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論天下盡顯才能
書接上回
來者並非旁人,正是管寧,管幼安。
大家經常看的《三國演義》里,對他只有很少的描寫,僅僅很簡略的描寫了管寧與華歆「割席斷交」的故事。可實際上,之後成為曹魏第一任司徒,又在魏明帝曹叡繼位后,成為太尉的華歆,卻始終對管寧念念不忘,總說自己的能力不如管寧,連續兩次要讓位於他。但管寧卻一直清高不仕,從而成為了當時天下隱士的執牛耳之人。
好了,言歸正傳。
管寧進來后,沖孔融隨意的施了一禮,然後卻向著田辰踱步過來。他仔細瞧了瞧田辰,然後微微笑著道,「不知足下高姓大名?」
田辰連忙起身,恭恭敬敬的施禮道,「小子不敢當大賢下問,在下齊郡田辰,字博遠。」
「哦~!」管寧點點頭道,「適才聽從人講,足下為十萬百姓請命於孔北海,頗有豪傑之風。聞足下方才言語,確有遠見。請問足下,對當今時局如何看待?」
田辰一聽,就知道這是來找麻煩的,故而稍事整理了一下思路(這是裝X的常規準備),繼而道,「大賢垂詢,不敢不答,若是小子考慮不周,還望大賢多多擔待。」
管寧呵呵一笑,然後直接坐到了田辰的位子上,也不用侍者伺候,直接拿起田辰面前的茶盞喝了起來。
席間眾人,有知道管寧行事的,早就見怪不怪了。但管亥等人則是面面相覷,面露囧色。
不過田辰則是很喜歡管寧的做派,率性而為。所以,他朝管寧和孔融分別施了一禮,這才朗聲道,「自桓靈之後,大漢國勢羸弱,宦官與外戚爭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最終導致黃巾之禍。此後,董卓亂朝,諸侯並起,大漢已到病入膏肓之時,」說到這,田辰忽然想起了一篇自己背誦的滾瓜爛熟的課文,隨即稍作修改了一下道,「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大漢之榮光,欲報之於天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高祖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頽也。如今四方諸侯,各自擁兵,非但為禍,亦難相容。天下已入亂世。而吾輩之人,當勠力同心,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為達此目的,當以重法而明禮,以重賞而輔德,以軍事而平亂,以仁心而待民。如此一來,則大漢中興之日不遠,百姓受苦之日不在。」
說完這些,田辰深吸一口氣,最後說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吾願為平定這亂世,盡綿薄之力。即便刀斧加身,亦不改此心也!」
靜靜的,靜靜的。田辰說完后,廳內只聞呼吸之聲。有些人是在細細品味田辰的話,也有些人是被田辰的話給震驚了。如此的一針見血,針砭時弊,把很多人不敢說的都說出來了。按原來的律法,這可是妄議朝政,誹謗朝廷,是要被殺頭的。
管寧則是被眼前這個年青人的言論給震撼了。既然能被稱為大賢,大儒,絕不是浪得虛名之輩。管寧本來是想考敎田辰,看看他的能力。因為進門前聽到田辰與眾人的對話后,他就心生愛才之心,想要收其為徒。但是現在,管寧都在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拜這個年青人為師了。作為管氏後人,骨子裡就遺傳有管仲留下來的那種法家治世的思想。而田辰剛才所說的那些,本就是法家在漢末的代表人物諸葛亮的政治主張和策略規劃,很自然的就同管寧的想法非常貼近。更何況,諸葛亮那可是管仲的鐵杆粉絲啊。
管寧放下手中拿了許久的茶盞,起身整了整衣服,忽然在眾人矚目下,朝田辰深施一禮。
這下可把那些人都驚呆了。
堂堂當世大賢,與鄭玄齊名的管寧,居然向一個獵戶出身的田橫後人低頭行禮,這可是太不可思議的事情了。
田辰當然不敢自高自大,連忙側身避開,馬上還禮道,「幼安先生如此,可真折煞晚輩了。」
管寧慨嘆一聲道,「博遠小友的一番理論,實在是治世之名言,吾甚為嘆服。」
田辰聽罷,謙虛的道,「幼安先生所做乃大學問,晚輩只就事論事,若有妄言之處,還請先生不吝指教。」
管寧搖了搖頭道,「小友的真知灼見,已超吾太多,指教更談不上了。唉~,虧某自詡名士風流,居然還比不上小友的見識廣闊,實在汗顏啊。」
田辰拱手道,「既然幼安先生這麼說,晚輩斗膽,請先生出山,為這世間受苦之百姓,為這天下蒼生,做出一番貢獻。」
管寧聽罷,呵呵一笑,道,「待我好好想想。不過,若是博遠不棄,吾願同小友結忘年之交,不知博遠意下如何?」
田辰哪還不明白這是管寧給自己漲人氣呢,連忙躬身施禮道,「不敢當先生如此抬愛。小子願對先生執師禮。」
管寧哈哈大笑,道,「好,好!」
這下子,所有人都明白了。田辰雖未正式拜管寧為師,但實際上已經是同管寧有了異常密切的聯繫。能得管寧的看重,如此一來,田辰的身份就更加的讓人艷羨了。
就在此時,管亥匆匆的過來,朝著管寧納頭下拜道,「臨淄管亥,拜見族叔。」
管寧看了看管亥,哼了一聲道,「爾就是管亥?」
管亥聽得管寧的言語不善,沒敢抬頭,恭敬的道,「正是小侄。」
管寧冷笑道,「管氏一門,從未有人屈身事賊,汝倒是第一個啊。哼~!」言罷,起身朝眾人隨便施了一禮,然後二話不說,轉身就出去了。只令得堂中之人,多有尷尬之色。
孔融看了,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對管亥道,「管壯士快起來吧,幼安他就是這個脾氣,過陣子再說吧。」
管亥緩緩直起身,臉色蒼白,不知如何是好。
孔融見狀,想了想道,「管亥聽令!」
管亥的腦子還在混亂不已,根本沒聽見孔融說啥。
田辰連忙拽了拽管亥,小聲道,「管大哥,府君叫你呢!管大哥!!!」
管亥好不容易回過了神,朝著孔融施禮道,「草民無狀,請府君責罰。」
孔融微微一笑道,「算了,算了。」然後神色一正,朗聲道,「管亥聽令!」
管亥連忙單膝跪地道,「草民在。」
孔融接著道,「吾今命汝為裨將軍,跟隨太史將軍整兵研武,儘快使麾下精壯形成戰力。」
管亥一聽,趕緊道,「末將遵命,謝府君大人。」然後起身,退到一旁。
孔融又道,「太史慈聽命。」
太史慈起身道,「末將在。」
孔融繼續道,「命太史慈為牙門將,統領新編之軍。」
太史慈稱諾領命。
「紀冷聽命。」孔融道。
「草民在。」
「命紀冷為校尉,亦在新軍中輔佐太史將軍。」
「末將遵命!」
最後,孔融看了看田辰,考慮了一下,這才笑眯眯的道,「博遠,汝是想在軍中還是在府內任職啊?」
田辰聽罷,基本已經明白了孔融的意思。自己這一派系,皆在軍中任職,為了平衡,勢必要有個文職人員作為人質陪在孔融身邊。所以田辰搖了搖頭道,「晚輩但憑府君大人安排。」
孔融笑了笑道,「既如此,那就做太守府的兵曹從事吧。」
這個兵曹從事,更像是後世參謀的意思,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後世有個經典名句,「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但田辰還是二話不說的道,「謹遵府君之令。」
既然正事都已經談完了,那麼後面的事情就簡單多了。隨著孔融一道道命令的發布,管亥這一支曾經的黃巾軍馬,順理成章的編為了北海郡兵。
田辰此時忽然道,「請府君為新軍賜名?」
孔融一愣,道,「有這個必要嗎?」
田辰笑著道,「新軍多存黃巾之名,唯有府君大人親自改之,方能堵悠悠之口,還望府君三思。」
孔融聽了,琢磨了一下,好像是這麼個理,便道,「嗯,有理。還是博遠考慮的周全。那麼,此軍就叫~~嗯,~~正歸軍吧!」
「噗,咳咳~」田辰聽了孔融的話,差點沒吐出來。這孔融乃聖人之後,飽讀詩書,咋會起這麼個「無與倫比」(土得掉渣)的名字呢?
田辰強忍笑意,問道,「敢問府君,此名何解?」
孔融耐心而鄭重的說道,「新軍原為黃巾,現在歸於朝廷,當為正式歸來,故而稱之為正歸軍。」
田辰低頭拱手道,「府君高見,高,實在是高!」
孔融哈哈大笑道,「勿須謬讚。來人,擺席!吾要與諸位,一醉方休!」
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這麼順利,都這麼美滿。那麼事情真的會如田辰籌劃的一般嗎?正歸軍以後的命運又會如何呢?天下各方精兵又會何時出現呢?
此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卻得名士問機巧。三言兩語論天下,軍成正歸樂逍遙。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