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卦第二十七
頤卦第二十七——修身養性得長生
(震下艮上)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譯頤卦象徵頤養,守持正道可獲吉祥;觀察事物的頤養現象,應當明確用正道自求口中食物。
◎《彖》解釋道:頤養,守持正道可獲吉祥,說明用正道養身才能吉祥;觀察事物的頤養現象,是觀察獲得養育的客觀條件;明確用正道自求口中食物,是觀察領會自我養育的正確方法。天地養育萬物,聖人養育賢者及萬民。「頤養」之時的功效多麼宏大啊!
◎《象》解釋道:山下響動著震雷(下動上止、如口嚼食),象徵「頤養」;君子因此以慎發言語以養德,節制飲食以養身。
【智慧解讀】
「頤」的意思是用口攝取食物。它的卦形是上下兩個陽爻,中間含四個陰爻,外實內虛。上卦艮為山,下卦震為雷,象徵春雷在山下滾動。卦形結構是口,陽外陰內,是以陽養陰,下動而上止是以口養人。古人認為,天地養育萬物,聖人養育百姓和賢人,應當因時制宜。此卦的大意是:民以食為天,必須以正道養人養己,前途才吉祥。從這裡可以看出,慎言可養德性,節食可養身體,當然是養德性為重,養口腹為輕。良好的心理情緒和精神狀態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很大,我們應更多地攝取精神營養以頤養德性。所以清心寡欲、輕利貴德才是養生處世的吉祥正道。
【要訣】輕利貴德,吉祥安泰。
【例解】
北京有一家服裝公司,公司的一個採購員到廣東訂購一批價值35萬元的面料。當他把樣品帶回北京后,發現面料有拉絲的現象,沒有達到質量的要求,他立即要求取消訂貨。董事長得知此事後,對採購員說:「面料拉絲,對方有責任,你更有責任,為什麼在簽訂合同前,沒有發現這個情況?我們不能因為你看走了眼,就為這35萬元出爾反爾,取消合同。你明天就帶著錢飛到廣東,並向對方道歉。」結果北京這家服裝公司賠了近百萬,但是卻贏得了信譽。如今,這位廣東客戶已成為北京這家服裝公司固定的原料供應商,他們總能最先得到最新的市場流行面料。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譯初九,捨棄你靈龜般的聰明智慧,而觀看我垂腮進食,有兇險。
◎《象》解釋道:觀看我垂腮進食,說明「初九」的求養行為不值得尊重。
【智慧解讀】
「初九」是陽卦陽爻得正位,在最下,像下嘴唇,被「六四」引誘,想吃東西。它動則變為陰爻,頤象不見。頤又為長離,離為龜。它在震卦下位,震為木下垂,是「朵頤」的卦象。由此可知,「初九」本來是有養生正道的,完全可以像靈龜那樣以內質自養而不求於個食,但是卻貪於口腹之慾,這樣必有兇險。過度飲食,貪於吃喝,不但有害於身體健康,而且有害於德性。
【要訣】貪於口腹,百無一利。
【例解】
楚國向鄭靈公進獻一隻黿。鄭靈公非常高興,便令廚子烹煮做羹。正巧公子宋與子家來到殿前。公子宋食指大動,於是悄聲對大家說:「我每次食指大動都能嘗到珍奇美味,這次君王一定把美味分與大家。」及至入殿見廚師正解割大黿,便相視而笑。靈公覺得很奇怪,便問其緣由,大家據實相告。靈公聽后不高興,暗想:我不賜予你,無論你食指怎麼動,也是沒用。黿羹煮好后,靈公招來許多大臣,賜予他們黿羹。最後宋靈公才召見公子宋,卻沒有賜食黿羹。公子宋大怒,不顧一切地將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黿羹后拂袖而去,靈公暴跳如雷,聲稱非殺掉公子宋不可。公子宋回家后也怒氣難消,又聽說靈公要殺他,便先設計殺死了靈公,報了未賜黿羹之恨,但他也由於謀殺國君被誅。此事雖起於口腹之慾,然而最終則導致一個國家陷於水火之中。雖然只是口腹之慾,但縱容它,也會成為日後的隱患。
六二,顛頤,拂經於丘頤,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譯六二,既反過來向下求獲頤養,又違背常理,向高丘上的尊者索取頤養,往前進發必有兇險。
◎《象》解釋道:「六二」往前進發必有兇險,說明前行得不到朋友。
【智慧解讀】
「六二」是陰爻,不能養活自己,必須由別人供養。於是向下求鄰爻「初九」,這是把頤養之理弄顛倒了。它在震中,象徵雖然顛沛,但不失正位。如果向下則違背易理,而且上卦為山丘,必然兇險。這就是說,如果我們腆顏求養,能有什麼好結果呢?厚顏求食,既無補於身體,又有損於品德。因口腹之累而不顧自尊,以致輕生自賤,這種人根本談不上坦蕩自然的胸懷,也不利於養生。
【要訣】厚顏求食,自取其辱。
【例解】
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后,他以前落魄時候的夥伴總是來京城裡找他,他既想見這些舊日朋友,又深為所苦,這些人來了自然會找他要賞賜。一次,一個人來見朱元璋,說:「你還記得嗎,那是我們在蘆葦盪里,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著吃,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湯都潑了,你只顧從地上抓豆子吃,結果被卡住了,不是我讓你吃一口青菜,你就梗死了?就憑這個,你也該好好地封賞我啊!」朱元璋聽了,氣得臉色發白,當即讓人把他痛打一頓,驅逐出去。這個人的失誤,就在於厚顏求食的時候,不注意說話的策略,結果自取其辱。
▲論不必渡海帖明朱元璋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譯六三,違背頤養常理,守持正道以防兇險;十年之久不可施展才能,要是施用必將無所收益。
◎《象》解釋道:十年之久不可施展才能,說明「六三」「頤養」正道大相違逆。
【智慧解讀】
「六三」是陰爻在震卦上位,震為動,象徵為求得供養極力活動。其位不中不正,象徵求得供養的方法不正確。它與「上九」成正應,本是「貞」卦象,但是有陰爻「六四」相隔,「上九」在艮上,艮為止、為拘。它又在坤卦下位,坤為老陰、數十,象徵十年。也就是說,求得供養的方法必須正確。為了求養於人,必然媚上貪求,無所不至,不僅無法滿足口腹之慾,甚至會造成道德淪喪。
【要訣】不妄不貪,力行正道。
【例解】
企業家丁某出身貧寒,20歲時在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有一段時期,他推銷機器非常順利,半個月內就同33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之後,他突然發現他現在所賣的這種機器,比別家公司生產的同樣性能的機器貴一些。他想:如果客戶知道了,一定以為我在欺騙他們,會對自己的信用產生懷疑。於是,深感不安的丁某立即帶著合約和訂單,整整花了3天時間,逐個拜訪客戶,如實向客戶說明情況,並請客戶重新考慮選擇。他這種誠實的做法,使每個客戶都很感動。結果,33位顧客中沒有一個解除合約,後來反而成了他忠實的客戶。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譯六四,反過來向下求獲頤養,吉祥;就像老虎眈眈注視,迫切求食物接連不絕,必無災禍。
◎《象》解釋道:反過來向下求獲頤養,吉祥,說明「六四」居上而能施展光明美德。
【智慧解讀】
「六四」在上卦,是陰爻得正位,與下卦「初九」相應。「六四」在上卦艮,艮為虎。
動則在離卦下位,離為目。又在震卦之上,震為動足,是自上逐下的卦象。它與「初九」相對應,必然沒有災禍。此爻大意是向下求賢問道,以德自養。所以我們不應貪於物質慾望,心愈貪則愈加兇險;而從事精神追求,愈迫切卻愈為吉祥。只有清心寡欲,節制飲食,以德自養,主動地向下求賢自輔,才能求得美好的前途。
【要訣】不恥下問,樂於向善。
【例解】
南北朝時,李謐拜孔璠為師,他非常用功好學,過了幾年,他的學問就超過了孔璠。孔璠因為有這樣的好學生而感到高興。不僅如此,他自己有了疑難問題,還向學生虛心請教。李謐覺得孔璠是老師,因此解答問題時吞吞吐吐,很不自然。於是,孔璠誠懇地對他說:「我向你請教問題,不要不好意思回答。凡在某一方面有學問的人,都可以做我的老師,何況是你呢!」孔璠虛心向學生求教的佳話傳出后,人們深受感動。有人編了一首短歌,頌揚孔璠不恥下問的精神:「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譯六五,(譬如「君主」依賴上者養己以養天下)違背常理,安居守持正道可獲吉祥;不可涉越大河巨流。
◎《象》解釋道:安居守持正道可獲吉祥,說明「六五」當順從依賴「上九」陽剛賢者。
【智慧解讀】
「六五」是陰爻居尊位,位不正,不但不能養人,反而靠人養。它動則在巽卦中位,巽為繩,為進退不果的卦象。它居艮,艮為山為止。「六五」從上,則上卦變坎,坎為水險。此爻大意是向下求賢養德,守正安居。所以我們應該以謙虛的態度向有才能的人請教,借他人的智慧增加自己的才能,當力量充足之時方可進取。
【要訣】謙虛請教,充實自己。
【例解】
北宋名臣寇準向曾任蜀地太守的張詠求教,寇準說:「公何以教准,准當洗耳恭聽。」張詠深知寇準學術不足的弱點,便委婉地說:「《霍光列傳》不可不讀也。」寇準不解張詠話意,回到住所,急忙取來《漢書》翻至《霍光列傳》一篇。當讀到「不學無術」這句話時,猛然省悟:「張公言我,正是此句,多年來忙於事務,懶得讀書,確是學術不足了,務須改過才是。」寇準虛心求教、知過即改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
▲寇準像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譯上九,天下依賴他獲得吉祥,知危能慎可獲吉祥,利於涉越大河巨流。
◎《象》解釋道:天下依賴他獲得頤養,知危能慎可獲吉祥,說明「上九」大有福慶。
【智慧解讀】
「上九」是陽爻,象徵充實、富有,但是已經失去正位。居尊位的是陰爻「六五」,無力自養,更無力養人。「上九」動則變陰,得正位,由失位的嚴峻處境變為正位是吉祥,「六五」從「上九」而動,卦變為坎,坎為河渠,為通。此爻大意是,以德自養,並且兼養天下。所以,即使我們有充分的積蓄,也要心存戒慎,防危慮險,以免功虧一簣,這樣才能不斷前進,成就更大的事業。
【要訣】自養其德,好學向上。
【例解】
宋太宗趙光義是個非常愛讀書的人,在他辦公的地方、卧室到處擺著各種書籍。公元977年,他命令宰相李昉組織力量,編成了《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等有價值的巨著。有一次,宋太宗外出視察,他命人帶上有一千卷之多《太平御覽》。雖然路途辛苦、公務繁忙,但他每天堅持閱讀三卷。如果當天沒看完,第二天他一定擠時間補上。身邊的大臣無不為他這種刻苦讀書的毅力所感動,有的說:「陛下每天如此辛苦,還勤奮讀書,實在令臣不安。」宋太宗語重心長地說:「天下書如此之多,人生如此短促,不抓緊時間怎麼行呢?其實只要打開書,就能得到不少知識,我也就不覺得疲勞了。」讀書也就是從書中借他人的智慧以補自身的不足,知識就是力量,所以只有好學向上、廣聞博取,才能成就大業。
▲《太平廣記》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