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 咒水劇變諸臣歿 殺戮四起真龍困

二一一 咒水劇變諸臣歿 殺戮四起真龍困

在知會了緬方后,次日黎明時分,馬吉翔只留下跛足的隨扈總兵鄧凱,以及年老內監十三人服侍永曆帝及其宮眷,其餘文武官員則一併離開駐地,搭乘緬方派來迎接的渡船過江前往咒水盟誓。

行至對岸,諸臣方才剛剛下船,緬方派來的使者卻突然攔住了去路,然後將眾人引至江邊臨時搭建起的軍帳之中,向他們傳達了緬王的最新旨意:「我王口諭,盟誓之地過於狹小,容不下你們那麼多人,且令諸位大人自行挑選出四十人作為代表,其餘人等暫駐江邊等候。」

馬吉翔不知其中有詐,自是滿口答應,然後與黔國公沐天波一起從諸臣中挑選出四十餘名職位最高的文武官員,隨緬使一同前往參加盟誓大典。

至中午時分,眾人抵達者梗之睹波焰塔,緬方早已在此擺下露天酒宴。這些明朝官員有好些時日沒有吃上一頓飽飯,陡然見到面前這麼多珍饈美味,自是垂涎三尺,哪裡還顧得上什麼天朝上國的形象,剛一坐定,便直接用手抓起食物,忙不迭地往嘴裡塞。

周圍緬人望著明室諸臣狼吞虎咽的模樣,嘴上雖然沒有說些什麼,但卻不由自主地露出了鄙夷的神情。

不曾想,酒才剛過三巡,突然只聽周圍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緊接著就見一員滿臉絡腮鬍的緬將指揮著三千緬軍,高舉明晃晃的彎刀從四面八方衝殺出來,將這些明室諸臣團團圍住。

一時間,四周皆是全副武裝的緬軍士卒,殺氣騰騰,哪裡有一絲想要和平相處的模樣,眾人見勢不妙,不禁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是好。

大鬍子緬將顧及黔國公世代鎮守西南,世受緬人禮待,不忍加害於他,因此派出兩名緬軍士卒上前,欲將沐天波父子先行拖出包圍圈,以免待會兒動起手來,誤傷到他。然而沐天波早在入緬之前,便已將除小兒子沐忠亮以外的其他兒子都入贅給了當地土司,既然沐家香火已有繼承,他又有何可懼,事已至此,除了以身殉國,豈有他哉?

念及至此,沐天波抖擻精神,悄悄從衣袖中摸出那對流星錘,趁著上前拖拽他的兩名緬軍士卒不備,揮舞流星錘瞬間將二人擊殺,隨即快速拾起一把掉落在地的彎刀,甩給身旁的幼子沐忠亮。父子二人並肩作戰,直取坐鎮緬軍陣后的大鬍子緬將,打算擒賊先擒王。

跟隨在沐天波身後的總兵魏豹、王升、王啟隆三人曾是晉王李定國的部下,久經戰陣,見沐天波父子身先士卒,大戰緬軍,他們也不甘示弱,抄起地上的石塊柴棍,衝上前去,與緬軍展開了激戰。

而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文安侯馬吉翔和國舅爺王維恭二人,他們自打進入緬甸以來,一直都在諸臣面前橫行霸道,干下了不少壞事,可時至今日面對死亡,他們卻彷彿變了一個人似的,毫不猶豫地尾隨上前,背對背,一前一後聯手奪下近身緬軍士卒手中的彎刀,奮起反抗。馬吉翔畢竟是錦衣衛出身,武功不弱,只在眨眼間便砍翻了四五個緬軍。

見沐天波父子、馬吉翔、王維恭、魏豹、王升、王啟隆諸人越戰越勇,大鬍子緬將終於失去了耐心,在氣急敗壞之下,他再也顧不上對方是不是黔國公了,立刻指揮緬軍弓弩手對著七人亂箭齊射。沐天波等人身中數箭,終因寡不敵眾,相繼戰死於緬軍的亂箭亂刀之下。

李國泰見狀嚇得是魂飛魄散,哪裡還有反抗的勇氣,急忙帶著他那幫徒子徒孫,齊刷刷地跪倒在地,恬不知恥地對著大鬍子緬將叩首哀求道:「將軍饒命,奴婢是天子中官,與國家大事本不相關,這些時日也曾多次在天子面前提議要冊封新王,奈何天子不允。奴婢誠心誠意幫助貴邦,這些官員都是奴婢慫恿帶來,還請將軍高抬貴手,容奴婢為貴邦效忠!若是能饒奴婢一命,奴婢情願為將軍帶路,擒住天子,交由貴邦發落!」

大鬍子緬將聽李國泰跪在地上嘰里呱啦地說了一大堆話,還沒等通事翻譯完,便不耐煩地把話打斷。平日里他就極度討厭這個不陰不陽的太監,今日又見其如此卑躬屈膝,甚至還打算賣主求榮,心中更加看他不起,當即對著身後緬軍士卒一揮手,眾緬軍立刻一擁而上,亂刀將李國泰及其黨羽剁成了肉泥。

在殺死了李國泰后,緬軍緊接著又對其餘在場的明朝官員大開殺戒,自松滋王以下,黔國公沐天波、文安侯馬吉翔及其弟馬雄飛、華亭侯王維恭、綏寧伯蒲纓,侍郎鄧士廉、楊在,御史鄔昌琦、任國璽,部司鄧居詔、王祖望、楊生芳、裴廷謨,學錄潘璜、典簿齊應巽,總兵王自金、陳謙、龔勛、吳承爵,總兵改授通判安朝柱,錦衣衛掌衛事任子信,金書張拱極、丁調鼎、劉相、宋宗宰、劉廣銀、宋國柱,內官李國泰、李茂芳、沈猶龍、李崇貴、楊強益,吉王府官張伯宗等共計四十二名官員全部被緬軍殘忍殺害。

在殘殺了這些文武官員后,三千緬軍來不及擦拭彎刀口上的血污,又在大鬍子緬將的帶領下氣勢洶洶地沖往江邊,將還在此處等候的其餘明朝官員盡數包圍在了軍帳之中。

一名漢人通事在大鬍子緬將的吩咐下從陣中走至帳前,高聲對著帳內大喊道:「爾等還不趕緊依次出來飲咒水盟誓?若是再不出來,全部亂槍攢死!」

帳中的這些明室諸臣還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於倉促間,手無寸鐵可持,又怕驚動了對岸駐地的永曆帝與後宮家眷,只得在通事的厲聲催促下,乖乖排著隊從帳中走了出來。

眾緬軍獰笑著,不由分說衝上前來掄刀就砍。諸臣中大多都是文官,根本手無縛雞之力,只能任憑緬軍宰殺,不明不白地倒在了血泊之中。

得悉前往咒水盟誓的諸臣皆被戕害,江對岸的流亡朝廷駐地頓時亂作一團,由於擔心緬軍殺至,恐遭其辱,永曆帝的劉、楊二貴人,以及吉王與妃妾等百餘人全都選擇了自縊而死。永曆帝聞此劇變亦是驚慌失措,當即決定與中宮王皇后一同自縊殉國。

見此情形,扈衛總兵鄧凱與僅存的十三名老內監慌忙跪倒在地,緊緊抱住永曆帝的大腿,痛哭流涕地勸說道:「皇上萬萬使不得啊!君崩社稷,固然應當,可如今太後年老,飄落異域。皇上失社稷已是不忠,今棄太后又為不孝,如此不忠不孝,何以見高皇帝於地下?不如姑且暫緩一步,等待天命!」

在眾人的齊聲勸說下,永曆帝猶豫了片刻,終於還是丟掉了手中的白綾,像散了架一般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再也沒有了自縊的勇氣。

此時,三千緬軍在將明室隨扈人員誅殺殆盡后,立即過江,蜂擁闖入永曆帝住處,四處翻箱倒櫃搜羅金銀財務,並將捉到的後宮貴人、宮女及諸臣妻女佔為己有,許多女眷不堪其辱,紛紛選擇在樹下自縊,一時間樹枝上懸挂的屍體累累如同瓜果,令人不忍直視。

在完全攻佔了流亡朝廷駐地后,大鬍子緬將於是將俘獲的永曆帝及其太后、皇后、太子等二十五名宮眷臨時關押在一間小屋內,並對其餘倖存的隨扈人員和家眷肆意侮辱,如同對待即將處決的犯人一般。倖存者們不知自己未來的命運究竟會是如何,紛紛相互擁抱在一起,失聲慟哭。

直等到緬軍搜刮已盡,一名緬甸官員方才在漢人通事的陪同下姍姍來遲。在一片哀嚎聲中,一股股血腥氣息撲面而來,望著眼前如同煉獄般的場景,緬甸官員不禁皺了皺眉,抬手捂住鼻子大聲呵止道:「大王有令,不得驚害永曆皇帝及黔國公!」

然而此時,黔國公沐天波早在吃咒水時便被緬軍所殺,流亡朝廷駐地亦是一片狼藉,屍橫遍野,觸目驚心。緬王莽白得知沐天波死於亂軍之中,自是惋惜不已,遂命人前往收斂屍骨,立碑厚葬於江邊,與流亡朝廷駐地隔江相望。

八月二十一日,在莽白的授意下,緬方把原先黔國公的住處收拾出來,然後將永曆帝及其宮眷二十五人遷入其中暫住。其餘內官、婦女等二百四十餘人則被聚集安置於另一處稍大的茅屋中。待至夜深人靜之時,茅屋內的倖存者們飢疲交加,徹夜啼哭,其中母哭其子,妻哭其夫,女哭其父,驚聞數十里。

附近寺院的眾僧侶聽到哭聲,心中不忍,於是悄悄送來些粗茶淡飯,給他們充饑,這人方才得以苟延殘喘,暫時度過了難關。

數日之後,永曆帝驚悸成疾,竟是卧床不起,莽白聞訊也覺得自己當時的做法有些操之過急,唯恐永曆帝死在自己手中將來無法向吳三桂交代,連忙命人將永曆帝原先的住所重新修葺一新,並送來糧米器物、鋪蓋、銀兩、錦布等生活必需用品。

沒過多久,莽白又派使者過江而來,厚顏無恥地向永曆帝解釋道:「緬王乃是小邦王子,豈敢行此悖逆之事,實乃先前晉、鞏二藩殺害地方,以至當地緬民恨入骨髓,方才對諸臣採取行動,此舉不過是泄其怨恨而已,請勿怪罪小邦。」

這些鬼話只不過是莽白在清軍到來之前,為了穩住永曆帝,防止其尋短見而編造的敷衍之辭罷了,儘管永曆帝對緬方肆意殺戮諸臣的行徑心知肚明,可事已至此,自己已是孤家寡人,又能說些什麼?為了雙方在面子上都能夠好看一些,他也只能選擇裝傻充愣,默然無語。

隨著永曆帝病勢愈發沉重,那些劫後餘生的老弱眷屬也都相繼病倒。由於缺醫少葯,條件艱苦,很多人只能在病痛的呻吟中凄慘等死。另有部分人不願坐以待斃,偷偷潛逃,可緬軍早已將這裡里三層外三層圍得是水泄不通,又哪裡逃得出去,才剛走到半途,便被緬軍巡邏隊俘獲,併當場處死。

死難者中包括了岷王朱蘊生以及姜世德、馬九功、潘世榮、危存禮、向鼎忠、溫如珍、劉九皋等人。

自咒水之難發生以後,明室在緬甸的勢力已被徹底剷除,永曆帝身邊除了宮眷及個別幸免於難的從臣外,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的命運也都被牢牢地掌控在了緬人手中。

緬王莽白為了防止明軍前來救援,戰火重燃,立刻下令封鎖消息,靜候吳三桂大軍入境。在莽白看來,只要能順利將永曆帝移交出去,李定國和白文選這兩個天大的麻煩,自然以後也就不會再找上門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孤忠李定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孤忠李定國
上一章下一章

二一一 咒水劇變諸臣歿 殺戮四起真龍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