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阮常生崛起
隨即阮常生便走了回來,向那船夫斥道:「你分明是胡說八道!這些商貨,我看得清楚,你這裡一艘擺渡船,足夠讓他們過去了,這隊散商需要過河的,一共也就三個人,三個人加上貨物,怎麼你這一艘船就不夠用了?分明是你貪財心切,明明一艘船便即足夠,你卻非要加到兩艘,只是為了讓他們多出錢罷了!」
「大人,我……我沒有啊?」船夫似乎還不服氣。
「沒有,那我現在就試一試如何,我把這些貨物都放到你船上,再挑三個人上去,你看看能不能開船?要是果然能渡過河去,那你便是欺詐,今日就讓你帶枷以作懲戒!要是不能,我讓這些行商出兩倍的擺渡錢給你當補償!怎麼樣,你可願意試一試啊?」阮常生眼看這人不服,也繼續向他質問道。
「這……大人,小的平日也就是個擺渡的,掙錢不多,如今這世道,五錢銀子的擺渡錢哪裡夠我們生活的啊?大人,小的也是迫不得已啊?」船工眼看阮常生連續詢問,清楚一旦讓他試驗擺渡船,自己的伎倆便會被拆穿,無奈之下,只好向他求情起來。
「你等就算真的缺錢,也不需要讓他們多出三倍的擺渡錢!」阮常生也向那船工斥道:「本府台也知道你們擺渡不易,但在這條河上,你們佔了主動,他們行商反而被動,你們要是收到一兩,我也可以理解你們,但你們一口氣收他們三個人一船貨二兩銀子,這擺明了就是自恃擺渡之能,進而勒索他們!今日念在你等初犯,我既往不咎,但這次渡船,你等只准收一兩,以後同等行商過河,也是一樣,若是你等再有犯事之行,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小民謝謝府台大人!」船工看著阮常生願意給他們一次機會,也當即向阮常生拜謝道。
「大人,這……這也不是個辦法啊?」為首的一名行商卻多了幾分疑慮,向阮常生問道:「大人您今日可以不讓他們收錢,那明日呢?大人您公務繁忙,總不能每次渡船之事都親歷親為啊?」
「既然如此,我有個辦法。」阮常生沉吟半晌,便即對各人言道:「以後在這裡,咱們就定個可行之策出來,首先,這裡渡口俱要言明,大概多少人、多少商貨過河,要收一兩銀子,其他渡河之人,按這個標準就可以了。其次,我會告訴下屬吏員,在這裡灤河兩岸,都設立一根旗杆,杆子上面,我會懸上一塊瓦片,要是你們再有爭執,擺渡船不按定價收錢,你們就直接把瓦片打碎!我這裡每隔一天,會派人前來渡口查看一次,只要瓦片是碎的,我們便嚴查此處船工,絕不留情!這樣你們以後過河,也就方便多了。」
「小民多謝府台大人,謝謝府台大人了!」幾個商人看著阮常生明斷擺渡案,也各自欣喜不已,當即拜過阮常生,便即乘船渡河去了。
過得半晌,一眾百姓方才悉數散去,阮常生也收了臨時帳幕,準備返回城中。就在這時,阮常生卻忽然發現,兩輛馬車停在了自己帳幕之側,其中一輛車上坐著一個中年美婦,正是妻子劉蘩榮。
「夫子,您這邊的事都辦完啦?」劉蘩榮看著阮常生回返,也當即走下車來,向他笑道。
「是啊,不過是一件小案子,給他們定個可行之法,也就夠了。」阮常生也向她答道:「夫人,我不過是出城辦事,這裡離城裡又不遠,你又何苦跑這一趟,特意來接我呢?」
「夫子,今日我過來,也是想著幫你在幕中找個幫手啊?」劉蘩榮一邊笑道,一邊指向另一輛馬車,只見車上一個中年儒者正在走下車來,這儒者見了阮常生,自也向他拜過。
「夫子,我哥哥聽說你來永平當了知府,他也是舉人了,想著先在你這裡辦些實事,了解直隸風俗,你可願意收下這個幕僚啊?」劉蘩榮向二人笑道。
誰知劉蘩榮說出這句話,阮常生卻吃了一驚,看著眼前儒者,當即問道:「哥哥?這位先生,您可是……如今天下講治《論語》第一人,寶應劉楚楨先生?如此說來,倒是我失敬了啊?」
「哈哈,阮府台,在下不過窮治《論語》十幾年,有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心得罷了,您所謂第一人之語,在下當不起啊?話說回來,我平日也只是讀書,這為官治事,倒是一竅不通,如今也是舍妹引薦,方才來了永平,倒是我要請阮府台開恩,收下我這個不成器的腐儒啊?」原來,阮常生眼前這名儒者,便是寶應名儒劉寶楠,他字楚楨,阮常生便以字稱之。劉寶楠少時便即精於《論語》之學,著有《論語正義》一部,有清一代,劉寶楠所著《正義》乃是講治《論語》最佳之作,他是劉蘩榮同族表兄,自幼生長於劉台拱家中,是以劉蘩榮對他頗為熟悉,平日便如同親兄妹一般。
「哪裡的話啊?楚楨,有你這樣的當世大儒,來我這一個知府門下做幕僚,我高興還來不及呢。正好,最近我將永平府中敬勝書院修葺一新,正缺講學之人呢,你來我幕中,要是無事,便也去那裡講學,豈不方便?還有啊,如今我做了知府,都沒什麼時間給孩子們講書了,平日你要是有空,也指點一下我這幾個孩子,如何?」阮常生眼看劉寶楠主動來投,哪裡會有不滿之意?便當即答應了他入幕之事,不僅如此,阮常生還將書院主講,教子之事也交託給了他。
「能得彬甫兄如此厚待,真是感激不盡啊!」劉寶楠聽聞阮常生准許他入幕辦事,也當即大喜道。
「哥哥,夫子他說的教子之事,其實也不難的,你別看夫子平日公務繁忙,到了晚上啊,他每天都要指導孩子們讀書,以前在京城是這樣,現在來了永平還是這樣。再說了,就算夫子沒空,我還能教他們呢,哥哥就只管把幕中公務,還有書院的事做好,就可以啦!」劉蘩榮聽著阮常生之言,生怕兄長過度勞累,竟而染病,便即向他勸慰道。
「哈哈,沒關係的,我也向見見我幾個外甥呢。彬甫,要是需要我教他們讀書,你只管讓我過來就好了。」劉寶楠倒是並不在意教書之事,三人眼看阮常生所辦公務井井有條,盧龍城內外也是一片和樂,自也歡喜,不覺聊起揚州舊事,直過了小半個時辰。
「勞煩問一下,前面這位大人可是永平阮知府?」不想就在這時,阮常生一行之側竟有數乘馬匹行過,當前一人見到阮常生與劉家兄妹,便主動翻下馬來,向阮常生等人問道:「我家大人路過永平,聽聞阮知府治郡有方,想要見阮知府一面。」
「你家……大人?」阮常生聽著這人言語,卻也有些詫異,不想片刻之後,這人身後又是十幾乘馬前後簇擁而至,居中之人一襲錦袍,額上夏冠竟是紅寶石頂珠。待得這乘馬行得近時,阮常生方才看清,那人不過四旬開外年紀,面容白皙,氣度雍容,身上補服卻不是尋常一品大員的仙鶴補子,而是兩團方蟒。阮常生看著此人,忽然想起一事,當即上前向那人拜道:「下官永平知府阮常生,見過琦侯。」
「阮知府,快免禮吧。我總督直隸,也走了不少府縣了,聽了不少你等守令之言,論治郡之才,你阮知府可是直隸第一人啊。」這名官員見了阮常生,也當即下馬將他扶起,向他勸勉道。原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年初方才改任了直隸總督的琦善,琦善雖在滿八旗之中,祖上卻是明末東部蒙古貴族恩格德爾,恩格德爾早在努爾哈赤之時,便即率部投奔了當時還叫后金的清朝,是以歷代清帝對恩格德爾所屬博爾濟吉特一家均是厚待有加,一直為這一家族保留了侯爵之位。琦善出於侯爵之家,更兼辦事勤勉,早歷方面,是以年未及五旬,便即得任總督要職,五旬之下便得列位總督之人,道光一朝也不過琦善與蔣攸銛二人而已。
這時阮常生眼見琦善對自己稱讚不已,也只得謙辭道:「琦侯客氣了,下官做這永平知府,如今尚不足一年。下官清楚,這短短大半年工夫,就算下官做得再好,也決計說不上直隸第一的。」
「阮知府這是哪裡的話?我做這直隸總督以來,也走了好幾個州府了,你永平府境況如何,難道我看不出來嗎?」琦善也向阮常生笑道:「你這永平府之狀,在我所見州府之中,是最好的,我以前在山東也做過巡撫,那邊道府之人,我看也沒有能勝過你之人啊?我來這盧龍城之前,在附近也問過不少百姓,都說你到了這永平府,不過半年時間,下吏再不敢苛索百姓,城中書院,學子汲汲求教,斷案之事,從未見一人稱冤,方才還聽人說呢,你在灤河之上設立新制,不讓渡船之人勒索行商,這都是善政啊?實不相瞞,我初任直省之時,做得就是河南按察使,那一年正好是令尊,如今的雲貴阮制台做河南巡撫,阮制台治事之風,我至今不能忘懷,如今看阮知府為官之道,真是得令尊真傳啊?」
「琦侯這話……這話實在是客氣了。下官少年之時,便自得家父教誨,出任知府,自然要以利民除弊為要,下官愚鈍,與家父相比,所學不過十之一二,如今治事,亦多繁難之處,卻不敢自稱善治的。」阮常生只好再次謙虛道。
「阮知府,這善政與否,其實不全在於你心中所念,還要看百姓所感,也要看其他府縣的作為嘛。」琦善卻是格外看重阮常生,眼看他再三謙辭,便直接向他言道:「我也知道,如今道府要職,得人之處,只怕不多,但既然如此,我更要拔擢你等實幹之才。阮知府,我說句實話,你的辦事才能,若是一生只囿於知府之位,我看太可惜了。正好,如今我保定府的清河道出缺,既然你為官一載,永平已然大治,那再留你做這個知府,就是大材小用了,我這就向皇上保薦,遷你改任清河道,主管保定府之事,你看如何?」
「琦侯,這……下官可不敢當啊?」阮常生自然清楚,琦善所言清河道,是直隸七道中僅次於京畿霸昌道的關要之處,下轄二府五州,職權可要高出知府許多。儘管清河道本身只是正四品,但只要阮常生在清河道任上再出佳績,不過一二年,多半便可改遷藩臬,主持一省政事。而阮常生本是大臣之子,蔭監出仕,論出身其實不如正途進士,原本也沒想過自己會在短短一年之內得到提拔,這時聽聞琦善賞識,也只得推辭道:「下官……下官曆任道府,畢竟只有一年,論資歷,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