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 數學
重生大唐之五子奪嫡正文635數學「本王倒想大唐的所以官員都是清正廉潔之人,但這可能嗎?人不是聖賢,是人就由貪念,有私心,比如趙國公你如果作為科舉的閱卷老師,發現你手中的試卷是你兒子的,你會不會區別對待給他高分呢?」李恪微笑。
「老夫絕對會一視同仁,不存在什麼特殊照顧區別對待,大家都知道老夫一向一心為公,剛正不阿,兩袖清風,嫉惡如仇,鐵面無私…」長孫無忌大義凜然道。
所有人都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長孫無忌,這長孫無忌不愧是能做宰相之人,臉皮果然夠厚,夠無恥的,這樣不要臉的話也能說得臉不紅心不跳。
李恪實在受不了長孫無忌的自賣自誇,脫口而出道:「虛偽,無恥!」
李恪話音剛落,魏徵便深以為然的點頭同意道:「確實夠虛偽夠無恥的!」
長孫無忌聞言,勃然大怒道:「魏王那個老不死的什麼意思?老夫怎麼虛偽,怎麼無恥了?」
「你怎麼不虛偽不無恥了,老夫倒想趙國公,是誰把持了大唐的生鐵生意,家裡個個賺得是盆滿缽滿,吃得是肥頭大耳,大腹便便,還特么好意思說自己兩袖清風,這特么的不是無恥是什麼?
又是誰為子孫謀福利,把自己兒子侄子一股腦的都安排進來大唐各個要害部門,為子孫謀福利也算人之常情,你做了便做了,偏偏還標板自己一心為公剛正不阿,說實話,老夫活了這麼多年,從來沒見過爾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魏徵怒目圓睜道。
「魏徵老匹夫,竟敢如此欺辱某…」長孫無忌怒不可遏道。
「老夫如此欺辱你了,老夫那一句話說的不是事實,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天下那有這麼好的事?」魏徵雲淡風輕道。
「你特么才是婊·子,你全家都是婊·子…」長孫無忌雙眼通紅,恨不得一口咬死魏徵。
二人就如同兩隻激斗的公雞,誰也不願先低頭,眾人見二人有大打出手的趨勢,害怕疾病纏身的魏徵一命嗚呼,於是急忙上前勸架,在眾人的安撫下,二人才偃旗息鼓。
「好了,大家還是言歸正傳吧,老夫覺得這些防止徇私舞弊的政策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誰也不是聖人,反正老夫在自己後輩與不相干之人面前做不到一視同仁…」岑文本道。
「中書令言之有理,是人就有私心,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了預防徇私舞弊,給科舉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這些手段必不可少!」孔穎達斬釘截鐵道。
「這些防止徇私舞弊的手段很完美,老夫也同意!」令狐德棻道。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見大家都同意了,大勢所趨,他們也只得點頭同意了。
李恪見大家都可以了,不由得心頭一喜。但好心情沒過三秒,魏徵的刁難便接踵而來。
「漢王殿下,老夫也有一個疑問,還望殿下解惑?」魏徵道。
「侍中大人但說無妨…」李恪微笑道。
「老夫有一事不解,漢王殿下為何將算學與明經、進士兩科同列為一等?算學乃是小道,老夫並不認為它可以和明經、進士相提並論!」魏徵沉聲道。
李恪眯了眯眼睛,這個問題很尖銳。這個時代的學子只專註於儒家經典,算學很少有人問津。
但作為後世人的李恪自然知道數學的重要性!
數學,可以說是人類第一學科。
祖先在從野蠻走向文明的漫長曆程中,便逐漸認識了數與形的概念,開始了關於數學的學習與領悟。
先秦典籍中有「隸首作數」、「結繩記事」、「刻木記事」的記載,人們從辨別事物的多寡中逐漸認識了「數」,並創造了記數的符號。殷商甲骨文中已有13個記數單字,最大的數是「三萬」,最小的是「一」。
一、十、百、千、萬,各有專名。其中已經蘊含有十進位置值制萌芽。
傳說伏羲創造了畫圓的「規」、畫方的「矩」,也傳說黃帝臣子」倕」是「規矩」和「準繩」的創始人。早在大禹治水時,禹便「左準繩」,「右規矩」……
周公制禮,數學成為貴族子弟教育中六門必修課程——六藝之一。
作為構成世界的最本源學科之一,數學向來是最深奧、最難學、最偉大的。
沒有任何一個偉大的數學家敢說自己已然探究到數學的奧義,所有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的繼承、開拓、創新……
這是一門源遠流長、卻又與時俱進的學科。
數學是一些科學的基礎,這是後世人所共知的常識,但是在我們古代,卻長時間處於最弱勢的地位。
歷史上的儒學大師、國學大師滿坑滿谷,但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卻鳳毛麟角,能叫上名來的不過祖沖之等幾個人,還有幾個裝神弄鬼的煉丹家,抽冷子幹了點與化學有關的活兒,此外簡直就是空白。
出現這種結果,跟封建社會的選才制度有關。
科舉考試只考四書五經,「學而優則仕」,大家當然都爭先恐後地學習四書五經。如果科舉考按摩,估計一定能湧現出一批按摩大師,按摩水平領先全世界……
事實上,唐朝時曾一度把數學納入了科舉範圍。
便是在現在,每三年一屆的科考還有一個「明算科」,選拔算學人才。
等到李治這個正太上位之後,在國子監開辦了數學專科學校――「算學館」,招收學生三十人,設置算學博士和算學助教主持日常教學工作。
這樣,國子監內就有了國子、太學、四門、律學、書學、算學六個學館。
「妖道」李淳風還編訂了十部算經,即《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綴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術》,統稱《算經十書》,作為官方教材。
讓數學入科舉,數學過關就可以做官,這在當時,可說是開了世界之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