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禹後人

第五章 大禹後人

周考一覺直睡到次日早上,他叫醒周發,兩人穿戴整齊后,準備去向父母請安。

可出了房間他卻不知父母身在何處,正想著該往哪裡走。當他猶豫之際,忽然聽到一陣悠揚的琴聲傳來,周考不由自主便循著琴聲而去。周發也是全沒主見,只是跟著周考而行。

行不多時,二人來到一間房前,房門正對著一口池塘。水池旁有一片竹林,沿著池邊還種著數從蘭草。

琴聲正是從這間房中傳出,周考走到房門前,發現撫琴之人正是琬姒。他駐足傾聽,卻不敢發出聲音,唯恐擾了撫琴人的雅興。周發可沒這般涵養,只聽了一會便說:「這支曲子母親大人教我彈過。」

琬姒抬起頭來,見是周考兄弟,忙站起身來施了一禮,含笑說道:「原來是表哥表弟在偷聽,倒是叫琬兒獻醜了。」

周考長揖到地,說:「我們並非有意偷聽,只是因為琴音曼妙,令我不知不覺便走到這裡,事前並不知是表妹在彈奏,還請恕罪。」

琬姒抿嘴一笑,道:「想來表哥表弟都是得了姑母的親傳,精通樂理的,今日何不為琬兒奏上一曲,讓我也受教一二?」

周考連連擺手推辭:「為兄年幼時是學過一些皮毛,只是近年來多在練習劍術武藝,倒把音律的修習都荒疏了。與表妹相比,那是差得太遠了,只恐將有污清聽。」

琬姒卻不依不饒,嬌嗔道:「你們聽我彈了許久,自己卻不肯露上一手,難道是嫌我彈的不好,怕把我給比下去了?」

周考正待開解她幾句,周發卻大大咧咧地坐上琴位,道:「表姐適才所奏,乃是葛天氏之樂中的敬天常一闋,我在家中學著彈過幾次。表姐如不嫌棄,我便彈上一段,如曲中有誤,還請指正。」

琬姒這才轉嗔為喜,拍手笑道:「好好,還是表弟向著我些。」

周發似模似樣的在琴弦上按撥了幾下,便演奏起來。他手指在琴弦上抹挑勾剔,指法亦都中規中矩;雖然略顯生澀,只是他所奏的這支曲子,本身就很舒緩沉穩,聽來卻也符節合拍。

一曲終了,琬姒開心笑道:「表弟只彈過幾次,便有如此造詣,實屬難得。」說完偷瞄了周考一眼,心道:難道你這個做哥哥的,還能輸給弟弟不成?

周考見琬姒心情甚嘉,便道:「我二人本是要去給父母請安,不料誤入此間,叨擾了表妹,我們這便告辭了。」

琬姒說道:「我父親與姑父姑母在正堂敘話,已經交代過讓我陪著表哥表弟在城中遊玩,還請表哥不必掛懷。」

周發聽了此言,極合他的心意,樂道:「表姐,能帶我去山頂玩嗎?」

琬姒道:「山頂上只有我們祭祀莘族祖先的大殿,除了祭祀之日,平時沒什麼人。表弟若是想去,倒也無妨。」

周發發出一聲歡呼,拉起琬姒的手便走,周考也只得跟著。三人出了侯府,徑往山頂而行。

這一日雖未下雪,但山頂上朔風凌冽寒徹骨髓,三人一路小跑,來到山頂的大殿前。這大殿的規模比起侯府的那幢毫不遜色,而且進到裡面周考才發現,大殿內只有柱子卻沒有隔牆,是一個完全敞開的大廳。

大廳正中有一個高台,台上立著一尊一丈來高的人像,周考走近一看,這人像雕刻得十分精細:那是一個面龐削瘦的男子,身上衣裳均為粗麻織就,手中握著一根長棍,腳上穿著草鞋。周考越看越覺得這人像的雙眼彷彿就在凝視著自己,不由得往後退了一步。

這時琬姒走到人像下,跪下行稽首之禮。周考周發也都跟著依樣而行。琬姒待他們行過禮,對二人說道:「這便是我們莘族的祖先大禹,你二人是姑母所生,那麼也都是大禹的後人了,拜上一拜也是理所應當。」

周考周發凝神一看,見到人像腳下有一塊木製牌位,上面刻著「夏后氏文命之靈位」幾個大字。周發見后說道:「母親大人曾講過大禹治水的故事,也說過她是大禹後人。但是我不明白,大禹怎麼又是夏后氏了?文命又是什麼意思?」

周考道:「母親給我們講故事的時候,你老是不用心聽,又能怪誰?有夏一代,稱天子為後,不像現在稱呼天子為王,所以夏后就是夏代的王。大禹是夏氏,名字叫作文命,只是大家不敢直呼其名,所以尊稱為大禹。」

周發仍是一知半解,又問:「那麼母親和舅父也是夏后氏了?」

琬姒答道:「不,只有夏后啟的直系子孫才是夏后氏,我父親與姑母都是莘氏。只有被天子封為一方諸侯的人才能有氏,我們祖先被大禹封在莘地,此後便以地為氏。」

周發尚未完全明了,又問道:「難怪父親稱舅父作莘甲大人,可母親是舅父的妹妹,為什麼岐周城中人人都稱母親為太姒夫人?」

這姓氏之別,周考是知道的,於是說道:「姒是母親大人的姓。大禹因為治水有功,所以舜帝賜他姒姓,因此後代都以姒為姓。只是自古以來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這是萬萬不可混淆的。」

琬姒道:「不錯,雖然我是莘氏族人,但因我是女子,所以旁人若叫我的名字,便只能稱作琬姒。倘若將來我有個弟弟,那才可以承繼父親的氏。」

周發若有所悟,點了點頭說:「母親大人說過我們周人都是姬姓。但因我是男子,看來這個姓是不大用得著了。」

琬姒笑了笑,又說道:「大禹不單是我們莘族的祖先,也是這座莘城的建造者。所以我們莘族立了大禹的像,世世代代都要祭祀他。」

周考由衷地贊道:「原來莘城是大禹所建,無怪如此巧奪天工。」

接著,三人又在大殿中叩拜了莘族先祖的靈位,待到走出大殿,已是大食之時。周考極目遠眺,但見遠方皚皚群山彷彿都在腳下,大河自北向南而來,在群山間蜿蜒曲折,宛如一條碧綠的綢帶。他感慨道:「此間山有靈氣,水有秀色,真是相得益彰。」

周發卻道:「山水雖美,卻還比不上表姐的人美呢。」

周考聞言嚇了一跳,想著周發竟說出如此輕佻的話語,不知琬姒該氣成什麼樣?哪知琬姒心裡想的卻是:發兒年紀幼小,所說的話必然出自真心,絕不會有什麼輕浮之意。因此她不僅不著惱,反而有些暗自歡喜。

三人回到府中,琬姒邀周考周發到她閨房中用膳。周考進得琬姒房內,只覺比之昨日所住之處更加精美華麗,與自己家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他卻不知有莘一氏自夏代以來,便是王室宗親,累世為諸侯已近千年,歷代莘侯積累下的奇珍異寶自然數不勝數。而周氏封侯不過三代之間,加上周國物產不豐,而邊患不絕,周人世代皆為生存而奮鬥,哪裡有心思去擺弄這些玩物。

這時府中下人在房中鋪好筵席,擺上食案,又端來三個圓形溫鼎放在案上。這溫鼎分為上下兩層,上面一層盛著肉羹,下面一層內置炭火可以加熱,吃的時候鼎內肉羹不至變涼。

琬姒請周考周發入席,問:「不知表哥表弟的酒量如何?」

周考道:「多謝表妹美意,只是父親大人不准我們飲酒,我看就免了吧。」

琬姒略覺詫異,道:「姑父大人不許你們飲酒?這卻是為何?」

周發說道:「不光是我們,整個岐周城裡都不許飲酒。」

周考見琬姒仍有困惑之色,便解釋說:「因為我們周方糧食產的少,沒有餘糧拿來釀酒,所以父親也嚴禁大家飲酒。」

琬姒這才說道:「原來是這樣。只不過按商人的禮儀,請人到家中做客是一定要飲酒的,琬兒是擔心失禮於人,方才問及。如果表哥表弟堅持,那麼這酒不飲也罷。」說完,她拿起匕箸,道了聲「請」,三人便一同享用鮮美的肉羹。這肉羹有個名目叫做和羮,乃是取五味調和之意。這五種味道是「甘、酸、苦、辛、咸」,需以肉醬、醋、鹽和酸梅等諸般調料混合熬制,令數種味道渾然一體,周考與周發都吃得讚不絕口。

飯畢,琬姒說:「今日表弟為琬兒奏曲,我這個作姐姐的,總需送件禮物聊表謝意。」說完她拿過一隻銅匣,取出一樣物事來,對周發道:「這是石磬,出自莘城北面的呂梁山,敲擊之時聲若鐘磬。小小玩物,只盼能合表弟的心意。」

周發接過,乍看之下不過是一排長短不一的黑色石頭。他試著用小槌逐一敲來,竟然五音俱全,只需稍加練習,即便奏出一支完整的曲子也不在話下。周發得到如此有趣之物,歡喜得愛不釋手。

琬姒又取出一物,遞到周考面前,說道:「這塊彩玉,據說也是得自附近山中。此玉蘊含五色,有祥瑞之兆,表哥如將它佩在身上,或許可以逢凶化吉。」

周考卻不敢接,道:「如此厚禮,周考無以為報,實在是受之有愧。」

琬姒正想著要如何才能勸說這個木訥的表哥收下此玉,她身邊的侍女忽然笑道:「周公子腰間所佩之玉,不是正好可以當做給小姐的回禮嗎?」琬姒看了那侍女一眼,似乎有責怪之意,卻又什麼都沒說,只是默默地看著周考。

周考低頭看了看自己的玉佩,喃喃自語道:「此玉是母親大人所給的,不知……」

琬姒見周考尚自躊躇,便說:「原來是姑母大人傳下的寶玉,琬兒怎麼能要如此貴重的回禮?只求表哥不嫌棄琬兒的這點菲薄之禮,萬望勿卻為幸。」

周考聞言,頓時六神無主,道:「表妹,只因此玉乃母親大人所留,未經她同意,周考不敢擅自贈與他人。不過表妹並非外人,我想母親大人定會首肯。」說完,他摘下腰間玉佩,雙手呈給琬姒。

哪知琬姒卻不肯接,語氣反而更加冷淡:「原來還是看在姑母的面子上,並非表哥真心誠意要送給我。既然表哥有這許多顧忌,琬兒也不便強人所難了。」

周考心道:看在母親的面子上也好,真心誠意也罷,這中間又有什麼分別?無奈之下,他只得對琬姒深深一揖,說:「周考誠心將此玉贈與表妹,只盼表妹收下。」

琬姒聽了,這才緩緩接過周考之玉,又將那塊彩玉放入周考手中,道:「此玉或有守正辟邪之效,望表哥能隨身攜帶,幸勿失卻。」

周考依言將彩玉放入懷中,看著琬姒似笑非笑的神色,只覺這表妹的心思實在難以捉摸。

幾人正在房中閑聊,只聽一個僕人在外通報:「小姐,少主公請您和兩位周公子到正堂說話。」

琬姒應了聲:「知道了。」轉而對周考二人說:「父親召喚我們,許是談論去朝歌之事,我們這便過去吧。」

三人來到正堂,拜見過莘甲、周昌夫婦后,莘甲說道:「商王即位的日期已經臨近,因此我們明日便須渡河前往朝歌。琬兒,你今晚命下人收拾行裝,做好準備。」

周昌也對周考和周發叮囑了一番。周發知道又要啟程上路,心中有些惴惴,說道:「離開莘城,要是路上再遇到犬戎人怎麼辦?」莘甲哈哈笑道:「發兒不必擔心,過了蒲坂渡口,只需再走兩日就能到虞國,那時就很安全了。」

周發不解地問:「虞國很厲害嗎?為什麼到了虞國就安全了?」莘甲微笑不答,反問道:「你可知道舜帝是誰嗎?」周發立刻答道:「發兒知道,舜帝是上古天子,堯舜禹三聖之一。」末了他又加上一句,「琬姒表姐說過,我們都是大禹的後人。」

莘甲點了點頭,說:「不錯,舜帝就是和禹帝齊名的聖德天子。正如我們莘族是大禹的後人一樣,虞國人就是舜帝的後人。」

周發驚訝的睜大雙眼,說道:「原來舜帝也有後人留存至今,那麼母親大人所說的那些上古傳說都是真的了?」

莘甲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接著道:「不僅如此,虞國還是一個非常富庶的地方。虞國境內有鹽池,每年產出的湖鹽,不但可以供給大邑商和周邊各方國,甚至連西戎和北狄也有賈人遠涉千里,用牛羊、狐裘、寶玉來換取鹽巴。正因如此,虞國是個大方國,城內的守軍通常都在一萬以上,不要說位於西北偏遠地方的犬戎,就是土方和鬼方也輕易不敢進犯。」

周發雖然對於當時鹽的矜貴毫無概念,但是也明白了虞國是相對安全的所在,心下頓時釋然。他與周考正待告辭,太姒忽然問道:「考兒,你腰間系著的玉佩呢?怎麼沒有見到了?」

周考一怔,一時不知如何作答,正尋思間,卻聽琬姒接道:「姑母大人,今日我送給表弟一副石磬,給表哥一塊彩玉,不過都是我的一些玩物,聊表心意而已。誰知表哥執意要將他的玉佩當做回禮,因此琬兒便收下了。」周考此時也只好順水推舟,說道:「未曾事先稟明,請母親大人勿怪。」

太姒聽后微微一笑,說:「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們兄妹互相親近,這樣很好。你們去吧。」周考等三人這才告退離去,周昌與太姒也辭別了莘甲夫婦,回到自己房中。

周昌道:「我們也早些歇息吧。」太姒一面服侍周昌脫下衣裳,一面若有所思地說道:「考兒身上的玉佩是我給他的,平時考兒頗為珍視,怎麼今日會送給琬兒呢?」

周昌漫不經心地說:「方才琬兒不是已經講了嗎?考兒是當做回禮,把玉送給琬兒了。」

「女孩兒家的心思,你哪裡會懂?」太姒笑道,「我看那兩個孩子的神色,似乎並不象他們說的那麼簡單。」

「這還能有多複雜?」周昌躺在卧榻上,太姒為他蓋好毛毯,周昌閉目而寢,渾不在意。

「男女之間互相贈玉,或有當作信物之意。琬兒這丫頭很是聰明乖巧,依我看正是考兒的佳配,他二人若果真有意,倒也是門當戶對的一段良緣。」

周昌這才睜開雙眼,皺著眉說:「考兒與琬兒是表兄妹,此事如何能諧?」

太姒不以為然地說道:「商人王族之中,表兄妹通婚事屬尋常,並不少見,這便是所謂親上加親。古人雖有同姓不婚的規矩,可考兒與琬兒既不同姓,又不同氏,怎麼不能成親?」

周昌無可辯駁,只好說:「他二人年紀尚幼,談婚論嫁還早了點。」

太姒道:「夫君當年迎娶我於渭水河畔時,只比今日的考兒大四、五歲而已;我當年不過十七歲,也只比琬兒大了不到四歲。倘若大哥和嫂子也能同意,大可先將這門親事定下來,待過幾年再迎琬兒過門不遲。此事於莘周兩家都極有益處,夫君何必遲疑不決?」

周昌拗她不過,便道:「考兒的婚事,由夫人做主便是。」

「考兒是你的長子,他的婚姻大事,你怎麼這般不上心?」太姒對周昌的反應感到很是詫異,一點不像往日那個遇事果決機斷的周侯。她挨著周昌身邊躺下,心中暗想:待我明日先探探琬兒的口氣,再做定奪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翦商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翦商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大禹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