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三晉攻秦
齊湣王為了防備他國入侵,便在邊界線上種了上百畝樹木,儼然是一座森林,裡面布滿機關,遇到敵軍進攻時,就派提前訓練的士兵埋伏在樹林間進攻。這次出關時,魯謀特意請了一名守關吏員指引。
那吏員說:「西面邊疆線的森林是最大的,南北長七百里,東西寬三百里。有毒泉,陷馬坑,鐵蒺藜,樹上有木長槍。但凡敵軍進入林中無一存活,每隔一里都有一排梧桐樹,沿著梧桐樹往前走就不會有事。梧桐樹附近半里內沒有機關。」
「多謝足下指點,讓魯謀死裡逃生。足下若不棄,可否跟隨在下一起去往趙國?」
「將軍哪裡話,如今是亂世,跟著誰都一樣。為將軍道破了齊國邊疆機關,就算回去齊國,也是死路一條。現在就算將軍不要我,也要死心塌地跟著將軍。看得出來,將軍是一位重情義的人,跟著將軍不會吃虧的。」
魯謀感激地下拜,吏員扶起道:「將軍不必下拜,快請起。將隊伍分成六路縱隊,前後不要掉隊,沿著梧桐樹一直往前,雖說沒有機關,也要防止豺狼虎豹。」
按照吏員的吩咐,三百騎兵排成六路縱隊,十二名士兵簇擁著馬車,保護著情玉。行走在鳥雀亂飛的森林間。
在邊界森林中走了大概三四天時間。夜裡,士兵射來獐兔,搭起帳篷,架起鐵架烤肉充饑。白天沿著梧桐樹繼續前行,出了林子,眼前豁然開朗。蔚藍的天空上漂浮著幾朵白雲,太陽當空照下,士兵額頭上的汗水從頭盔縫隙里不斷滲出,戰馬噴著鼻子無精打采地馱著打盹的拿戈士兵。
大家口渴難忍,步履維艱,朝著一望無際的平原上往北行進。走了七八里路后,終於看見一池綠水,人騎著馬衝進水中,喝足后便大叫著戲水,洗澡。魯謀命士兵拿著銅盆到池水邊上打來沒有被人馬污染的清水,給情玉解渴。
由於烈日當空,曬得銅馬車發燙,坐在裡面就像在冬季的木炭火爐中一般。情玉滿頭大汗,臉上的胭脂被汗水沖成幾道溝壑,看上去卻依舊美麗動人。她下了馬車,士兵早拿來條凳放在一棵參天大榆樹下面,情玉坐到凳子上。
魯謀把泉水接給她,美美得喝了兩大口,火熱的體內流下清涼的泉水,母親肚內悶熱的孩子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士兵從馬車裡拿出此前在農戶家討到的一把竹子蒲扇,給情玉扇著。
池水裡的士兵給馬洗了澡,便把盔甲脫下,拿掉頭盔放到岸邊,武器靠在樹上。跳下水洗澡,太陽已經曬得池水有了溫度,上百名士兵在水裡游來游去。樹梢鳥雀驚得群飛。
這時,一隊人馬朝著池水方向奔來。領頭的將領手拿馬鞭,勒住馬韁繩,指著池水裡的士兵厲聲喝道:「你等是什麼人?如此大膽,竟在城外王上的飲馬池中嬉鬧。」
魯謀抬頭一看,是五十多名穿鎧甲的騎兵。趕緊上前拱手說道:「將爺,在下是從齊國來投奔趙王的,水裡洗澡的是在下士兵。」
那將領聽了這話,立即下馬上前施禮道:「我王上禮賢下士,招納天下士子。將軍能遠道而來,是趙國之榮幸。」
水裡士兵紛紛上岸,穿了鎧甲,戴好帽盔,排成整體的隊伍。趙國將領一見,喜出望外,說道:「將軍的這些士兵一看都是能征善戰的精騎,在下是出城巡視,順便到這裡飲馬。這是城外趙王的飲馬池,一般是不允許人在岸邊釣魚,更不能下去洗澡。」
「將軍恕罪!」魯謀拱手施禮道。
「不知者無罪,像這樣的飲馬池,城內城外不下一百個。」
「如此多!」魯謀驚訝得脫口而出。
「呵呵!將軍有所不知,趙王胡服騎射,從北地買來大量的馬匹。如今天下諸侯國中,唯有趙國的戰馬最多。這飲馬池自然也就多了。」
「哦!趙王是在訓練騎兵?」
「不錯!趙國處在四戰之地,不改革就面臨亡國危險。我王上學習北地戎族,穿他們的短裝,騎馬射箭,訓練騎兵,目的是要統一天下。」
這位將軍率領的騎兵見池水裡士兵上岸,便拉著馬去飲水。魯謀士兵從馬車上拿下另外一個條凳,魯謀請將軍坐下。那將軍把攜帶在馬上的酒拿來和魯謀共飲。
「中原文化如此高雅,趙王怎能去學戎人?難道國內大臣無人反對。」
將軍喝了一口酒,把裝酒的牛皮壺遞給魯謀道:「趙王為了改革,花費了不少心思啊!」
趙國這位將軍所說的王上,是趙國第七代國君,趙武靈王。他繼位時年僅十六歲,便有雄心壯志和仁德之心。親自去慰問父親趙肅侯和祖父趙成侯時期的老臣,對於年過八旬的臣子,每個月,武靈王都要親自給他們送去衣服和食物。
為了防止中山國的入侵,他下令在趙國邊界線上築城,派去重兵把守。當燕、韓、魏三國相互稱王時,國內老臣肥義也勸趙雍稱王,他說:「無其實,敢處其名乎!」
下令國中稱呼他為君上,不要稱呼他為王上。只是後來他在趙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們習慣稱呼為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二十五歲那年,魏國派使臣來訪,說:「秦國虎狼騎兵不斷衝破函谷關,進攻東方六國,魏王派臣來告知王上……」
「請稱呼寡人為君上。」趙雍不等使臣說完,便插話道。
使臣遲疑了一下,說:「魏王派臣告知王…..不對,告知君上。只要趙魏聯合,就能阻止秦軍東進,魏國一旦敗於秦軍之手,下一個目標就是趙國,為了兩國的共同利益,還望王上,哦!君上三思。」
「你們魏國面臨大敵入侵時,就想起了和我趙國聯合。西部安寧時,就不斷派兵侵擾我趙國。秦國大軍東來,魏國在前面還可以抵擋一陣子,等到危在旦夕時,寡人自會出兵相救。」
趙君說完便和群臣飲酒,請魏國使臣觀樂舞。舞女窈窕的身姿在使臣面前晃蕩不停,絲毫勾不起使臣的雅興。使臣無心飲酒,亦無心看舞蹈,焦急得如熱鍋上螞蟻。此次出訪,魏王下了死令,若說不動趙王出兵,就得提人頭來見。
老臣肥義湊近趙君耳邊說:「君上,以臣之見,聯合魏國抗秦是上策。」
趙君似乎沒有聽到,繼續開懷暢飲看歌舞。
肥義說:「趙魏雖然糾葛不斷,但兩國都是小的衝突。昔日趙魏聯合滅掉智氏,如今只是邊界衝突,無傷大雅。而秦國,無論對於魏國還是趙國來說,都是大敵。在大敵壓境時,還望君上以大局為重,也是為了趙國長治久安著想。」
這一番話說動了趙君,答應出兵兩萬,同魏國共同對抗秦國。
魏國又聯合韓國三萬軍,共八萬軍隊,對抗秦國。魏王以為,與其讓秦國出關攻打魏國,不如先下手為強,派軍出境作戰,把秦國軍隊直接消滅在函谷關以西。便派大將軍率領八萬大軍向函谷關進發。
探馬回報秦惠文王道:「韓、趙、魏三國軍隊八萬餘人舉著大旗,吹著牛角號,推著糧草車,向函谷關進發。」
「寡人不曾出兵,他們倒先打來了。」
張儀說:「王上不必擔憂,以臣看,三晉軍向西進攻是自投羅網。」
聽了張儀的話,秦惠王信心十足。說道:「有愛卿出謀劃策,三晉就算來二十萬軍也不怕。」
「請我王大開函谷關門,派精兵迂迴包圍三晉軍。截斷他們的糧草,等敵軍進入關內,封鎖關口,敵軍士卒飢餓無力時,再殺出,可一舉殲滅。」
「好!果然是個好主意。」秦惠王一拍案台站起稱讚道。
三晉八萬軍隊走在糧草前面,到達函谷關時,關門開著,大家正在遲疑觀望時,關內衝出一萬餘士兵,和韓、趙、魏大軍相遇。結果秦軍失敗,退入關內。將軍下令軍隊入關,副將道:「將軍不可,小心內有伏兵。」
話猶未了,關內衝出兩萬大軍,在函谷關外擺開陣勢,兩軍交戰。秦軍佯敗撤退,三晉軍隊消除了疑慮,衝進函谷關。這時秦國派出去的五千精兵繞道截斷了敵軍的糧草,三晉軍全部入關后,關門封鎖。不敢前進,又無法後退。斷糧五天後,八萬軍隊面黃肌瘦,無力作戰,渾身酥軟。
秦軍乘夜發動進攻,一舉殲滅韓、趙、魏三國聯軍。將軍見大勢已去,自殺身死。消息傳回,魏王大發雷霆,把手中的爵杯摔到地上,一腳踢翻面前楠木靠背椅。
趙君得知趙國兩萬戰士全部犧牲,責怪這個愚蠢的魏王,不懂兵法,竟敢派軍隊深入敵人腹地,豈不是白白送死。與爾等鼠輩為謀,真是奇恥大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