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109章

「兒臣給父皇請安。」

書房中,太子傾著身子向明宣帝行禮。也只有這個時候,他才像是個少年人,而不是那個在朝堂上羽翼初成、沉穩有度、進退得宜的太子。

「起來吧,你今日過來,可是有何要事?」

太子覷了明宣帝一眼:「果然什麼也瞞不過父皇的眼睛。兒臣今日前來,既是來給父皇請安的,也是來向父皇請罪的。」

明宣帝看著太子臉上的神色,微微一笑,到底還是個孩子呢。無論太子長到多大,在他這個做父親的面前,都是赤子心性。這一點,讓明宣帝頗為滿意。

明宣帝睨了太子一眼,故作嫌棄:「就你那點小心思,難不成為父還看不出來么?說吧,你可是又闖什麼禍了?才剛把淳王叔家的小子送進宗人府,難不成,你還做了更出格的事?」

「您可是冤枉兒臣了,若非淳親王府的堂兄想欺負兒臣和福兒,兒臣何至於對他出手?」太子就像一個嚴謹的學者一樣,認真地反駁著明宣帝的話:「這一次,若非有人想挑撥淳親王府的世子妃鬧事,兒臣也不至於走這一趟。」

明宣帝聞言,眉心微蹙:「此事究竟是怎麼回事?你與朕如實道來。」

「兒臣原以為,堂兄衝撞福兒與兒臣之事只是一個巧合,對堂兄小懲大誡一番,這件事也就這麼過去了。誰知,聽了下人的回稟,才知道,宮裡頭有人一直惦記著這件事呢。」說著,太子看向自己身邊的小太監:「將你當時聽到的,看到的,一五一十的稟報父皇,不許有任何隱瞞!」

「是。」就是太子不這麼吩咐,小太監也不敢在明宣帝的面前隱瞞什麼。明宣帝何等眼力?對他說謊,無異於自掘墳墓。

「淳親王世子妃離開鳳儀宮時,奴才恰巧看到她,原想上前向她請個安,誰知,這時候,有兩名宮女躲在淳親王世子妃出宮的路上竊竊私語……」

明宣帝越聽,臉色便越是陰沉。

這種挑撥離間的話,若是沒有人授意,哪個宮婢敢隨便說?定是有人在背後指使!

明宣帝想起不久前柳妃才派了鄭貴人來自己面前給太子上眼藥,幾乎忍不住想要立刻將柳妃抓來問上一番。但是很快,他又意識到,如果,挑起太子與淳親王府的矛盾是有心之人一手策劃的,那麼,柳妃必然沒有那個實力,也沒有那樣縝密的心思。

待小太監說完后,太子長吁一聲:「父皇,兒臣每每思及前些年朱、柳兩妃之爭,就深覺不寒而慄。既有人能夠不動聲色的挑起他人的矛盾,還能夠全身而退,兒臣是在不得不防。」

太子這話彷彿是隨口說出的一句感慨,明宣帝卻立刻將兩件事聯繫了起來,心中越發肯定此事不是柳妃所為。

柳家如今早已衰敗,柳妃在宮內不得聖寵,在宮外無人脈可用,怎麼可能有能耐算計了淳親王的孫子和太子?

宮中,除了姜皇后之外,恐怕也只有封疆大吏之女李淑妃、新晉禮部尚書之女穆賢妃以及御史大夫之女張婕妤有本事做成這件事了。

李淑妃向來是賢德之人,穆賢妃一向本份,又與姜皇後走得近,至於張婕妤,明宣帝了解的不是很多。因張婕妤跟父親一樣,常板著臉,每每見了便讓人掃興,故並不怎麼得明宣帝喜愛。如今,明宣帝雖每月會去張婕妤宮中坐坐,也是為了看看張婕妤所出的五皇子,明宣帝的注意力,很少會放在張婕妤本人身上……

這樣想想,明宣帝倒是犯了難,似乎哪個都可以,又似乎哪個都不可能會做這種事。

這個時候,明宣帝還沒有意識到,太子跟他耍了個小小的心眼,搶先一步誘導明宣帝相信,此事從頭到尾都是旁人謀划的。九真一假,真真假假之下,明宣帝自然不會對太子產生什麼懷疑。就算事情暴露了,太子也可以推說是自己想錯了,不會有任何問題。

太子當然知道,這件事,有人臨時起意的可能性比一手策劃此事的肯能性要高得多。但這又怎麼樣呢?他難不成還要去為那個人解釋?

不管上次挑起朱家與柳家糾紛之人,與這次意圖挑起林嬌怡與宗室之爭的,究竟是不是同一人,在難以抓到罪魁禍首的情況下,這口黑鍋,都只好由上次那名幕後主使來背了。

揪不出幕後主使?那就大家一起倒霉吧!那些有可能對林嬌怡不利的人,太子是寧可錯殺,也不願放過的。

「父皇,恐怕過不了多久,淳親王就要進宮向您請罪了,您且先做好準備吧。」

太子的話音剛剛落下,乾元宮外果然傳來了通稟聲,道是淳親王到了。

明宣帝頓覺頭疼:「淳王叔來了,准沒好事!」饒是如此,他也不能把淳親王給轟出去,只得命內侍將淳親王帶了進來。

淳親王一見明宣帝,就顫顫巍巍地給明宣帝跪下了:「老臣給皇上請安。」

孫子才剛出了事,對他的打擊著實不小。原本還算精神矍鑠的老人,如今看起來有些萎靡。

明宣帝見狀,難免有些不忍,他跟這位王叔,畢竟也是有些感情的。此時,明宣帝見風光了大半輩子的王叔因為孫子不懂事,落魄到這個地步,心中的感受實在一言難盡。

「王叔免禮,來人,給王叔看座。」

這時候,太子已經不在明宣帝的書房中了。他知道,淳親王此番前來,多半要唱一出苦肉計,既如此,明宣帝一個人看看也就是了。若是有別人看的淳親王狼狽的一面,難保淳親王不會產生什麼想法。

太子命人將消息透露給淳親王,固然是為了借淳親王之手阻止世子妃胡來,可也是存了與淳親王緩和關係的想法。淳親王的孫子是淳親王的孫子,淳親王是淳親王,他們沒有必要因為這件事而跟淳親王結下死仇。

不出太子的意料,淳親王在接到消息之後,果然進宮了。那麼淳親王的態度究竟如何,也很明顯了。

在太子看不見的地方,淳親王正拉著明宣帝的手,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向明宣帝哭訴子孫的不孝,又哭自己沒有好好教育好孫子,竟讓孫子犯下如此大錯云云。明宣帝少不得耐下性子來安撫了淳親王幾句。

好在淳親王十分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在明宣帝跟前賣夠了慘后,便開始進入正題:「皇上,臣的孫子罪該萬死,臣不為他辯解什麼。只是,請皇上聽臣說一句,臣那孫子雖然不肖,但平日里也就是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了些,沒有什麼大的壞心眼。若無有心人算計,他又怎麼會在太子與寶福公主出宮時,恰好衝撞了兩位殿下呢?」

「太子殿下將臣的孫子關入宗人府受罰,臣毫無怨言。無論是否有人在背後做了什麼,臣的孫子衝撞了太子,臣的家丁與太子動手,是不爭的事實。可,在臣的孫子接受懲罰的同時,希望皇上能夠徹查此事,還臣的孫子一個公道,總不能讓臣的孫子白白被人算計了去!」

淳親王的一番話,恰好與明宣帝的心思不謀而合。

明宣帝一開始只打算好生懲戒淳親王的孫子一番,好讓他曉得厲害,不敢繼續在宮外仗著祖父的勢為所欲為。可自打知道他的後宮妃嬪很可能也摻和到這件事中后,明宣帝便立刻覺得,那些躲在暗處之人,比淳親王不知輕重的孫子更為可惡。

「王叔放心,若此事果真與後宮妃嬪有關,朕絕不姑息。」

「多謝皇上。皇上恕臣無禮,臣懷疑此事與李淑妃及穆賢妃有關。」雖然不知道太子為什麼要把事情往這兩位主身上引,但只要能夠為自家不成器的孫子分擔些火力,淳親王就是硬著頭皮要會把事情辦成,更何況,在淳親王看來,這兩位主兒也的確有很大的嫌疑——當然,不是在攛掇他孫子犯錯上,而是在慫恿他兒媳上。

「臣的兒媳不爭氣,身邊兒有兩名丫鬟,說是兒媳的陪嫁,實則已經被外人所收買。經查明,那兩名丫鬟,身上有李家和穆家的信物。臣不知那信物究竟從何而來,不敢妄下結論,一切便有皇上來定奪吧。」

人是別人的人,這一點,淳親王沒有說錯。淳親王所需要做的,只是儘可能將那兩名丫鬟與李淑妃與穆賢妃扯上關係。至於明宣帝信不信,就不是他能夠左右的了。

不過想來,縱然查不出什麼,明宣帝的心裡頭,也會埋下一顆疑惑的種子。

後宮中那個每次算計了人都能夠全身而退的人,遲早要聰明反被聰明誤。正是因為她是如此的聰明,每次做事都讓人抓不住把柄。哪怕這次查不出什麼,明宣帝也會把整件事情算到那人的頭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寶福公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寶福公主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9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