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楊延和(二)

第531章 楊延和(二)

給事中、御史們遞上奏章檢舉了王瓊的罪證,王瓊被投入京城的大牢中。王瓊於窘迫之下上書攻擊楊廷和,來為自己開脫。法司用奸黨的條例判王瓊死刑,王瓊極力為自己辯護,得以減免罪過,充軍邊疆。有人懷疑法司斷案得到過楊廷和的示意。正好石珤以禮部尚書的名義掌詹事府事務,即將改任吏部尚書,楊廷和又奏請朱厚熜改派他掌管詹事司的誥敕。有人因此說楊廷和太獨斷了。

然而楊廷和認為朱厚熜雖然年輕,但天性靈明,所以他自信可以輔佐朱厚熜致天下於太平,因而事事都有所勸諫。錢寧、江彬雖然被殺,但張銳、張忠、於經、許泰等的官司久不能決。楊廷和等人說:"不殺了這些人,國家的法律就不算正大,天下的公道就不算彰明,祖廟的神靈不安,百姓的心裡不服,禍亂的根源還算未除,太平政治就不會實現。"朱厚熜於是命令抄沒了他們的家產。楊廷和又上書請朱厚熜嚴肅對待上天的告誡,遵循祖上的家訓,弘揚孝道,善保身體,教育人民知理行義,自己也要勤於學問,謹慎地發號施令,嚴明地推行賞罰,任用人要專一,不好聽的勸告也要聽,親近好人,節約財用。其中言語大多正直、切實,朱厚熜都優

在此之前,朱厚照駕崩,楊廷和起草遺詔,說父王孝宗敬皇帝親弟弟興獻王的大兒子朱厚熜,按照輩份、排行應該立為皇帝。按照中兄終弟及的條例,在宗廟裡祭告祖宗,向慈壽皇太后告請之後,可迎接他來即皇帝位。既而讓禮官奏上登基即位的禮儀程式,請新皇帝由東安門進入文華殿小住。次日,百官數次遞上勸進表,等新皇帝答應后,再選擇吉日即位。勸進表文字都按照皇子繼位的慣例。朱厚熜看了禮部的奏章,說:"遺詔讓我即皇帝位,沒有讓我做皇子嘛。"等到了京師,停在城外不進去。楊廷和堅決請求按禮部擬定的儀式辦,朱厚熜不聽,竟到行殿中接受了勸進表,由大明門直入京城裡邊,拜見了已逝皇帝的神前案幾,中午就即了帝位。詔書草稿中說到"接受皇兄的遺詔入宮供奉宗廟"。朱厚熜猶豫許久,才表示"可以"。過了三天,派遣官員前去迎接朱厚熜的母親興獻王妃。沒多少天,讓禮官討論興獻王神主的稱號。楊廷和拿出漢代定陶王、宋代濮王的故事遞給禮部尚書毛澄說:"這是足夠的根據了。應該讓皇上尊稱孝宗為皇考,稱興獻王為皇叔考興國大王,母妃為皇叔母興國太妃,自稱侄皇帝。另外改立益王的第二個兒子崇仁王為興王,供奉獻王的祭祀。對此有不同意見的人就是奸臣邪佞,應當殺掉。"進士張璁與侍郎王瓚說,朱厚熜入繼的是皇帝位,不是做了別人的後裔。王瓚含蓄地提到這一點,楊廷和怕他干擾了討論,就把他改派到南京任職。五月,毛澄綜合大臣們的意見做出決議,和楊廷和所說一樣。朱厚熜不悅。但是每次召見楊廷和時還是從容自得地賜茶慰問,想改定獻王的尊號,楊廷和最終不肯順著朱厚熜的想法來。朱厚熜於是下達指示讓大臣們再次討論。楊廷和與蔣冕、毛紀一起上書說:"前代過繼的君主尊崇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合乎典禮,只有宋儒程頤的,表達了最正確的道理,可以作為千秋萬世的師法。至於興獻王的祭祀,雖有崇仁王主持,以後生了皇子,還是把第二個皇子作為興獻王的後人,再改封崇仁王為親王。這樣,無論天理還是人情,兩全其美,沒一頭有缺憾。"朱厚熜更加不悅,讓他們從古籍中廣泛考證,一定求得至當才是。楊廷和與蔣冕、毛紀又說:"三代以前的聖人莫過於舜,沒聽說過他怎麼尊崇自己的生身父親瞽瞍。三代以後的賢君莫過於漢光武,也沒聽說過他尊崇他的親生父南頓君為皇帝。希望皇上向舜帝、光武帝學習,那麼陛下的品德就不會有玷瑕,陛下的孝心也可以光大於天下了。"毛澄等人也再三上奏,堅持原來的決議。朱厚熜將這些奏章留中不下。

「楊延和此人著實不錯。」劉辯感嘆道。

七月,張璁上書說應當是繼承王位,而不是過繼給人當後裔。朱厚熜讓司禮太監拿了張璁的奏章給楊廷和看,說這種議論既遵守祖訓,又依據古禮,應該聽取。楊廷和說:"秀才怎麼知道國家的重大事務。"又將奏章送回宮中去。不久,朱厚熜到文華殿召見楊廷和與蔣冕、毛紀,給他們一個親筆指示,要他們尊崇自己的親生父母為皇帝、皇后。楊廷和回家後上書說:"說:在前為君的就是父母,親生父母應稱為伯父母或叔父母。不僅喪服等次要降格,稱號也應有不同。臣不敢阿諛奉承,順著聖旨辦。"又密封歸還了朱厚熜的手詔。朝臣們也都堅持原先的決議,朱厚熜就是不聽。

等到九月份,興獻王妃到了京城,朱厚熜親自確定儀式,由中門入城,訪問祖廟,又再次說明想尊稱興獻帝、後為皇帝、皇后。楊廷和說:"漢宣帝繼承漢昭帝即位后,加史皇孫、王夫人謚號為悼考、悼后;光武帝往上承繼漢元帝的統緒,巨鹿、南頓君以上立廟於章陵,都沒有追加尊號。現在如果追加興獻王、母妃的尊號為皇帝、皇后,與孝廟、慈壽並列,就是忘記了先皇帝而看重親生父母,採用私人間的情感而放棄國家的大義。我們這些大臣對此無法推卸責任。"就此自請罷免官職。大臣諫諍的有一百多人。朱厚熜迫不得已,於是在嘉靖元年下詔,稱孝宗為皇考、慈壽皇太後為聖母,興獻帝、後為本生父母,不稱為皇帝、皇后。

在這段時間裡,楊廷和先後四次把朱厚熜的親筆批示密封退回,堅持自己的意見,上了近三十篇奏章,朱厚熜常常憤憤不平。他身邊的親近人物因而得以批評說楊廷和放肆,失掉做臣子的禮儀。諫官史道、曹嘉於是交互劾奏朱厚熜的罪過。朱厚熜為此將史道、曹嘉稍作貶謫,以穩住楊廷和,但是心中已對他不再像之前敬重。不久后,評定輔立新君的功績,朱厚熜封楊廷和與蔣冕、毛紀為伯爵,每年俸祿一千石,楊廷和堅決謝絕。朱厚熜改為蔭封其家世襲錦衣衛指揮使,又推辭不受。朱厚熜認為封賞太輕,改加為蔭封四品京官世襲,楊廷和又推辭。適逢復職滿了四年,就破例加封他為太傅,他又四次辭讓,才算作罷。朱厚熜還特地頒發誥敕對他予以表彰,並在禮部為他賜酒宴一次,九卿都參加作陪。

朱厚熜很喜歡請僧、道設齋壇祈禱。楊廷和極力勸說,引用梁武帝、宋徽宗的事例來做論說。朱厚熜優旨採納。當時江南欠收,宦官又請求派人到那裡督辦織造。工部及給事中、御史提出諫勸,朱厚熜不聽,催促內閣為此起草命令。楊廷和等人不接受命令,並且極力說江南百姓貧困,財富枯竭,請不要派遣宦官前去。朱厚熜這下催得更急,並告誡楊廷和不要執拗、干擾這件事。楊廷和竭力爭辯說:"我們幾個人同滿朝大臣、諫官說的話陛下不聽,卻願意聽二三個邪佞的話,陛下能跟這二三個小人一起治理祖宗打下的天下嗎?況且陛下以為織造是歷朝的舊例,不知道洪武以來哪有這舊例,只不過創始於成化、弘治年間罷了。憲宗、孝宗愛護人民、節約財用的好政策不少,陛下不去採用,偏偏仿效這不好的措施,這是為什麼?陛下即位的詔書,把宦官僥倖的門路堵塞得差不多沒有了,天下人正在傳誦陛下的美德,現在忽然出現此事,怎麼能向天下人取信呢?"他進而請追究擬寫聖旨的是什麼人,懷疑有人假借御批的名義偷偷地推行他的個人主張。朱厚熜為此道歉說自己不仔細,讓他們告誡所派宦官不要放肆便好。這件事最終還是沒能制止。

楊廷和過去曾屢次上書請求退休,後來就更加堅決了。又因為興獻帝稱考不稱考一事與朱厚熜的主張不一致,奏章中露出不平之氣。嘉靖三年正月,朱厚熜聽任他離去。批評他因為言語的不同錯怪君上,不合做大臣的道理。不過仍然賜他加蓋玉璽的書券,按照常例供給他車馬、錢糧、護衛人員,重申以前蔭封一子錦衣衛指揮使的任命。給事中、御史請求挽留楊廷和,朱厚熜都不予答覆。楊廷和離開后,才開始討論稱孝宗為皇伯考。此時,楊廷和的兒子、翰林修撰楊慎率領眾大臣爬在左順門外哭爭,被打了一頓大杖,貶往雲南。過後王邦奇誣衊楊廷和和他的二兒子、兵部主事楊惇,女婿、修撰金承勛,同鄉、侍讀葉桂章與彭澤的弟弟彭沖相互勾結、請託,他們全被抓進詔獄中,經審訊沒有根據,才被釋放。

嘉靖七年,朱厚熜重定議禮諸臣之罪,楊廷和被定為罪魁。朱厚熜降敕稱楊廷和"為罪之魁,以定策國老自居,門生天子視朕",將其削職為民。嘉靖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楊廷和病故於新都,享年七十一歲,以平民禮下葬。

很多年後,朱厚熜問當時的大學士李時太倉里積蓄有多少,李時回答說:"可以支付幾年。這是由於陛下初年即位詔書裁減多餘人員換來的。"朱厚熜感慨地說:"這是楊廷和的功勞,是不能抹殺的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召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召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531章 楊延和(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