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初見 第四章

第一卷 初見 第四章

大學不僅讓人長知識,更增長見識。東北早已淪陷,活下去成了許多中國平民百姓的唯一目標。女子師範雖說都是女生,但隔三岔五也會有學生跳上高高的演講台,高喊著口號,呼籲大家積極加入到抗日救亡的隊伍中去;一些年輕的老師也振臂高呼,在校園裡鼓動學生參加抗日:國之將亡,匹夫有責,請同學們拿起武器,拿出我們抗日救亡的精神,驅除日蔻、保我中華!

每次班級里有什麼重要活動,大家總不少不了拉上吳絹一起參加。吳絹不僅學習成績一流,更寫得一手漂亮的字,所以印寫傳單,寫宣傳大字報之類的事情,都交給她負責,另一位同學夏潔從旁幫協她。吳絹夏潔也由此也結下了一輩子深厚的情分。

纖巧的身影穿梭在教室、禮堂,吳絹尤如一隻明艷動人的『百靈鳥』,由內而外透著一股靈氣;白色校服襯托著一張乾淨、清艷脫俗的臉,兩根長長的黝黑的麻花辮,隨著身體一起甩動著,散發著一股少女的獨特韻味。

臨近期末考試,雖說大學里的功課沒有那麼緊張,但吳絹也不想馬虎過關,正和夏潔在教室里抓緊時間複習落下的功課。

二老爺已經回了大院。元月中旬,書華把年前的最後一批布,和補給雜貨鋪的貨物檢查完、分箱裝好,準備第二天一早趕碼頭上最早的一班船運回縣城。

從洵城運貨到昌東縣,要先運到兩裡外的碼頭再裝船運,中間的路程比去吳家大院稍遠一些,一大早出發的話,傍晚的申時就能到得了。

下午,書華和汪叔一起來找吳絹。因為二老爺走前叮囑他,臨走前務必去學校一趟,看看吳絹放假的時間能不能對得上,如果時間對得上就帶她一起回大院。

學校的門衛早認識了汪叔,見汪叔又來找吳絹,本來還準備跟他說幾句話,但見一旁的書華一身富家少爺的裝扮,立馬跑去找來了吳絹。吳絹告訴書華,學校過兩天考試,估計最快也得要一個禮拜才放假。

書華說他不能留下來等她,就讓汪叔留下來。書華叮囑吳絹不要去參加街上的那些遊行,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吳絹說:「二叔,我從來沒有去參加過遊行,就是偶爾幫同學們寫寫大字宣傳報,印印傳單。汪叔三天兩頭來一趟學校,二叔不用擔心。」

汪叔今年五十多歲,或許是從小跟在二老爺身邊的緣故,從他身上似乎能看到二老爺的一些影子,比如內斂、沉穩的行事風格,和淡然自若的氣韻。

汪叔的老家遠在長江北岸的一個小山村裡,小時候常因天災人禍而食不果腹,雙親和兄弟姐妹都先後死於飢荒和病災,唯一倖存下來的汪叔也沒有什麼親戚能投靠,因為親戚也大都跟他家的情況差不了多少。為了能夠活下來,汪叔只好跟著村裡的人四處逃荒、要飯。

那年冬天,長江南岸的上空飄著鵝毛大雪,長江北岸更是一片冰天雪地。才十二歲的汪叔,跟著逃荒的人流來到了長江的南岸。因為大家都說,跨過長江,對面是江南的漁米之鄉,那裡不僅秀色可餐,而且物產豐盛,很少有天災病禍,大家都能吃飽、穿暖。就這樣,汪叔來到了長江南岸的漁米之鄉、潘湖之畔。

這天,又餓又冷幾乎暈死過去的汪叔,來到了吳家莊,躲在吳家大院後門的巷子里,綣縮在屋檐下避風雪。被大院里出來倒泔水的女傭發現了,把他帶到了廚房裡,給他裝了一些吃的,讓他坐在灶台後面的小矮凳上,靠著灶火取暖。

當時的劉祖奶奶也才四十多歲,看見坐在灶台後面冷得發抖的汪叔,覺得他長得很面善,徵得丈夫和汪叔自己的同意后,就把他留了下來。自此以後,汪叔在吳家大院一呆就是四十多年。

汪叔從小四處漂泊,為了能討到一口吃食,腦子和手腳必須機靈,所以他學什麼東西都快,又是個樸實耐苦的憨厚人,在吳家大院幹些力所能及的雜活。稍大一點的時候,老太太見汪叔不僅機靈,且成熟穩重,就讓他天天接送正在上學的孩子們上下學堂,讓他也跟著學學認些字。

吳太老爺去世后,二老爺經常帶著汪叔去鋪子里幫忙。從汪叔十六七歲開始,大院里不管哪裡缺人手,無論是管理牲口、田地里的農活,還是鋪子里的生意,汪叔就會到哪裡頂上,而且不管做什麼事,他都是一把好手。

汪叔二十五那年,劉祖奶奶幫他娶了一門親,先後生下一對兒女,遺憾的是大兒子六歲時不幸夭折了,小女兒跟子云一般大,同子云一起去學堂里念過三四年書,也認識了不少字。

兩年前,汪叔請老太太做主,幫閨女訂了一門還算比較滿意的親事,去年正月嫁過去成了親。汪叔的妻子不到五十歲的時候得病去世了,女兒出嫁以後,汪叔的小家就剩下他一個人了。

老太太與汪叔有著四十多年的情份,本想讓汪叔的女兒在大院里成親,給汪叔留個后,但汪叔拒絕了老太太的好意。他說自己能夠活下來,已經是老天開眼了,留不留後他早就看得很淡了。

老太太也曾多次勸汪叔,讓他回安徽老家去看看,但每次提起來,汪叔都沉默不語,然後回拒老太太的好意。汪叔的心裡其實非常想回去看看,尤其是現在年紀越來越大,思家的心情也越來越濃了。但他又沒有勇氣回去面對離開了那麼多年,而且很可能已經慘不忍睹的家鄉了。

汪叔從老家逃荒出來的時候,老家的親戚已經所剩無幾,跟他一起逃出來的人也四下走散了。汪叔心想:都過去幾十年了,說不定老家的人早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老太太何償不知道汪叔的心思,葉落歸根,誰不眷念自己的『根』呢?汪叔的女兒出嫁以後,老太太又再次勸他,以免心裡留下遺憾。終於在去年秋收過後,汪叔懷揣著老太太塞給他的一袋盤纏,由工人大牛陪同,橫跨長江回了一趟安徽的老家。

回去后發現,老家的親戚都是逃的逃、死的死,近親里,唯一倖存下來的只有汪叔的一個堂侄子。村裡人見到汪叔並沒有認出他,當汪叔跟那些年長的人說出自己是誰時,大家都手拉著手抹眼淚,都說沒想到幾十年了,他竟然活著回來了,大家還能夠再見上一面。

一陣抱頭痛哭之後,村裡的老人告訴汪叔,村裡人不是逃荒到外地沒有回來,就是餓死病死了,還有些是被東洋鬼子殺害了。隨後,大家帶著汪叔去祖墳地里給親友們上墳,一排排新墳舊墓矗立在眼前,簡易粗糙的墓碑上寫著一個個熟悉、不熟悉的名字,讓汪叔老淚縱橫,又恍若隔世般的不真實!

探親回來以後,汪叔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怎麼說話,閑下來時就拿著他的煙斗,坐在角落裡抽煙;有時候一動不動一坐就是半個多時辰,眼神里滿是深深的衰怨和無奈。

如今,汪叔已經五十多歲了,來吳家大院也有四十年了,他感激老太太對他的救命之恩。從留在吳家大院的第一天起,他待人和善、能吃苦、手腳勤勞。正因如此,大院里人人都喜歡他,少爺小姐們對汪叔也早已視如自己家人一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花好孕圓:國民少校攜妻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花好孕圓:國民少校攜妻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 初見 第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