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65

木匠皇帝165

番外二

葉向高(1559)雖比公鼐小了一歲,但他的性格與耿直個性的公鼐,是完全不同的兩類性格的人。比起公鼐的童年幸福、少年得志、而後科舉蹉跎、嫉惡如仇、到四十四歲才進士及第,葉向高是反過來的。

葉向高祖籍在福建。他的母親在懷他的時候,正是牛田倭寇最猖獗時期。為逃避倭寇,親娘不得不在路旁的一個破廁所里生下他。幼年時期的葉向高跟隨家人四處避難,過著顛沛流離、食不果腹的困苦生活,曾多次陷入絕境,幸而命大才得以存活。

直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繼光平定了福建的倭寇以後,葉向高一家才得以返鄉。

葉向高的舉業很順利,他在萬曆十一年(1583)癸未科二甲第十二名。同科狀元是朱國祚,方從哲是二甲第三十名。他們癸未這一科出了不少能人,不僅在萬曆朝,更是在天啟朝的初年間,成為備受矚目的一科。

六部七卿中,位居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的第二十二名崔景榮,最早被天啟帝信賴。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做了十幾年。其次是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的第四十一名是張問達,也獲得了天啟帝的信任。而狀元朱國祚更是被天子另眼看待,甚至說是青眼有加、額外關照。

唯獨自己葉向高——

只要想起在泰昌年間初返朝廷受到的冷遇,葉向高心裡總是會泛起苦澀。那會讓他想起初初踏入仕途的青年時期。

一路從庶吉士開始,編修、南京國子監司業、左中允,春風得意,仕途順遂。在萬曆二十六年就升為左庶子,充任皇長子的侍班官,成為同科進士中的領跑者。但是卻因為翌年(1599)的上疏罷礦稅、請撤礦監,被內閣大學士沈一貫排擠出京去留都任事。

雖是留都的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也是同年中第一個登上三品官階的人。

但是後來因為妖書案興事,自己寫信給內閣大學士沈一貫,極力規勸其將妖書案一事徹查清楚,莫給小人偷窺國本。卻因此觸犯了沈一貫,被閑置在留都九年。

直到萬曆三十五年,才升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自己還是萬曆十一年進士同科中的第一人,四十歲的閣臣、首輔。

及至做了內閣大臣,才明白政事處理起來的艱辛。因著朱賡、于慎行的先後去世(1608年),李廷機閉門不理政務,自己不得不獨自承擔起處理所有朝政的重任。

內里的辛苦和艱難只有自己知道:那個解不開的死結,一根繩子上代表的是與朝臣較勁、想立鄭貴妃之子為太子的皇帝,另一根繩子是代表堅決要天子遵循祖訓,不能廢長立幼的朝臣。

兩方較勁之下,誰都不肯退讓。

葉向高明白科舉出身的同僚,若是退讓一步,等待所有士人的便是無底的深淵。

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天子,更是拿不上朝作為要挾。朝廷大事無人關心過問,重要位置缺少合適的官員,自己即便報上去了,天子也不用印批准。朝臣們結成各種幫派,開始彼此攻訐。烏煙瘴氣的朝廷,讓人灰心喪氣又不得不勉力去調節朝臣對天子的怨望、安慰天子脆弱的非此即彼的稚童較勁心理。

天子表面對自己重視,可是往往上疏十條,能採納的不過兩三條。費心費力地周旋在帝王和朝臣之間,滿腔的報國建議都是紙上的空談

累,很累,非常累!

這樣的鬱悶感覺,在堅持到萬曆三十七年以後,便以慣例地在每年的春、秋兩季,誠懇地向萬曆帝提出致仕。

直到萬曆四十二年,連上六十二道奏疏后,終於獲得了天子的允准。同時命自己要推薦出適合的內閣首輔的人選。

百思千想、萬般斟酌后,推薦了各黨都能接受的同年方從哲。

還要費盡所有的心思讓萬曆帝接受他。

想起方從哲,葉向高不免會先升起些愧疚。方從哲那些年承擔的壓力,絲毫不比自己做「獨相」的時候小。自己初做閣臣的時候,建奴尚未成勢,雖是百般艱難,但也比方從哲內外交困要好太多了。

但之後又覺得驕傲。如果不是自己的舉薦,方從哲這輩子絕對做不了閣臣、最終也絕對不會有大學士的榮譽告老。要是沒有自己的幫助,方從哲也不會有太子太傅的名頭入墓。

但是若沒有方從哲在泰昌元年拉自己一把,想想那些被天子否決的、失去再度進入官場機會的能人、那些強悍的對手,葉向高不僅為自己慶幸,還對方從哲這個處理政事能力平庸的同年,充滿了發自內心的感謝。

那與方從哲結成聯盟的日子,真是此生最愜意最快活的啊!

為了給方從哲打理「遺禍」,不得不出面遊說朝廷重臣。每次回想起來,葉向高都為自己捏一把汗的同時,又想放聲為自己喝彩。

能說服鐵面無私的張問達從同年的角度考慮事情,能說動剛直不阿的崔景榮、老成謀國的周嘉謨、一心只有朝廷的黃克纘等,自己該是那時候入了天啟帝的眼,該是自己能夠很好地調動朝臣為一個目的行事,才有了後來的再度為首輔的榮耀吧。

好還是不好,真的說不清呢。

方從哲致仕,自己不得不打點起所有的精神,努力揣摩天子所思所想,努力跟上天子的征戰腳步,為天子處理可能來自朝廷的阻力。

殫精竭慮地從天子的角度考慮事情。連一向中允、持重的周嘉謨,都在背後說自己——肩膀上扛著的是天子的腦袋。

那又如何呢?

自己站穩了首輔的位置,也再度得到了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的頭銜,這也代表了自己可以拿著乾乾淨淨的銀子、都是天子給的俸祿,在致仕以後成為富家翁。

能做點兒修橋鋪路積陰德之事。

對了,還可以蔭一子為五品官。

想到天子破例恩蔭出仕的孫子,葉向高思緒萬千。多少二榜進士,終其一生也就是五品官。可是自己貢監出身的孫子,能聽從自己勸說,放棄他二十年、甚至此生也不能成功跨越的春闈門檻,選擇了恩蔭出仕,憑數術的優勢在戶部立住了根腳。

旋即成為戶部郭允厚和楊嗣昌器重的四品郎中。

蔭嫡長子為首選的五品官,變成了破格恩蔭嫡長孫出仕。葉向高覺得心口又如那日與長子葉成學陰陽相隔的那一天,鈍鈍地絞痛。絲毫沒有因為過去了三十年有減輕。

「子葬父,理之常,父葬子,能不傷?」

刻在長子墓志銘上的一字字都是錐心泣血的哀鳴,如巴山斷腸的猿啼,悲哀地在自己的心頭反覆回蕩。

汝習是多好的孩子啊。是自己做父親的虧待了他。在他降生的時候,自己忙著秋闈掙前程,都沒有好好地抱過他幾次。等他能夠滿地跑了,自己又要全力以赴春闈。只能將其留在家中,不能帶在身邊教導。以至那麼聰明的孩子,最後竟然厭倦舉業,靠恩蔭國子監出仕為尚寶司司丞。

汝習定是委屈的。他那樣人品正中的人,上孝父母、中潔自身、下束家人,在自己初為首輔的時候,沒有成為方從哲長子那樣的紈絝,反而能募集資金為家鄉修建龍首橋,完成父祖不能達成的心愿,卻因為恩蔭出仕被嘲諷,怎麼能不鬱結在心呢。

唉,致仕了,回鄉去龍首橋上多走幾趟;權當與兒子在攜手散步。到汝習主修的瑞雲塔多看幾眼,權當帶著兒子觀賞風光;那麼美麗的瑞雲塔,兒子卻沒見到它最後完工的美好。

也到峽江渡多走走吧。那也是兒子與自己造福百姓的見證。

修橋鋪路造福百姓,都是積德之事,可是汝習怎麼就沒得到善報呢?

自己要去長子墓前看看,要告訴他倉糧折色革除鹽哨已經成為定例,福清的百姓再不會為受到兵痞的敲詐勒索。

汝習,為父愧對你啊。

葉向高每看到天子把太子三兄弟帶在養心殿里長大,每次看到聰明的太子,日漸長成,對政事半解不解地懵懂發問,自己在解釋之餘瞥到天子關切的目光,過後都免不了再度想起長子。

致仕吧,致仕吧,看一次天子和三個皇子的父子互動,那就是再次翻開沒癒合的心頭重傷,那就是硬剝開猶自新鮮的痂皮,還是鮮血淋漓,還是痛徹心扉。

萬曆十一年還在朝的進士就剩自己一個了。自己的離開也標誌著癸未科的進士,徹底地告別了大明的朝堂。先是方從哲、然後是葉向高、再是朱國祚,怎麼也沒想到崔景榮會走到自己的前面。

他比自己小了十來歲呢。

果然是天子所言的過剛易折嗎?

葉向高把最後一點東西裝進了隨身的箱籠。回首看一眼屬於自己十幾年的書房,在心底和這間屋子告別,回去福清有芙蓉園、有豆區園。

至於獨留在京師、與人周旋酷肖自己的長孫,是不用自己擔心的。有楊景辰、周延儒還有范景文這三位閣老照顧他,有器重人才的天子在,他會過得很好很好。

想到自己扶起來的范景文,葉向高露出微笑。昔年他絕對會成為天子的左膀右臂、也會成為太子的左膀右臂。

※※※※※※※※※※※※※※※※※※※※

沒想到會有葉向高的番外吧

哈哈

*

葉成學,葉向高長子。

(轉網文)閩侯福清有民間順口溜曰:「狀元沒子翁正春,宰相無子葉相公」,古人無後為大,葉向高雖生有:葉成學、葉成敏、葉成昌三子,奈何長子葉成學生年36歲即歿,在重視嫡長子的封建時代,葉向高也被算去無子送終之類里。

(私以為編撰遮掩順口溜的人,是羨慕嫉妒葉向高二度為首輔呢。)

葉向高在長子葉成學的墓志銘里,寫有:「子葬父,理之常,父葬子,能不傷?」

葉向高的長子除了厭倦舉業,其他方面算得上是別人家的孩子了。

可惜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葉向高在多次上書請辭,終獲批准,理清首尾可以返鄉后,他日夜兼程在十二月初三日抵家。遺憾的是,葉成學卻於十二月初一日病故,父子無緣再見最後一面。

**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節官員。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宣府,前鋒直逼京師的奏報傳來,范景文茶飯不思,夙夜憂嘆。有大臣提出讓崇禎棄京南逃,以避鋒芒,對此,范景文堅決反對。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池失陷,起義軍擁入京師,包圍官宅府第。聞此訊,范景文急速趕到宮門。宮人說:"皇上已經出去。"又急速趕到朝房,賊寇已經堵塞道路。隨從的人請他換下服裝回家,范景文說:"皇上出去了,我怎麼能回家呢?"就在道旁的廟中草擬遺疏,又用大字寫道:"身為大臣,不能夠滅賊雪恥,死有餘恨。就到演象所拜辭闕墓,跳入雙塔寺旁的古井而死。

范景文死的時候,猶以為皇上已逃亡南方,殊不知皇帝已自縊身死。

他死後,贈太傅,謚號文貞。清朝賜予謚號文忠。

***

私以為崇禎去南京,南京六部齊全,建奴不比滅宋之金國,大明尚有翻身餘地。

范景文誤國誤崇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彼岸繁花[綜紅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彼岸繁花[綜紅樓]
上一章下一章

木匠皇帝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