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8 章

第 168 章

皇三子儉王趙儉,在貞文二十二年中秋節時,得了一個嫡子趙耘,再過個把月就虛四歲了。

趙耘與他母親儉王妃一樣,是個福氣深厚的,從小到大吃得好睡得好,宮裡和儉王府又都看重他,服侍得萬分盡心,愣是連小病都沒有得過一場。

去年正月里,儉王妃又被診出懷了身孕,因此貞文帝才派了儉王妃父親裘嚴正,去籌建西域商貿司,否則該是趙儉去的。

去年八月份時,儉王妃誕下了一個女兒,趙儉也是兒女雙全了。

一個受寵的皇子,有子嗣後代,尤其是能夠不斷地有,其中意義大不相同。

哪怕自『秘密立儲制『實施以來,皇帝漸漸地對待所有皇子都似乎一視同仁了,但趙儉也並未失寵,他身上又有許多實績在,朝中都知道趙儉依舊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

貞文二十四年冬,也即是去年冬天,皇帝得了一場風寒,連續一個月未能上早朝。

到這時,皇子們和朝臣們才陡然意識到,執掌權柄二十多年的皇帝,已經是五十知天命之年了,已經老了,也是會有病痛的,也在生老病死的輪迴之中……

於是消停了幾年的朝堂,再次暗潮洶湧。

不過趙儉到底是貞文帝幾乎親自教大的,心思手段光明大氣,那也就真是不陰毒狠辣。不過因有重生的些微先知優勢,加上他只是手段大氣,而不是不會耍手段,所以在暗潮洶湧中也沒有翻船。

然後時間就到了今年夏天,自入夏之後,緊挨著降下了四五場連綿大雨。

朝中一直密切關注著黃河和長江的水位,甚至後來戶部都已經在清點錢糧,準備賑災了。可最終,有些河段的水甚至都漫出河堤了,卻愣是沒有決堤!

幾場大雨降下時,朝堂君臣那是一起提心弔膽,生怕哪裡就傳來潰堤的壞消息!期間倒是數次傳來險情,但立即就被府縣官員用沙包水泥等,提前堵住了、或者臨時搶險堵住了。終於是沒有決堤。

事後,朝中有經驗的老臣,直言今夏的洪水比以往都要大,黃河一旦決堤,沿岸怕是要淹得不剩多少乾地,多次直呼萬幸,萬幸沒有決堤!否則到時賑災都無濟於事,大燕怕是要大傷元氣。

關於貞文二十五年的這場大洪水,終於沒有水淹百里、生靈塗炭,趙儉也非常高興。

趙儉終於確定,他上輩子活了一輩子,還是有意義的,至少知曉了這一場大洪水,幾年籌謀下來,終於救下了數萬百姓。

黃河、長江皆未潰堤,救大燕百姓於洪水,免了大燕傷及元氣的這十分功勞,各地府縣只佔兩分,監督籌建各地水泥局、嚴管治水的趙儉要佔五分,另外三分功勞,當歸試驗出水泥的黎池。

這是實績功勞,無法輕易抹掉的。

……

黎海拿著黎池的拜帖,登了儉王府的門。

趙儉恰好無事,就呆在府里沒有外出,聽了傳話說黎池的堂兄從羊城進京了,有事前來拜訪,趕緊讓人帶了進來。

趙儉在外院書房召見的黎海。

黎海曾跟在黎池身邊三四年,不止一次見過趙儉,因此他倒不至於多麼膽怯害怕,進書房后就畢恭畢敬地行禮問安。

「免禮,一旁坐下說話吧。」

黎海依言起身,並將堂弟寫給儉王殿下的信件,雙手遞上去,然後才回去坐下。

趙儉接過信,拆開看了起來。看完這一封信,對於南海商貿司的相關事情,以及此次黎海北上進京的目的也就知道了。

「和周已在信中說了,你此次上京來是運送土豆,一路可還無事?」這才第一年呢,土豆就已經出來了,果然黎池是個能幹人。

就是不知紅薯和『第六穀『玉米,什麼時候能傳進來……不過海關已開,想來是要不了多久的。

黎海恭敬地作答,「有畢指揮使指派的一名百戶小將軍,並帶著三十兵士一路護衛,路上平安無事,船上土豆也一個沒少。」

之後趙儉又與黎海閑聊片刻,就讓身邊小廝送他出府了。

「見過王爺。」諶青走進書房,「剛出去的是黎大人的堂兄黎四爺他來做甚麼?」在波濤暗涌之中,幕僚諶青出力不少,已是趙儉的心腹了。

黎池寫給趙儉的信,他到底沒拿出來給諶青看,「嗯,黎和周的四堂兄,是個機靈會辦事的人,跑商后從羊城上來的,來送功勞了。」

「從羊城北上的,想來是黎大人又有好東西送來了?」

今年春天時,兩廣官場上被清洗了一遍。布政使伍子勤被抄家流放,按察使孫關廉官降三級,調任遼東做了一個知府,就指揮使畢鋒武一人還官在原職,轄下羊城府及周邊府縣的官員,不少都被抄家罷官了。

理所當然的,加上抄的那些富商的家資,收穫也是巨大的,那可是出動了千餘兵士護衛的百萬之資啊!

聯繫到前幾年,黎池『護送『瀚海國特使回國歸京后,皇帝就將西北軍中徹查了一番,一時肅清了西北軍中貪污軍餉的風氣。因此,朝中已經有人暗地議論了,說黎和周所到之處,免不了查一批官員。

據說那滿滿一船的好東西,可是將宮中的布置擺設,都翻新了一個樣兒呢!這次黎和周讓他堂兄上京來,想必也是帶了好東西的。

趙儉想到那一船土豆,臉上的笑容都格外爽朗了,「是絕好的好東西!那可是能畝產三千斤的糧食,可不是好東西嗎?」

諶青是個文人謀士,農事方面並不太懂,但卻也知道稻麥畝產絕不超過千斤。若是有糧食能畝產三千斤,那真是好東西!也是大功勞了!

……

第二日,趙儉遞摺子進宮,將此事稟於了貞文帝。

趙儉午後出宮回了王府,立即又派人將黎海送來儉王府的一麻袋土豆,送進了宮去。一併送去的,還有黎池親筆寫的『土豆菜譜『。

第二日一早,宮中就到狀元府傳了口諭,言是七月二十五早朝時,命黎海代黎池進獻土豆。

得了『朝上獻糧『的口諭,黎海緊張局促不已,又跟著禮部派來的官員,萬分認真地學習進獻禮儀,這些都不必提。

此次進獻,重要的不是進獻之人,而是黎海獻上去的『土豆『。

因此,七月二十五這天早朝,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之下,黎海按照事先學習的進獻禮儀,將特意選出的個頭均勻、賣相優良的一筐土豆獻上去之後,皇帝只簡單問了兩句,就讓他退下出宮去了。

黎海代其堂弟黎池獻糧,與黎海來說是一件大事,以後說起來,他也是以一介平民之身,上過朝堂、見過皇帝的人了!

但於朝中君臣而言,這不過只是走個過場罷了。重要的是這土豆,土豆背後的人,以及功勞計算。

貞文帝已經親口嘗過奶香土豆泥、酸辣土豆絲、土豆燒雞、炕土豆……等多種土豆菜肴,毫無疑問,這土豆很好吃,而且抗餓。

這土豆能畝產三千斤,尋著這樣的東西的功勞,可想不會小。

「禮部左侍郎不是告老還鄉了?朕欲讓黎池兼任禮部左侍郎,當然等他回京之後,還要將各省的『錢糧預算制『都建立起來之後,再卸去戶部的公務。諸卿以為如何?」

禮部左侍郎,正三品官階。如今黎池身上正經官職是正五品戶部郎中,是貞文二十三年翰林院散館時授職的。

黎池的戶部郎中之職,才做了兩年而已,就已然是要升任正三品左侍郎之職了!

這官升得著實是快了些……但盤點一下黎池這兩年來做的事情:錢糧預算制,籌建南海商貿司,出力肅清兩廣官場(價值百萬兩白銀的銀錢珍寶),如今更有進獻畝產三千的土豆……

這樣想一想,朝臣們也還真是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最後內閣首輔周揚青,出列贊同了皇帝的話,「黎大人這兩年來兢兢業業,功勞亦是赫赫,兼任禮部左侍郎之職,實在是德位相配。」

朝臣們紛紛應和,同意了皇帝的提議。

不過,顯然皇帝認為黎池的功勞,並不止給一個禮部左侍郎之職。「朕還欲授黎池文淵閣大學士之銜,諸卿以為如何?」

皇帝此話一出,下方班列朝臣的心中,那是波濤洶湧,無法平靜!!!

大燕有以殿閣名入銜的慣例,有文華、保和、五英『三殿『,體仁、東閣、文淵『三閣『,稱某某殿大學士,某某閣大學士。

但是這『三殿三閣『中,文淵閣最為特殊,也最為權重。

文淵閣位於皇宮之中,前朝起初時,是選翰林院翰林官入職,隨侍皇帝左右,幫助皇帝處理繁多的政事。

不過發展到現在,文淵閣中大學士手中的權柄,已經大了不少。也不必值守閣中,皇帝有事商討詢問時,才召見進宮。

入文淵閣者,雖依舊必是翰林院出身,但一般翰林卻是不能入文淵閣的。一般情況下,能冠以『文淵閣大學士『之稱的官員,大多是一部尚書,正二品及以上官員。

只因為文淵閣,又被稱為內閣!

至今,黎池科舉出仕不過五年罷了,今年才二十三歲而已,卻就要入內閣了!

與黎池頗有些淵源的塗遠成塗御史,作為御史可『不以言獲罪『,收到大皇子趙義的小動作指示之後,出列奏稟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不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科舉出仕(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科舉出仕(士)
上一章下一章

第 168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