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獻佳言保濠州以少勝多 回家鄉
第七章獻佳言保濠州以少勝多回家鄉招義兵升為鎮撫(5頁)
右丞相托克托收復徐州后,得到皇上嘉獎。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十二月,元順帝晉陞賈魯為中書省左丞相(正一品),並命他率領十萬大軍圍攻濠州。
軍情緊急,大敵當前,無形中緩和了郭子興和孫德崖的尖銳矛盾。
郭子興忍辱負重,建議彭大出面主持召開七帥軍事聯席會議。議題很簡單,就是商議濠州布防。彭帥提出不改變原有布防,只是他的部隊和郭子興的部隊聯防城南。趙均用自然樂意,接著提出自己的部隊一部分和孫德崖聯防城東,一部分防守城北。
攻打濠州,城南、城東首當其衝,增強其防守兵力,其他三個元帥不好說什麼,都同意。
郭子興為了大局,表態說:「若元寇單攻城西,三位元帥吃緊,請速告知,我必援爾。」
孫德崖認為郭子興是裝腔作勢,「哼」了一聲,抱拳說:「俞帥、魯帥、潘帥,吃緊了跟我講,不才鼎力援助。」
會後,郭彭雙方又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除了元帥,有雙方的總兵、總管及鎮撫,還有軍需長郭天爵。身為千夫長的朱元璋作為特邀人員出席。
彭早住首先介紹了徐州防禦失敗的各種原因,郭子興接著提出先躲避後防御的策略,並拿出一份防彈棚草圖。他原想在七帥聯席會議拿出來,說明先避后御的策略,見孫德崖那個態度就改變了主意。
自從聽說拋石炮之事,朱元璋一直在琢磨怎樣防範,最後想到了簡單實用、易建的原木防彈棚。於是向郭子興提出來,最後還說:防彈棚可以作為守城部隊的臨時營房,休息、睡覺。郭子興聽了很高興,親自設計、繪圖。
彭帥聽完郭帥的講解,大喜過望,高興地拍了一下桌子,說:「妙也!這回不必懼那鳥炮。」
防彈棚的結構為十二柱三梁四檁。柱、梁、檁的直徑均為4.6寸(約14.6厘米)左右。
柱為左中右三行,每行四柱,共十二柱。門柱高6.3尺(約2米),靠牆柱高10尺(約3.2米)。
四柱頂有一根斜梁,長8尺(約2.5米),共三梁。
檁是樑上的橫木,長15尺(約4.75米),每根檁對準橫向三根柱子固定在斜樑上,共四檁。
四檁上鋪椽為頂。原木椽縱向緊密排列,固定在四檁上,直徑4.2寸(約13.3厘米)左右。椽的上端頂住城牆,下端超過門梁,形成斜坡頂。
棚子四邊各有一條直徑4.6寸左右的地梁,固定在地面和柱子上。三根門柱端斜梁下有一根橫樑,即門梁,固定在門柱上。直徑4寸左右。
三行柱子的中間和上部還有兩根原木橫杆連接固定,直徑3寸左右。中間一行柱子也有一條地梁,直徑4寸左右。
防彈棚長15尺(約4.75米),進深(內寬)6.3尺(約2米),縱向設置四條6.3尺長凳。中間兩條長凳2尺寬(約0.63米),每條可以背靠背坐兩排人(10個)。兩邊靠著柱子的長凳1尺寬(約0.32米),每條坐5人。每間棚子可坐30人。
四條長凳之間有三條通道,中間(有柱子)的3.2尺寬(約1米),兩邊的2.2尺寬(約0.7米)。
在會上,朱元璋詳細分析了敵情和濠州城牆的狀況,提出精兵批次防禦的策略。
他說:我們的南牆有1000多米,元寇的雲梯最多100架,全部均勻排列靠上南牆,雲梯兩處垛口的距離約有2.6丈。中間有5個垛口無梯無兵。我們的弓箭手可以利用這些垛口射殺元兵。
牆垛離地4尺,士兵用長矛刺殺到達垛口的元兵,城下看不見。每個雲梯垛口安排兩個步兵防守、同時刺殺,元兵用刀阻擋,顧此失彼。可以說是兩夫當關,萬夫莫開。此外,我發覺長矛於垛口防禦有所不當,可以改短點,有5尺長即可。太長不靈活。還有矛桿,最好改成鐵的,刀砍不斷。
雲梯垛口的防禦,安排4個長矛兵即可。兩人一組,輪流防守、休息,勞逸結合。如此,對付100架雲梯只需安排400個長矛兵、400個弓箭手上城。另外安排100個長矛兵隱蔽在樓梯,隨時替補傷亡者。再安排一批或兩批同樣數量的部隊,在城下待命,按一個時辰依次輪換。
還有,須安排30個大刀兵在城樓里待命,作為機動部隊。如果垛口被攻破,元兵上了城,總管或鎮撫及時命令他們支援。最好3人一組,成排阻擋、反擊。依次跟進,前赴後繼,封住下城通道。
因為城頭寬10尺,扣掉兩邊女兒牆的寬度,城頭只有8尺寬。我們上千人馬布滿城頭的話,元兵亂放箭,我們就會吃虧。
這番話,郭天敘、湯和及他們的總管深有體會。第一次2000人上城防禦徹裡布花,元軍的長弓亂箭就讓他們吃了大虧。
朱元璋最後總結說:因此我建議,城防部曲(軍隊編製)以400短矛兵、400弓箭兵、30個大刀兵組成。可以組建幾批。前面兩三批是主力軍,後面一兩批為預備隊,全部由精兵組成。弓箭手數量不夠,從步兵中挑選,抓緊訓練。
郭帥贊同朱元璋的建議,首先命令湯和通知工事隊建造防彈棚,接著命令郭天爵抓緊打造800支鐵杆短矛和製作800套弓箭。然後命令郭天敘、張天佑分別再組織一支弓箭隊,按照400人編製。
會後,湯和的工事部隊分為兩批,在南門左右上城階梯後面,沿著城牆開始搭建防彈棚,各建28間,可以裝下兩批守城部隊1600多人。每間棚子間隔2米,以便防火。棚子原木都是清一色的馬尾松木。是從濠州城外東南不遠的山丘上砍伐而來,透出一股松樹的香味。
兩邊靠近城門的第一間棚子給總兵及總管使用。靠左右柱各安置了一張床,床頭各擺一張小方桌、一把圈椅。
由於防彈棚只有2米寬,處於約8米高的牆下,基本上是在死角。不過,城頭內緣的女兒牆沒有牆垛,而且只有1.5尺(約0.48米)高,落在城頭幾十斤的石彈萬一再彈落下來,防彈棚可以保險。
朱元璋陪著湯和檢查完工後的防彈棚時,向湯和建議說:在棚子對面5米遠的民房前打上木地樁,在地樁正面固定兩根松木杆,用來擋住滾落的石彈。既可保護民房,以後守城還可使用。
後來落在城頭的石彈當時就被利用,義軍用來拋砸元兵和雲梯。
聽完朱元璋的城防建議,彭帥認為很合理、很適用。決定自己的部隊也照此安排。並且主動提出:這次防禦,首先由他的部隊負責。他要一雪徐州敗逃之恥。彭帥兵多,因此從8000人中選出2490個精兵,分成三批。兩批輪流作戰,一排作為預備隊。
托克托圍攻徐州的勝利為賈魯提供了樣板。左丞相效仿右丞相,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攻城的前一天,賈魯把脫脫的100門回回炮一起拉入了濠州南面陣地。他看見城門前有土堆,叫人前往查看,方知挖有三丈長的壕溝。於是,吩咐避開壕溝布炮。以壕溝左右端第一個垛口為起點,安置左右戰線第一門拋石炮,接著每隔四個垛口安置一炮,每炮中心線都對準一個垛口,間隔五個牆垛。左右兩線各布置50門炮,每條戰線長約330米。
拋石炮離城牆約90米,每門炮有10個步兵護衛。天黑后,他們在炮前燒起篝火守夜。炮陣後方不遠是圍城的營寨。
攻城當天清晨,元軍的100部雲梯推到炮陣前方約30米,每部雲梯後面站立一行50個握刀步兵,共5000人。雲梯之間(約6.6米)站立四行各10名短弓手。
這些前鋒部隊都是探馬赤軍。探馬赤軍主要由蒙古鐵騎征服的中亞各國、各部族壯丁組成,也有少量北方漢人,沒有一個蒙古人。這支部隊也善於騎射,敢沖敢拼,通常作為先鋒使用。賈魯的黃軍沒有作戰經驗,又怕死,他不敢用作前鋒。
統帥賈魯頭戴紫色翹角襆頭,前面正中鑲一塊羊脂白玉;身穿一件盤領渾金花①大袍,腰系玉銙②革帶;腳蹬一雙烏皮靴。他跨著一匹純毛白馬,馬鞍鑲金嵌玉。
賈魯的位置正對南門。他的右側是副帥蒙古人月哥察兒,騎著一匹黑馬。再右邊是蒙古軍的正副將領,騎著棕褐色馬。賈魯左側是傳令官,再左邊是探馬赤軍的正副將領,都騎著棕褐色馬。
他們的後面有幾個騎馬的傳令兵,手拿特殊含義的三角形令旗。藍邊白旗是放炮旗,藍邊黑旗是放箭旗,黃邊藍旗是進攻旗。藍邊紅旗是騎兵衝鋒旗,藍邊黃旗是步兵衝鋒旗。
在左右炮陣前面約5米遠,各有一排號兵,一共20人。
在這些列陣元軍眼中的濠州城,城樓前正中女兒牆綁插一面紅色帥旗,兩面綉著金色的「彭」字。兩邊每隔19個牆垛綁插一面紅色軍旗,這是虛張聲勢,迷惑元軍。有3個哨兵躲在城樓前的牆垛觀察。
元軍部署完畢,賈魯下令「連放八炮!」兩個傳令兵舉起藍邊白旗從中走到炮陣前面,分手向兩頭奔跑,邊跑邊喊:「連放八炮!」
800顆石彈的絕大部分「咚咚咚」地落到城頭,把雲梯正對的一部分牆垛砸破了,垛口擴大了。幸虧無人。一些紅旗東倒西歪。這時,彭帥的1600個精兵還坐在防彈棚休息待命。左邊第一防彈棚中,彭帥帶著一個總兵將軍親自坐鎮。一個總管和一個鎮撫恭立一旁。右邊第一防彈棚里,一個總兵坐鎮,一個總管也坐在椅子上。一個鎮撫恭立一旁。
炮彈發射八次后,賈魯看見一些牆垛已經砸爛,城頭不見人影,就下令「進攻!」一個傳令兵舉起黃邊藍旗策馬從中走出10米遠,轉身面對兩邊的號兵,喊道:「吹號進攻!」
20個號手舉起牛角號,同時「嗚——」地吹了起來。聲音渾厚、悠長,傳遍戰場。
隨著號聲,100部雲梯被推著慢慢向前運動,由3排15人組成的兩組短弓兵緊隨其後的左右,準備就位掩護攻城的步兵。
由50人組成的100個蛇形攻城縱隊跟在雲梯後面慢慢前進。
城頭的一個哨兵迅速跑到城樓背後,舉起一面三角小黃旗向進城大道15米處的地面通信兵揮舞,地面通信兵接著也舉起一面三角小黃旗向城門洞口前的兩個通信兵揮舞。他們看見黃旗后立刻分頭跑到第一防彈棚報告。
總管馬上命令鎮撫帶隊上城進入陣地。已分為兩隊的第一批步兵、弓箭手分別從兩邊棚子出來,自動列隊兩行衝上城頭,進入防禦位置。
當雲梯還未靠上垛口,元軍的短弓兵已在離城牆約20米處就位。已經到位的400名紅軍弓箭手先發制人,紛紛瞄準放箭。元軍的短弓兵立刻倒下200多人。
一場激戰下來,元軍的短弓兵死傷1000多人,步兵也死傷1000多人,沒有一個兵踏上城頭。朱元璋的策略和戰術發揮了巨大作用。彭帥的紅軍只死傷100餘人。都是中箭造成。
元軍連攻兩天,石彈拋了1400顆,沒有砸到一個人,除了砸爛一些牆垛,只是把城內靠近城牆的一些民房砸爛了。幸虧紅軍早已通知並強制離城牆30米以內的百姓撤離,沒有人員傷亡。三番五次的攻城,賈魯的兵竟無一人踏上城頭。
賈魯感到很奇怪:回回炮好像沒有起到作用?這個彭早住的軍隊在徐州不堪一擊,逃到濠州怎麼變得這麼厲害?
賈魯不想重蹈覆轍,決定改變方向。當天晚上,命令把拋石炮悄悄拉到城東陣地就位。趙均用和孫德崖採取同時聯防的方式,防線一分為二,一人一半。清晨聽到報告,城東出現拋石炮,趙均用急忙上城觀察。隨後把自己的守城部隊撤下了城。接著趕到孫府,提醒孫德崖把城上的部隊先撤下來,等拋石炮停止發射后再上去。
孫帥有點疑惑地問道:「那炮真的很厲害?」
「爾是未親眼見哉!那炮打徐州時,石彈鋪天蓋地,把城樓、城頭砸得百孔千瘡。眨眼之間,城上的人就倒下一半。」
「聽聞昨日前日攻南門,也放了炮,老彭的部曲似無甚損傷?」
「那正是因為將人撤下矣!」
孫德崖恍然大悟,這才叫傳令親兵騎快馬去通知撤兵。他由於不了解拋石炮的射程及誤差,沒有說撤兵到何處待命。情急之下,趙均用也沒想到提醒他。
孫德崖的守城部隊以為就是撤到城下避開,由於天冷,先下城的隊伍搶先進入城牆對面的一些民房。這些民房是在徹里不花攻城前徵用的,作為戰時營房。後撤下的隊伍按照常規在城門兩邊的牆根待命。
他們剛剛撤下,元軍的第一批石彈(100顆)從天而降,間隔不到十分鐘,第二批石彈(100顆)又從天而降。有少量越過城牆,砸穿紅軍進入的民房房頂,掉進室內。一些士兵死的死、傷的傷。其餘的人驚慌失措地竄出房屋,跑到對面的牆根。原來在牆根的士兵觀看了這種石彈奇觀,指手畫腳、議論紛紛。有的還譏諷那些搶佔房屋的士兵。
元軍發射完600顆石彈后,開始進攻。城頭的一些牆垛已被砸爛,垛口變寬。在城頭幾個哨兵的大聲呼喊下,孫、趙兩帥的部隊急急忙忙地上城應戰。由於兵多,各有1000人,沒有安排統一的協調指揮者,進入防線時混亂不堪。
100米遠的賈魯觀察到這個情況后,下令「停止前進、放亂箭!」
兩個傳令兵舉起藍邊黑旗,騎馬從中跑到雲梯前面,隨後分手向隊列兩頭邊跑邊喊:「停止前進,放亂箭!」於是,前行了十來米的2000名弓箭手止步放亂箭。
放了片刻,賈魯下令「停止放箭,繼續前進!」
這一片刻,每位弓箭手至少放5箭。因此有一萬多支箭落到千米長的城頭。3.2米寬的城頭平均3.2平方米落下10支箭,相當於現代的地毯式轟炸。
濠州東面城牆有1500多米長,防守南北兩段500米的隊伍還在城頭小跑、沒有就位到牆垛邊,結果很多人被密集的亂箭擊中,死傷400多人。
這場攻防戰在下午結束,元軍死傷1500多人,差點攻上城頭,紅軍死傷800多人。孫德崖、趙均用氣得差點吐血。
元軍的拋石炮雖然砸爛了一些牆垛,加寬了垛口,但是紅軍增加了大量弓箭手,居高臨下頑強奮戰,殺死殺傷大量元兵,賈魯的軍隊始終未能攻上城頭。
這次圍城前,賈魯製作了兩輛撞車,沒想到紅軍在三個城門前都挖了壕溝,築起土牆,撞車無法施展威力。
賈魯從1352年的冬天一直圍城到第二年的春天,久攻不下,焦頭爛額,束手無策。他的部隊也軍心渙散,士氣低落。朝廷官員對賈魯的指責和議論越來越多,致使身心疲憊的他一病不起,不久病死軍中。
托克托忙於應付各地其他起義軍,無法顧及濠州。賈魯一死,托克托就抽調圍城的兵馬投入他的戰役,使濠州自然解圍。此時此刻,彭早住、趙均用確認濠州易守難攻,可以長期駐守,因此心血來潮,決定稱王。彭早住祖籍山東,自稱「魯淮王」,趙均用自稱「永義王」。
浴血奮戰,防守半年多,紅軍減員不少。原本兵馬不多的郭子興還剩下2000多人。這時,朱元璋萌發了組建自己隊伍的想法,提出想下鄉招兵。這個提議正中郭子興的下懷,馬上答應他的請求。
1353年(癸巳歲)農曆六月,朱元璋攜帶一面招兵旗帶著劉英回到家鄉招募義兵。他首先在自家的院子門口高高樹起招兵紅旗,上面是妻子馬秀英繡的四個金色大字——招募義兵。然後竄門宣傳。消息不脛而走,從前的小夥伴紛紛前來應召。
第一個是徐達。徐達比朱元璋小三歲,但是長得同樣牛高馬大,性格剛強堅韌,從小就和朱元璋十分默契。接二連三來應召的是周德興、陳德、耿君用、耿炳文、謝成、張龍、曹震、陳桓、李新、唐勝宗、孫興祖、陸仲亨、丁德興等人。
不久,聽聞紅軍在太平鄉招兵,已在臨近的女山湖鄉聚集一批鄉兵的張赫帶領300餘人前來從軍。帶著鄉兵來投朱元璋的還有18歲的王志。
這次招兵一帆風順,不到十天,招募到700多人。朱元璋把他們帶回濠州后,郭子興非常高興,提升朱元璋為鎮撫,統領、訓練這批新兵。
這時,朱元璋與跟隨郭元帥起義的年輕小將郭興、郭英相交甚好,就徵得父帥同意,把他們要到身邊作為宿衛。
註釋:
①渾金花(或渾金):指全部以金線織成的渾金緞製成的服裝。元延祐元年規定:一品、二品官員公服為渾金花。
②玉銙(kuǎ):銙是古代革帶的裝飾物。玉銙即以玉片為銙。元朝百官公服革帶上均為八塊銙。一品用玉;二品用花犀;三品、四品用黃金;五品及以下用烏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