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神奇的比賽(二)
三個評委把結果宣布,其實很是心虛,知道所列的理由純屬扯淡,生怕楊凌會不服氣,因為楊凌所表現出來的對畫面的把握能力,已經超過了他們所見過的任何人,不知道他是天生的能力,還是後天練就的,反正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要是他據理立爭,平手的結果將一推而倒,沒想到楊凌吭都不敢吭一聲,並且還把畫作當場撕掉,證據都沒留下,倒真有些出乎意料,由此也摸清了此人的底線:這應該是一個不願意爭論的人。
然而對於這個結果,許多旁觀者從他們的角度上都都看出不對頭,因為無論如何都是楊凌更加厲害,至少那種落筆的氣勢就令人大呼過癮。絕大部分的中立派於是都把佩服和感情傾向轉到了楊凌身上。
當然,他的鐵杆粉絲——那批女中學生們就不必說了,她們一開始就認定楊凌是天下第一,世間無雙。反而是一些對繪畫一知半解,卻又自以為有一定鑒賞能力的人,被矮胖子的名頭所迷惑,覺得矮胖子的畫法更象畫家,有人還找到了理論基礎,說是繪畫要在似與不似之間,不能太似,太似了反而有匠氣。從這方面看,楊凌明顯畫得更象,所以他畫得並沒有矮胖子好。只不過因為速度快的緣故,才打成了平手。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出自鎮中的幾個男教師,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第二輪,水粉風景開始了,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因為還需要取景,而且一個半小時之後,便是中午十二點,剛好可以吃午飯,而第三輪,則放在午休之後進行。
這一輪比賽,雙方是可以離開茶棚進行的,因為要畫的就是當前可見的風景。矮胖子行動得快,提著畫架自己找了一個地方,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角度,動起筆來。一部分人都被他帶了過去。
楊凌卻遲遲沒有行動,只是皺著眉頭似在思索。不過有了第一回的經驗,大家都知道他作畫迅速,所以並不擔心。許多人都更喜歡看他畫,感覺像是在看電影,但是他長時間沒有下一步動作,其中一部分人就喪失了耐心,也跑去看矮胖子畫了。
劉思羽對他的風景信心十足,雖然他並沒行動,卻也不再替他著急,給他徹了茶,建議道:「喂,咱們去上次畫的那兒,你覺得好不好?」她說「咱們」,顯然是把自己也放到了參賽者的位置上。三個評委聽得都是相當的不滿。
楊凌慢吞吞地喝著茶,卻搖搖頭,拒絕了這個建議。
劉思羽道:「我去,不要這麼酷好不好?這樣有好處,容易選景,那個角度,不管動的靜的,該有的都有,畫面也很均衡。容易處理得好,難道不是嗎?」
楊凌道:「是。」
劉思羽道:「那就對了嘛,來,我幫你拿畫架。」
楊凌道:「不用,我就在這畫。」把畫架轉了一轉,靠在牆邊,正對觀眾,開始埋頭畫起來。他一旦作畫,就絕不抬頭,動作非常的快。
劉思羽道:「你準備畫那裡,不去現場,就憑你的記憶畫嗎?」
楊凌道:「嗯。」
劉思羽道:「喂,我發現你怎麼從來都不是邊觀察邊畫耶。我覺得這樣不好,容易丟了細節。」
楊凌沒有作聲,而是繼續埋頭畫他的畫。
劉思羽已經清楚他的脾氣,倒沒生氣,走到他的身後,看時,似是吃了一驚。當即屏心息氣,站在一邊看他作畫,再也不作聲。
由於楊凌的背後基本上沒有了容人之地,唯一的容身之地,又被劉思羽獨佔了,大家雖然好奇想看,卻都沒有辦法看,於是剩下的人也差不多都跑去看矮胖子作畫去了。只有一些女中學生,還是忠心耿耿的守在這裡,羨慕地看著楊凌低頭作畫,她們都覺得楊凌畫得快時那個甩頭的動作簡直帥呆了,叫人百看不厭。
時間過得很快,楊凌的畫一畫就是半個多小時,半個多小時后,他終於放下了筆。
劉思羽一直在旁邊看著他畫,捨不得放過他的任何動作,越看越是佩服,到他畫完,便已經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再給他遞去一杯茶說道:「喂,楊凌,你怎麼做到的,明明畫的時候什麼也沒看,為什麼老是能畫得這麼準確傳神?」
楊凌道:「時間是動的,風景也是動的,風景不是石膏像,沒有義務呆在時間之外等著你慢慢的畫,所以一個作畫的人,眼睛要象一台相機,將最精彩的一瞬間,包括所有的細節,全部都抓進記憶中。當你作畫的時候,就把這瞬間的記憶釋放出來,轉移到畫面上。這就是為什麼我一般在畫畫的時候,絕不停頓的原因,因為這容易破壞記憶。如果你畫一點看一點,那就等於給你的記憶打補丁,整個畫面絕不是真正的完整的。」
三個評委聽得這話,相看一眼,都有詫異之色。
劉思羽道:「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難,除非真的拿一台相機拍下來,再照著相片畫,才有可能保證完整性。」
楊凌道:「相機是死的,是一個沒有取捨能力的機器,它給你的可能是一瞬間,但絕不會是最令你動心的一瞬間,因為當你感覺到動心的時候你再去按快門時,最動心的一瞬間很可能已經過去了,相機只會破壞一個人的靈感。一個作畫的人,靈感就是一切。當靈感被破壞之後,這個作品的生命就結束了,因為不值得再去表現了。你要收藏你的靈感,更要鍛煉你的攝取靈感的能力。」
說話間,矮胖子和觀畫兵團一起回來了,看到矮胖子臉上的笑就知道,他對這一幅作畫肯定是非常滿意的。
兩幅作品擺到了一起,引起了人們陣陣的驚嘆聲。
矮胖子的作品,題為「溪邊」,畫的是人們熟悉的溪邊的景色,是典型的農村田圓風光。裡面的花草樹木,近水遠山乃至於溪邊的石頭,以至於遠處走來的人物,都畫得很真實,很生動,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內能畫成這樣,應該是相當不容易的。看到熟悉的地方被這樣表現出來,觀者當然是讚歎連聲。
再看楊凌所畫的畫,他的題目是「茶棚」,所畫的主體,便是剛才宣布第一輪比賽結果時,茶棚上出現的情景。
畫上布景很準確,茶棚的桌椅茶具和帳蓬的質感都非常到位,但是更妙的是裡面的人物,都只是很少的幾筆,連表情都看不清楚,人們卻能一看就知道畫的是誰,因為表情雖然看不到,形態卻看到了,人們的形態被捕捉得非常準確,背對眾人的評委三人組,不安的矮胖子,漠然的楊凌,期待的劉思羽,燥動的群眾,興奮的女中學生們和迷惑的女教師等等,都得到了體現,甚至於,劉思羽一遇到緊張,就習慣地玩手裡的鑰匙這個小動作,也被捕捉到了面畫上。
如果說這樣的畫看熱鬧的觀眾們反應還只是一般的話,對於評委三人組,卻只有目瞪口呆,他們都是作過畫的人,都明白要用這麼少的時間,花這麼少的筆墨去畫出這麼多人,表現這樣一個場景是多困難的事。不,不止是困難,簡直是不可能的。而楊凌做到了。每一個人物,其中還包括他自己,就給出那麼幾筆,他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