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門作兩山門
一山門作兩山門
畫家形跡
李唐(約1066—1150),字晞古,河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李唐的山水、人物、走獸皆精,而山水最佳,創大斧劈皴法,所作長圖大幛,氣勢宏偉,獨步南宋畫壇。代表作有《採薇圖》、《清溪漁隱圖》等留世。
採薇圖宋·李唐
讀畫片語
《採薇圖》是李唐據司馬遷《史記》中《伯夷列傳》而畫的,有箴規之意。
該圖線條是方而有折,剛而且硬。線條本身有起止粗細的變化,尤其出現了頓挫線,一般稱之為「折蘆描」。畫這種線條,心境則不可能完全平和,必具一定的激情,轉折處尤能傳達作者的情趣。
禪詩偈語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
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
前台花發後台見,上界鐘聲下界聞。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白居易
一縷禪思
此詩在藝術上最有特色的,是它的復辭對仗形式。所謂復辭,便是「隔離的,或緊相連接而意義不相等的」句子。這種句法「主在析理,理盡后已」。但詩歌主要是抒情的藝術,它將這種散文句法接過來,則轉換了其功能用之於抒情。
從禪理上看,山門、寺院雖一分為二,但其源頭既同,皆是佛所,有何區別?水雖分為東澗西澗,雲起於南山或北山,但同為水雲,自性無異。
前台的花開了在後台就能看到,鐘聲雖來自上界,下界卻一樣可以聽聞悟道。這樣,就將有限的空間加以擴大,意在剔除人們的分別之心,闡釋了佛性的無所不在無所不可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