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回 蔣馮閻中原大戰 湘閩贛紅色割據(下)
第六六回蔣馮閻中原大戰湘閩贛紅色割據(下)
朱德、陳毅率領兩個團一路急進,順利佔領了酃縣。然而,在繼續南下,攻打郴州的戰鬥中遭到慘敗。杜修經、王爾琢先後犧牲。毛澤東得知敗訊后,立即帶領一個營的兵力南下營救。此時,國民黨軍隊乘紅軍主力遠離之機,向邊界發動猛攻。敵軍侵佔了邊界各縣城和平原地區,大肆屠殺百姓,焚燒房屋。土豪劣紳趁機反攻倒算,向貧苦農民逼債收租,殘殺報復,鬧得烏煙瘴氣,使湘贛邊界遭到嚴重摧殘。留守井岡山的第一營,憑藉黃洋界天險英勇抵抗,打退了敵人四個團的輪番進攻,保障了根據地腹部未被敵人蹂躪。
毛澤東和朱德的部隊重新匯合,共同返回井岡山。朱德萬分感慨地道:「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毛澤東道:「吃一塹長一智,孤軍冒進打硬仗,難免吃虧受挫折。」朱毛紅軍重回井岡山後,總結經驗教訓,與來犯之敵巧妙周旋,三戰連捷:一戰攻克遂川縣城,殲敵一個營;再戰茅坪伏擊,又殲敵一個營;三戰龍源口,再殲敵一個營;把深入到根據地內的敵人全部趕出了邊界。接著,毛澤東指導各縣黨組織進行整頓、重建,繼續深入開展土地革命,鞏固根據地政權建設。
針對一年多來的鬥爭實踐,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認真總結,頑強探索,才能繼續前進。毛澤東反覆思考,進行理論概括,寫出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篇文章,向湖南省委和中共中央做出書面彙報。毛澤東認為:「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廣泛存在,廣大農村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可以不依賴城市而存在。這就為紅軍割據和根據地鬥爭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同時,農村又是反動統治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農民所受的剝削壓迫最重,有著迫切要求進行土地革命的願望。這是紅軍和根據地能夠存在的深厚階級基礎。而多個帝國主義國家爭奪在華勢力範圍,支持軍閥混戰,又使得反動統治階級長期分裂,為紅軍和根據地存在提供了空間。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域廣闊,戰略迴旋餘地大,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因此,紅色革命政權不僅能夠在反動階級的四面包圍中誕生,而且能夠長期堅持下去。」「我們的戰略是依託根據地,逐漸的推進,而不是向敵人力量強大的大城市強攻、冒進。」
一月後,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回信,完全贊同毛澤東的主張,進一步指示道:「目前所應注意者,還不是什麼佔領大城市,而是在鄉村發動群眾,深入土地革命。先有農村紅軍,後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徵,也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共同見解,實際上否定了盲目照搬蘇聯經驗的「城市中心論」,提出了「以鄉村為中心」的思想,開始明確了共產黨必須把工作中心放在農村,在農村積蓄和發展力量,最後奪取城市、奪取全國政權。這才是符合中國實際,符合民主革命發展規律的認識。
十月上旬,毛澤東主持召開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著重討論、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井岡山土地法》,並正式頒布執行。該法規定:分配土地,主要以人口為標準,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一般以鄉為單位進行分配,分配后,土地即歸農民個人所有。土地法的貫徹執行,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了保衛勝利果實,廣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努力發展生產。
12月20日,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第一、三縱隊七百多人,來到井岡山,與朱毛紅軍會師。次日,寧岡新城舉行慶祝會師大會,紅軍隊伍擴大到六千多人,成為各根據地中人數最多、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毛澤東大為興奮,向全體紅軍指戰員宣稱:「邊界旗子始終不倒,不但表示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全國政治上有重大的意義。」
根據地一片興旺,紅軍隊伍兵強馬壯,但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井岡山腹地雖然地勢險峻,易守難攻,但人煙稀少,糧食匱乏。隨著紅軍人數的激增,加上國民黨軍隊的反覆進攻和經濟封鎖,紅軍和根據地居民的生活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有時連最低限度的食品也供應不足。
與此同時,蔣介石任命何健為「會剿」總指揮,金漢鼎為副總指揮,從湖南、江西兩省抽調六個旅,約三萬兵力,分成五路向井岡山發動進攻。
形勢非常嚴峻。為打破敵人的會剿,毛澤東在寧岡縣柏路村主持召開軍事會議,著重研究如何粉碎敵人的進攻。會議經過討論,決定採取「攻勢防禦」的策略:由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留守井岡山,憑藉地勢險要、工事堅固的優勢與敵人周旋。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以打破敵人的封鎖,吸引敵軍主力向江西進攻,減輕井岡山根據地的壓力。
1929年1月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從茨坪出發。當晚,即向遂川縣城發起突襲,殲滅國民黨守軍一個營,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線。次日,繼續向贛南進軍。沿途張貼《紅四軍司令部布告》,宣傳紅軍的宗旨是:「民權革命,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統一中華。」宣傳黨的基本政策是:「地主田地,農民收種,債不要還,租不要送。」「城市商人,積銖累寸,只要服從,余皆不論。」「地方官兵,准其投順,以前行為,可以不問。」布告以紅四軍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共同署名,在各村鎮、路口廣泛張貼。「朱毛紅軍」聲名遠播,黨的政策迅速傳開。
旬日後,紅四軍兵臨大余縣城。偵知此地沒有國民黨正規軍駐紮,只有少量地方民團防守。紅四軍發起進攻,幾乎不戰而克,開進了大余縣城。然而,該縣沒有共產黨的基層組織,又缺乏群眾鬥爭的基礎,使紅四軍陷入了耳目閉塞,消息不靈的境地。
國民黨追兵李文彬旅尾隨而來,悄然逼近大余城,突然發起猛攻。紅四軍倉促應戰,極為不利。二十八團黨代表何挺穎在激戰中受傷身亡,部隊損失慘重。為了避免和敵人硬拼,朱德、毛澤東下令全軍迅速撤出大余縣城,轉入贛南山區,採取盤旋式打游擊的辦法與敵周旋。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沿途人煙稀少,紅四軍衣單糧缺。國民黨軍隊輪番窮追,險象環生。紅四軍數次與敵接戰,皆遭失利,嘗盡了沒有根據地的苦頭。
一日,紅四軍轉戰到羅福嶂山區,忽接尋烏縣委書記古柏報告:「敵人五個團的兵力,正在前來包圍羅福嶂。」毛澤東當機立斷,命令紅四軍立即掉頭向北,朝瑞金方向轉移。國民黨軍的兩個團隨後緊緊尾追。紅軍在山中盤旋式行動,牽著敵人的鼻子繞圈子,尋找有利戰機。
2月9日,紅四軍開進到大柏地。這裡山高林密,有一條十餘里長的峽谷,是打伏擊戰的絕佳場所。時值舊曆年除夕,當地群眾不了解紅軍,都已避入深山。國民黨軍兩個團趾高氣揚,孤軍冒進,窮追不捨,想搶頭功。毛澤東主持前委擴大會議,認為可以在此地打伏擊戰;決定在大柏地布置成長形「口袋陣」,以主要兵力埋伏在峽谷兩側的密林中,以一小部兵力引誘敵人進入伏擊圈。當晚,紅軍各部分別進入預定陣地。
次日下午,紅四軍以一個連的兵力為誘餌,把敵軍兩個團引進了「口袋陣」底部。東、西兩側伏兵向後迂迴出擊,扎住「袋口」。朱德軍長一聲令下,紅軍各部從四面一齊發起猛攻。頓時槍聲暴起,喊殺震天,山回谷應,猶如千軍萬馬從天而將,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敵軍倉促迎戰,亂作一團,憑藉路邊石堆、草叢負隅頑抗。紅軍戰士居高臨下,迎頭痛擊;可惜因彈藥缺乏,難以給敵人造成重大殺傷。緊急關頭,朱德軍長大吼一聲,帶領一營戰士躍出戰壕,衝進敵叢,用刺刀、槍托、石塊、大刀與敵人展開肉搏。平時很少摸槍的毛澤東也提起駁殼槍,率領警衛排衝進敵陣,短兵搏殺。各路紅軍戰士紛紛跳進敵群,浴血拚搏。但見石塊砸下,腦漿迸流;刺刀捅進,腹破腸裂;槍托猛擊,頭破血流;大刀劈過,身殘肢損。槍聲稀疏,更顯軍號凄厲;肉搏混戰,頓使天地失色。紅四軍戰士硬是以勇猛氣勢、敢於硬拼而威震敵膽,打得敵人全無還手之機,紛紛跪地求饒。鏖戰至夜幕降臨,終於全殲被圍敵軍,俘虜八百餘人,繳槍兩千餘支,機槍六挺,子彈十萬餘發,取得了空前的大勝利。
然而,大柏地不是紅四軍的根據地。由於當地群眾全部躲進深山,紅四軍雖然打了勝仗,吃飯卻成了大問題。毛澤東、朱德鑒於情況特殊,採取靈活辦法,批准各部可以動用老百姓家裡的糧食、油、菜;但必須留下借條,張貼布告,說明日後償還。毛澤東十分重視取信於民,五十多天後,當紅四軍再次路過大柏地時,他命令軍需處按借條向老百姓賠還現洋,只能多給,不許少付。軍需處幹部挑著現大洋,挨家挨戶賠償了群眾的損失,造成了極大地政治影響。老百姓互相傳誦:「紅軍與國民黨軍隊根本不一樣,借條兌現,說話算數;愛護百姓,處事公平。」何以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朱毛紅軍最真誠,一言為重百金輕。載舟覆舟看人心,取信於民天下從。
一個多月的流動作戰,使紅四軍嘗夠了脫離根據地的苦頭:得不到休養生息,不能取得糧食、被服和兵源補充,傷員難以安置,更缺乏當地群眾的密切支援。事實教育了紅四軍,要戰勝敵人,就必須建立根據地,只有依託根據地,才能更好地進行武裝鬥爭。於是,毛澤東、朱德決定帶領紅四軍前往吉安縣的東固山區。
東固位於群山環抱之中,是中共贛西特委秘書長李文林開闢的一小塊紅色根據地,有著健全的黨組織和良好的群眾基礎。紅四軍在東固得到了休整,消除了疲勞,取得了補充。
三月,國內局勢發生突變,蔣桂戰爭爆發;江西、福建境內的國民黨軍隊紛紛北調,捲入軍閥混戰之中;為紅四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此時,中共福建省委與紅四軍取得了聯繫,建議紅四軍開到閩西的長汀、上杭、武平一帶活動,並稱當地縣委機關健全,群眾基礎良好。毛澤東、朱德完全贊同,並進一步了解到閩西地區在張鼎丞、鄧子恢領導下,已經建立起工農武裝,開闢了小塊游擊根據地。同時,在福建沒有國民黨的嫡系部隊,只有為數不多的地方雜牌武裝,便於紅四軍發展。
紅四軍迅速出動,進入閩西長汀縣境內。中共長汀縣委書記段奮夫趕到紅四軍軍部,向毛澤東、朱德彙報了長汀敵軍的情況:只有郭鳳鳴旅二千餘人,系收編土匪所組建,戰鬥力不強。毛澤東、朱德當機立斷,奪取長汀縣城。
次日,紅軍分成三路向長汀發起進攻,在地方黨組織和農民赤衛隊的配合下,經過半天的激烈戰鬥,殲滅敵軍二千餘人,繳槍五百餘支,擊斃旅長郭鳳鳴,佔領了長汀縣城。
長汀是閩西的物資集散地,有幾萬人口,商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還有小型的兵工廠和被服廠。打下長汀,紅軍繳獲了大批的銀元和物資,部隊的給養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3月20日,紅四軍前委舉行擴大會議后,書信報告中共中央,稱:「紅四軍將趁國民黨軍閥混戰之際,以贛南、閩西二十餘縣為範圍,開展游擊戰爭,建立蘇維埃政權,形成湘閩贛紅色割據。」
贛南、閩西地域寬廣,境內山巒起伏,林木茂密,物產豐富,戰略迴旋餘地大,黨和群眾基礎好,能為武裝割據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支持。更為有利的是:國民黨駐軍力量薄弱,並且距離大城市較遠,交通不便,適宜於紅軍發展游擊戰爭。
為適應新的形勢,毛澤東、朱德對紅四軍進行整編,把原來的四個團改為三個縱隊。休整了近二十天,忽接急報:紅五軍在井岡山失守,彭德懷、滕代遠率部突圍,撤退到贛南。毛澤東、朱德決定立即回師贛南;數日後,在江西瑞金與紅五軍匯合。此時,又得知進攻井岡山的國民黨軍已全部調走,無暇顧及紅軍的行動。毛澤東召集前委擴大會議,決定彭德懷率部重回井岡山,恢復湘贛邊界根據地。紅四軍主力在贛南、閩西地區實行近距離分兵,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地方武裝和紅色政權
隨後,紅四軍以瑞金為中心,在於都、興國、寧都、上杭、龍岩等二十餘縣展開游擊戰爭,消滅了當地的國民黨政府,建立起各縣蘇維埃政權。廣泛發動群眾,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毛澤東不斷總結經驗,先後主持制定了《興國土地法》,《土地問題決議案》,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即緊緊依靠貧農、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製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僅僅半年時間,贛南、閩西六百多個鄉進行了土地改革,八十多萬貧苦農民分得了土地。他們在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有了土地,生活得到保障,熱烈地擁護共產黨和紅軍,極大地調動了他們支援革命戰爭,保衛和建設根據地的革命、生產積極性。各鄉村普遍開展了互助合作,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畜牧養殖等活動。同時,根據地內還建立了子彈廠、炸彈廠、被服廠、食鹽廠、製糖廠、紡織廠等一批工業,經濟建設呈現出一片興旺景象。
經濟建設的發展,有力的支援了紅四軍,紅四軍迅速壯大到近一萬人。紅四軍的壯大又鞏固了根據地,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紅色割據區域。這才是:土地革命開新篇,紅色割據大發展。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