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亭中魚
如果人生都是一粒種子的寫照,從入土發芽、生根,到長出枝葉,再到開花結果,後來枝葉凋零,枯萎腐朽,最終變為塵土。雖然如夢一般的在人世間走了一遭,其實無所謂來,亦無所謂去。
那麼覺與不覺又有什麼意義呢?佛與眾生,不就是覺與未覺的區別嗎?佛怕死,不貪生畏死,佛貪生,不輕生找死。佛的覺不是逆來順受,也不是主動找抽。就是因果使然,緣起因,劫於果。該我受的受了,不躲不避,自食因果;不該我受的,能躲就多,躲猶不及,受必有因。
緯度是一個呈包裹狀的結構,無限放大的狀態,沒有邊界,就連緯度這兩個字,對於緯度自身的表達,也是一種局限。說白了就是一個泡泡套著一個泡泡,套了無限個,一層又一層,戳穿了其實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
一隻麻雀,誤入室內,在透明的玻璃窗前,磕碰了數百次,不得門出。你準備抓住它放生它,可要問一問它;被你捂在掌中時,可會怕黑可會疼,可會在心裡留下恐怖陰影?你用一截樹枝,救一隻螞蟻從水裡出來,可需要化身另一隻螞蟻,陪喝他一個七葷八素的,才問:兄弟!你可恐高?你不會。你救了它門,你有多偉大?你不救它們,你又有多愧疚?隨心罷了。可當你自為螻蟻,身處窘境時,就要怨天懟人了?
一個人的思維,在不二的基礎上出離了,就超脫了嗎?快意嗎?出離不二,遠離唯一的思維,是否又被局限在了另一個緯度內,唯了另一個一呢?
那麼「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這句話就成了一個偽命題!不變這個本我,到底應該變還是不變呢?不變?說明它自相矛盾,變說明它也有漏。其實最後還是要回到原點來看問題,那個問題的核心,也是立足之處,沒這個點,一切假想都不成立,一不存在自然就沒有二,一個不存在的事物,一個不存在的事物,又要如何出離?思維拔高此時已經完全沒有意義。說到底變還是不變,取決於你當下,此時此刻的立足點。
你究竟,那麼天地乾坤,自然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若你不究竟,度日如年,十年如一日,看來就是沒有變。
乾坤水中泡,釣者籠中魚。同是扣在一鍋溫水裡的青蛙,灶里柴火燒的正旺,最痛苦的自是最敏感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