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科舉舞弊案

第十四章 科舉舞弊案

弘治帝聽后拿著記錄沉默不語,按照朱厚照所言,如若真是唐伯虎成為狀元,怕真的是會被有心之人大做文章。但會不會是照兒疑神疑鬼呢?良久,弘治帝才緩緩開口,「那依照兒所言,該如何是好」?

朱厚照抿了抿嘴唇:「坐等魚兒上鉤」。

弘治帝心裡瞭然,朱厚照此次是先給自己打個提醒,若是唐伯虎真成為狀元,就等著有心之人入網。於是,弘治帝叫來蕭敬,細細交代一番,蕭敬領命而去,又叫來三位閣老告知此事,督促內閣關注此事進展。

朱厚照原本是想等事態如原來的歷史一樣,等事情發生后再找弘治帝的,後來深思熟慮后覺得事情發生后再找弘治帝就算查清楚事情真相也是難以服眾,而且弘治帝的性格雖然包容開放,但有的時候為帝者需衡量全局,到時候真的涉及程敏政及其他朝中大臣,弘治帝為了朝局穩定及平息士林怨憤,放棄一個小小的唐伯虎和徐經是很正常的。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李東陽主持的督查隊伍反覆查閱后,認為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經沒有作弊的情況下,弘治帝仍然拋棄了唐伯虎和徐經。考慮到此,朱厚照才進行事前提醒。

會試一如既往的進行,因為朱厚照的提醒,弘治帝、內閣、錦衣衛和東廠均對會試高度關注,而幕後黑手仍一無所知,好不容易等到張榜,唐伯虎果然是第一名,徐經是第二名,於是幕後黑手開始運作,指使一個叫華昶的小官向弘治帝打報告,彈劾弘治帝的老師程敏政泄露試題,報告里將泄題情節描敘得十分惡劣:三場考試還未入場,題目就已滿大街都有了。考生唐伯虎和徐經昏了頭,拿著試題到處炫耀,簡直就是給我大明盛世臉上抹黑,「此豈科目所宜有,盛世所宜容」?

而弘治帝接到華昶的彈劾報告,心中震驚,震驚於朱厚照的未雨綢繆。弘治帝感慨之餘忙召來內閣和朱厚照相商,將華昶的告密給了朱厚照,朱厚照看完冷笑一聲,果然如歷史進展一樣。三位閣老看了報告后也一陣無語,當初弘治帝要求內閣關注此事時,三位閣老仍覺得是太子殿下多疑,現在看來太子殿下似乎未卜先知。弘治帝和三位閣老齊齊看向朱厚照。

朱厚照不自然的摸了摸鼻子,不去解釋,「父皇,三位閣老,我建議分兩路進行調查。一路由李閣老領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錦衣衛進行查卷,李閣老是主持官之一,查程大人在會試前是否知曉考題,另外查程大人審閱過的考生是否有唐伯虎和徐經。另一路由錦衣衛指揮使牟大人會同刑部、東廠調查這個華昶,看他近期有何異動,調查其背後是否有人指使」。

「陛下,太子殿下建言可行」。

「准,另此事由太子總督此事,李閣老協助」。

回到東宮,朱厚照召來牟斌,詢問錦衣衛進展,牟斌將暗樁獲得的情報遞上,朱厚照細細思索后,「牟大人,本宮送你一場富貴可好」?

牟斌拱手,「殿下言重,此乃臣分內之事,何談富貴」。

朱厚照笑了笑,「牟大人,這份報告你遞上去給父皇,但不能說是我的安排,明白嗎」?

牟斌不解,「為何?」

朱厚照:「別問為何,你就照本宮說的去做」。

牟斌思忖良久:「臣不會撒謊」。

朱厚照撫額哀嘆,「牟大人,我沒叫你撒謊,我只是要在父皇問你的時候,你只需回答『陛下,這是錦衣衛的日常記錄,並無針對某個大臣,因陛下令臣調查此事,見到這份記錄后忙呈遞給陛下』,這算撒謊嗎?這是實話實說,我也沒讓你顛倒黑白,只是讓你略去本宮而已」。

牟斌:「明白了,殿下,臣知道怎麼做」。

因為弘治帝的關注,調查進展很快,李東陽主持的督查小組經過反覆查閱,最後得出結果:程敏政在會試前與唐伯虎和徐經有過交談,程敏政或許有透露過會試考題,但程敏政審閱過的考生試卷中沒有唐伯虎和徐經。而錦衣衛牟斌更是遞交了直接證據,證實有人暗中操縱此事,指使華昶告密,意圖通過此事扳倒程敏政,好讓幕後黑手得利。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幕後黑手只是安排告密,暫未煽動士林。

知道幕後黑手后,弘治帝等人大吃一驚,實乃此人官聲人品都是眾口稱讚。這幕後黑手赫然是程敏政的同僚傅瀚,朱厚照假裝不知此人,詢問的目光看向牟斌,牟斌只好老實回答:「傅瀚傅大人,禮部左侍郎」,牟斌簡單介紹后便閉口不言,他到現在還是沒想明白,為什麼太子殿下不讓弘治帝知道此事,這明明就是太子殿下早就發現的啊,為什麼太子殿下不居功?

牟斌揣揣不安,從進入錦衣衛那一天起,灌輸的思想都是盡忠陛下,現在太子殿下卻讓自己對陛下有所隱瞞,讓牟斌心中甚是不安。

「此事如何處理為好」?弘治帝開口詢問,看了相關調查證據他也頭疼,一來程敏政無法完全證明是否存在泄題,二來此事涉及兩位朝中大臣,處理不好極易造成朝局動蕩。而同時也讓弘治帝感到后怕,若是真遂了傅瀚,恐怕以後朝中不得安寧。而傅瀚之所以這樣做,還是和利益之爭有關,禮部尚書年歲已高,已遞呈請求告老還鄉,弘治帝和內閣正在考量禮部左右侍郎,即傅瀚與程敏政,而傅瀚這回看到了機會,以為一擊即中,卻不知道被朱厚照壞了事。

「陛下,此事不可輕饒,陷害同僚,質疑朝廷,陷陛下於不義,均為大罪,且傅瀚身為禮部左侍郎,理應以身作則,卻行如此下作之事,不嚴懲怕難以服眾」,劉健狠狠的揪著鬍鬚。

劉健實在難以相信傅瀚做出如此下作有辱斯文的醜事,簡直就是斯文掃地。更讓劉健難以釋懷是,當弘治帝垂詢誰可擔任禮部尚書時,自己是推舉傅瀚的,在弘治帝面前,可是狠狠誇獎了傅瀚,為人沉穩,如傅瀚老老實實,禮部尚書的位置如無意外基本就是他的了。誰知他沉不住氣,這讓劉健的老臉往哪擱,所謂愛之深恨之切,劉健自然開口請求嚴懲了。

李東陽接著說:「陛下,鑒於此事程敏政並無不妥之處,受人誣陷,臣建言由程敏政擔任禮部尚書,以安其心」。

李東陽的話讓弘治帝頗為意動,畢竟是自己的老師。剛想開口恩准,謝遷卻又上前:「陛下,臣以為不妥,禮部尚書掌朝廷中的禮儀、祭祀、教育和科舉等,程侍郎雖被人誣陷,但臣觀此事程侍郎亦有不妥之處,其身為科舉主持官,對於參考士子的禮節性拜訪理應謝絕,以身作則,彰顯朝廷科舉的嚴肅公正,但程侍郎不僅沒有避嫌,且與唐伯虎等人飲酒同樂,高談闊論,痛陳時政,亦有可能在談論中透露考題,臣以為程敏政為官不夠嚴謹,難以擔當重任,且禮部尚書位高權重,需德高望重之輩坐鎮為好」。

朱厚照神情一凜,深深看了李東陽和謝遷一眼,這麼年輕就能進入內閣確實不容小覷,兩人這麼快就完成了一次默契,若非自己後世穿越而來,知曉此事的前因後果,怕也被他們兩個糊弄了,此事也給朱厚照提了個醒兒,以後跟內閣這些人精打交道要萬分小心。

一個捧一個貶,目的是什麼?還是禮部尚書那個位子,原本內閣可能屬意傅瀚,但沒想到被朱厚照攪黃了。只剩下個程敏政,這個程敏政呢,恃著自己是官二代,為人聰慧又少年得志,所以為人狂妄,恃才傲物,經常口出狂言,與同僚相處不好,縱觀歷史,有才華的人性情大抵如此,李白如是,唐伯虎亦是,按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得人心,禮部尚書位何其重要,李東陽和謝遷肯定不希望程敏政這樣的人上位,因此在弘治帝面前演了一場戲,默契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謝遷明確反對的態度,令弘治帝頗感躊躇,謝遷說的也有道理,程敏政你明知道自己是科舉主持官之一,還不懂得避嫌,稍微懂得官場規矩的人都懂得忌諱,此為官大忌,而程敏政你已為官多年,混跡官場已久仍不自律,何況還曾為帝師,證明此人情商極低,確實不易擔當重任,若貿然重用,他日必被政敵攻訐,深陷官場詭計。

弘治帝最後望向朱厚照,朱厚照示意了下眼神便低下頭去,弘治帝會過意來,清了清嗓子,「你們先回去吧,朕再思量思量」。

朱厚照跟隨三位閣老離開乾清宮,在門口拱手告別後,朱厚照轉身離開,劉健摸著鬍鬚深深望了一眼朱厚照的背影,「劉閣老,太子殿下很有趣吧」?謝遷站在一旁不經意地問。

劉健:「何止太子殿下有趣,你也很有趣」。

謝遷扯了扯嘴角,和劉健、李東陽拱手道別。

「賓之,你急了」?劉健轉身深深望著李東陽。

「哈哈,或許這樣是最好的結局呢」,李東陽不以為然,劉健低頭稍稍思索,而後眼神一亮,感慨道:「我老了,不及你和於喬,確實這樣是最好的結局」,兩人對望一眼,攜手離去。

乾清宮轉角處不遠,朱厚照停住腳步,待到谷大用稟告說三位閣老已離去,朱厚照轉回乾清宮,徑直踏入宮內,弘治帝還在翻看著記錄,「照兒,有何話不能當面說」?

朱厚照沉默了一會,他也拿不定主意該不該和弘治帝說明,只好隱晦道:「李閣老和謝閣老演了一場戲」。

「我知道」弘治帝淡淡道,就在剛剛,弘治帝就悟出來了。雖然弘治帝算不上天資聰穎,但為帝多年,官場的彎彎繞繞也見的多了,三位閣老的為人脾性也清楚,可能當場沒有反應過來,事後回想也就大概明了。

「但他們還是出於公心」朱厚照小心斟酌。

「你呢?你怎麼想」?

「回父皇,程大人確實不適合擔任禮部尚書」。朱厚照艱難回答,畢竟程敏政深得父皇歡心,其在弘治元年被御史中傷棄官而去,弘治五年又被弘治帝昭雪復官,由此可見程敏政在弘治帝心裡是有地位的。

「照兒何出此言」?弘治帝語氣波瀾不驚。

既然都說開了,朱厚照也不藏著掖著了,「回父皇,縱觀此事前後,程大人在此過程中累累犯錯,一身為科舉主持官,不懂避嫌;二身為朝廷重臣,私下抨擊朝政;三身為帝師更應懂得謙虛恭讓,但程大人雖有才幹,卻恃才傲物;四、為人狂妄,不容他人。說好聽點是此人不拘小節,難聽點是胸無丘壑」。

朱厚照頓了頓,繼續說道:「兒臣以為,身居廟堂之上,一要謙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朝堂之上有才之人猶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程大人恃才傲物,是為一大錯;二要懂得謙卑謹慎,而程大人卻又狂妄自大,是為二大錯;三要團結同僚,同心協力輔佐父皇處理政務,程大人卻不容他人,不得人心;四不妄儀朝政,以身作則維護朝廷綱紀,而程大人恰恰相反,身為禮部右侍郎私下抨擊朝政,是為四大錯」。

「兒臣不否認程大人的才華,但他並未做到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所以兒臣自以為程大人實不符合禮部尚書職」,說完,朱厚照長跪在地。

「唉,起來吧,照兒無罪」,弘治帝起身離開御桌,拉起朱厚照。「也只有朕的皇兒才敢和朕坦露」。

「朕知道程師傅才華橫溢,但又孤芳自賞,朝臣不容,但就事論事,這一次他應是無心之過,若因此而懲罰他,朕不忍心,禮部尚書至關重要,朕遍覽朝臣無一人可,兒臣可有合適人選」?

「父皇,何不讓李閣老領禮部尚書職」?

弘治帝若有所思,「謝閣老領銜商部尚書,李閣老也可以領銜禮部尚書嘛」。

「那這次科舉舞弊案...」?

「經調查,程敏政未審閱唐伯虎和徐經考卷,科舉舞弊案純屬子虛烏有事件,乃華昶捕風捉影,有意陷害朝廷重臣。榜單有效,唐伯虎為狀元,榜樣徐經。傅瀚和程敏政無過錯;華昶身為言官,雖父皇廣開言路,但不代表允許言官可憑空捏造事實,革除華昶官職,永不敘用,以儆效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之帝國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之帝國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四章 科舉舞弊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