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尾巴的萌芽

第八十三章 尾巴的萌芽

房子不怕住,怕的是不住人,不住人的房子反而壞的快,新房舊房每天煙熏火燎的反而延長它們的壽命,這個道理大傢伙都懂。

天暖了之後,無論嬸子心裡願不願意,他們都要搬到新房子去住了。

領弟妹妹依然不適應她的新家,新家冷清,沒有老宅熱鬧,母親說「一個羊也是趕,兩個羊也是放,領弟還是不搬了,就家裡養著吧。」大家對此都沒什麼意見,領弟妹妹多半還需要張言來照顧,嬸子也樂得如此,找到隨時回來的借口。

叔叔嬸子所謂的搬家,不過是每天回去燒個炕,睡個覺而已,多半時間還在老宅這邊。

春起母親在院子里種菜,張言熱心的給母親幫忙,悉心的向母親學習,每一樣蔬菜什麼時間,什麼季節翻地,泡種子催芽,刨坑還是種壟溝,幼苗多打開始間苗,多大施頭遍肥,二遍肥,可以澆水等等。一一記錄下來。

「世事洞察皆學問」,不細心研究不知道,前兩年覺得母親嬸子種菜是件很簡單的事,不過是春種夏收而已。當自己參與進去,才知道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其過程這麼繁瑣,這麼多技巧,這麼多注意事項,不同種類蔬菜,種植方法和過程不同。

總算上了一課,學會了很多種菜知識,比如種黃瓜要浸種催芽,以保證出苗率,西紅柿、茄子、辣椒,可以統一育苗,最後分散移植秧苗,什麼時間給蔬菜授粉。包括澆水也要在地表溫度較低時再進行。

不得不感嘆這個年代,沒有古怪的蔬菜病害,連蔬菜的蟲子也是大人耳熟能詳的那幾種。

到了夏天,張言也算小半個專家了,當吃上自己親自參與種植的第一根黃瓜,雖然有些少,一根黃瓜四個人分。張言格外滿足。也格.電腦看小說訪問WWW.16K.CN外覺得來之不易。

張晗比領弟小几個月,但兩個人學會走路地時間卻差不多,尤其是張晗,走還走的不牢靠,居然總是想著跑,沒少摔跟頭,無疑增大了梧桐的運動量。

資本主義尾巴是割之不盡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生存下去的需求,張言耐心的等待老中醫的到來。老中醫暫時地沒等來。事隔多年人們又聽見了久違地、熟悉的聲音「鋦鍋,鋦盆,鋦大缸嘍-

聲音喊得綿遠又悠長,炎炎夏日,大中午的,人們並沒有因為被打擾了清夢而懊惱,反而是一窩蜂似的走出家門。

鋦鍋鋦缸是靠手藝吃飯的,被人們俗稱咕嚕將,據考證最早出現在周朝。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

至少在九十年代之前。家裡用的容器,估計城市和農村於此事上差別不大。多半是陶瓷器皿,除了洗臉的銅盆之外,幾乎都是陶瓷地,大件的像盆、碗、缸、罈子、尿罐,小件地比如茶壺茶碗、酒壺酒盅,文雅點地筆洗、筆筒等,瓷器成了人們必須的生活資料。

但是這些陶瓷器皿一旦出現破損怎麼辦呢?像尿罐、茶壺之類我們可以丟棄了另外再買,但是像缸、罈子、盆這些大一點的東西,就不能說隨隨便便的扔掉了。

如果是壞的徹底倒也罷了,恁大一口好缸,恁大一個泥盆,無論什麼原因,出現一條裂紋,直接就扔掉,生活困難的人們是捨不得的,買這樣的一個大件需要好幾塊錢,尤其是一口大鐵鍋,差不多算得上家裡的幾大件之一,裂了一條紋就扔掉,實在不上算。

再者隨便丟棄說也不利於「節約鬧革命」地口號。於是,就有了咕嚕匠這個職業。

文革之前,這個行當與走街串巷地貨郎一樣,盛極一時,極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后因隸屬於資本主義尾巴被割掉,然而人們對此仍有需求,有些大膽的咕嚕將也會偷偷摸摸地出來做一些事,但是像今天這樣大聲的喊出來,還是幾年以來的第一次。

有些事情像種子,澆點水就能發芽,或者通俗點說給點陽光就燦爛。尾巴的萌芽要復甦了。

張言穿著褲衩,趿拉著鞋跟在母親後面去看.手機看小說訪問WAP.16K.CN鋦鍋鋦缸的。

咕嚕將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到來,其他時間都要到隊里勞動,只有中午婦女們才在家,而關注鍋碗瓢盆的通常都是家裡的主婦。

看來有壞缸壞盆的人家很多,不一會時間,婦女們已經把咕嚕將圍滿了。如張言之流看熱鬧的小孩子,圍著咕嚕將和大人跑來跑去,難得的新奇事物。

「一個鋦子多少錢?」「看鋦子大小。」

「泥盆兩瓣了還能鋦上嗎?」「能」。

「也不知道鋦的好不好?」「不好不要錢」。

婦女們七嘴八舌的已經在打聽情況了,咕嚕將一一作答。

婦女們有的已經轉身回家拿取損壞的碗盆,或招呼男人們抬大缸。不一會,拿了東西又聚集起來。

張言順著縫隙鑽進去,對鋦鍋鋦缸的咕嚕將怎麼工作前世不太熟悉,想見識見識。

咕嚕匠的工具很簡單,一個小挑子,一邊挑著工具箱子,裡面裝有工具和「鉅子」,另一頭挑著一個小泥爐,上面一隻坩堝,一隻吹火用的皮老虎,

工具主要是拉鑽,有一句民諺叫做「沒有金剛鑽,不敢攬瓷器活」,這是說的咕嚕匠的主要工具「金剛鑽」。兩條木棍呈十字形狀,豎的通到底,在底部裝有一個鑽頭,鑽頭的頂尖上,是一粒非常值錢的金剛石。

小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就是這個金剛鑽,都小聲猜測著鑽頭到底是什麼鐵,能那麼硬。

張言聽著他們幼稚又故作神秘的探討。心裡暗笑,金剛石是在所有地金屬元素中最硬的物質實體,而瓷器一般的需要一千甚至幾千度的高溫燒制,質地非常堅硬,,沒有金剛石根本就無法將其鑽透。

金剛鑽橫的則是一根拉杆,纏著麻繩。用麻繩做為拉力運動的主要支力。通過快速的拉動拉杆,帶動起麻繩地運動力,使連接在豎桿上地鑽頭轉動。

這個東西已經很原始了,相傳還是魯班老祖先發明的,一直被咕嚕匠沿用。

張言仔細看著金剛鑽的結構和使用方法,雖然原始,但確實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婦女將破損的缸、盆、罈子等器皿拿來,由咕嚕匠按照不同的傷殘。確定要在上面打幾個鉅子。鉅子和釘子一樣,是由一般的熟鐵鐵製成。形狀是把工子由中間劈開。像後來使用的訂書針,但是個頭要比訂書針大很多,兩頭略尖,中間有一個漂亮地弧形。鉅子的尺寸也大小不同,根據修補器皿地大小來決定鉅子地大小。再由鋦子的大小決定鋦子的價錢。

較小的盆,罐,咕嚕匠在腿上鋪一塊粗布,把器皿拿過來倒扣在腿上,根據已經確定下的鉅子數目。先用拉鑽在表體上鑽上眼。眼不鑽透,只鑽到物件表面的一半深度。能掛住鉅子就可以了。

一個鉅子需要鑽倆眼,也許是孰能生巧,也許他天生就是幹這一行的,咕嚕匠根本就不用去量,目測一下就可以,所鑽出的眼保證和鉅子分毫不差,插上鉅子,然後用一把小錘輕輕的將鉅子釘入眼地深處,最後再在裂痕處嵌入石膏和成地膏泥,這樣一個重新修復的器皿就可以重新使用。

大缸之類地器皿大概過程也是這樣,不過鑽孔的時候就需要咕嚕將站起來了。

難得咕嚕將來一次,下午到了去生產隊勞動的時間,還沒輪到的婦女嘴裡嘀咕著「干一下午活,還不如修個盆子省的錢多,不去了。」

「隊長願意著急自己急去,關我啥事。」

大家心裡都有個算計,修好一個盆罐,省出的錢要比勞動一下午掙的那幾個公分多的多。

這大概也是發泄她們心中不滿情緒的絕好機會。

不得不說,今年的莊稼較往年更差了,地荒的不得了,莊稼小的時候還不明顯,莊稼小荒草也笑,現在天熱了,荒草瘋長的季節,現在婦女的主要工作就是到莊稼地里拔草,大家心知肚明的就是混那幾個公分,拔草也通常是馬馬虎虎,無論是從早晨到中午,還是從中午到晚上,拔的草都是有選擇性的豬草,而且到收工時間拔完的量恰好是一個人可以抗回家,餵豬。

與其相反的是每家自己的自留地,一早一晚的空閑時間全都奉獻給了它們,仔細的尋找也不一定能找到幾棵野草。

一種怠慢的情緒在不自覺的滋生,蔓延。

可以說普通勞動人民的反應是遲鈍的,直到慢慢的經歷過許多次這樣的過程人們才警醒過來,經過這麼多年,心裡漸漸明白什麼是一平二調」,就是將若干個經濟條件、貧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併后,成立公社,每年收成的糧食,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補,在全社範圍內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實行部分的供給制,造成各個大隊小隊之間、社員與社員之間嚴重的平均主義。

最終表現為,張三懶懶散散一年下來,是每天一斤糧,天天滿公分,李四勤勤懇懇,累死累活一年到頭,也並不會比張三多分一斤糧,多幾個公分,那我為什麼要學張三,不學李四呢,自己還落了清閑,何樂而不為。

隨著學習張三的人越來越多,莊稼地荒的越來越厲害,隊長石富貴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又拿不出什麼解決辦法。

(老家的親戚,我終於可以自豪的說,兩年裡我第十一次爬上了雄偉的萬里長城,走進故宮懷舊,第二十次逛遍**廣場,為此,我驕傲。也為此我沒有更新,但我仍然無恥的求月票。)

(忙啊,思路全無)

房子不怕住,怕的是不住人,不住人的房子反而壞的快,新房舊房每天煙熏火燎的反而延長它們的壽命,這個道理大傢伙都懂。

天暖了之後,無論嬸子心裡願不願意,他們都要搬到新房子去住了。

領弟妹妹依然不適應她的新家,新家冷清,沒有老宅熱鬧,母親說「一個羊也是趕,兩個羊也是放,領弟還是不搬了,就家裡養著吧。」大家對此都沒什麼意見,領弟妹妹多半還需要張言來照顧,嬸子也樂得如此,找到隨時回來的借口。

叔叔嬸子所謂的搬家,不過是每天回去燒個炕,睡個覺而已,多半時間還在老宅這邊。

春起母親在院子里種菜,張言熱心的給母親幫忙,悉心的向母親學習,每一樣蔬菜什麼時間,什麼季節翻地,泡種子催芽,刨坑還是種壟溝,幼苗多打開始間苗,多大施頭遍肥,二遍肥,可以澆水等等。一一記錄下來。

「世事洞察皆學問」,不細心研究不知道,前兩年覺得母親嬸子種菜是件很簡單的事,不過是春種夏收而已。當自己參與進去,才知道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其過程這麼繁瑣,這麼多技巧,這麼多注意事項,不同種類蔬菜,種植方法和過程不同。

總算上了一課,學會了很多種菜知識,比如種黃瓜要浸種催芽,以保證出苗率,西紅柿、茄子、辣椒,可以統一育苗,最後分散移植秧苗,什麼時間給蔬菜授粉。包括澆水也要在地表溫度較低時再進行。

不得不感嘆這個年代,沒有古怪的蔬菜病害,連蔬菜的蟲子也是大人耳熟能詳的那幾種。

到了夏天,張言也算小半個專家了,當吃上自己親自參與種植的第一根黃瓜,雖然有些少,一根黃瓜四個人分。張言格外滿足。也格.電腦看小說訪問WWW.16K.CN外覺得來之不易。

張晗比領弟小几個月,但兩個人學會走路地時間卻差不多,尤其是張晗,走還走的不牢靠,居然總是想著跑,沒少摔跟頭,無疑增大了梧桐的運動量。

資本主義尾巴是割之不盡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生存下去的需求,張言耐心的等待老中醫的到來。老中醫暫時地沒等來。事隔多年人們又聽見了久違地、熟悉的聲音「鋦鍋,鋦盆,鋦大缸嘍-

聲音喊得綿遠又悠長,炎炎夏日,大中午的,人們並沒有因為被打擾了清夢而懊惱,反而是一窩蜂似的走出家門。

鋦鍋鋦缸是靠手藝吃飯的,被人們俗稱咕嚕將,據考證最早出現在周朝。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

至少在九十年代之前。家裡用的容器,估計城市和農村於此事上差別不大。多半是陶瓷器皿,除了洗臉的銅盆之外,幾乎都是陶瓷地,大件的像盆、碗、缸、罈子、尿罐,小件地比如茶壺茶碗、酒壺酒盅,文雅點地筆洗、筆筒等,瓷器成了人們必須的生活資料。

但是這些陶瓷器皿一旦出現破損怎麼辦呢?像尿罐、茶壺之類我們可以丟棄了另外再買,但是像缸、罈子、盆這些大一點的東西,就不能說隨隨便便的扔掉了。

如果是壞的徹底倒也罷了,恁大一口好缸,恁大一個泥盆,無論什麼原因,出現一條裂紋,直接就扔掉,生活困難的人們是捨不得的,買這樣的一個大件需要好幾塊錢,尤其是一口大鐵鍋,差不多算得上家裡的幾大件之一,裂了一條紋就扔掉,實在不上算。

再者隨便丟棄說也不利於「節約鬧革命」地口號。於是,就有了咕嚕匠這個職業。

文革之前,這個行當與走街串巷地貨郎一樣,盛極一時,極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后因隸屬於資本主義尾巴被割掉,然而人們對此仍有需求,有些大膽的咕嚕將也會偷偷摸摸地出來做一些事,但是像今天這樣大聲的喊出來,還是幾年以來的第一次。

有些事情像種子,澆點水就能發芽,或者通俗點說給點陽光就燦爛。尾巴的萌芽要復甦了。

張言穿著褲衩,趿拉著鞋跟在母親後面去看.手機看小說訪問WAP.16K.CN鋦鍋鋦缸的。

咕嚕將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到來,其他時間都要到隊里勞動,只有中午婦女們才在家,而關注鍋碗瓢盆的通常都是家裡的主婦。

看來有壞缸壞盆的人家很多,不一會時間,婦女們已經把咕嚕將圍滿了。如張言之流看熱鬧的小孩子,圍著咕嚕將和大人跑來跑去,難得的新奇事物。

「一個鋦子多少錢?」「看鋦子大小。」

「泥盆兩瓣了還能鋦上嗎?」「能」。

「也不知道鋦的好不好?」「不好不要錢」。

婦女們七嘴八舌的已經在打聽情況了,咕嚕將一一作答。

婦女們有的已經轉身回家拿取損壞的碗盆,或招呼男人們抬大缸。不一會,拿了東西又聚集起來。

張言順著縫隙鑽進去,對鋦鍋鋦缸的咕嚕將怎麼工作前世不太熟悉,想見識見識。

咕嚕匠的工具很簡單,一個小挑子,一邊挑著工具箱子,裡面裝有工具和「鉅子」,另一頭挑著一個小泥爐,上面一隻坩堝,一隻吹火用的皮老虎,

工具主要是拉鑽,有一句民諺叫做「沒有金剛鑽,不敢攬瓷器活」,這是說的咕嚕匠的主要工具「金剛鑽」。兩條木棍呈十字形狀,豎的通到底,在底部裝有一個鑽頭,鑽頭的頂尖上,是一粒非常值錢的金剛石。

小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就是這個金剛鑽,都小聲猜測著鑽頭到底是什麼鐵,能那麼硬。

張言聽著他們幼稚又故作神秘的探討。心裡暗笑,金剛石是在所有地金屬元素中最硬的物質實體,而瓷器一般的需要一千甚至幾千度的高溫燒制,質地非常堅硬,,沒有金剛石根本就無法將其鑽透。

金剛鑽橫的則是一根拉杆,纏著麻繩。用麻繩做為拉力運動的主要支力。通過快速的拉動拉杆,帶動起麻繩地運動力,使連接在豎桿上地鑽頭轉動。

這個東西已經很原始了,相傳還是魯班老祖先發明的,一直被咕嚕匠沿用。

張言仔細看著金剛鑽的結構和使用方法,雖然原始,但確實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婦女將破損的缸、盆、罈子等器皿拿來,由咕嚕匠按照不同的傷殘。確定要在上面打幾個鉅子。鉅子和釘子一樣,是由一般的熟鐵鐵製成。形狀是把工子由中間劈開。像後來使用的訂書針,但是個頭要比訂書針大很多,兩頭略尖,中間有一個漂亮地弧形。鉅子的尺寸也大小不同,根據修補器皿地大小來決定鉅子地大小。再由鋦子的大小決定鋦子的價錢。

較小的盆,罐,咕嚕匠在腿上鋪一塊粗布,把器皿拿過來倒扣在腿上,根據已經確定下的鉅子數目。先用拉鑽在表體上鑽上眼。眼不鑽透,只鑽到物件表面的一半深度。能掛住鉅子就可以了。

一個鉅子需要鑽倆眼,也許是孰能生巧,也許他天生就是幹這一行的,咕嚕匠根本就不用去量,目測一下就可以,所鑽出的眼保證和鉅子分毫不差,插上鉅子,然後用一把小錘輕輕的將鉅子釘入眼地深處,最後再在裂痕處嵌入石膏和成地膏泥,這樣一個重新修復的器皿就可以重新使用。

大缸之類地器皿大概過程也是這樣,不過鑽孔的時候就需要咕嚕將站起來了。

難得咕嚕將來一次,下午到了去生產隊勞動的時間,還沒輪到的婦女嘴裡嘀咕著「干一下午活,還不如修個盆子省的錢多,不去了。」

「隊長願意著急自己急去,關我啥事。」

大家心裡都有個算計,修好一個盆罐,省出的錢要比勞動一下午掙的那幾個公分多的多。

這大概也是發泄她們心中不滿情緒的絕好機會。

不得不說,今年的莊稼較往年更差了,地荒的不得了,莊稼小的時候還不明顯,莊稼小荒草也笑,現在天熱了,荒草瘋長的季節,現在婦女的主要工作就是到莊稼地里拔草,大家心知肚明的就是混那幾個公分,拔草也通常是馬馬虎虎,無論是從早晨到中午,還是從中午到晚上,拔的草都是有選擇性的豬草,而且到收工時間拔完的量恰好是一個人可以抗回家,餵豬。

與其相反的是每家自己的自留地,一早一晚的空閑時間全都奉獻給了它們,仔細的尋找也不一定能找到幾棵野草。

一種怠慢的情緒在不自覺的滋生,蔓延。

可以說普通勞動人民的反應是遲鈍的,直到慢慢的經歷過許多次這樣的過程人們才警醒過來,經過這麼多年,心裡漸漸明白什麼是一平二調」,就是將若干個經濟條件、貧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併后,成立公社,每年收成的糧食,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補,在全社範圍內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實行部分的供給制,造成各個大隊小隊之間、社員與社員之間嚴重的平均主義。

最終表現為,張三懶懶散散一年下來,是每天一斤糧,天天滿公分,李四勤勤懇懇,累死累活一年到頭,也並不會比張三多分一斤糧,多幾個公分,那我為什麼要學張三,不學李四呢,自己還落了清閑,何樂而不為。

隨著學習張三的人越來越多,莊稼地荒的越來越厲害,隊長石富貴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又拿不出什麼解決辦法。

(老家的親戚,我終於可以自豪的說,兩年裡我第十一次爬上了雄偉的萬里長城,走進故宮懷舊,第二十次逛遍**廣場,為此,我驕傲。也為此我沒有更新,但我仍然無恥的求月票。)

(忙啊,思路全無)

房子不怕住,怕的是不住人,不住人的房子反而壞的快,新房舊房每天煙熏火燎的反而延長它們的壽命,這個道理大傢伙都懂。

天暖了之後,無論嬸子心裡願不願意,他們都要搬到新房子去住了。

領弟妹妹依然不適應她的新家,新家冷清,沒有老宅熱鬧,母親說「一個羊也是趕,兩個羊也是放,領弟還是不搬了,就家裡養著吧。」大家對此都沒什麼意見,領弟妹妹多半還需要張言來照顧,嬸子也樂得如此,找到隨時回來的借口。

叔叔嬸子所謂的搬家,不過是每天回去燒個炕,睡個覺而已,多半時間還在老宅這邊。

春起母親在院子里種菜,張言熱心的給母親幫忙,悉心的向母親學習,每一樣蔬菜什麼時間,什麼季節翻地,泡種子催芽,刨坑還是種壟溝,幼苗多打開始間苗,多大施頭遍肥,二遍肥,可以澆水等等。一一記錄下來。

「世事洞察皆學問」,不細心研究不知道,前兩年覺得母親嬸子種菜是件很簡單的事,不過是春種夏收而已。當自己參與進去,才知道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其過程這麼繁瑣,這麼多技巧,這麼多注意事項,不同種類蔬菜,種植方法和過程不同。

總算上了一課,學會了很多種菜知識,比如種黃瓜要浸種催芽,以保證出苗率,西紅柿、茄子、辣椒,可以統一育苗,最後分散移植秧苗,什麼時間給蔬菜授粉。包括澆水也要在地表溫度較低時再進行。

不得不感嘆這個年代,沒有古怪的蔬菜病害,連蔬菜的蟲子也是大人耳熟能詳的那幾種。

到了夏天,張言也算小半個專家了,當吃上自己親自參與種植的第一根黃瓜,雖然有些少,一根黃瓜四個人分。張言格外滿足。也格.電腦看小說訪問WWW.16K.CN外覺得來之不易。

張晗比領弟小几個月,但兩個人學會走路地時間卻差不多,尤其是張晗,走還走的不牢靠,居然總是想著跑,沒少摔跟頭,無疑增大了梧桐的運動量。

資本主義尾巴是割之不盡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生存下去的需求,張言耐心的等待老中醫的到來。老中醫暫時地沒等來。事隔多年人們又聽見了久違地、熟悉的聲音「鋦鍋,鋦盆,鋦大缸嘍-

聲音喊得綿遠又悠長,炎炎夏日,大中午的,人們並沒有因為被打擾了清夢而懊惱,反而是一窩蜂似的走出家門。

鋦鍋鋦缸是靠手藝吃飯的,被人們俗稱咕嚕將,據考證最早出現在周朝。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

至少在九十年代之前。家裡用的容器,估計城市和農村於此事上差別不大。多半是陶瓷器皿,除了洗臉的銅盆之外,幾乎都是陶瓷地,大件的像盆、碗、缸、罈子、尿罐,小件地比如茶壺茶碗、酒壺酒盅,文雅點地筆洗、筆筒等,瓷器成了人們必須的生活資料。

但是這些陶瓷器皿一旦出現破損怎麼辦呢?像尿罐、茶壺之類我們可以丟棄了另外再買,但是像缸、罈子、盆這些大一點的東西,就不能說隨隨便便的扔掉了。

如果是壞的徹底倒也罷了,恁大一口好缸,恁大一個泥盆,無論什麼原因,出現一條裂紋,直接就扔掉,生活困難的人們是捨不得的,買這樣的一個大件需要好幾塊錢,尤其是一口大鐵鍋,差不多算得上家裡的幾大件之一,裂了一條紋就扔掉,實在不上算。

再者隨便丟棄說也不利於「節約鬧革命」地口號。於是,就有了咕嚕匠這個職業。

文革之前,這個行當與走街串巷地貨郎一樣,盛極一時,極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后因隸屬於資本主義尾巴被割掉,然而人們對此仍有需求,有些大膽的咕嚕將也會偷偷摸摸地出來做一些事,但是像今天這樣大聲的喊出來,還是幾年以來的第一次。

有些事情像種子,澆點水就能發芽,或者通俗點說給點陽光就燦爛。尾巴的萌芽要復甦了。

張言穿著褲衩,趿拉著鞋跟在母親後面去看.手機看小說訪問WAP.16K.CN鋦鍋鋦缸的。

咕嚕將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到來,其他時間都要到隊里勞動,只有中午婦女們才在家,而關注鍋碗瓢盆的通常都是家裡的主婦。

看來有壞缸壞盆的人家很多,不一會時間,婦女們已經把咕嚕將圍滿了。如張言之流看熱鬧的小孩子,圍著咕嚕將和大人跑來跑去,難得的新奇事物。

「一個鋦子多少錢?」「看鋦子大小。」

「泥盆兩瓣了還能鋦上嗎?」「能」。

「也不知道鋦的好不好?」「不好不要錢」。

婦女們七嘴八舌的已經在打聽情況了,咕嚕將一一作答。

婦女們有的已經轉身回家拿取損壞的碗盆,或招呼男人們抬大缸。不一會,拿了東西又聚集起來。

張言順著縫隙鑽進去,對鋦鍋鋦缸的咕嚕將怎麼工作前世不太熟悉,想見識見識。

咕嚕匠的工具很簡單,一個小挑子,一邊挑著工具箱子,裡面裝有工具和「鉅子」,另一頭挑著一個小泥爐,上面一隻坩堝,一隻吹火用的皮老虎,

工具主要是拉鑽,有一句民諺叫做「沒有金剛鑽,不敢攬瓷器活」,這是說的咕嚕匠的主要工具「金剛鑽」。兩條木棍呈十字形狀,豎的通到底,在底部裝有一個鑽頭,鑽頭的頂尖上,是一粒非常值錢的金剛石。

小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就是這個金剛鑽,都小聲猜測著鑽頭到底是什麼鐵,能那麼硬。

張言聽著他們幼稚又故作神秘的探討。心裡暗笑,金剛石是在所有地金屬元素中最硬的物質實體,而瓷器一般的需要一千甚至幾千度的高溫燒制,質地非常堅硬,,沒有金剛石根本就無法將其鑽透。

金剛鑽橫的則是一根拉杆,纏著麻繩。用麻繩做為拉力運動的主要支力。通過快速的拉動拉杆,帶動起麻繩地運動力,使連接在豎桿上地鑽頭轉動。

這個東西已經很原始了,相傳還是魯班老祖先發明的,一直被咕嚕匠沿用。

張言仔細看著金剛鑽的結構和使用方法,雖然原始,但確實有一定的使用價值。

婦女將破損的缸、盆、罈子等器皿拿來,由咕嚕匠按照不同的傷殘。確定要在上面打幾個鉅子。鉅子和釘子一樣,是由一般的熟鐵鐵製成。形狀是把工子由中間劈開。像後來使用的訂書針,但是個頭要比訂書針大很多,兩頭略尖,中間有一個漂亮地弧形。鉅子的尺寸也大小不同,根據修補器皿地大小來決定鉅子地大小。再由鋦子的大小決定鋦子的價錢。

較小的盆,罐,咕嚕匠在腿上鋪一塊粗布,把器皿拿過來倒扣在腿上,根據已經確定下的鉅子數目。先用拉鑽在表體上鑽上眼。眼不鑽透,只鑽到物件表面的一半深度。能掛住鉅子就可以了。

一個鉅子需要鑽倆眼,也許是孰能生巧,也許他天生就是幹這一行的,咕嚕匠根本就不用去量,目測一下就可以,所鑽出的眼保證和鉅子分毫不差,插上鉅子,然後用一把小錘輕輕的將鉅子釘入眼地深處,最後再在裂痕處嵌入石膏和成地膏泥,這樣一個重新修復的器皿就可以重新使用。

大缸之類地器皿大概過程也是這樣,不過鑽孔的時候就需要咕嚕將站起來了。

難得咕嚕將來一次,下午到了去生產隊勞動的時間,還沒輪到的婦女嘴裡嘀咕著「干一下午活,還不如修個盆子省的錢多,不去了。」

「隊長願意著急自己急去,關我啥事。」

大家心裡都有個算計,修好一個盆罐,省出的錢要比勞動一下午掙的那幾個公分多的多。

這大概也是發泄她們心中不滿情緒的絕好機會。

不得不說,今年的莊稼較往年更差了,地荒的不得了,莊稼小的時候還不明顯,莊稼小荒草也笑,現在天熱了,荒草瘋長的季節,現在婦女的主要工作就是到莊稼地里拔草,大家心知肚明的就是混那幾個公分,拔草也通常是馬馬虎虎,無論是從早晨到中午,還是從中午到晚上,拔的草都是有選擇性的豬草,而且到收工時間拔完的量恰好是一個人可以抗回家,餵豬。

與其相反的是每家自己的自留地,一早一晚的空閑時間全都奉獻給了它們,仔細的尋找也不一定能找到幾棵野草。

一種怠慢的情緒在不自覺的滋生,蔓延。

可以說普通勞動人民的反應是遲鈍的,直到慢慢的經歷過許多次這樣的過程人們才警醒過來,經過這麼多年,心裡漸漸明白什麼是一平二調」,就是將若干個經濟條件、貧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併后,成立公社,每年收成的糧食,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補,在全社範圍內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實行部分的供給制,造成各個大隊小隊之間、社員與社員之間嚴重的平均主義。

最終表現為,張三懶懶散散一年下來,是每天一斤糧,天天滿公分,李四勤勤懇懇,累死累活一年到頭,也並不會比張三多分一斤糧,多幾個公分,那我為什麼要學張三,不學李四呢,自己還落了清閑,何樂而不為。

隨著學習張三的人越來越多,莊稼地荒的越來越厲害,隊長石富貴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又拿不出什麼解決辦法。

(老家的親戚,我終於可以自豪的說,兩年裡我第十一次爬上了雄偉的萬里長城,走進故宮懷舊,第二十次逛遍**廣場,為此,我驕傲。也為此我沒有更新,但我仍然無恥的求月票。)

(忙啊,思路全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重生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尾巴的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