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第298章

同時,曹操多次下達「舉賢令「,貫徹「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致使賬下謀士如雨,猛將如雲,這樣,由於他得到了「正義與人才「,最終逐步發展壯大,獲得了更大更多的「地盤和武力「。

二、政治見識,袁紹不及曹操。

在漢靈帝五年,袁紹擔任了中軍校尉,曹操則擔任典軍校尉。大將軍何進掌權之後,聽信袁紹的建議,欲招董卓進京誅殺宦官。

曹操覺得為了懲戒宦官,根本不需要這樣做,如果招董卓進京,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導致更大的禍患。

後面的歷史進程,完全驗證了曹操的政治見識,何進被宦官們設計誅殺,董卓荼毒京城,致使天下分崩離析,諸侯蜂擁而起,開啟了漢末亂世的大幕,

三、政治謀略,袁紹不及曹操。

謀士沮授,多次提議要袁紹將漢獻帝迎到鄴城來,「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始終猶豫不決,最終讓曹操捷足先登,迎回了漢獻帝,令袁紹後悔也來不及了。

有了「漢獻帝「這張牌,曹操就擁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大棒,也擁有了凝聚人才的政治吸引力,體現了高於袁紹的政治謀略。由此以後,曹操揮舞政治和軍事這兩個大棒,遠交近攻,招降納叛,逐一擊破,逐漸做大。

四、軍事決斷力,袁紹不及曹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決戰於官渡。

許攸建議袁紹,一方面分兵和曹操相持,另一方面以精兵奇襲許都,迎奉天子。袁紹因沮授、田豐和許攸三大謀士意見相左而猶豫不決,最終也未能採納許攸的建議。

后許攸投奔曹操,並向曹操建議偷襲烏巢,曹操臨機決斷,當即採納了許攸的計策,並親率精兵奔赴烏巢,一舉斬殺淳于瓊,火燒糧草,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就官渡之戰而言,臨機軍事決斷力,袁紹大不如曹操。

五、政治胸襟與氣度,袁紹不及曹操。

袁紹忌憚臧洪而殺害之。

臧洪,海內奇士,被當世之人所推崇,酸棗會盟時被推舉為盟主。初期,袁紹見到臧洪,「甚奇之,與結有好,以洪領青州刺史「。后因袁紹忌憚其才能過高,難以駕馭,遂「以不服從命令「為由,進攻臧洪,並殺害之,其時,「在紹坐者,無不嘆息「。

曹操雖忌憚劉備,但仍收留他。

建安元年,劉備投奔曹操。程昱對曹操說:「觀劉備有雄才大略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曹操說:「方今收英雄里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遂益其兵,給糧食,使東至沛,收散兵以圖呂布。

臧洪與劉備,一個當世之豪傑,一個當世之英雄;臧洪遭袁紹疑忌而被殺,劉備雖受到曹操疑忌,但仍被收留,且禮遇有加;袁紹「多殺忠良,以立奸威「,卻適得其反,雖除掉一人之患,但阻止了四海之民望,使得天下豪傑人人自危;曹操收留劉備,卻事半功倍,雖留一人之患,但暢通了四海之民望,而使天下英雄望風歸附。通過這個對比,曹操開闊的政治胸襟、恢弘的氣度,非袁紹所能比擬也。

六、遇事擔當精神,袁紹不及曹操。

袁紹攬功推過,遷怒於人。

曹操與劉備在徐州打得難解難分之際,謀士田豐建議袁紹,這時應趁機偷襲曹軍後方,但袁紹不予採納。待曹操打敗了劉備,已經鞏固了自己的後方,這時候,袁紹卻要發動官渡之戰,要與曹操一決雌雄。田豐上書苦諫,力阻出兵,認為大好戰機已經錯過,宜待天時。袁紹心中不悅,認為大戰在即,田豐出言不吉,竟將其投入大牢。其結果官渡之戰,袁紹戰敗。此時袁紹不反思自己,更不擔當過錯,反而遷怒於田豐,派人持劍,將田豐殺死在獄中。

曹操推功攬過,勇於擔當。

建安十二年,曹操準備出兵征討烏桓。許多將領提出反對意見,只有郭嘉認為可行。曹操最終採納了郭嘉的意見,但取勝回來后,曹操對當初的「勸阻者「,悉加厚賞,並做自我批評:「出兵烏桓,實屬冒險,雖然僥倖獲勝,全靠上天保佑,不能作為常規之策。你們的意見才是萬全之策,所以加以賞賜,以後不要害怕提相反的意見。「

袁紹為了維護自己虛幻的「英明正確「形象,一旦打敗仗,就會把當初反對打這一仗的人殺掉,以維護自己的所謂的「英明正確「的形象。只有當他打勝仗,他才不會殺反對者,目的是為了讓反對者留下來,以反襯並顯擺他的英明正確而已。

曹操打仗即使勝利了,也會獎賞反對打這一仗的人,打敗仗更會獎賞反對者。

袁紹推過攬功,不敢擔當,其結果引起眾叛親離,終為曹操所滅。

曹操推功攬過,勇於擔當,從而很好地樹立了威信,贏得了將士們的擁戴,一步步走向了勝利。

這一反一正,豈不令人反思乎?

七、帶領團隊的能力,袁紹不及曹操。

袁紹以「威「馭人,以「疑「馭人,以「短「馭人,導致團隊內部相互爭鬥,四分五裂。

從表面上來看,剛而犯上,貪而不知,專而無謀,果而無用,似乎袁紹團隊內部的爭鬥,是這幾個謀士的「性格缺點「造成的,其實不然!根本的原因在於袁紹,在於他用人外寬內忌,求全責備,偏聽偏信,意氣用事。田豐直言勸諫,他覺得遭到了冒犯,便囚禁田豐,企圖以「威「馭人;沮授建議緩攻,他覺得擾亂了軍心,便軟禁沮授,企圖以「疑「馭人;許攸被揭發有貪污問題,他覺得許攸有「短處「,便斥責打壓許攸,企圖以「短「馭人。

曹操以「道「馭人,以「法「馭人,以「長「馭人,造就團隊內部的信任和包容,戮力同心。

荀彧一心向漢,曹操便利用這一點,讓荀彧竭忠盡智,此為以「道「馭人;行軍騎馬踩踏青苗,曹操便「割發代首,以震三軍「,此為以「法「馭人;郭嘉「不治行檢「,被陳群多次批評,卻依然如故。然而曹操重其才,不僅不斥責他,反而愈加重之,此為以「長「馭人。使得文臣武將安心用命,一致對外。

袁紹以「威「馭人,卻使人不畏;曹操以「道「馭人,而使人誅心;

袁紹以「疑「馭人,卻使人不服;曹操以「法「馭人,而使人服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縱馬十三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三國之縱馬十三州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8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