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邊疆急報•兩相逼
趙光美會站在江南這一邊,倒是林卿硯未曾料到的。
顯然,也是殿中大部分人未曾料到的。
林卿硯含笑接下趙光美的話,堅決而不失恭敬。
趙光義的臉色明顯不大好看,他沉著嗓子道:「光美,你可知道這條約會讓朝廷白白花多少錢?」
眾人恍然大悟,四皇弟平素里就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花花公子,合著是不知道這降約有多荒謬啊!
不料趙光美道:「國庫的錢本就取之於民,先饒他們十年賦稅,換這些百姓安安生生地當我大宋的臣民,未曾不可。」
「荒唐!」趙光義沒想到這個弟弟會當眾頂撞自己,氣得鬍子都吹了起來,「從古至今就沒有這樣的道理!」
「好了。」趙匡胤面色冷峻地輕喝道,「此事事關重大,容后再議。子師!」
李從善起身頷首道:「罪臣在。」
「江南國的御使就有勞你款待了。」
「遵旨!」
趙匡胤拂袖起身,眾臣齊拜於地:「臣等恭送陛下!」
趙匡胤的御命在前,林卿硯三人就是想出宮也是不能。李從善將三人引到了自己在前朝的住處,擺了一桌午膳。
趙匡胤拘禁他的這一處院子較為狹隘,陳設布置較之皇家規格委實簡陋了些。李從善置身其間,卻已經很是習慣釋然了,就連醋瓶子放在哪裡都一清二楚。
林卿硯半真半假地調笑道:「若姐姐看到姐夫過得如此寒酸,身邊都沒個照顧的人,瘦成了這副模樣,只怕會日思夜想、坐立難安。」
李從善牽著嘴角笑笑:「她一介婦道人家,只會瞎操心……這些年,她一個人又何嘗不是辛苦。」
「其實此行,姐姐和寅兒托我帶了話給姐夫。」林卿硯道,「寅兒個子長高了不少,先生們都誇他聰明,過目不忘。寅兒說,他很想念你,希望能早日團圓。他還叉著個腰神氣活現地說,讓你不要擔心,他已經長大了,能保護家裡,能保護母妃。」
在旁的徐鉉和周惟簡兩位大人附和著嘆道:「小世子真厲害啊!」
李從善淡淡地勾了勾唇角,眼底卻儘是笑意:「你姐姐可帶了甚麼話?」
「她說了四個字:安好、保重。」
四個字,足以代替千言萬語。
李從善微微頷首,抬手夾了一筷子菜放到碗里,卻沒有入口,又問道:「今日殿上的那些條款,是王兄命何人擬就的?」
徐鉉答道:「王爺有所不知,這區區十數條款,是國主召集了朝中二十餘位文臣,商討了一日一夜擬定的,裡面的每一條每一款,都是國主親筆書下,今日殿上,建隆帝手中的那封丹紫折冊便是國主的親筆。」
李從善眉頭微跳,默然無言。
林卿硯問道:「姐夫以為,宋國會答應這些條件嗎?」
「不好說。」李從善搖搖頭,「這封協約中的一些條款的確觸碰到了他們的底線,你方才也見到了,趙光義和群臣的反應有多大。即便你說服了趙普和趙光美站在你這一邊,皇上的態度也不明朗。」
說服?林卿硯的眸色晦暗不明——他不曾與趙普和趙光美私下交涉過。趙光美乃是隨口幫了一句,算不得堅決,而相國則是擺明了立場,頂著重壓與趙光義針鋒相對。難道說,真的是阿佑說動了他?這傻姑娘,怎麼也不提前和他知會一聲……
他暫且拋開這些瑣事不去想,含笑接話:「建隆帝正搖擺不定之時,若有第三人使力將這天平壓一壓,輕重就可以定下了罷。」
「第三人?」
林卿硯微笑著與兩位大人對視一眼:「除了唐宋之外的,第三人。」
當日午後,李從善就明白過來,林卿硯說的第三人是甚麼意思。
宋國邊疆傳來急報,宋遼交界處忽然集結了大批遼兵壓境,日日操練演兵,恐有進犯之心!
急報送進汴京皇宮,趙匡胤震驚之餘,立即召了群臣來商議。於是,今早那一班子人剛回家用了個午膳,又被皇上急召入宮。
得知大遼重兵壓境,眾臣的額頭上不由得冒出了涔涔汗珠——這契丹族驍勇善戰虎踞在北,可比不得江南國軟弱可欺,若真是和大遼開了戰,勢必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惡戰!
「皇上,如今我軍主要兵力都在江南,以為牽制,萬一契丹來犯,只會措手不及!臣以為,應立即解決江南戰事,調兵回防!」
「微臣以為夏大人說的不錯!若大遼在此時趁虛而入,後果不堪設想,應儘快從江南撤回兵力,加強邊疆防禦部署,以防契丹南侵。」
「臣以為兩位大人說的極是!除此之外,還應遣使入遼,責問天贊皇帝為何加派邊疆駐軍,勸其以和為貴!」
大夥東一嘴西一嘴的說得趙匡胤腦殼疼,他揉了揉額角,眉頭緊鎖。
「皇上!」趙普在此時站了出來,「若此時江南國宣布歸降大宋,兩國合一再無芥蒂,陛下坐擁中原江南土地百姓,舉兩國之力以抗契丹,又有何懼?」
趙光義在旁冷笑道:「相國怕是忘了罷。江南的使臣今早才呈上那麼一封荒謬的降約,難道還真的要自降身份,答應他們的條件不成?」
趙普道:「左右是為百姓謀福,未嘗不可。」
「笑話!」
「都別吵了!」趙匡胤斷喝之下,殿中立即鴉雀無聲。他緩緩扶著腦袋,陷入了沉思——
若是強攻金陵城,*一炸,勢必要賠上成千上萬將士的性命。若說從前他還在想該不該賠,現如今遼國大軍壓境,他卻是賠不起了。可要他放棄江南的戰果,移兵北防,又如何甘心!看來,眼下只有答應江南國的降約這一條路了。
趙匡胤淡淡地掃視著殿下斂聲閉氣的一眾臣子:「朕意已決,立即調遣三萬軍支援邊境,應允江南國上呈的降約,半月內,回調征南的五萬大軍,以防不測。」
他此話一下,大半朝臣伏拜於地,山呼「皇上聖明」。其餘的臣子站在趙光義的身後,看著晉王肅然站立的背影,也都很有骨氣地站在原地。
趙匡胤的眸間劃過一絲寒意,他看向自己的同胞弟弟,似笑非笑道:「晉王還有甚麼想說的嗎?」
趙光義鷹一般銳利的目光亦投向龍椅上的男子。兩雙相似的眼眸,四道同樣犀利的目光,針鋒相對的氣場在寂然無聲的大殿之中迅速地膨脹開來,在無形之中一次又一次地碰撞交鋒。
殿中壓抑的氣氛饒是神經最粗的大臣也感覺到了,他們或跪或立,皆斂聲閉氣,心擂如鼓,
趙普伏拜在地上,眉頭一點一點地蹙緊。
「臣弟不敢!」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打破了殿內膠著的寂靜。
趙光義施施然掀起前襟,雙膝跪地,俯身一拜。
他這一拜,餘下站立著的大臣緊隨其後,伏拜於地。
趙匡胤的面色很是不好看,但他還是壓下了心頭的怒氣,點了幾個主管軍事的文臣武將留下,遣退了其餘人等。
趙普剛剛步出議事殿,便聽到身後傳來憤憤難平的議論聲。
幾個追隨晉王的朝臣簇擁著趙光義往外走,一面毫不避諱地議論道:「我大宋明明打勝了,卻要倒貼著去簽這般無理的條款,說出去還以為是我們戰敗了在討饒!」
「就是!王爺心懷大宋,偏偏就有佞臣在君側進獻讒言、迷惑聖聽,真是寒忠臣之心啊!」
趙普並不將這些人的話放在心上,負著手繼續向前而去——削弱晉王黨羽的政斗在三年前以失敗告終,近兩年,趙光義的氣焰愈發囂張,已經到了旁若無人的地步,若說方才他當真敢與皇上分庭抗禮也不足為奇。
適才在殿上,隨趙光義長立不跪的只是明裡聲援的人,暗中投靠的卻不知還有多少。趙普隱隱覺著,這大宋江山,快要易主了。只是他不想管,亦管不了了。
三年前,他眼睜睜地看著皇甫羅死在了自己的懷裡,可是他連找害她的人拚命都做不到。他這一生活得太過理智,做不到的事情他從來不會去嘗試——他知道她已經死了,她甚麼都看不到了。他覺得很累,這世間的一切彷彿與他沒了關係,很多事,他不想管,亦管不了了。
趙普踱著步往前走去,猶如天地間只剩下他一人,疏朗而孑然……
趙光義抬眼瞟過趙普遠去的背影,耳邊傳來御史大夫曲大人義憤填膺的絮語:
「依老夫看,契丹在此時發兵,分明就是與江南國串通好了,要將我大宋一軍啊!皇上輕信戰報,竟然答應那些江南刁民的條件,傳出去只怕要教後世恥笑啊!老夫是死也不能眼見著大宋許下此約,既然皇上聽不進逆耳忠言,乾脆就從這禍端下手,一了百了。」
趙光義面含笑意地看向他,「那蕭大人有何打算?」
年逾六旬的御史大夫抬起顫巍巍的手,拂過一把花白的山羊鬍,橫在了脖頸處,抹了抹。
那個動作的意思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