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五胡戰爭之南朝煙雨1
78.4.1題記
本篇敘南朝作亂之戰。凡二戰:
名稱王敦之戰,時間AD322,地點建康,對陣作亂軍對晉朝廷軍。
名稱蘇峻之戰,時間AD327,地點建康,對陣作亂軍對晉朝廷軍。
78.4.2牛繼馬後
這一回說到,一代大晉黯然落幕,六朝東南粉墨登場。
且說北國胡塵紛亂,而大江東自從吳大帝一族艱辛耕耘,已初見了規模。而永嘉衣冠南渡帶來的無可比擬的中華自古傳承,加之江南本身的人傑地靈,從此江南成為了中華的主流,不論是文化還是經濟,繁盛至今!(當時據說北方漢人有七百萬萬,跟隨儀仗南渡的近一百萬萬,這大概是人類史上罕見的吧。大概唯一值得一提的是,400年後的唐末時的南渡,然後是又400年後的泥馬南渡,等到再400年後的弘光南渡,北方已經給不了江南什麼了,全靠江南反哺了,等到又過了四百年。。。歷史總在不斷重複。)
當時的局勢,自八王之亂后,其實已經是群雄俱起,朝廷令不出都門了。天下被各路野心家所佔據,北方最強大的是趙漢匈奴朝廷,以及暫寄旗下的石勒、王彌等,王彌被搞死後有其部曹嶷割據青州。其它外族有鮮卑的拓跋部的代國;鮮卑段部建立的段國;更遠的遼東。鮮卑慕容部也躍躍欲試。
另一方面,大晉旗下的各路軍閥,除了長安小朝廷,各地也有不少。之後王浚、劉琨相繼敗亡后,主要有李矩、祖逖和郗鑒等,各自歸納流民,自成一家。對了,說到流民,自然不能忘了大名鼎鼎的乞活軍,名字可憐實則與亂民流寇無異,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名義上屬於晉廷的,還有涼州刺史張軌,割據涼州,事實上建立前涼。而乘著天下大亂,西川流民首領李特佔據成都,建立了成漢。(近兩千年後,同樣叫李特,在同樣的地方,另有一番作為,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了。)整個大晉天下,幾乎紛亂如縷、慘不忍睹,令人不及分敘、掛一漏萬。
江南方面也不太平,動亂不斷,人禍連結。AD303年,流民張昌在荊襄作亂;AD305年,揚州刺史陳敏在江東自立;AD311年,江州刺史華軼起兵反司馬睿;AD311年,蜀中流民杜弢在荊湘造反;AD315年杜曾接著繼續反。。。所幸南方撲殺及時,未像北方那樣釀成系統性災難,並未失去普遍的秩序。所以,整個天下南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建元二年(AD316年),匈奴漢趙朝廷的一方諸侯劉曜攻破長安外城,晉愍帝出降,西晉滅亡。其實這一切,早在南朝袞袞諸公的算計之中了。所以,長安小朝廷一完,建康小朝廷也就粉墨開張了起來。司馬睿能登基稱帝,這其中是的關鍵,是琅琊王氏兄弟---王敦和王導的鼎立支持(北方大佬王衍的族兄弟們),特別是王導,居功至偉。琅琊王氏本來就是北方士族的核心代表,如今又有從龍之功的加持,頓時變得更加顯赫,幾乎和皇權平分秋色,當時民間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當初司馬越東海起兵討伐司馬顒之後,司馬睿因為父祖的關係,替司馬越看守老家。而司馬睿的叔父司馬繇,這隻半進化的神獸,在盪陰之戰後為司馬穎所斬殺,司馬睿與對立面司馬穎、司馬顒不共戴天,所以後來掌控朝廷的政治動物司馬越在北方局勢越來越亂之時,派他最信任的王族司馬睿等南下經營江南,為自己也為大晉,留一條後路。可惜這條後路,他自己是用不上啦。。。)當時江南有童謠為「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這五個馬分別是:琅琊王司馬睿、弋陽王司馬羕、南頓王司馬宗、汝南王司馬佑、彭城王司馬紘。唯有司馬睿在王家的加持下把控住了局面。(琅琊王家主要從「竹林七賢」的王戎說起,其實再往前捯可以扯上二十四孝王祥。王戎在七賢中算是挺不要臉的,用現在的話說,算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與李子之間有很多故事要講。這種人往往混得最好,王戎出名后,帶出了從兄弟王衍,王衍以清談著名,魏晉清談風氣可以說是他開創的,據說口若懸河,信口雌黃就是說他。然後就一蟹引一蟹,王氏子弟充盈朝堂。。。王家有兩望,即琅琊王與太原王,據說都是秦朝王翦王離傳下來的,一直以來是太原王佔上風,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司徒王允、下江南的王渾,甚至包括後來的王坦之。。。唯東西晉之交琅玡王異軍突起,完全壓制了太原王,也是件蠻奇怪的事。而我們熟悉的另一位王司徒王朗,應該是山東那邊但不屬於琅琊、罵死他的諸葛倒是琅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