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制改

第387章 制改

而今日生育的三位侯府夫人,卻皆不是頂級家族的出身。

喬氏雖為皖縣豪族,其族上無甚高官名望,族中出過的最大官吏,不過是昔日袁術部將喬蕤。

至於前太尉喬玄、兗州刺史喬瑁,卻不是皖縣喬氏的族人,而是豫州雎陽喬氏出身。

皖縣喬氏,的確是雎陽喬氏的旁系,但早已經是五服之外,始皇帝時便已分宗有別,如今更是八竿子打不著。

毫無疑問,如今劉烎娶喬氏族女,對於皖縣喬氏而言,屬於抬舉升格了。

當然,那時候的劉烎、劉繇,不過佔據廬江一郡,也算不上抬舉之說。

只能說變化太快……莫欺少年窮。

然而,劉烎的勢力擴張太快,但皖縣喬氏卻未跟上腳步,至今其族中無甚實權高官,只有幾名族人為郡吏、都尉。

家族底蘊不足,人才梯度不夠,能力達不到。

畢竟,四百年前的高祖劉邦,也是帶著一幫鄉親打天下,那時除了呂雉本人的成長,其家族也是不斷的成長。

比如呂雉的兄長呂澤、呂釋之,共同輔佐還沒成勢的劉邦,呂澤幫著***秦,殺秦軍三川郡守李由、杠里破王離、曲遇破楊熊;后幫劉邦反楚霸王時,逼降翟王董翳、最先攻回碭郡、滎陽決戰守住敖倉、助韓信破彭城龍且、又破項羽於葉城。

只論戰功僅次於曹參、韓信,遠高於周勃、灌嬰、樊噲和盧綰等人。

但是,大小喬皆不是呂雉,族中也沒有呂澤、呂釋之。

故而,若大喬誕下長子,以喬氏的族人和實力,果真能穩定位置么?

至於蔡氏,雖出身陳留蔡氏,族中出過衛尉、侍中,但因為董卓之亂,本族遭到了重創,且其父蔡邕哭董,對名聲很有影響。

可以說,蔡琰的家族也沒落,且其父雖有文名才實,但也有瑕疵垢舉。

除此之外,蔡琰同河東衛氏有婚約,雖為未亡人卻未除妁名,劉烎自然不計較這些名聲,但麾下的不少文武還是芥蒂。

畢竟名不正則言不順,難免哪天被借題發揮,無端生出許多麻煩。

最後便是任氏,也就是四大美女貂蟬,那就更沒甚家族背景。

……

……

且說此次返回江東,除了老婆們將要臨盆,自然還有許多公務,需要劉烎參與並做決定。

本來,江東有著父親劉繇坐鎮,基本的軍政運作並無問題,但如今實力擴張至河北,許多事情便有些力有不逮。

許多大方針、大事務,必須重新確定章程,其中關係到軍制、政制,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連劉烎自己都感到吃力費神,更何況年近五十的劉繇?且劉繇前歲染上時疫,身體也是日漸虛弱,劉烎對此也是憂心忡忡。

歷史上,劉繇病逝於197年,如今已時至202年,難道一切皆有天意……

首先,最為重要的事務,還是軍制的確認,包括指揮、兵役、軍銜、編製、軍訓、教導、後勤等。

劉烎設立大都督府,自領天下兵馬大都督,此為最高軍事官署,下設參謀部、政建部、後勤部、裝備部、徵召部;又設軍紀督、軍法督。

此大都督府下五部兩督,一共又設有七個機構,顧名思義而各有其責,每部又由左右督司統籌。

如參謀部,主要責任為作戰評估、作戰籌劃、戰訓建議、戰備保障、情報梳理等事務,對各下級都督府有領導權和指示權,但沒有具體的指揮權;暫時不設右(總)督司,郭嘉為左(副)督司。

政建部,主要責任為軍法制定、紀律制定、思想建設等政治建設事務,袁渙暫為左督司。

後勤部,主要責任為後勤輜重的儲備、運輸、分配、監督等事務,保障各地軍伍的後勤供給,降低後勤的損耗和分配不公,由華歆暫為左督司。

裝備部,主要負責領導全軍裝備的規劃、研發、試驗、採購、分配等責任,由劉曄為左督司。

徵召部,主要負責軍卒徵召、兵役動員、軍功評定等責任,暫由王朗為左督司。

軍紀督,主要負責天下軍馬的軍紀監督,暫由虞翻為督司。

軍法督,主要負責審判天下軍馬的犯法犯紀者,暫由劉烎親自兼任督司。

可以說,大都督府為中樞機構,對天下兵馬有總領之權,而天下又各設下級都督府,便如之前的青州都督府、徐州都督府等等。

都督府下設軍、營、校、隊、伯、什、伍等編製,一軍總計戰兵約萬人,一營總計戰兵約三千至五千,一校總計戰兵約千人,一隊總計戰兵約五百,一伯總計戰兵約百人,一什總計戰兵十人,一伍總計戰兵五人。

至於輔兵、屯兵則為臨時編製,由各郡縣根據都督府建立,並不再進入常規正兵之中。

而軍銜也被最終確認,根據軍銜平定將校的能力,以示其所能統領的兵馬數。

如將軍可領軍、營,校尉可領營、校、隊,都尉可領隊、伯等。

按照如今的軍銜,劉烎是唯一的上將軍,魯肅、劉備是唯二的中將軍,至於少將軍則增加了些,青州有四人:分別為太史慈、甘寧、臧霸和孫觀。

渤海之地有兩人,分別為魏延、張遼;兗州東有一人,為趙蒼;徐州有兩人,分別為陳登、徐盛;淮南有兩人,為關羽、張飛;荊州、益州則暫無將軍銜,荊州都督張任只為上校尉,畢竟他的軍功還不夠。

總之,劉烎麾下能獲將軍銜的,仍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可謂一將授銜萬骨枯。

而在軍制的確定后,便是對政制進行改良。

首先,仍舊保留大漢的傳統,軍政責權並不完全分家,武官仍舊兼任文官,文官也可兼任武官。

其次,將三公九卿制度整合拆解,重新設立中樞府、監察府,此二府同大都督府並級;中樞府有左右國相、政事,劉烎暫為左相兼任政事;監察府射左右御史,監察天下州郡官吏行政,由許劭、孫邵為左右御史。

中樞府之下,又設吏部、戶部、刑部、工部、禮部、法部、商部、農部、水部,分管各類政務。

地方任保持州郡縣三級,官吏必須為中樞府任命,至於鄉、亭、村等主事,則由縣級根據情況任命。

州長官仍名州牧,但若沒有兼任武官,則只掌管一州之政,即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等;且各府分舍參政司、法堂司、水利司、屯田司、鹽法司、緝盜司、按察司等,主管各州細化的政務。

郡長官仍為太守,縣長官仍為縣令,設郡丞、縣吏等官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我漢室宗親,開局搶二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我漢室宗親,開局搶二喬
上一章下一章

第387章 制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