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切忌以貌取人
通過相貌和表情來了解人,是「識人」的一種輔助手段。但是,把它絕對化,把「識人』變成以貌取人,就會錯識人才,乃至失去人才。
三國時,東吳的國君孫權號稱是善識人才的明君,但卻曾「相馬失於瘦,遂遺千里足。」周瑜死後,魯肅向孫權力薦龐統。孫權聽后先是大喜,但見面后卻心中不悅。因為龐統生得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加之龐統不推崇孫權一向器重的周瑜,孫權便錯誤地認為龐統只不過是一介狂士,沒有什麼大用。於是,魯肅提醒孫權,龐統在赤壁大戰時曾獻連環計,立下奇功,以期說服孫權。而孫權卻固執己見,最終把龐統從江南逼走。魯肅見事已至此,轉而把龐統推薦給劉備。誰知,愛才心切的劉備,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他見龐統相貌醜陋,心中也不高興,只讓他當了個小小的縣令。有匡世之才的龐統,只因相貌長相不俊,竟然幾處遭到冷落,報國無門,不得重用。後來,還是張飛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極力舉薦。劉備才委以副軍師的職務。
晉代學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觸地說:看一個人的外表是無法識察其本質的,憑一個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揚,甚至醜陋,但卻是千古奇才;有的人雖堂堂儀錶,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草包,倘以貌取人,就會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後果。
一向慧眼識珠的曹操,也有以貌取人的錯舉。益州張松過目不忘,乃天下奇才,只是生得額窄頭尖,鼻堰齒露,身短不滿五尺。當張松暗攜四川四十一州地圖,千里迢迢來到許昌打算進獻給曹操時,曹操見張松「人物猥瑣」,從而產生厭煩之感;加之張松言詞激烈,揭了自己的短處,便將張松趕出國門。劉備乘機而入,爭取到了張松,從而取得了進取四川軍事上的優勢。如果曹操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禮待張松,充分發揮其才識,那樣恐怕會是另一種結果。
同樣,現代企業的領導者,要真正識別人才,就需要對個人進行全方位的審察,看其是否具有相當的能力,是否有發展前途。如果不注重一個人的學識、智慧、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與使用;不注重其專長的發揮;只是通過其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來衡量他的判斷能力、表達能力、駕馭語言的能力,只是僅憑一個人的相貌如何來判斷其能力的大小,甚至由此來決定人才的取捨,那麼,必將導致人才被埋沒。下面,我們還以古人為例,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如何識才、用才。
據傳,夏桀商約長相姣美,身材魁梧,堪稱美男子,而且勇武超群,智慧過人。若僅觀其外表,不啻「天下之傑」。然而,他們卻是殘虐眾民的暴君。與此相反,歷史上其貌不揚的奇才卻大有人在。據《苟子·非相》記載,楚國的孫叔敖,頭髮短且稀疏,左手長,右手短,五短身材,立於車上還沒有轅前橫木高,卻能輔佐楚霸王,使其執政的楚國成為戰國時期實力強盛的國家之一。
可見,相貌美醜與人的思想善惡和能力大小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人雖貌丑卻有德有才,則不失為君子;人雖貌美而無德無才,卻只能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