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徇私舞弊
重生大唐之五子奪嫡正文634徇私舞弊房玄齡雖然也出生士族,但他同情寒門,同時也知道寒門崛起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他並不反對李世民通過科舉的途徑來提拔寒門子弟的計劃。
房玄齡作為大唐的最出色的宰相,甚至沒有之一,無論是政·治眼光還是政治·嗅覺都是頂尖的,自然知道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若是一開始便捧高寒門士子打壓世家門閥,那麼必將遭受最激烈的對抗,要麼李世民忌憚於世家門閥的反抗致使科舉制度無疾而終,要麼李世民強力推行導致天下大亂……
漢王提出的方法無疑是最穩妥的,在安撫世家門閥的同時,給寒門士子的崛起留下了機會,以一種溫吞水的方式,令各方都可接受,不至於產生太過猛烈的情緒…
漢王確實胸懷錦繡,冠絕諸王,是皇室的不世之材,可惜他只是一位庶出王子,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也不知道是喜是憂。
長孫無忌看著手中的資料,警惕心大起,因此這份科舉流程環環相扣、面面俱到,即便不修改一個字也能當成科舉的典範,作為後世科舉的參照物,這漢王之才確實遠在太子魏王之上,如果任其發展,皇位花落誰家猶未可知。
長孫無忌沉聲道:「漢王殿下心思縝密,思慮周全,這份科舉的細節近乎完美,即便尚有一二推敲之處,亦可在籌備過程中進行改善和調整。
但是老夫有一事不明,漢王殿下為何要使用這所謂的彌封、謄錄製度,鎖院制度,別頭試製度,覆核與覆試製度,這樣將大大增加閱卷老師的工作量,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這些所謂的彌封、謄錄製度,鎖院制度,別頭試製度,覆核與覆試製度等制度都是後世在唐宋時期為了防止官員徇私舞弊所採用的制度,李恪覺得十分不錯,便剽竊了過來。
何為彌封、謄錄製度?
彌封制度就是將考生姓名等相關信息遮蓋,讓考官在閱卷時不知道試卷是何人所做,這樣可以規範考官閱卷。
宋太宗淳化三年殿試,時任監丞的陳靖提出應當將考生姓名遮蓋,斷絕其作弊的可能。於是宋太宗下令遮蓋考生信息,並根據其作答內容判斷優劣以便劃分等級。
雖然通過彌封制度可以將考生的相關信息遮蔽,但是考官還可以通過辨認字跡的方式作弊。
為了避免這樣的漏洞,宋代針對性地又創設了謄錄製度。謄錄製度就是指由專門人員即謄錄官將考生試卷進行謄寫,避免了考官通過辨認字跡而徇私。
何為鎖院制度?
鎖院制度的院就是指考試的場所—貢院,鎖院即在舉行考試前封鎖貢院,目的在於隔離考官,避免考官與外界有接觸,防止其舞弊。
唐長慶四年考生李群到京參加科舉考試,但恰逢此時貢院已鎖,於是其捶門請求讓其入院參加考試,當時的知貢舉官李宗閔在問明情況以後,認為李群氣度超卓、容貌端正,於是放其進入貢院參加考試,後來李群竟然一舉奪魁。
此事說明唐朝確實已經開始實行鎖院制度了,但是可以看出當時鎖院制度的管理不是足夠嚴格,並且制度本身也存在一個問題。
比如就知貢舉官來說,先確認由誰擔任,然後被確定的考官在進入貢院期間是有時間接受請託的。
中晚唐時期對鎖院制度進行了相應的完善,以便發揮其防弊作用。
比如唐朝的中央監察機構御史台,不僅要承擔鎖院這一任務,還要監督考官及考生在貢院封鎖期間是否有違規行為。
何為別頭試製度?
別頭試製度,就是指對於那些與知貢舉官有利害關係的考生,可能會導致考官徇私取人,因此朝廷不僅為這類考生另行組織考試,並且還要更換知貢舉官。
但不是每一次科舉,都舉行別頭試,只有當考官親屬參加時才會舉行。為防止考官徇私舞弊,還要於結束考試之後再次進行複核。
何為覆核與覆試製度?
歷史上唐初在科舉考官舞弊監察方面,還設置了覆核及覆試製度,前者由中書門下省負責,後者由中書省翰林學士負責,這兩個制度對考官舞弊事後監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覆核制度主要是由中書門下負責執行的,該制度主要是對考生每場考試的答卷進行覆核,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約束考官按照規定閱卷,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考官能夠公平取士。
但是,該制度的適用時斷時續。一直到長慶元年,錢徽徇私取士事發后,該制度才成為唐代科舉考試的必經程序。
覆試製度,就是指若是對及第舉人的考試結果存在較大爭議,則要求該考生參加二次考試。
比如長安二年,剛成年的張九齡因在鄉試中表現不俗,考官沈佺期對其十分讚賞,張九齡一舉高第。當時引發了許多議論,於是中書派人對張九齡進行覆試。
唐代設置的上述防弊制度是科舉考官舞弊監察制度的早期內容,這些制度不僅有利於約束相關考官的行為,而且有利於實現科舉的公正公平。
對於長孫無忌的疑問,李恪也已成竹在胸,不急不慢道:「科舉制度要正常的執行下去,就必須做到公平公正,這樣才能讓天下學子心服口服,也能樹立朝廷的威望與公信力,為了打擊個別官員為了私心而徇私舞弊甚至操縱科舉,這些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即便多花一點時間也是值得的!」
「漢王殿下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大唐的官員都是清正廉潔之官員,怎會有徇私舞弊甚至妄想操縱科舉的官員存在?漢王殿下僅憑臆想就去否定我大唐那些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官員,是否有失偏頗?」長孫無忌一本正經道。
「本王倒想大唐的所以官員都是清正廉潔之人,但這可能嗎?人不是聖賢,是人就由貪念,有私心,比如趙國公你如果作為科舉的閱卷老師,發現你手中的試卷是你兒子的,你會不會給他高分?」李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