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關於家
家,永久不變的味道!
—汪擇
這裡是海州鎮下屬13個村莊距離最遠的康樂庄,也是汪擇的家所在地方。
性別男,
1996年出生在這個平凡的小村莊,
12年來生活的地方。
在這個夏天,即將步入中學的課堂。
汪擇的家在東壺山下。
為什麼叫東壺山?
在東邊?
還是想壺一樣的形狀?
其實都不是!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自然而然的就這麼叫了。
東壺山,是海州鎮周邊最高的山峰之一,
海州常年不下雪,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唯一可能看到雪的地方就是在海拔很高東壺山頂。
一直以來,
雪,是南方人最嚮往的場景,海州人也一樣,
冬季只有早晨的霜看起來像雪的樣子。
十幾年來,汪澤也沒見過海州落雪的樣子。
汪澤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算的上「雄心壯志」。
曾和同班幾位男生一起相伴,從早晨很早的時候出發,
沿著東壺山下往上,一路山上小路彎曲,
到了半山腰就開始沒有路,或者說小路都被比人還高的雜草藤蔓纏繞,
一路披荊斬棘,幾位少年花費了3個小時登上了他們家鄉最高的山峰之一。
小時候的大人常常說,
站在東壺山頂,就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在海州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一年到頭相聚次數可數的情況下,
思念的味道就像東壺山上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而看到外面的世界就像可以看到爸媽工作的地方一樣!
登上頂峰,
為了僅僅是心中的思念和牽挂!
少年們內心最忠誠的想法!
也是汪澤和他的小夥伴覺得做的很酷的一件事。
依山而住!
並不能做到靠山吃山,這是無奈的事,太多的山,普通的山。
除了山下開墾的稻田,就是小部分的竹林,絕大部分的樹木野草組成。
竹筍可以吃,竹子可以用來編織用具,還有什麼用呢?
剩下滿山的木材和野草用來平常燒火了。
對大人們來說,砍柴是日常必需的工作,
在用不起煤氣,還不知道電磁爐為何物的偏僻地方,
柴火,既不要經濟成本,又可以滿足一家人日常生活所需。
而孩子們,在愛吃愛玩的年紀,
山上的野果,每到成熟的季節就是他們欣喜若狂的時候。
山!
不僅是探索和冒險,
還是有時候意味著收穫好吃的野果。
鄉下人來說,
山,
似乎並沒有太多的經濟價值。
伴隨著他們一輩子的山,家門前的山,
更像一堵橫在他們心裡的牆,
阻擋了通往外面的世界,也擋住了他們的眼光。
有山,吃不了山!
生活吃飽的來源是人工辛勤種植的水稻。
種植的蔬菜,養的雞鴨,
只能夠得上溫飽,大魚大肉似乎只存在於過年的那幾天。
即使是雞鴨,養了一年的豬,也很多時候只能在過年時候奢侈幾頓。
種田無疑是農村人最辛苦的勞動!
靠務農賺錢,來取得經濟收入?
似乎只是天方夜譚!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農村!
生存是他們努力的目標。
汪擇的一家6口,
爺爺在很小的時候去世了,
依稀記得爺爺在年輕的時候是這個地方第一個去過海峽對面的人,
在那個特有的年代,算的上是第一批走出這個鄉村大山的人。
會做生意,有手藝,有膽子,一度成為村子乃至鎮上的有錢人的代表之一。
一次意外的因素,在外出回家的途中,被沒收了大部分財產,
此後,在爺爺走後,家中慢慢中落。
爺爺的三個兒子,雖然都上過學,讀過書,
特別是汪擇的父親,還是初中畢業,當時那個年代,在海州是屬於高學歷的人群的。
窮養兒,富養女!
在農村那時候,往往是富養兒,窮養女,
因為爺爺在時,家中算的上全村的富裕,富養了三個兒子,
加上自己在外闖蕩,奶奶教育的方式,
導致三個兒子好吃懶惰的性格,
家到父親這一代就徹底中落。
富不過三代的說法似乎得到了驗證。
奶奶有著很傳統的思想,或許是因為爺爺曾經的無所不能,
在教育子女方面確實做得不夠好,
也和當時的家庭地位有一定的關係吧。
兒不教,父之過!
父母一年到頭在外打工,就是為了維持這個家庭的生計。
辛苦,一年到頭在外打拚,往往只有夏季和過年回家一趟。
養育著如今的三個孩子,大姐最大,初中畢業不得已輟學外出打工,二姐在讀初二,小弟汪擇最小。
全家的經濟來源無疑來自外出打工的父母,和大部分海州人一樣,父母從事著建築相關的工作,
冬冷夏熱,嚴寒酷暑,汗水和巨大的體力勞動,惡劣的環境,
為了家,再苦再累也沒辦法。
家裡最大的開銷無疑就是其中兩個孩子讀書的費用了,
大姐上完初中輟學,一家3口人讀書,對於這個家庭還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當時只有上百元的學費,也無疑對這個家庭來說是手頭緊促。
總有人為了家庭付出,長姐為母,
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光中,家中最大的孩子往往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父母為了家庭外出打工,
初中畢業后,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三個孩子讀書,大姐為了二妹和小弟輟學外出打工,
奶奶在家裡操持家務。
生活的窘迫,是迫使家裡四處分散的重要因素,
經濟的困難,是留守兒童長年與父母分別的其中關鍵。
這就是少年的一家,平凡,普通,為了生活辛勞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