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白馬湖 第十九章人吃土一生土吃人一回
甘願自爆識海,看得出那黃鼠狼精最少是那聚海之境,已然步入中五樓!妖族本就五樓之後相較於人族修行極為緩慢,聚攏識海,隔岸觀道已然算是修道小有所成。
「雖說那黃衣大仙沒能得逞,但一腳踏足聚海之境的妖修引爆識海,其威勢足可謂地動山搖。而那鄧將軍雖極力後退依然被其餘波波及。黃沙滿天,黃沙散盡后城外戰場僅僅矗立著傷勢嚴重的城隍爺。任誰都沒有想到那黃鼠狼精竟如此果斷。」老人惋惜的講到
「自那以後汴梁城隍爺便不在夜遊,在其神像之中養傷,不過近來我曾聞城隍爺傷勢已然痊癒不日便可巡遊四方。」老人講到這裡不僅面露笑容。
「如此看來此間城隍不夜遊也算情理之間。」晴天若有所思的點頭到
「當然在城隍休養生息間,文武判官則巡查四方。」老人再次解釋到
晴天思索了下,想必是那文武判官道行不足故而沒有發現其中貓膩便不在多心,可能只是已經多慮而已。
晴天抬頭望向門外,天已經蒙蒙亮。起身來到門外的晴天伸了伸懶腰便向老夫子告別,他並不想沾染太多,如師傅所言因果一物沾染太多,因果循環尤其是十樓之上猶如附骨之蛆,藕斷絲連去除難之又難。好在此事已算有了結果。
老夫子看出晴天不願染指過多便不在挽留,拱手再次謝過晴天,而晴天還禮后便離開白馬廟。
白馬廟旁是個古色古香的村鎮,算不得富庶卻也不是如此貧瘠。街道之上稚童相互追逐嬉戲,老人則三五成群於村頭磨盤前嘮著家長里短,有個挑夫挑著擔子後面跟著一群小孩人手抓著麥芽糖,一片祥和。
晴天走在其中,感覺十分微妙,這是晴天來到這座天下第一次見了這麼多的人,給人種不太真實卻又說不出的古怪感覺。
村頭街邊也是僅僅有售賣包子饅頭諸如此類的家常物件,又或者村后大碗茶。村民憨厚純樸,如此看來這片老夫子的家鄉才能養育出老人的為人。
來到一出僻靜無人之處晴天使出方丈間,瞬間消失在原地,眨眼之間便離地百丈有餘,隨後消失在這座村鎮上空。身後留下一片破碎的雲證明剛剛有人經過。
董明鏡,今年莫約十歲,已在私塾學堂冶學三載有餘,平日習課一絲不苟,教書老先生對此學生感觀甚好。其實最早這村鎮是沒有私熟學堂的,村民世世代代靠著土地,面朝土地背朝天。
都說人吃土一生,土吃人一回,莫約就是這個道理。
直到那王引之王夫子。
王引之幼年之時家境尤為貧寒,卻又聰明伶俐,窮人家的孩子又如何有書讀,家中一本不知何時而來的千字文已經被王引之翻來覆去看了不知多少遍,奇怪的是雖然如此卻出去有點污舊卻絲毫沒有破損,其父還總是嘖嘖到「好東西沒上當」王引之好奇的去問父親,其父卻從來都沒正面回答過,好在村中曾有個郎中王引之便沒事跑去請教慢慢的竟識全了整本書。因為太多為什麼小的時候王引之也被叫做問題蟲。引得周邊鄰里調笑到其父母家中出個小秀才。
然而一場水災使得家中父親不幸喪命,可偏偏禍不單行次年其母親為了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底日夜操勞,積勞成疾撒手人寰。臨走前僅僅一年便滿頭白髮的婦人瘦弱不堪伸手撫了撫幼年的王引之。嘴裡念念到「多好的娃啊,娘是真捨不得啊」
婦人走後,鄰家四捨出錢把這對夫婦合葬在一起。也就自打那天開始,王引之就真真切切的家徒四壁一無所有,只有眼前那本千字文。
而後雖有街坊鄰居願意收養小引之但都被還未及冠的少年拒絕。於是少年便拿著那本千字文,背上小包袱開始了遠遊,都說父母在不遠遊,而今僅是少年的王引之卻要離鄉千萬里。
直到後來甘願放棄仕途為官回到家鄉,當年年輕的街坊如今暮年的老人看到當年的背包遠去的少年歸鄉才知道是那小引之回來了。
回到家鄉望著幾十年未曾變化,王引之不禁倍感親切。即便已是不惑之年的王引之卻仍背負這那同他走過萬水千山的小包袱,以及包袱內陪伴數十年之久的那本千字文。
回到家鄉后,白馬湖所在的白馬縣縣令前來拜訪,才令王引之這個名再次被提起。
聽到歸鄉的王引之要開辦學堂,整個村鎮才炸開了鍋。識字讀書第一次跟黃土搭上了邊。雖然儒家已入世已久遍及五洲但依然大多人都未曾真正意義上踏足學堂私塾。
而王引之傳出要開辦學堂之後,當天夜裡便有數戶人家前來拜訪無一例外都帶著自家孩提,這幾戶都是村中有名的富裕戶,自然是想讓自家孩童入得學堂。畢竟是連縣官大老爺都來拜訪的讀書人,雖然他們之中無一人識得王引之。
後來,學堂如願以償的開辦起來,學生們不分貴賤一視同仁,而那學費所得半升米也用來救濟百姓。如此一來村鎮百姓之子也會讀書寫字,村中不論男女老幼見到王引之皆以先生稱謂。
此後二十餘載,老人教書育人千餘人,其中不乏走上仕途的弟子門生,當然此間絕大多數依然在村頭忙碌。
老人離世以後,一位王夫子最早帶過的學生聽到老人離世后毅然返鄉接替了老人,繼續育人之路。
董明鏡望著消失在原地的黑衣男子艱難的吞了口吐沫,四處張望似乎要找到什麼蛛絲馬跡,只聽到空中傳來一陣呼嘯之聲,順著聲響少年便看到了仙人御風遠遊的畫面。
「真的有人會飛!那天晚上我沒有看錯!」望著片片破碎的雲彩董明鏡喃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