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壁畫

第227章 壁畫

「南宋所有的皇帝都在宋六陵嗎?」

忽然有人質疑。

「不是」

曹七七道:

「宋朝最後一位皇帝宋少帝-趙昺(bǐng)的陵墓在廣東,也是廣東唯一一座南宋帝陵」

宋少帝,又稱宋朝末代皇帝:

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宋朝第十八位皇帝,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母親是俞修容,景炎三年在碙州即皇帝位,改年號為祥興。

趙昺生於公元1271年,這一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因此,他一出生就註定是一場悲劇。1274年,度宗死在酒色之中,四歲的嫡子趙顯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稱為宋恭帝。當時宋元交戰,元兵已飲馬長江,南宋國勢危急。

1276年,南宋國都臨安(杭州)陷落,宋恭帝被俘。南宋大臣護送趙昰和趙昺南逃,並在福州擁立趙昰為帝,即宋端宗。元兵窮追不捨,南宋小朝廷被迫繼續逃亡到廣東。1278年端宗病死,大臣們就擁立8歲的趙昺為帝,改年號為祥興,並以陸秀夫為左丞相,張世傑為太傅,進駐廣東新會崖山,繼續抗擊元軍。

祥興二年(1279)正月,元軍進攻崖山,宋元兩軍在廣東新會的崖山海面決戰,結果,張世傑所率宋軍寡不敵眾,大敗海上。3月19日,陸秀夫見大勢已去,於是身穿朝服,將8歲的小皇帝趙昺抱到船頭,叩首再拜道:「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言罷,背起小皇帝,跳入茫茫大海,至此,南宋徹底滅亡。

「關於少帝的遺體,有兩種說法」

《趙氏族譜·帝昺玉牒》載:「后遺骸漂至赤灣,有群鳥遮其上,山下古寺老僧往海邊巡視,忽見海中有遺骸漂蕩,上有群鳥遮居,竊以異之。設法拯上,面色如生,服式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禮葬于山麓之陽。」

而民間則傳說,當時赤灣海灘漂來一具身著黃袍龍衣的童屍,而赤灣海邊天後廟(即今天位於赤灣的天後博物館)的一根棟樑卻突然塌下,廟祝與鄉紳父老急忙焚香問卜,得知童屍為少帝遺骸,塌下的棟樑是天後娘娘送少帝做棺材的材料,當地百姓於是禮葬趙昺於天後廟西邊的小南山腳下。

「太慘了,溥儀也是連皇陵都沒進去」

「樓上的,你不對勁」

「你才不對勁,你全家都不對勁」

水友們紛紛起鬨。

就在這時候,直播間畫面忽然發現一副壁畫。

眾人:???

這是什麼?

但見那副壁畫之上,一位女子從一扉關閉、而另一門微啟的門縫間露出半身,向外探望。給人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既視感,但是凝視久了令人不寒而慄。

「這尼瑪是是神馬東西?看的心裡毛毛的」

曹七七頓了頓道:

「這是『婦人啟門』圖」

「這幅壁畫見於著名的北宋白沙墓」

「墓室壁畫作為中國傳統壁畫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繪於墓室的四壁、頂部以及甬道兩側。墓室壁畫的內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動情況,也有神靈百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圖案裝飾,目的主要是說教和對亡者的紀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間能過上好日子。」

白沙宋墓壁畫:

甬道兩壁畫身背錢串和手持筒囊、酒瓶,以及牽馬的侍者。前室墓門中間畫寶相花,左右各畫一鳥,周圍有渦線連線圖案。

墓門兩側畫持骨朵的護衛,東壁畫女樂11人,西壁雕畫墓主人夫婦對坐宴飲。后室北壁砌婦女啟板門,西北、東北兩壁砌破子欞窗,西南壁畫對鏡梳妝的婦人,東南壁畫持物侍奉的男女婢僕,表現墓主人的內宅生活。畫面已年久變色,色調暗淡。

兩宋時期:

宋代壁畫墓主要分佈在北方的河南、山東、河北、山西、陝西和甘肅等地,尤以鄰近北宋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最集中。在江蘇、福建和江西等南方地區壁畫墓僅有少量發現。由於南方的地理氣候條件等原因,宋室南渡並沒有使墓葬壁畫裝飾風氣在南方流行開來。宋墓壁畫按一定的方位構圖布局,畫面往往圍繞墓主夫婦開芳宴展開,壁畫圖像與墓室空間密切配合,從中可以明顯看到陰陽禁忌、神仙孝行以及風水學說的影響。迄今為止發現的宋代壁畫墓,大多屬於無官品的鄉村上戶和富家商賈,墓制相對簡省,畫工也屬尋常的民間畫工,世俗趣味和地域化的表現相對濃厚。

宋代帝后陵墓僅在河南鞏縣(現鞏義市)洛河南岸的太宗李后陵中發現有壁畫。元德李后是太宗賢妃、真宗生母,卒於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真宗即位後於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按皇太后禮袝葬於太宗永熙陵之西北隅。墓室內採取了磚雕、線刻、斗栱彩畫和壁畫四種裝飾方式,壁畫僅在墓室穹頂至影作屋檐以上有彩繪痕迹,上有星象,下有祥雲繚繞中的宮室樓閣。栱眼壁墨勾盆花。石墓門上線刻高大的武士形象,這一題材已在五代十國陵墓中見到。

以河南為中心的北方地區宋代壁畫墓以1951年發掘的白沙宋墓為起點,在隨後半個世紀中陸續都有出土,重要的壁畫墓有禹縣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趙大翁墓;新安縣城關鎮宋村北宋墓;新密平陌村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墓;河南登豐黑山溝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墓等。

南方地區宋壁畫墓資料不及北方豐富,四川、江蘇、福建、江西等地有少量的宋壁畫墓發現。四川地區的石室墓裝飾題材也以開芳宴為中心,輔以武士、四神、婦人啟門、孝子故事等,採取的是浮雕的形式。四川、江蘇、江西、福建等地相繼發現的宋墓壁畫,擴大了對兩宋壁畫墓的認識。從壁畫題材內容、繪畫風格技法來看,閩贛兩地有較多的一致性,反映出兩地文化及社會習俗的相關特點。

宋·契丹:

興起於漠北草原的契丹族,以驍勇善戰,據有北部中國的大片土地,建國後分別設上京於臨潢府(治今NMGBLZQ林東鎮),設中京於大定府(治今NMG寧城),設東京於遼陽(治今遼寧省LY市),設西京於大同(治今SX省DT市),設南京於BJ(治今BJ市)。這五京之地,大體也是遼代壁畫墓的集中分佈地區。由於遼對境內的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採取「因俗而治」的方針,尊重各自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習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遼史·百官制》),因此遼代壁畫墓明顯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面貌。一類是契丹皇帝陵和貴族墓,主要見於遼上京、中京和東京腹地,並呈聚族而葬的特點。另一類是漢人墓,主要發現在遼南京、西京附近和東京的部分地區。

契丹族最初並無築墓埋葬的習俗,後來逐步吸收漢文化,遼政權建立后,開始仿照唐制修築墓室,厚葬風氣急劇蔓延。墓室規模之大,隨葬物品之豐富豪華,已超過了同時的中原地區。除常見在壁面上作畫的做法外,契丹族還流行在墓壙內安放柏木護牆板,壁畫直接繪在木板上。另有在石棺、木棺內壁施繪的做法,這些「棺畫」的功能與壁畫相同。遼墓壁畫的題材同樣具有與游牧生活和傳統習俗相適應的特點,早期遼墓多以游牧生活和草原風光為主,布局簡單,賦色單純,裝飾意味較濃。中晚期以後,大量出現儀衛、伎樂、侍宴、神獸等內容,在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同時仍部分保持著契丹民族的特色。

遼代壁畫:

遼壁畫墓最先示諸世人的是帝王陵。其中以遼聖宗慶東陵保存最好。慶東陵的建築彩畫在已發現的遼墓中等級最高,在墓內磚砌仿木構件上及墓壁上方,工筆彩繪龍鳳、花鳥、祥雲、寶珠以及網格狀圖案。在墓道、前室及其東西耳室、中室和各甬道壁面上,描繪與真人等高的人物76身,人像上方都墨書契丹小字榜題。東陵最有特色的壁畫,當屬中室四壁所繪的山水。畫面上雲彩澹澹,雁翔翩躚,湖水盈盈,野獸出沒山石雜樹之間,分別描畫的是春、夏、秋、冬四季風光。構圖嚴謹,季節特徵鮮明,鳥獸形象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捺缽之所的景色。契丹貴族壁畫墓從1950年代起相繼在NMG昭烏達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地區被發現。

在以遼陽為中心的遼東京轄地,也先後發現了一些遼代壁畫墓。1976年發現的天祚帝天慶二年(公元1112年)遼北宰相蕭義墓(16號墓),是一座大型磚築多室墓,墓道兩壁壁畫各長10米,西壁繪出行,東壁畫歸來。墓門過洞兩壁繪迎送主人的備飲、備食圖,甬道東西兩壁的武士高達3米。出行圖中以雙駝高輪氈車為中心,墓主坐於車中,車馬相接,各執事人員前呼後擁。畫中人物多契丹裝束,用具也多契丹族的特點。人物造型以墨線勾勒為主,線條勁健流暢。法庫葉茂台遼墓還出土了極有研究價值的絹畫《深山會棋圖》與《竹雀雙兔圖》。

自後晉石敬瑭會同元年(公元938年)割地之後,燕雲十六州歸入遼土,即今HEB省境內長城以南、易水和白溝以北的地區以及SX省北部地區。燕雲之地發現的遼壁畫墓主要分佈在遼西京的大同、南京的BJ和河北宣化,絕大多數為漢人墓。由於民族成分、文化傳統、歷史淵源和地理位置的關係,這些地方的遼墓壁畫中的衣冠服飾、起居器用,繪畫樣式風格等方面與北宋壁畫墓有較多的一致處。遼西京道境內壁畫墓發現最多的是河北宣化區下八里遼晚期張氏和韓氏墓群,重要的有張世卿墓、張文藻墓和韓師訓墓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盜墓被直播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盜墓被直播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7章 壁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