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意義:走出洞穴的囚徒
哲學的意義:走出洞穴的囚徒每一個人在本性上都渴望求知。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哲學與哲學家最重要的精神,即批判精神和求真精神。所謂批判精神,是指哲學不會對慣常的說法、權威和傳統屈服,而是敢於質疑一切,批判一切。所謂求真精神,是指哲學不會滿足於停留在事物表面,而是要穿透表象,挖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寫下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群人,世世代代住在一個洞穴中。從出生起,他們就像囚犯一樣,被鐵鏈鎖在固定的地方,甚至連脖子也被套住,不能轉動,更不能回頭,只能直視前方。在他們身後,有一堆篝火,在火與囚犯之間有一堵矮牆,牆後有人舉著各種各樣的雕像走過,火光將雕像的影子投射到囚犯對面的洞壁上。就這樣,這些囚犯的一生都猶如在看皮影戲,他們不能相互觀望,不知道自己的模樣,也不能回頭看這些影像是如何形成的。於是,他們都以為眼前晃動的影子就是真實的事物,並用不同的名字稱呼它們。
囚徒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感到命運的悲慘,也沒有想過掙脫束縛他們的鎖鏈。然而,有一天,一個囚犯偶然掙脫了鎖鏈,他移動腳步,回過頭來,生平第一次直接看到了炫目的火光,這使他感到刺眼,以致看不清原先已經習以為常的影子。
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的眼睛逐漸適應了火光,終於能分清影子和雕像,明白了雕像比影子更真實。於是,他不顧眼睛的難受,朝火光走去,走到了洞口,被人一把從陡峭的洞口拉出了洞外。
當他第一次看到陽光下真實的事物時,再次感到眼花繚亂,比先前見到火光時更為痛苦。所以,他只能一步一步適應洞外的生活,先看陽光下的陰影,再看水中的倒影,再抬頭看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最後,他終於能直視太陽了,才明白太陽是歲月和季節變化的原因,主宰著世間的萬事萬物。
然而,解放的囚徒並沒有得到一個好歸宿。這個走出洞穴的囚犯,回想起往事,在慶幸的同時,開始憐憫他的同伴。這些囚徒中最有智慧的,也不過是善於捕捉倏忽即逝的影子,善於記住影子的形狀,善於推測即將出現的影子而已,但仍然只是一條可憐蟲。知道事物真相的人不會再留戀洞穴中的榮譽和獎賞,再也不願回到洞中做囚犯。
為了解救他的同伴,走出洞穴的囚犯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洞穴里。可是,他從光明的地方重返黑暗的地方,已不能適應那裡的生活。別人因為他看不清影子而嘲笑他,說他在外面弄壞了眼睛。沒有人相信他在洞外看到的東西,他不得不到處和他們爭論幻覺與真理、偶像和原型的區別,卻因此激起了眾怒,大家恨不得把他處死。
柏拉圖用洞穴中的囚徒來比喻世人把表象當作真實,把謬誤當作真理。哲學家就是那些掙脫束縛走到洞外的囚犯,雖然解放的歷程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和痛苦,但畢竟看到了真實的世界,而不是一輩子活在黑暗當中。
雖然走出洞穴的囚犯沒能成功地幫助自己的同伴,但畢竟他走出過洞穴,看到過真實,經歷過真正的幸福,他是值得稱讚的,他的失敗是因為光明不能適應黑暗。相反,他的同伴是可悲的,他們沒能走出黑暗,獲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