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袁良陞官

第067章袁良陞官

第067章袁良陞官

阿敏其實就皇太極心中的一根刺,一根一直欲除之而後快的刺。

皇太極其實是一個非常虛偽的人,與他同樣擁有繼承權的四大貝勒,除了代善有擁立之功,而且乖巧,算是風光一生,可是,二貝勒阿敏,與三貝勒蟒古爾泰,先後都被皇太極幹掉了。

在原本的歷史時空,皇太極率領后金八旗與蒙古僕從軍共計五萬六千餘人馬奇襲關內,隨後皇太極崇禎二年三月初二從冷口關離開關內,前往瀋陽。

卻留下了二貝勒阿敏獨守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城,要知道阿敏的鑲藍旗其實只有十六個牛錄,阿敏自然無法與明軍相抗衡,他守了兩個多月,最終放棄四城,退出關外,然而,皇太極卻召集各大貝勒共議阿敏之罪,然後罷免阿敏的爵位,吞併了鑲藍旗,將其幽居十年,最後病死。

在這個時空,岳托碰上了袁良,吃了大敗仗,整個鑲紅旗損失慘重,阿敏得知這個情況后,只是為了單純的讓岳托丟臉,散布了岳托戰敗的消息。

然而,皇太極卻固執的認為阿敏背叛了他,出賣了岳托。雖然皇太極沒有證據,可是,他可不管有沒有證據,先給阿敏算算仗再說。

當阿敏進入大帳內的時候,皇太極正背著對阿敏,看不清臉色。

阿敏有些忐忑不安,他非常清楚老四皇太極可不是一個好東西,不僅狠,而且心黑,他自從繼位以來,一直借著各種戰爭消耗蟒古爾泰與阿敏的實力。跟他串通一氣的阿濟格、代善、岳托,包括老十四多爾袞一直被扶持著。

「阿敏!」

皇太極陡然轉身,厲聲喝道。

阿敏嚇得一哆嗦:「奴才在!」

「你幹得好事!」

「奴才……」

阿敏有些懵了:「奴才愚鈍,不知……」

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皇太極想治阿敏的罪,基本上阿敏跑不掉,現在的八大議政大臣就是立阿敏、莽古爾泰、代善、德格類、岳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

阿濟格與多爾袞三兄弟向來為老四皇太極馬首是瞻,代善父子更是與皇太極穿一條褲子,蟒古爾泰一直小心翼翼,德格類就是小透明。

皇太極盯著阿敏吼道:「阿敏,你辦的好差事啊!」

阿敏頓時慌了,他硬著頭皮道:「承蒙大汗不棄,奴才安守本分,不敢承受大汗謬讚!」

「本汗倒是忘了,幾時讓你棄守洪山口城了?」

阿敏的臉色不變,內心裡直罵娘。他手裡只有十六個牛錄,卻要分段防守長城防線將近三百里,平均一里地才幾個人?更何況,袁良實在太兇殘了。洪山口城他從接到救援,根本就來不及救援就失陷了。

等到阿敏探清袁良與盧象升的虛實,他根本就不敢出戰。要知道,袁良與盧象升兩軍合兵一處,足足有六七萬人馬,碩托麾下兩千餘人馬甚至沒有堅持半個時辰,這還是在防守的情況下,他這四千餘人馬又能抵什麼用?

阿敏明明知道袁良和盧象升在遵化城下,他敢冒然救援嗎?

答案是肯定的,后金與明軍交戰,根本就不是像渾河之戰那樣浴血拚殺,只是探馬一出,明軍直接潰逃,碰到戰鬥力不俗,而且人數是他們十幾倍的明軍,傻子才去拿雞蛋碰石頭。

「這……非是奴才畏敵怯戰,實乃明軍兇猛……」

阿敏其實也心虛,他的狡辯有些無力。他只好用目光向蟒古爾泰和德格類求援,然而蟒古爾泰則是閉目養神,彷彿與他毫無干礙。

阿敏絕望了,如今不是三年前,皇太極已經掌握了實權,在大勢面前,他只能低頭:「奴才知罪,奴才知罪,請大汗責罰!」

「諸位以為,阿敏該當何罪?」

代善目光落在阿敏身上,他的兒子碩托死了,阿敏推脫碩托連半個時辰都沒有守住洪山口城,事實上這是屁話,明軍戰鬥力雖然弱,他們在打洪山口的時候,才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差不多是利用野戰的優勢,就是在那種情況下也打了兩個多時辰,哪怕是遵化城只有三千明軍雜兵和民夫,遵化城也守了三天三夜。

「人臣之罪,莫過欺君,奴才以為,阿敏罪該當斬!」

代善上來喊打喊殺,是因為他摸清了皇太極的態度。

皇太極給代善一個滿意的眼神。

阿濟格道:「觀望養寇,畏敵怯戰,其罪當斬!」

多爾袞還是一個乖寶寶,他順水推舟:「輕慢軍機,肆意妄為,其罪當斬。」

阿敏此時已經明白了皇太極就是想讓他死,可是他失去了反抗的資本,如果是他還在鑲藍旗大營中,倒是可以魚死網破,再不濟也可以逃走,可是身在皇太極的大帳內,他可沒有辦法飛出去。

「大汗開恩,大汗開恩!」

阿敏除了求饒,其他一點辦法也沒有。

皇太極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是可以名正言順的殺掉阿敏,然而問題是,殺掉阿敏可沒有那種想象中的快感,沒錯,阿敏非常粗暴,也非常強勢,從前,皇太極可是一直活在阿敏的陰影中。

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阿敏了。

皇太極裝模作樣的道:「本汗不殺你,褫奪爵位,你可服?」

阿敏急忙磕頭如同搗蒜:「奴才謝大汗不殺之恩!」

「傳旨,阿敏畏敵怯戰,罔顧洪山口城失陷,褫奪其爵,幽居在家,閉門思過!」

與其同時,皇太極將鑲藍旗的十六個牛錄,調出第一參領的五個牛錄劃歸鑲紅旗。

然後又將三個牛錄調到正紅旗,這算是彌補代善喪子之痛,餘下八個牛錄則歸豪格了。

解決了阿敏的問題,然而並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現在關鍵在於是打是撤,意見並不統一。

如果說要撤退,向盧象升所部突圍,雖然有點費勁,不過卻不會太難,畢竟后金軍隊的戰鬥力在那兒放著。

關鍵是,意見不統一,隊伍就不好帶。擺在皇太極面前的問題是,此時后金八旗就是戰或和的問題並不統一。

后金沒有什麼文化底蘊,爭論完全像吵架,而且像菜市場潑婦罵街一般,不時的帶著人體器官或者對方女性親屬的關切問候。

雖然岳托的實力受損嚴重,但是他卻主張在遵化城外與明軍決戰。岳托其實是有私心的,如果此時撤退,鑲紅旗元氣大傷,非三五年內不能恢復元氣,那麼岳托在後金的地位肯定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代善也主戰,畢竟他的兒子碩托已經被袁良所部所殺,痛失親子的代善已經喪失的理智,同樣主戰的則是阿濟格,入關以來,阿濟格先破龍井關,再斬明山海關總兵趙率教,以少敵多逼退袁崇煥,他最牛逼的之處,就是入關以來,一直沒有停止戰鬥,大小戰鬥五十六次(清史稿記載,老程感覺有點虛)可以說是戰功赫赫。

他需要戰功,表現自己。

當然,阿濟格有沒有私心,其實就不好說了。

相反,蟒古爾泰,豪格、阿巴泰則是主張撤退。

這一吵吵了大半夜,依舊沒有吵出一個結果。

皇太極其實心中也為難,就此撤退,可是眼下身後二十萬明軍,前面還有盧象升五六萬人馬,加上袁良所部,小三十萬人馬,肯定不會輕鬆撤離。

唯一的可能性是丟下繳獲的物資、俘虜的人口。

這些俘虜,其實都是后金非常具有針對性的,不僅有各種工匠,還有各個城池的下層官吏,舉人、生員,在大明朝這些人口自然不足為慮,畢竟大明有過億人口,可是對於后金實在太重要了。

可是真打?

面對岳托與蟒古爾泰的第二次失利,皇太極又摸不清大明的底蘊到底有多少。別看后金打著七大恨的旗號反明,可是關鍵是面對明軍內地兵馬,依舊犯怵。

秦兵裝備差,可是戰鬥力強,石門川軍裝備也差,戰鬥力同樣不弱,問題的關鍵是,明軍人口太多了,損失十幾萬人馬,損失得起,他們后金八旗滿編才七萬多人。

左右為難。

袁良並不知道皇太極的心思,在得知盧象升的救援消息以後,他急忙率領袁家軍向遵化趕,他是非常清楚大名軍的戰鬥力,準確的來說,大名軍並不比其他明軍強,岳托四千五百餘騎足以壓著大名軍上萬人馬打,如果沒有自己出手,大名軍弄不好會全軍覆沒。

所以,袁家軍的馳援速度非常快。

在崇禎三年正月初二,袁良帶著袁家軍抵達遵化城下。

讓袁良鬆了口氣的是,盧象升還在,大名軍損失極為輕微。現在無論是盧象升還是皇太極都是麻桿打狼兩頭怕。

好在雙方並沒有展開決戰。

不過,這個問題最終還是被崇禎皇帝打破了。

崇禎這個少年皇帝心太急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后金會被壓縮在遵化城外,完全可以利用明軍越來越多的兵馬,來一場人海戰術,把后金這點人馬給淹沒了。

可是問題是,朝廷太窮了。養活京師二十萬大軍已經費力,更何況還有二十餘萬客軍,這些客軍每天人吃馬嚼,耗費了太多糧食。

於是,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孫承宗主持軍務,殲滅后金軍隊。

這個玩笑有點大,現在入關的后金軍隊佔了后金超過七成的軍隊,如果明軍有實力殲滅這支后金軍隊,那麼后金活該被滅亡。

可問題的關鍵是,明軍其實就是一個樣子貨,將皇太極從京師「擊退」,並不是真正的擊敗,而是皇太極擔心後路斷絕,自動撤退,此時的后金軍隊編製健全,士氣旺盛,裝備齊整,糧草充足,根本就不是一支敗兵。

然而,明軍明明擁有二十餘萬,非常可惜,這些兵馬包括十六位總兵,二十七位副總兵,五十三名參將,外加一百多名游擊率領。

雖然名義上明軍建制完整,事實上卻亂成一團,而且有的總兵僅四五千兵馬,甚至不如袁良這個千戶,更不如盧象升這個大名知府。

孫承宗自己沒有嫡系人馬,下面的總兵、副總兵、參將名義上是歸孫承宗指揮,可是實際孫承宗還真不能如臂指使。

孫承宗雖然資格老,但是他不是神,也需要時間整理軍隊,了解軍隊。比如,袁良名義上是歸德衛正前千戶,他在朝廷備案的軍隊中只是兩千雜兵,兩千民夫。

可是事實上呢,袁良麾下的兵馬,並不比一鎮總兵弱,甚至可以說他的兵馬比任何一路總兵要強,也僅僅次於關寧軍。

如果了解袁良實力可以把袁良這支軍隊用在最合適的地方,無論進攻或者防守,袁家軍無疑都是一柄利刃。

非常可惜,孫承宗並不了解袁良,也不了解袁家軍。

哪怕袁良有了盧象升的舉薦,在孫承宗看來,這只是盧象升有意拉攏一個後輩子侄,就像侯恂舉薦了左良玉一樣,左良玉從來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戰績,然而,他卻一路扶搖直上,官運亨通。

孫承宗只能硬著頭皮打這一仗。

就在這個時侯,一名瘦骨嶙峋的宦官在十幾名錦衣衛的護送下,抵達袁良軍中。

這名宦官進來就問:「哪位是歸德衛袁千戶?」

眾人的目光落在袁良身上。

那名宦官上下打量著袁良。

袁良被這名宦官看得有些發毛。

崇禎皇帝喜歡少年將軍,估計他是聽漢武帝的故事聽得多了,也喜歡提拔少年將軍。

袁良的名號傳到崇禎皇帝耳朵中,特別是歸德衛指揮使被盧象升暗中上了眼藥,這下好了,歸德衛指揮使劉進賢原本與閹黨串通一氣,不過他是小角色,沒有來得及收拾他。

現在好了,直接由錦衣衛押解入牢待審,而袁良則直接從正五品正千前戶,升為正三品歸德衛指揮使。

這位王承恩身邊的小宦官王安則奉命觀察袁良。

其實袁良細皮嫩肉,又高又壯,賣相不錯,在王安眼中,袁良確實是符合崇禎皇帝的審美。

「袁良接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第一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第一帥
上一章下一章

第067章袁良陞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