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話 新丁出世轉眼間

第四話 新丁出世轉眼間

話說趙匡胤率領禁軍出了汴梁徑直往北而走,半途行至陳橋驛,眾將卻停滯不前,未等趙匡胤反應,便已皆將拜倒擁他為帝。

其實,這一切都是趙匡義精心安排,一手策劃的,此人一直野心勃勃,他毒害周世宗,又誤以為其兄趙匡胤已死,故策劃發動政變,卻又因趙匡胤的突然出現而失敗告終。但此人,暗藏韜晦,一計不成又來一招,先是安排外鎮守軍假傳軍情使其兄得全兵符帶軍出征,再是利用其兄的威望說服多數正對主少國疑而擔憂的將領發動了這場事變。

當不了皇帝,至少混個王爺,說不準哪天這王字頭上還能戴上頂白帽子。此時的趙匡義就是這樣想的。

且說這趙匡胤他壓根就沒想過當皇帝這件事,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也使得他心急如焚,舉頭無措。無奈,此刻的他已無法像上次北伐回京那樣力挽狂瀾了。

汴梁城下,旌旗陡立,趙匡義立馬與陣前,意氣風發。而陣中的趙匡胤則披著黃袍神情僵硬。

范質站於城關之上往下望去,此刻的他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驚恐之後,接著便是憤怒「將軍乃先帝託孤重臣,往昔知遇之恩,汝忍忘周乎!」范質捶胸頓足,氣憤不已,更是後悔因自己的糊塗而造成了覆國之大難。

陣中身披黃袍的趙匡胤,長嘆一聲,羞愧難當,無顏以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趙匡義劍指范質「快開城門!否則城破之時雞犬不留!」

未等范質作答,咣的一聲長鳴,城門已開,王溥帶著幾個文臣武將降階先拜。

此時范質也已無可奈何了,與魏仁浦兩人走下城關,見事已至此,萬不得已伏地而拜,三呼萬歲。

且說這一干人等簇擁著趙匡胤進城,直入皇宮,在殿前小皇帝柴宗訓被廢為鄭王,將皇冠拜獻於跟前。趙匡胤推脫不過,只得加冕。

趙匡胤登基之後,改元建隆,改國號為宋。而趙匡義也得封晉王,同時為避其兄皇趙匡胤之名諱改名為趙光義。乃說這趙光義與眾臣子一班人不斷地建議趙匡胤要趁早殺死周皇室一干人等,以絕後患,而趙匡胤卻下令善待柴氏子孫,獲罪亦不得加刑。

趙光義見其兄皇心慈手軟亦感到憤憤不平,一頓思索之後竟背著趙匡胤私下派人去殺柴宗訓,就連已懷了自己骨肉的符太后亦不欲放過,決意要斬草除根。

但說自從柴宗訓遜位的當天,他便連同符太后等人一起被趕出了皇宮,而趙匡胤卻憐其孤兒寡母便將他們安置在城中一處偏宅,這鄭王府的牌匾掛在這樣一個又偏僻又落魄的舊宅之上顯得很不搭調。

鄭王府里十分冷清,憔悴的符太后呆坐在藤椅上,摸著已隆起的肚子感慨萬分,他的身邊現僅剩下侍女小慧一人,此時她正在內屋侍候柴宗訓睡午覺。

正在此時,突然有十幾個軍士踹開宅門闖進來,帶頭的校尉,快步走到符太後跟前拿出聖旨便念「皇上有旨,鄭王接旨。」

符太后撫著肚子慌忙跪了下來,房中的小慧聞訊慌忙攙著年幼的柴宗訓快步走至跟前並排跪了下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卧榻之下不容他人酣睡,現賜周太后符氏,廢帝鄭王自縊。欽此!」未等柴宗訓接旨,後面的軍士便已手纏白綾,奪步上前,勒住符太后與柴宗訓,要將其孤兒寡母縊死當場。

二人未及反抗,便已被縛住,頓時面色發紫,命懸一線。

千鈞一髮之際,倏地一聲,兩支飛鏢凌空擲來,直入眉心,正欲縊殺柴宗訓與符太后的軍士頓時倒地身亡。

宅牆之後數名黑衣人翻騰進來,在場的軍士大驚失色,而那幾個黑衣人蒙著面,個個身懷絕技,三下五除二如同砍瓜切菜般將眼前的軍士逐個擊殺。唯有那個帶頭宣讀聖旨的校尉還有兩下子,抽出單手,以寡敵眾。

正在此時又一名蒙面黑衣人從牆外凌空躍騰而至,奔至那校尉跟前驟起一個飛腿將其掃在地上。那校尉一個踉蹌,單手一撐,立穩身法,回砍反擊,身形雖快,但手中之刀已被一物擊至脫手了。

而此時那校尉也已瞠目結舌,不再作反抗之狀。但見後來趕至的那名黑衣人,將手中兵器如舞樂一般在雙手間揮甩疊繞,驚起倏倏風聲不絕於耳,煞是好看。

有道是:

擎握盤龍人間道,

捕風絕影戰氣豪。

神功一展天下曉,

名傳數代至今朝。

不錯,來者手握的正是盤龍棍。而那校尉眼見如此,終於閉上了驚訝的大嘴,撿起落在一旁的單刀,手一橫,當場自盡。

「門外伺候!」蒙面人盯著地上的柴宗訓與符太后,踱步向前。眾黑衣人隨即上前將侍女小慧拉出宅院,合上宅門,立於府外。

且看那蒙面人緩緩靠近柴宗訓,符太后將柴宗訓緊緊摟在懷中,但看他二人顫顫發抖,如臨死神。

正在二人,膽戰心驚之時,蒙面人將手中的盤龍棍緊緊攥握,雙膝一屈,登時跪倒在地。大出二人之所料。

緩緩揭開面上黑布。嚇!符太后簡直難以置信,懷疑自己的雙眼。此時跪在他倆眼前的正是宋太祖,趙匡胤!

「匡胤來遲矣!」太祖皇帝趙匡胤眼眶濕潤,嘴角微顫,隨即放下手中的盤龍棍,嘆道:「匡胤一介武夫生於亂世,奔命與嘯馬之前,舔血於亂軍之間,然將軍百戰死,士卒十年歸。但蒙先帝提攜,得立犬馬之微功,積成點檢之薄名。但恨,未能報效知遇之恩,君上卻已中道崩殂。匡胤本該盡畢生之力,輔少主成先帝未酬之壯志。卻未料國政之危臨,為免舉國動亂導後晉亡國之重演,故犯天下之大不韙。今事已至此,悔之晚矣。」說罷伏地叩首。

符太后驚訝異常,不知何言以對,亦不知禍福。

「匡胤深知,此地已成是非。業已備下車馬、盤纏、戶籍名冊供主等隱於世外,請主上周全!」說罷又是一拜。

言盡於此,符太后才心有所安。看來趙匡胤真乃忠義之人,絕無加害之意,心中亦篤定方才必乃趙光義假傳聖旨之舉。

「匡胤非真命天子,亦知雖為九五,然亦有無奈之事,更深知愧於柴氏,故特奉上丹書鐵卷,持此卷可保宋廷無害,周全主公。鐵卷之內熔有上古寒鐵,上有匡胤親刻詔命。」邊說邊從懷中取出一物呈於符太后。「太後身懷先帝之遺脈可見周室天命未絕,待少主成人,匡胤整國安民,天下平定之時,必詔諭四海還政於柴氏,並自絕於先帝靈前以謝往昔之罪。主公亦可持此卷內詔命,復辟於朝。」言盡又是一拜。

有道是:

奪主篡位非本意,

更朝換代旁人計。

帝王亦有難全事,

獻卷三拜後人敬。

趙匡胤忠義之心,天地動容。乃卻不知其弟趙光義陰險狡詐,心狠手毒。更不知此時符太后腹中胎兒並非周世宗之遺脈,乃是趙光義這個卑鄙小人的孽種。嗟乎,實乃感嘆世事難料也。

話說這趙匡胤打點完一切,將符太后等送出城外,安頓在一絕密之處,過著尋常人的生活。趙光義曾派人四處尋找他們的蹤跡,皆未果。

一日復一日,這時光轉眼間已過去了二十年。此時趙匡胤已死了四年之久,而並非如他先前所說在周世宗靈前自刎謝罪,而是暴斃而亡。而周世宗的後人也並非如趙匡胤之前所安排的取出丹書鐵卷中的詔命繼位復辟,因為自從他們歸隱之後才發現人生最幸福之事無非是做一名尋常百姓而已,昔日的爾虞我詐,刀光劍影都似已遠去,不復再來。至於符太后則在歸隱后不到半年,因難產而死,死前誕下一子,卻不知此人現身在何處。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柴宗訓與符太后也已逐漸被人所淡忘。

且說這宋太祖駕崩之後,繼承他皇位之人卻非其嫡系子孫,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即位之後,改名為趙炅,改元太平興國,是為宋太宗。

大街上噼里啪啦鞭炮聲不斷,人群攢動,煞是熱鬧。寇府門下張燈結綵,紅布高掛。

有一少年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穿擠。原來新科放榜,華州中了一名進士,現正騎著白馬榮歸故里,遊街慶賀。

「讓一下、讓一下、借過、借過。」但見在人群中穿擠的那位少年,笑容滿面,興奮不已。

此時慶賀的人群已簇擁著新科進士來到跟前。「哥!」少年從人群中擠了出來。「哥,我在這裡啊!」揮著手跑了過來。

且說此新科進士為何許人也,此人名為寇準,乃華州第一才子。這寇家在華州乃書香門第,昔日寇準之父寇相在五代後晉之時便中過進士,現在兒子年才十八,又中進士,真是文曲之家,為世人所傳頌。

而剛才那位少年則是寇準的胞弟寇未明。「大哥!我就知道你一定高中!要不怎麼是我大哥呢!」

「又是偷跑出來的吧,你個小子,走,回家去。」寇準下馬,搭著寇未明的肩往府中走去。

但說這寇未明與寇準為同胞兄弟,可寇母在半夜臨盆產下寇準之後,卻無力再生下寇未明,直到熬至黎明時分才勉強將其誕下。在當地有個傳言,但凡在天微未亮之時出生的孩子,將來必成大器。故其父為其取名為未明。

不過現下卻並非如同傳言所說,寇未明雖與寇準為一胎同胞,但此二人卻相差甚遠,寇準聰明好學,虛心受教,而寇未明則頑劣不堪,教而不化,又因其父寇相早亡,更加不學無術,流入市井。直至兩年前,寇未明在賭場里出老千形跡敗露險些被毆打致死,所幸遇到正下山辦事的華山派大弟子僧基,虧得僧基出手相救才拉回寇未明這條小命。這華州城正是位於華山腳下,而此時寇未明也已拜入了華山派門下。

這華山派乃是江湖武林中由來已久的名門正派,掌門無暇子年已逾七旬,是江湖中資格最老,最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輩之一。只可惜因他脾氣古怪,鮮於插手江湖紛爭,又早已避世,不在武林中露面,所以江湖中皆聞其名,不過但凡見過他的人,除了大齡一點的武林前輩之外屈指可數。

無瑕子只收過兩名弟子,都是由他從小養大的,之後便再無其他門人了。而兩年前卻又收了個關門弟子,寇未明如此頑劣又怎會被性情古怪的無瑕子收歸門下呢?

且說兩年前,寇未明在賭坊出千騙錢被發現,被拖到大街上群毆,幸好僧基及時出手相救,免於大難。而寇未明是個市井混混不僅不對救命恩人有所感激,而且還盯上了僧基的錢袋,僧基此時正在追查華山叛逆,玄冥子的下落,這玄冥子乃是昔日無瑕子的師弟,十八年前叛出師門加入天龍教,善於使詐用毒。

寇未明則哄騙僧基,說見過玄冥子這樣一個人,將僧基哄入一酒家,而那酒家則是寇未明的一群狐朋狗友開的,準備在僧基的酒里下了蒙汗藥想要劫財。未料僧基行走江湖多年,酒未入口便已覺不對,提醒寇未明酒有問題,而寇未明怕被僧基起疑便將自己碗中的酒喝了一口,而酒剛下肚,便頓時渾身發紫,昏倒當場。

與酒店的小二戰戰兢兢地遞上一張字條后,突然七竅冒血而死。字條乃玄冥子所留,字意乃是想看看無瑕子有無本事解得了他所最新研製的紫金蟾蜍散。

寇未明被僧基抱回華山,而在華山療毒的日子裡,寇未明從僧基練武的過程中覺醒,似乎有所頓悟,便想拜入華山,而當無瑕子問其原由時卻果斷回答「心之所向,非武不學,非華山不拜,非前輩不師。」

無瑕子竟將其扶起「白紙一張,可教也。」就這樣寇未明成了無瑕子的關門弟子。而因為寇未明的家就在華山腳下的華州城內,所以經常借故溜回家中與母親團聚。這次胞兄高中進士榮歸故里,自然又再次溜跑出來,回家與兄母團聚。

且說寇未明與寇準兄弟二人回家拜過亡父靈牌,吃了團圓飯,各自照應一番后。寇未明便趁太陽沒落山,別過兄母,起身返回華山。

寇未明一路小跑,但說這華山雖為險峻,但一路上的景色在夕陽與晚霞的照映之下卻顯得煞是好看。

有道是:

群峰繞薄霧,

晚霞照秋暮。

澗風吹又止,

掠動千層木。

孤亭蹊徑下,

獨行華山路。

腳步驚飛禽,

小跑入幽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丹書鐵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丹書鐵卷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話 新丁出世轉眼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