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馬克·吐溫厭恨地回憶起耶美特的老婆,一個慳吝的女人,她經常苛待學徒,使他們忍飢挨餓。
馬克·吐溫離開《密蘇里信使報》不久后,在漢尼巴爾的小報上發表過幾篇諷刺文章,字裡行間充滿著對印刷廠老闆及其老婆的強烈的痛恨之情。
後來,在馬克·吐溫寫的一些不曾發表過的短篇小說里,也都表露過這種情感。
馬克·吐溫手稿的一位收藏家說,在這些短篇小說里塑造了一個加爾文教的女信徒醜惡形象。這個身材瘦小的女人,「有一個長而尖的鼻子,兩片沒有血色的薄薄的嘴巴。」
馬克·吐溫描寫這個女人「愛爭風吃醋」,「滿嘴惡言毒語」,具有「惡魔」的特徵。
這個形象的原型很可能就是心毒手辣的耶美特的婆娘。
耶美特甚至不給學徒木板床,馬克·吐溫不得不睡印刷廠的地板上。
餓得發慌的學徒和工人有時偷地窖里的蔬菜充饑,儘管耶美特一家戒備森嚴。
馬克·吐溫十分想念母親,很想回家,巴望能吃上一頓飽歺。
馬克·吐溫的一位外甥,不久前對一位傳記作家說(是他的母親帕梅娜告訴他的):
「舅舅在印刷廠感到異常孤單。有一次家裡人回來很晚,發現他在地板上睡覺了。」
看來,他在耶美特家裡被迫養成這樣的睡覺習慣。
馬克·吐溫那雙灰藍色的眼睛,仔細地觀察著成年人的生活,看來,他們並不是那麼快活的。
不過,馬克·吐溫具有天生的樂觀性格和頑強毅力,無論如何他都不會陷人憂傷的境地。
他喜歡跟那些無憂無慮的愛開玩笑的人們在一起。
在印刷所幹完活后,馬克·吐溫就到河裡去游泳,參加小鎮上的舞會,跟夥伴們散步聊天。
在學校讀書時,他對同桌的蘿拉·郝金斯發生好感。
直到逝世前的一年,馬克·吐溫寫給一位小姑娘的信中寫道:
「我的『第一個夢中情人』從密蘇里州來看望我,她將自己的孫女,看上去完全是一位成年女子,也帶來了。」
馬克·吐溫寫的那位年邁的老太太就是蘿拉·郝金斯。
在印刷廠做工時,馬克·吐溫有時順便排印一些自己所喜愛的歌曲。
馬克·吐溫愛好舞蹈。漢尼巴爾鎮上經常舉行舞會。
在學校里,在木棚下,在野外都可以跳舞,只要有小提琴手伴奏就行。
漢尼巴爾鎮的年輕人的生活中充滿著歡樂,笑語喧嘩。小鎮四周的樹林里,早晨的空氣特別清新,使人賞心悅目。
馬克·吐溫總是朝氣蓬勃地面對現實生活,儘可能是尋歡取樂。
馬克·吐溫在耶美特印刷廠當學徒期間,誇爾斯姨父農莊的好日子也到了盡頭。
帕翠姨媽在43歲時生下第十個孩子,後來不幸夭折。農莊顯得更加空曠荒涼,籠罩在憂鬱悲傷的氛圍之中。
兩年後就把農莊賣出去了。誇爾斯姨父仍然住在佛羅里達附近,他的兒女們長大成家后,他搬出去自己單獨生活。這位馬克·吐溫喜愛的老人活到七十五歲后逝世。
馬克·吐溫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也就在那一年問世了,這部長篇小說,不少素材取自誇爾斯一家及其農莊的生活情景,飽含著馬克·吐溫對童年的多少深情的回憶啊!
帕翠姨媽去世以後,馬克·吐溫很少去探望姨父,誇爾斯一家的表兄弟姐妹中,唯一和他保持聯繫的是帕絲。
在帕絲表姐生活貧困而又上了年紀的歲月里,她可能一直不知道,她在急需得到救濟時,正是她熱情思念著的表弟馬克·吐溫寄來了錢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