計 黔國公力阻赴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