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口糧是頭等大事
「小姑,咱們回去吧,這些雞蛋,咱們得儘快拿回家。」
有了這些雞蛋,他們家就又能去鎮上換一些粗糧回來吃了,這對已經懂事兒的五郎來說太重要了。
「成。」李淑很乖巧的點了一下頭,任由七郎牽著她的手,把她往下山的方向帶。
走在她和七郎前面的五郎,背上背了整整一個背簍的山薯,那些雞蛋則被他當成寶貝,單獨放在了原本屬於六郎的那隻背簍裡面。
此時這隻背簍,正被他小心翼翼的拎在手上重點看護。
李淑看了不由一陣心酸。
五郎今年也不過才剛十一歲,還只是個淘氣、愛玩兒的半大孩子呢,居然也已經學會為家裡的生計操心了。
幾人抄近路下山,期間李淑又引著格外關注她一舉一動的小七郎,「發現」了另外一窩她人為安置的「野雞蛋」。
這窩野雞蛋也和之前那窩一樣,有大個兒的也有小個兒的、有紅皮兒的也有白皮兒的,而且李淑還特意控制了數量,讓它很微妙的一共就只卧了十九枚雞蛋。
在小七郎的再一次大呼小叫里,五郎和六郎一起挖出了半埋在枯葉雜草裡面的十九枚野雞蛋。
「...二十四、二十五...四十一、四十二。一共四十二個。」
五郎沒有讀過書,大字不識一個的,就更別提做加減法了,是以他計算雞蛋的數量,用的是接著「二十三」往下數的這個笨辦法。
數完了,小少年小心翼翼把背簍提在手裡。
他黑瘦的小臉兒上泛著喜悅的光,「這麼多雞蛋,拿到鎮上起碼能換二十斤糧食了,咱們家不用愁春耕的時候沒飯吃了!」
李淑也高興,但她高興的點卻與五郎不同。
這些雞蛋,李淑可沒打算全都拿到鎮上賣掉換糧食。
她真正想要拿去賣了換糧食的,是她假裝不認識、五郎三個真的不認識的那些山薯。
這東西像他們這樣的莊戶人家不會吃,也不覺得它好吃,但那些有錢人卻是個個都講究所謂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經過他們家那些巧手廚娘,或者當地那些名廚的精心烹制,這東西搖身一變,立刻就會變成受人追捧的美味佳肴。
眼下正是初春時節,大戶人家也好,酒樓飯莊也罷,去年存下的山薯十有八.九都已經快要被人吃空。
如此一來,他們家就等於是正好兒趕上了一波行情。
有道是「物以稀為貴」,在幾乎沒人知道山薯可以在土裡越冬的檀州府,他們家完全可以仗著她記憶里這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知識,小小的賺上一筆應急銀子。
幾人咧著嘴,興高采烈的一起回了他們位於燕山山腳的家。
家裡的李婆子正滿院子找自己寶貝閨女呢,李淑的兩個嫂子也已經被李婆子喊「小寶」的聲音給從屋裡驚動出來了。
「娘~~~」見勢不妙,李淑的小奶音,糖度立刻飆多了一百八十個度。
她甩開一直緊緊握著她小手兒的小七郎,啪嗒啪嗒邁著小短腿兒,伸著小手兒去找李婆子求抱抱了。
「小寶!」李婆子又驚又喜,伸手直接把閨女攬在懷裡,「你這丫頭,娘不是說了讓你不要出院子么?是不是你侄子哄著你出去玩兒的?」
一邊說著,李婆子飽含殺氣的小眼神兒一邊朝著五郎掃了過去。
五郎一個哆嗦,下意識朝著自己小姑看去。
李淑暗暗好笑,「不是的,娘,是小寶讓五郎帶我出去的。」
李婆子半信半疑。
她閨女多老實啊,多乖巧啊,怎麼可能自己主動要出去?
這要不是她閨女親口說的,她又堅信自己寶貝閨女是萬萬不會對她撒謊的,李婆子甚至覺得,她連「半信」這兩個字都可以去掉了。
「娘,五郎也沒有貪玩兒,我們是去找東西吃的。」李淑示意自家侄子趕緊把背簍拎過來,免得她娘繼續用充滿懷疑的視線審視五郎。
被李婆子嚇出了一身白毛兒汗的五郎,這才後知後覺想起自己今天是立了大功的,他把背簍小心翼翼的放到李婆子面前,「奶奶,您看,我和小姑、六郎、七郎,我們撿到了好多野雞蛋。」
他並沒有刻意放低聲音,畢竟除了李家,也沒有其他人家是住在燕山山腳的了。
拿掉蓋在雞蛋上面的一層枯草,五郎獻寶似的,一臉得意的對李婆子道:「您看,一共有四十二個。」
李婆子瞬間瞪圓了一雙老眼,韓氏和柳氏也俱是一臉震驚。
「還有。」見五郎只顧著顯擺雞蛋,六郎和七郎也壓根兒想不起五郎背後的那隻背簍,裡面還裝著另外一樣寶貝,李淑只好親自出面,提醒五郎趕緊把背簍里的山薯拿給李婆子看。
「對,還有一樣我們誰都不認識的東西。」五郎這才想起,自己背上還背著二三十斤像棍子一樣的不知什麼東西。
「這啥?」韓氏和柳氏也不認識,韓氏不會說話,只拿充滿疑惑的眼神兒盯著自己婆婆,柳氏則是直接問了出來。
「這不是山薯嗎?」李婆子一臉驚喜,她騰出右手摸了一把背簍里的那些山薯,「你們幾個小傢伙這是從哪挖出來的?這東西可頂飽了,蒸熟了當飯吃正好兒。」
五郎一聽頓時雙眼放光,「就山上。奶奶,要不我和六郎再去挖一些回來吧?」
能吃,這對五郎來說就是最好的結果,小傢伙兒一聽到這兩個字,只覺自己渾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氣呢。
「讓你兩個嬸子跟你一起去。」口糧對李家人來說那可是頭等大事,李婆子把小閨女抱進裡屋,然後立刻就給兒媳婦們派了新的活計,「你們倆現在就跟著五郎去山上。六郎去地里,把你大伯娘和你幾個哥哥、你四叔都給叫回來。多的不要說,就說是我讓他們回來的。」
這刨地挖山薯、用背簍或者籮筐搬運山薯的活計,比起單單隻使喚兒媳婦,李婆子還是更傾向於讓自己的幾個孫子,以及自己還未成年的兒子幫著一起做。
反正他們家的那點子田地,她的三個成年了的兒子,再加上她老頭子,多花一點兒時間也是能夠好好做完的。
反倒是挖山薯的這個活兒,就只有山薯發芽之前的這短短几天適合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