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回魂

第135章 回魂

這一路上,司馬英走得步履蹣跚,他的腦海中空白一片,只知道往前邁動雙腳卻根本不知自己是在走向哪裡,就像他如今的心境一般,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未來究竟是在何方。

「小師弟,小師弟…」耳邊忽然傳來趙雲的聲音,司馬英茫然的轉過頭望向他。

「你這是要帶我去哪兒?」趙雲開口問道。

司馬英四下張望一番,這才發現自己攙扶著趙雲一路竟是出了許都城,來到了城郊。

「哦,走這邊吧,我先帶回府上你療傷。」司馬英辨別了方向,轉身有準備往許都城走去。

「回去?」聞言,趙雲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輕聲道,「萬一那司馬懿派人在城中搜捕…」

「不會的。」司馬英緩緩搖了搖頭,低聲道,「這個時候,父親他是決然調不動許都城的兵馬的…」

聞言,趙雲驀然想起,今日那曹操死了,許都城必然是如臨大敵一般,只有寥寥幾人可以調動兵馬,而司馬懿必然不是其中之一。

司馬英的話還沒說完,只聽他語帶苦澀的接著道:「何況若不是父親他刻意放縱,你我二人如何能走得出許都城?」

聞言,趙雲臉上也不由閃過一絲黯然,聽司馬英還稱司馬懿做「父親」,他不禁開口問道:「司馬…你父親這些年對你可好?」

「父親對我很好…」司馬英又想起剛才臨別時司馬懿的眼神,胸口不禁一陣絞痛,只說了這一句話,便無法再往下開口。

「小師弟…」趙雲望著司馬英眉宇間痛苦的神色,不知該說什麼好,只能嘆息一聲,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對了,二師兄,你怎麼會來許都的?」司馬英不想再談有關司馬懿的話題,當即開口道。

「我是來找玲兒的。」趙雲沉默了片刻,望向司馬英,「玲兒這些年來為了你東奔西走,為的就是讓你重回正途,我沒有別的願望,只希望你不要辜負於她…」

玲兒!一聽到這兩個字,司馬英面色變得越發蒼白,他許久沒有答話,不敢面對趙雲的眼睛。

「你已經見到玲兒了?她在哪裡?」趙雲看出了司馬英的異樣,連聲追問道。

「玲兒她…她…」司馬英眼眶微紅,聲音也跟著顫抖起來,無法把話說下去。

「玲兒她到底怎麼了啊!」趙雲抓住司馬英的手臂,喝問道。

「二師兄,是我不好,沒有保護好玲兒,無論你怎麼責罰我都可以!」司馬英忽然跪倒在地,泣聲道。

「你的意思是…是玲兒她…」趙雲只覺一陣天暈地旋,踉踉蹌蹌的往後退了兩步,跌坐在地,本來一直運功抑制的傷情因為他情緒的變化又發作了,一口鮮血如箭一般從他的口中噴涌而出。

「二師兄!二師兄!」司馬英見狀不由大驚失色,趕忙來到趙雲身邊。

「小師弟…」趙雲亦是眼眶微紅,他轉過頭來望向司馬英,一字一頓的開口道,「你我二人有何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師父?」

師兄弟二人相對無言許久,趙雲終究是站起身來,擦拭了眼角緩緩道:「走吧,帶我去看看玲兒。」

司馬英亦是站起來,輕輕點了點頭,二人慢慢返回許都。

在司馬英的府邸,趙雲終於再一次見到了童玲,只是如今的童玲再無法開口呼喚他的名字。

司馬英與趙雲師兄弟二人望著面前的童玲,相對無言。過了許久,趙雲攥緊了拳頭,疾聲怒道:「我必殺司馬懿此賊!」

聽到這句話,司馬英頓時一陣空白,久久無語。

「能不能想辦法讓玲兒妹妹死而復生呢?」而就在此時,一旁的劉嫣卻是忽然開口道。

「死而復生?」司馬英和趙雲皆是微微一愣,將目光投向劉嫣,司馬英皺眉道,「這世上當真有此等事么?」

「沒錯。」劉嫣點點頭,篤定的說道,「大哥你可曾聽過董仲君此人?」

「董仲君?」司馬英和趙雲對視了一眼,沉吟片刻,皆是搖了搖頭。

「此人乃是西漢之人,他少時服炁鍊形,二百餘歲不老,世人皆以為奇。武帝時,最寵愛的妃子李夫人因病去世,武帝思念不已,傳詔董仲君,希望能再見李夫人一面,董仲君答應了武帝所請,他向武帝要了百艘樓船和千名大力士,傳授他們異術並帶著不死葯前往黑河的北方一個叫對野之都的地方,取來了一種神奇的石頭,刻製成李夫人的形象,董仲君便用這石像召喚了李夫人的魂魄與漢武帝相見。」劉嫣緩緩說道。

「可是這不過是傳說吧…」聽到這裡,司馬英終於想起武帝為李夫人招魂作賦的故事,不過在民間,此事不過是被當做小說趣談罷了,如今從劉嫣口中聽聞,如何不讓他疑惑。

「不是傳說,是確有其事。」劉嫣搖了搖頭,開口道,「這件事是我父皇告訴與我的,乃是宮中不傳之秘。」

劉嫣說得無比鄭重,司馬英自然是相信了其所言,畢竟這種宮闈秘聞,誰都不如劉嫣知道得清楚,更何況還是劉嫣的父親漢靈帝劉宏親口所言。

「可是即便此事是真的,但那董仲君也是漢武帝時的人物了,相隔如今已有上百年,如何還能找到他來救活玲兒呢?」司馬英搖了搖頭,輕嘆道。

「找不到董仲君,但我們可以找另外身負異術之人。」忽然,一直沉默不語的趙雲開了口。

「何人?」司馬英急急朝他望去。

「卧龍先生!」趙雲篤定的說道,「先生他一身本領通天徹地,絕不下那董仲君,只要找到先生那便有一線機會!」

「卧龍先生…」聽趙雲這個名字,司馬英第一個反應卻是微微嘆了一口氣。

「我知道小師弟你在想些什麼。」趙雲走到司馬英身邊,輕聲道,「你放心吧,卧龍先生絕非小肚雞腸之人,昔日你對他的冒犯,他從未掛在心上。何況事關小師妹的生死,你…」

「二師兄,你不用說了,我明白的。」司馬英望向趙雲,點頭道,「只要能讓玲兒死而復生,那我司馬英即便是赴湯蹈火亦是在所不惜。」

「好!」趙雲拍拍他的肩膀,說道,「事不宜遲,我們這就上路!」

成都,大漢朝西南的一座重城。成都為古蜀國之國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

秦惠文王時期,秦國大將司馬錯領兵從石牛道上縱橫千里南下,盡收蜀國和巴國之地為秦境。昔時古蜀地非澇即旱,有「澤國」、「赤盆」之稱。後秦昭王任李冰為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二人一同主持修建了惠利百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舉從根本上解決了成都平原水旱從人的狀況,使成都平原取代中原而被稱為「天府」。

及至西漢年間,成都已成為了全國聞名的大都市,人口達到7.6萬戶,近40萬人,是為西漢六大都市之一。劉焉被封為益州牧后,更是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足見成都的重要性。

也正是因此等緣故,劉備雖自立為漢中王,卻並非將屬國的治所放在漢中,而是依舊在成都修建了大量的行宮,作為國都。

今日又到了在王宮中朝會的時候,劉備拖著病體躺在榻上望著座下群臣,緩緩道:「關於伐吳之事,諸位有何意見?」

劉備已經病了很長一段時間了,當得知二弟關羽樊城兵敗,不但失了荊州還損性命時,劉備便是得了一場急病。好不容易待到病情稍微好轉,劉備便召諸葛亮、糜竺、許靖等重臣商議伐吳之事,因為在他看來,若非東吳孫權背信棄義,派呂蒙偷襲荊州,自己的二弟也不會兵敗,更不會失去性命。

但是劉備這個想法卻被自己最為倚重的諸葛亮所竭力勸諫,在諸葛亮看來,如今北方的曹操依舊是目前己方最大的敵人,只有聯合孫吳才能抗衡曹操,否則必將是為其逐一擊破,所以不能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從內心而言,諸葛亮此言劉備又何嘗不知曉,可是他更痛心的是自己二弟關羽,因此他打心底不願放棄伐吳之策,這才會拖著病體召集群臣商議。

「殿下,伐吳之事如今切不可行。」諸葛亮沉默了片刻,終究還是起身說道,因為這是他作為屬臣的責任,若是連他都不開口勸誡,那麼就只能眼睜睜主公好不容易創建的基業毀於一旦。

「攘外而必先安內,如今益州新附,南蠻之地還有少數民族不服管轄,這些才應是首要該處置的。再加上我大軍新敗,士氣披靡,實在不宜出征東吳,還望殿下三思。」諸葛亮苦口婆心的說道。

諸葛亮此言一出,座下群臣皆是深以為然。

「咳咳咳…」劉備面色蒼白,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緩緩道,「我這裡有一封三弟自閬中寫來的信,你們都看看吧。」

劉備話音一落,當即有侍者將一封帛書交到諸葛亮,諸葛亮將帛書緩緩展開了,看完之後,面色不禁微微一沉。因為這帛書竟是用血水寫成的!

而帛書上的內容很簡單,便是張飛自請為伐吳先鋒的出師表,諸葛亮看完沉默許久,將其拿給身邊的許靖等人一一傳閱。

「孤自桃園與關、張二人結義,曾立下盟誓,同生共死!然如今二弟雲長不幸為東吳孫權所害,孤若不報此仇,那便是背棄盟誓,必為皇天后土所棄!如今三弟與孤同心,孤自不能做無義之人,因而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吳,生擒逆賊,以告二弟雲長在天之靈!」劉備強忍著病痛,無比懇切的對眾人緩緩道。

此言一出,座下之人盡皆面色凄然,顯然皆是為劉備這番肺腑之言所打動。

「殿下!」諸葛亮忽然站起身來,朝劉備跪拜道,「此舉當真是萬萬不可,當今天下之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殿下切不可本末倒置,關東義士,無一不是必裹糧策馬待迎王師,殿下只消乘勢北伐,定能問鼎天下、復興漢室;而若舍魏以伐吳,兵勢一交,豈能驟解,屆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漢家天下必落入賊手,願陛下思之、察之,以百姓為重,以天下為重!」

「軍師,你難道要孤坐視血海深仇不得報?做一個為天下唾棄的不義之人?」劉備掩面說道。

「國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諸葛亮繼續勸誡,「臣只希望殿下不能因私而廢公。」

「你…」聞言,劉備陡然站起身來,攥緊了拳頭望向諸葛亮,諸葛亮只是不斷叩首,希望劉備能回心轉意。

而群臣見狀,生怕劉備對諸葛亮此舉起了異心,當即紛紛跪倒在地,開口道:「殿下息怒,軍師亦是為天下大計著想。」

見狀,劉備默然不發一語。良久,他是長嘆一聲,頹然坐下,此刻他心亂如麻,不知是否該堅持自己的決定。

就在此時,殿外忽然傳來一陣匆忙的腳步聲。有一風塵僕僕的男子一臉急色的來到殿外,卻為守在門口的侍衛所阻攔。

「讓他進來!」劉備認出這人乃是三弟張飛的長子張紹,他如今不過是侍中之職,按理是不能參加朝會,但見他如此模樣,劉備當即揮手下令道,侍衛立刻放了他進來。

張紹進到大殿,見到劉備之後,卻是長跪不起,泣聲連連。

「何事讓你如此,快快與孤道來。」見張紹的模樣,劉備心中陡然閃過一絲不安,疾聲問道,「是否與三弟有關?」

「殿下,我父親他…他為奸賊所害,如今已…已身亡了!」張紹哭泣中說出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聞言,劉備先是一怔,旋即放聲大哭,悲慟之下竟是昏厥於地!

眾臣眼見於此,趕緊喚來醫官救護,醫官一番診治,終於讓劉備幽幽轉醒。

只見他疲憊的朝張紹招了招手,諸葛亮會意,趕緊將張紹喚到他身邊,只聽劉備用細如蚊蠅的聲音問道:「你…你說,三…三弟他是如…如何被害的?」

「父親他…」張紹慢慢將張飛如何遇害的事情與眾人說了出來。

張飛為人與關羽不同,關羽是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張飛則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尤其是對待屬下士卒,稍有不如意則打罵交加,而聽聞二哥關羽遇害后,更是每日借酒消愁,為了給關羽報仇,張飛下令軍中,限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次日,帳下兩員末將范疆、張達入帳告訴張飛白旗白甲一時無可措置,須寬限時日才行。

想不到,此言卻是引得張飛大怒,當即讓武士把二人綁在樹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後,張飛還勒令二人明天務必要全部完備,如果違了期限,就殺范疆、張達祭旗!

范疆、張達不甘受辱,二人回到營中商議,明日之內是必然準備不好這麼多白旗白甲,既然如此不如豁出去拼了,殺了張飛或許還有活路。二人商議停當,正巧張飛這天夜裡又喝得大醉,卧在帳中。范、張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時分,各懷利刀密入帳中,暗中殺害了張飛。然後攜著張飛的頭顱,投奔了孫權。

聽到這裡,諸葛亮心中暗叫不妙。果不其然,聽到范、張二人投奔的是東吳,劉備面色大變,厲喝道:「二弟俱亡,孤安忍獨生!此事不必再議,孤將率兵親征,此番不踏平東吳,誓不甘休!」

下了朝,諸葛亮獨自一人回到府上,心緒分外複雜。他知道張飛之死,對於劉備而言打擊絕不下關羽,畢竟三人結義已數十年,從曾經的朝夕與共,到後來的天各一方,三兄弟感情絲毫沒有隨著身份地位的變化,以及時間的推移和距離的變長而減少絲毫,依舊如當初結義時一般,這說明三人皆是重情重義之輩。

也正是如此,當劉備在聽說自己的兩名手足兄弟紛紛遇害后,才會這麼傷心難過,在這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劉備做出舉兵伐吳的決斷,也情有可原,可是諸葛亮明白,如今天下雖然看似鼎足之勢,但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比起曹、孫兩家,失去了荊州后的劉備一家的實力都是最弱的。

現在的局面絕不允許己方兩面作戰,一旦與東吳之戰陷入僵局,而到時曹操再趁勢來襲,那麼只怕連根基之地都要失去。

一想到這裡,諸葛亮便是憂心忡忡。

「大人,子龍將軍來了。」就在此時,府中的管事前來稟報道。

「子龍,他回來了啊,快請進來。」諸葛亮聽趙雲回來了,立刻讓管事將他請進來。

「見過卧龍先生。」趙雲進到內里,朝諸葛亮行了一禮,旋即看出他臉上的憂色,當即開口道,「先生面有憂色,可是朝中出了什麼事?」

「正是。」諸葛亮微微嘆了口氣,說道,「繼雲長之後,翼德也為奸人所害。」

「什麼!翼德也…」聞言,趙雲面色一變,追問道,「先生可否告訴我翼德是如何被害的?」

諸葛亮將今日在朝會上張紹所言的經過對趙雲複述了一遍,趙雲聽完,仍舊不甘心的開口道:「已經確認了么?」

「恩,散朝之後我詳細問過張紹,此事乃是翼德被害后,其部將吳班特意派人傳回,使者今早趕到,因諸位大臣在參與朝會,使者無法見到殿下,這才先取道將軍府,讓張紹前來報信。」諸葛亮低聲道。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趙雲搖著頭,喃喃道。

「而且因為雲長和翼德之死,殿下急怒攻心之下,已失去了平日的冷靜,如今他決意要親征東吳。」諸葛亮皺眉道。

「當真?」聞言,趙雲先是一愣,旋即默然。因為他自問若易地處之,換做是自己,如果知道司馬英被害,只怕也會是同樣的反應。

「我擔心的是,一旦與東吳交戰,那曹操從北方來犯,不知該如何抵擋。」諸葛亮不無憂慮的說道。

「此番我從許都歸來,倒是有一事或可解先生此憂。」趙雲卻是開口道。

「哦,何事?」諸葛亮望著趙雲,問道。

「曹操死了!」趙雲一字一頓的開口道。

「曹操死了?」諸葛亮聞言頓時大驚,這個消息實在來得太突然,若是其他人陡然對他說起,或許諸葛亮只會將這看做個笑談,但他深知趙云為人,趙雲是絕不會對他說假話的。

眼見趙雲點了點頭,諸葛亮面上卻是閃過一抹異色,趙雲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當即開口問道:「先生可是想到了什麼?」

「我只怕這一切又是那玄龍在背後陰謀策劃。」諸葛亮緩緩說道。

「極有可能。」趙雲思慮片刻,點點頭道,一說到玄龍司馬懿,他的面上便不自覺的閃過一抹黯然之色。

「怎麼了?可是此番許都之行出了什麼變故?」諸葛亮見狀,不由開口問道。旋即發現童玲並未隨趙雲一道歸來,當即追問,「玲兒姑娘呢,她如何未與你一起回來?」

「玲兒…玲兒她…」趙雲的話語越發有些哽咽,而就在此時,一名男子卻是從外快步走了進來,跪倒在諸葛亮面前,開口道,「請先生定要救救玲兒!」

「童英!」當諸葛亮看清來人,頓時一愣,旋即驚道。

「先生,求您救救玲兒!」這男子正是司馬英,他伏在諸葛亮身前,低聲道,「當初我懵懂無知冒犯先生,還請先生大人不計小人過,原諒司馬英,只要先生能讓玲兒起死回生,司馬英必定是結草銜環相報,做牛做馬亦是在所不惜…」

「童英你快快請起,快快請起!」諸葛亮雙手將司馬英扶起來,搖頭道,「我從來就未怪過你,你且先不要太過激動,待我先看過玲兒姑娘。」

「好!好!」聽諸葛亮如此說,司馬英仿若看到一線曙光,連連說道。

「走吧。」諸葛亮攜著司馬英的手,朝趙雲點點頭。趙雲立刻領著他往自家的府邸行去。

趙雲將童玲的屍身安放在自己府邸的一間僻靜宅院內,司馬英請劉嫣留在院中守護童玲,這才和趙雲一道去請諸葛亮。

趙雲一路領著諸葛亮來到院外,推開門,一股寒氣,陡然從屋內沖了出來,儘管諸葛亮還站在門外,但被這股寒氣一衝,也不禁微微打了個冷顫。

他進到內里后,趙雲輕輕將房門帶了一下,一次吱呀的凄涼聲音后,大門再次輕輕合上。

幸虧如今隆冬還未過,天氣苦寒,再加上一路上司馬英等人小心看護,不斷用冰塊來防護童玲,因此童玲的屍身保護得很好,和當日司馬英在山洞中見到的一般。

諸葛亮投眼望去,童玲就安靜地躺在屋內用冰塊砌成的床上,沒有絲毫的生氣,但在她帶著痛苦之色的臉上,卻似乎帶著更一份輕鬆和解脫之色,或許是因為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終於見到了這麼多年來,一直念念不舍的男子。

此時此刻,屋內的另三人都死死的望著諸葛亮,希望能從他口中聽到最期望聽到的話語。

可惜諸葛亮好生將童玲打量了一番,沉默了許久,卻是長長的一聲嘆息。

這一聲嘆息雖輕,卻仿若狂風暴雨,雷電轟鳴在司馬英空蕩蕩的腦海里閃過!他心神激蕩之下,竟是有些站立不住,頭暈目眩,身子向旁邊倒去。便在此時,一隻溫和帶著暖意的手從旁邊伸來,扶住了他,司馬英轉頭望去,只見劉嫣臉上帶著關切的目光望著他,絕美的臉上滿是擔憂之色。

看著劉嫣的眼神,司馬英頓覺一股暖流從手心傳來,他勉力擠出個笑容,朝劉嫣點點頭,示意自己沒事。

然後司馬英再轉頭望向諸葛亮,眼見他也正看著自己,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當即開口道:「先生,你說吧,我沒事的。」

「那好吧,我便直說了。」諸葛亮點點頭,緩緩道,「生死有命,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數,非人力可以逆轉的,即便是我也無法逆天改命,讓玲兒姑娘起死回生…」

「可是當初那董仲君不是為李夫人招魂與武帝相見的么。」司馬英疾聲道。

「你先不要著急,聽我慢慢把話說完。」諸葛亮搖了搖頭,緩緩道,「招魂與起死回生並非是一回事,其中差別甚大,董仲君為李夫人招魂,靠的是從黑水北面對野之都找來的神奇石頭。借著此物董仲君也才不過將李夫人的魂魄召喚歸來與武帝一見,如此豈能與起死回生相提並論?」

「那…那當真就沒有辦法了么?」司馬英無比沮喪的開口道。

「是啊,先生這世上當真就沒有起死回生之法么?」趙雲亦是疾聲問道。

「這倒未必。」諸葛亮眸子里閃過一抹異色,微微搖了搖頭,「讓人起死回生雖是逆天之舉,希望微乎其微,但畢竟還是有可能的。」

「當真!?」司馬英和趙雲異口同聲的問道,連劉嫣亦是死死的望著諸葛亮,靜待他的下文。

「這希望便在童英你的身上。」卻不想,諸葛亮竟是將目光投向司馬英,淡淡的說道。

「在我身上?」聞言,司馬英不由一愣,不解的說道。

「正是。」諸葛亮篤定的點了點頭,反問道,「你可知那董仲君從對野之都找來的神奇石頭,究竟是何物么?」

司馬英茫然的搖了搖頭,眼角的餘光掃過趙雲和劉嫣,他倆亦是滿是疑惑之色。

「當初共工因兵敗怒而用頭去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撐天之柱,被共工一撞,山體崩塌,天柱折斷,女媧大神為求補天,尋了一個了積聚天地靈氣的寶地冶鍊五彩石,此處便是仙山蓬萊。」諸葛亮緩緩說道,「董仲君對武帝所言的所謂對野之都其實正是這蓬萊之地。而他找到的神奇石頭其實…」

「那石頭就是女媧大神補天的五彩石?」司馬英自以為會意,趕緊說道。

「你說得並不完全對,五彩神石何其珍貴,怎可能如此輕易的便被人在蓬萊找到。」諸葛亮搖頭道,「董仲君找到的不過是女媧大神煉製五彩石時用來鋪鼎的爐石罷了。」

「單單是爐石便有如此能力,可以引渡亡魂?」趙雲皺眉道,「那若是真正的五彩石…」

趙雲沒有把話說完,但他話里的意思諸人皆是明白。

「是啊,否則女媧大神也不可能千辛萬苦的煉製五彩石來補天吧,而且尋常的石頭也決然無法彌補天上的缺口。」諸葛亮點頭道,「若是當初董仲君能找到真正的五彩石,或許真能讓李夫人起死回生,與武帝在陽世再度相見。」

「難怪那董仲君後來對武帝說這石頭有毒,只適宜在遠處觀望,而不能靠近,以防武帝被精魅所迷。」聽到這裡,劉嫣也不禁點點頭,開口道,「後來武帝聽從了他的勸諫,等到見過李夫人了

解心愿之後,董仲君立刻派人將石頭做成的人像搗成九段,斷了武帝的念想,原來並非他不想讓武帝見到李夫人,而是根本不能做到。」

「沒錯。」諸葛亮微微頷首,顯然是同意劉嫣所言。

「可是這五彩神石當初不都是被女媧大神用來補天了么,如今我們又往何處去尋找呢?」趙雲皺眉道,「何況此等神物豈是如此輕易便能找到的,若是三五十年找不到,那麼小師妹…」

「這倒不然,其實這五彩神石已經在我們身邊了。」諸葛亮搖了搖頭打斷趙雲所言,開口道。

「已經在身邊了?」趙雲微微一愣,旋即順著諸葛亮的目光望向司馬英,只見司馬英面色先是一陣疑惑,俄而眼中卻是閃過一抹亮色,無比激動的開口道——

「磐龍壁!先生您說的莫不就是磐龍壁!」

「沒錯,正是磐龍壁。」諸葛亮點頭說道,「這磐龍壁便是當初禹帝用女媧補天的五彩石所鑄。」

「那請先生您快快救治玲兒吧!」司馬英趕緊從懷中取出了磐龍壁,遞給諸葛亮,開口道。

諸葛亮卻是並不接過,只是說道:「你不要著急,我話還沒說完。」

聽諸葛亮如此說,司馬英只得按捺下激動的心緒,耐心聽他繼續往下說。

「雖然磐龍壁亦是由女媧大神的補天五彩石所作而成,但距離當初禹帝製作這塊神壁已有上千年之久,其中蘊含的力量已大不如前,若是我沒有猜錯,單憑磐龍壁的力量很難完成逆天改命之法,若要讓玲兒姑娘真正的死而復生,必須還要藉助九顆星玉的力量,畢竟九顆星玉亦是女媧大神作成的寶物,一旦聚齊九顆星玉,定能有逆轉乾坤、穿越陰陽之力!」

「可是…」聽到這裡,司馬英不禁有些泄氣,看了眼磐龍壁,嘆道,「這麼多年來,我也不過找到了五顆星玉,剛剛過半數,另外四顆不知要多久才能聚齊,玲兒他…」

司馬英手中的磐龍壁泛著淡淡的流光,其中壁身上有五顆星玉閃耀著五色光芒。白色的星玉是雍玉,乃是當初在長安城時,單福先生贈予他的;黃色的星玉是冀玉,乃是呂布在嵩山之上偶得,而後司馬英在虎牢關前從呂布處得來;黑色的星玉是荊玉,乃是官渡之戰,司馬英拾得傳國玉璽時,因磐龍壁的緣故,由傳國玉璽化作而得;灰色的星玉是兗玉,乃是秦始皇封禪泰山時所得,作為司馬家族傳承的寶物,司馬英從司馬懿處得來;紅色的星玉是豫玉,本是漢高祖劉邦斬白蛇所得,后賜予張良,張良傳給後世,一直到張魯手中,司馬懿強搶來后,又轉交給了司馬英。

這五顆星玉來歷不同,司馬英逐一得到亦是花費了數十年的功夫,然而磐龍壁上還有四顆星玉的位置沒有鑲嵌,諸葛亮口中的九星聚齊不知何年何玉才能得償所願。

「大哥,你放心!」劉嫣看出了司馬英面上的沮喪之色,當即出言寬慰道,「即便是踏遍天涯海角,嫣兒也會陪著你將那四顆星玉找尋到,讓玲兒妹妹死而復生的!」

人在逆境的時候,最需要的便是鼓勵,尤其是親人的支持和鼓勵,如今聽到劉嫣的話,司馬英面色失望沮喪的神情緩緩化作了堅毅。

「說得沒錯,小師弟你一定不能失去信心,既然你身為玉使,那麼終有一天你必定能夠找到所有九顆星玉,到時就一定能救活小師妹。」連趙雲亦是開口說道。

「好!我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司馬英深吸了一口氣,攥緊了拳頭,望著童玲像是許下承諾般,鄭重的說道,「玲兒你放心,我一定會救你的!一定!」

眼見司馬英重新恢復了自信,諸葛亮嘴角閃過一抹笑意,緩緩開口道:「其實童英你也不需太過擔心,另外四顆星玉的下落,我已有了些許眉目。」

「先生此言當真?」聞言,司馬英面色一喜,趕緊追問道,「還請先生教我。」

「這個說來就話長了。」諸葛亮臉上掠過一抹感慨之色,卻是先反問司馬英,「想必當初焚書坑儒之事的原委玄龍已經對你說過了吧。」

司馬英知道諸葛亮等人口中的玄龍便是司馬懿,垂下頭低聲道:「沒錯,父親已經對我說過了整件事的經過。」

諸葛亮看司馬英神色有異,再聽他還是稱司馬懿做父親,知其已然有心結未解,不由看了看趙雲,趙雲朝諸葛亮微微搖了搖頭,示意許都之事他會私下說明。

諸葛亮在心中嘆了口氣,開口道:「當初之事且不論誰是誰非,秦始皇焚書坑儒確是是因為受了盧生與侯生的欺騙,而且當初這兩人從咸陽城逃走之時,還各自帶走了一顆星玉。」

「各自帶走了一顆星玉?」司馬英睜大了眼睛說道。

「沒錯,當初秦始皇一統六國,從六國皇宮中搜颳了其餘各個國家數百年的珍藏,其後又下令讓天下人上繳家中所藏之金。」諸葛亮緩緩道,「名義上是為了防止叛亂,其真正的目的便是為了尋找散落在天下四處的九顆星玉,經過十數年之功,當真是為他找到了四顆星玉。」

「四顆?」趙雲驚訝的問道。

「沒錯,的確是四顆。」諸葛亮點點頭,「除了童英這磐龍壁上的兗玉,還有梁玉、揚玉和徐玉三顆星玉也為其所得。不過其中梁玉和揚玉為盧生和侯生所騙得,兩人逃出咸陽之時,為了不被秦始皇派的追兵一網打盡,因此兩人約定各帶一顆星玉,一人往北逃走,一人往南逃走。」

「那這三顆星玉呢?如今下落何處?」司馬英趕緊追問。

「每一顆星玉都有其特定的來歷,先說這梁玉吧。」諸葛亮徐徐說道,「九顆星玉從九恨天散落於天下后,這梁玉后散落於淮水之中,被鰩所吞,鰩得其祥瑞之氣,從此所到之處禾苗便會成熟豐收,被百姓視為吉祥的象徵。《山海經》中記載:『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於東海,以夜飛……見則天下大穰。』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曾派人四處尋得此魚,養在宮中以求維持秦朝的祥和。後秦始皇夜間觀此魚腹中發光,便召來方士盧生詢問,盧生明白此魚腹中所藏可能是失散已久的九星玉之一,為怕秦始皇心存歹意,便欺騙始皇說這是鰩的內丹。鰩得此內丹才有如此靈力,若是強行取出,則神形俱散,可能會帶來災禍。始皇信以為真,於是不敢再打鰩的主意,命盧生好好奉養。」

「之後秦始皇焚書坑儒,盧生為逃避秦始皇的追殺,帶著揚玉一路往北,逃到了北海之地,本欲學那徐福一般逃亡海外,可惜卻是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浪,雖然盧生僥倖活了下來,但卻是不小心讓鰩逃入了海中…」

「遺失在了海中?」聽到這裡司馬英忍不住皺眉道,「難不成我要去茫茫大海里尋找這揚玉不成?」

「你可曾聽過莊子的《逍遙遊》?」諸葛亮忽然開口問道。

「聽過。」司馬英點點頭,卻不知諸葛亮為何提及此文。

「莊子在《逍遙遊》中寫過: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說到這裡,諸葛亮頓了頓,望著司馬英說道,「鯤鵬最喜愛的食物便是鰩,當初盧生的後人曾出海搜尋這藏有揚玉的鰩,然而卻發現在盧生遇海難之處有鯤鵬出沒,想必這藏有揚玉的鰩定是為那鯤鵬所吞食,所以你最好往北海一行,只要找到了鯤鵬便能找到揚玉。」

「好!那我便去北海走一趟,定要找到揚玉!」司馬英當機立斷,開口說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極品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極品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5章 回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