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60
等到大郎抓周后,能夠撒開立春的攙扶自己走上幾步的時候,朝廷開始陸續收到好消息。
首先是遼東經略熊廷弼傳回來的。經過幾年的拉網式搜查,建奴在二十人以上的部落都不存在,奴兒干都司復立。
定國公世子和張之枺也也分別傳回來了好消息。
朱由校輕撫朝鮮過來的消息,會心的笑容浮到臉上。果然俗語的老大憨、老二奸、世上沒有好老三,是一點都沒總結錯。
張之枺領著的那一支禁軍隊伍,一路憑藉火炮的威力攻城掠寨,將李氏王族所有人坑殺后,直接把其他的朝鮮人往最南端趕。
定國公世子不同意他的做法,倆人為此鬧翻。熊廷弼在周永春的勸說下,讓定國公世子率領所有除張之枺那三萬禁軍外的所有遼東將士向西進軍,已經將遼東西邊與韃靼的邊界推到太/祖定朝的疆域。
崔景榮看著天子的臉色就知道天子認同張之枺的做法。他只在心裡嘆息了一下,就丟開對朝鮮的同情。從天子否決派官員去朝鮮說服李氏王族的提議后,在崔景榮就知道天子收拾完建奴,肯定不會輕饒投降建奴的朝鮮人。但他沒料到張之枺會做得那麼狠,將李氏王族全部坑殺了。
果然張之枺能封侯有他獨到之處。自己文臣出身的人,哪怕在兵部這麼些年,還是不能做到張之枺這樣的程度。
「陛下,這是在朝鮮那邊的禁軍要朝廷提供的軍需。」
朱由校仔細看了以後說:「先送上一半。朝鮮已經無反抗之力,定國公世子那邊卻不能缺了火力支持。李卿,陝西那邊的移民,這回就直接送去朝鮮四郡。」
戶部李尚書點頭應了。「臣會令陝西加快遷徙百姓的速度。盡量讓百姓在秋天來臨前在四郡安頓下來。」
李起元從到了戶部做尚書以後,很快在幾位老臣的傳、幫、帶之下,明白了天子的目的。他很快進入角色,擔負起戶部尚書的責任,積極領導戶部的所有官員,配合天子將陝西行都司恢復秦漢森林遍地行動。
他認同天子所言的黃河泥沙就是因為陝西墾殖過度。為此,他還上本建議陝西停止養殖山羊。
山羊與綿陽不同,山羊吃草的時候,會把草根都翻出來咀嚼的。往往是養山羊多的地方,即便有很多雜草叢生的山崗,在幾年之後也會變成光禿禿的、寸草不生之地。春風刮起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是滿臉滿頭的塵土,這般的狼狽模樣,在陝西做總督的那幾年,他見的太多了。
若陝西行都司能少了墾殖的百姓,朝廷也不用在中下游每年幾十萬地投到治理黃河中。
「禍根就是鹽商。」
李起元一針見血指出陝西水土流失的關鍵。
「原本在陝西沒有那麼多的百姓,都是鹽商從各地招募過去的。當初朝廷所施行的開中法,鹽商送糧到陝西三邊換去鹽引,結果鹽商引來大批的百姓到三邊墾種。
春天墾荒破壞了水土,冬天又要燒木柴取暖。鹽商倒是省了運糧的銀子,害得陝甘寧水土流失,朝廷應追究鹽商的責任。」
這幾年陝西不停地往外移民、減少當地種田的百姓。李起元在陝甘寧的總督任期里,並不認同朝廷的說法是為了減少黃河中上游攜帶的泥沙,他認為朝廷移陝西百姓去遼東,是為了佔住遼東這塊土地。畢竟遼東苦寒之地,陝西的百姓遷徙過去,總比湖廣百姓過去適應的好。
等他到了戶部做尚書以後,翻看天啟元年這幾年的各方面資料,一扇新的大門在他眼前打開:原來黃河的泥沙是這樣來的,原來黃河的治理應該從源頭減少泥沙。
尤其是去年那樣的降雨量,他早就在準備賑災的物質了,結果黃河流域無事,淮河流域基本算是無事。
然後李起元與徐光啟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黃克纘看著李起元比自己升堂還義憤填膺的態度,忙安撫他說:「鹽商這兩年出了不少銀子了。」
李起元不認同:「朝廷每年投去治河的銀子、賑災的銀子,少說有幾十萬兩,多的時候有兩百多萬兩。這兩百年累計下來是多少?還有在水災中死去的那些人命呢?」
這樣算起來,把大明的鹽商得都抄家了啊。
黃克纘再一次感覺到自己不適合做刑部尚書。
張問達與汪應蛟一起致仕后,現在的左都御史是何宗彥。他看熱鬧不嫌棄事大地攛掇:「邸報應該把李尚書的言論適當地透露出去。不管天子想不想與鹽商追究在三邊墾荒的損失,得讓鹽商知道他們賺的銀子里,有黃河遭災的百姓性命。」
周嘉謨老神在在地打瞌睡,黃克纘立即把刑部右侍郎趙秉忠扯過來。
「狀元郎,你與他們倆商議這事兒該怎麼辦?」
趙秉忠無奈,刑部左侍郎喬允升也七十多了,向天子遞交了幾次的辭呈,天子正在考慮適合的刑部侍郎人選。他雖然是狀元郎,但是對上前輩何宗彥、李起元,明顯不夠看啊。
幸好這時候天子到了,養心殿立即安靜了。
如今的小朝會就在養心殿,大朝會在文華殿。天子通常只在小朝會上與臣子們討論三到五件事。大朝會上則往往是公布一些朝廷大的舉措、或是就某一件事徵求臣子們的意見。並不要求當場能有結果。往往會給朝臣留出一定的時間上本。
真正做決定的事情,既不是在大朝會也不是小朝會,而是只有六部七卿和兩國公、三閣臣參與的小會。
趙秉忠不用面對戶部尚書和左都御史的詰責,立即退回到自己該站的位置。朱由校坐下后,各部老臣也在天子的「賜座」后領先坐下。
今天要討論的事情有三。
第一件是何宗彥提起的江西御史田珍疏陳限祿一法,建議以萬曆四十八年間給宗室的數目二十萬六千為標準,根據各府宗室人數的多寡重新制定標準,就以現在人數為準,日後子孫增多,也只能在原額內原支均支,戶部不再增加祿銀數量。
朱由校自然是沒什麼意見的。那些宗室只能吃喝,什麼利國利民的事情都不做,二十萬六千的銀子給他們,都嫌給多了么。但是群臣沒意見,這一條宗室限祿法順利通過。
第二件事情就比較大了。
葉向高提起朝廷昨日得了延安府的五百里進京急報,報延安府各地有零星的飛蝗出現。
畢自嚴立即站起來說:「陛下,飛蝗一旦成災赤地千里。朝廷應該立即採取措施。」
劉一燝接著畢自嚴的話說:「昨天接到急報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陛下帶領我們幾位商議后,立即回復了延安府,並指令榆林衛將士協助延安府滅殺飛蝗。」
「我們給榆林衛和延安府建議的方法有三:一個是舉篝火,夜晚期間飛蝗習性會撲火。這個方法只對能飛起來的蝗蟲有用。第二個方法就是器具扑打,或是網袋兜攬。第三就是開溝陷殺法。」
韓爌在劉一燝後面補充。這都是非常古老和傳統的滅蝗蟲的方法了,也是經過驗證有效的方法。對在座這些人來說,是不需要再做更詳細的解釋的。
朱由校見臣子們都理解了,然後就開口說話了。
「朕的意思是主動放棄延安府今年的守成,在延安府的周邊製造隔離帶,主動用篝火法每天晚上滅飛蝗。不然飛到臨近慶陽府、平陽府,會造成蝗災的蔓延和擴大,損失則會更多。」
這種斷臂求生的法子,針對蝗災是最有效的。
「如果眾卿都沒有意見的話,延安府今年免稅。按顆粒無收給與賑濟。從救急的賑災款出銀子。」
見臣子們沒有反對的聲音,朱由校轉向何宗彥。
「何卿,你們都察院再增派御史去陝西道延安府,一定要把蝗災控制在延安府內。要穩定百姓,朝廷救災的糧食也該跟著做好準備。你們戶部的意見看看從哪裡出合適。」
李起元才從山西回來,他立即站起來說:「陛下,臣請旨去陝西處理蝗災。」
周嘉謨替天子拒絕道:「李尚書,你現在不是總督進京敘職。你是戶部尚書了。」
李起元訕訕坐下,朱由校安撫他道:「李卿莫急,寧夏衛和榆林衛這幾年的收穫頗豐,不會使延安府的百姓遭受饑饉。」
畢自嚴站起來提議:「榆林衛離延安府最近,就先從榆林衛出糧。江蘇、河南去年沒有遭水災,兩省的太平倉也得以補充部分,再運往榆林衛就是了。」
朱由校點頭,開始議第三件事情。
「安南的戰事進展順遂。朕想把兩廣的百姓往安南遷徙,你們怎麼看?」
※※※※※※※※※※※※※※※※※※※※
歷史上延安府的蝗災,導致陝西接下去的發生了蝗災后的旱災,然後農民起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