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關向雲水淹安南軍
第三十章:關向雲水淹安南軍
劉惠恕
旦說眾將各自領命散去后,黃義明在邦主議事廳開始低頭草擬致李小虎、康熙帝以及致師侄劉宏業的信函。黃義明在致李小虎的信函中寫道:
小虎賢弟台鑒:自令叔來亨復明大業未竟,自裁殉國以來,賢弟能不忘祖志,重組后十三家軍,聚義茅麓山九連坪反清復明,令人感佩。然大明氣數已盡,非賢弟獨力可支。吾師李晉王武功天下獨步,終不免磨盤山之敗,此事當為弟悉。現大清已得天下,民心思安,前明遺民,多持合作心態。我已受清帝委託,出南邊平定盧桂生之亂,奪原盧逆所佔江心坡舊地千里。但盧逆不甘束手就擒,乞安南出兵十萬援手,現屯於鎮南關外欲攻打江心坡。吾以兵屯尖高山相拒,但力有不足,急盼弟移師鎮南關外,攻打安南兵,使之不能首尾相顧,共攘中華安定南邊偉業為謝。頒復。黃義民頓首。
黃義明在致劉宏業的信函中寫道:
宏業賢侄:吾自受清帝委託出南邊擒叛逆盧桂生以來,為時兩年,事有小成。已奪取江心坡千里之地,圍盧逆於野人山一隅。但盧逆不甘授首,乞安南以舉國之兵相救。現安南屯兵鎮南關欲攻江心坡。我引兵至尖高山相拒,力有不足。賢侄若能引李小虎一軍出鎮南關擊安南,使之首尾不能相顧,則安南必敗。我會致函清帝,請其解茅麓山之圍,許李小虎軍出鎮南關擊安南以自贖,清帝必允。吾另已致函李小虎告知己意,李小虎當允。你若得清帝敕書,可急赴茅麓山引李小虎軍出鎮南關為頒。師叔義民字。
兩函寫罷,黃義明急令飛鴿傳書李小虎與劉宏業。兩日後均得回函,劉宏業回函所書為:一切遵從師叔分咐。李小虎回函為:
黃義明前輩鈞鑒:大函已見,句句在理。盧逆桂生,實為亡明罪人,明室可亡,其仇當報。吾急欲移師關外,以救前輩之急。但弟掌之師,在茅麓山外被清兵二十萬包圍。弟如困籠中,尚望前輩教我移師之法。李小虎頓首。
黃義明回函:無妨,吾當致函清帝解爾等之圍,並請師侄劉宏業帶義師出關。隨後,黃義明又寫函致康熙皇帝,要求其解除圍困李小虎之師。全函為:
大清皇帝陛下:草民黃義民自受皇上委託出南邊擒叛逆盧桂生,為時兩年,小有成功,已奪江心坡地千里,建大清五倫邦以抗衡逆倫邦,圍盧逆桂生於野人山一隅。但盧逆不甘就擒,乞與國緬甸、安南相救。前敗緬邦傾國之兵,拓地二千里。今安南又舉傾國之兵十萬,屯鎮南關外欲攻江心坡,草民屯兵尖高山相拒。安南兵多,我急出師,當無勝算。如有兵出鎮南關擊安南,使之首尾不能相顧,我軍必勝。若請皇上出兵,則三藩之亂方興未艾,必有難處。為吾皇計,湖北茅麓山九連坪現有李小虎后十三家軍一支,控地百里,其外圍以清兵二十萬,李小虎軍不敢出山,清兵亦無法入山,實為吾皇心腹之患。皇上若肯赦免李小虎反清之罪,許其軍出鎮南關擊安南以自贖,則安南、盧逆可滅,皇上又可移師平三藩之亂,何樂而不為。皇上如以草民意見可取,可發敕令兩道。吾師侄劉宏業與李小虎有舊,皇上敕令一,當許我師侄赴茅麓山帶李軍出山赴鎮南關擊安南,另一道則准赦免李小虎反清之罪,許其出關擊安南人以自贖。另請頒令圍山士兵解圍,並請沿路州郡忽忘供給李軍糧草。草民黃義民上首。
且說康熙皇帝見函后喜出望外。時三藩之亂方興未艾,李軍如燙手山竽,吃不得,丟不下。原因是三藩之亂的頭二年,軍事形勢對於康熙皇帝來說,並不順利。
先是南明亡敗,李定國雲南病歿,在滅南明之戰中出了大力的平西王吳三桂鎮雲南,平南王尚可喜鎮廣東,靖南王耿精忠鎮福建,人稱「三藩」。順治帝死,吳三桂擁兵北上,名義入祭,實則窺大清虛實,又以目疾請除總管雲貴兩省事務,真實用意則是試探清廷對其的態度。康熙帝知其意圖,未許。而此時尚可喜自請撤藩歸老遼東,留其子尚之信鎮守廣東。吳三桂、耿精忠亦相繼請撤藩歸遼東養老以為試探。康熙帝認為「撤亦反,不撤亦反」,下令撤藩。結果當年十一月(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先反於雲南,佯稱擁立「先皇三太子」,興明討清,蓄髮,易衣冠,傳檄遠近,致書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舊將吏,併發函台灣鄭經,邀約響應。又自稱「原鎮守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廣西將軍孫延齡隨叛於廣西,吳三桂舊將羅森、鄭蛟麟、吳之茂叛於四川,耿精忠反於福建,台灣鄭經渡海進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潮州,提督王輔巨又叛於寧羌,擊殺清陝西經略莫洛。此後尚之信又反於廣東,總督、巡撫俱附之。
由於事發突然,三藩一時佔有雲、貴、桂、粵、閩、湘、蜀諸地及贛、浙、陝、甘、鄂部分,與朝廷形成力敵。盧桂生則借新建逆倫邦之財力,為之後援。
而此時清兵以二十萬,圍李小虎「后夔東十三家軍」於茅麓山九連坪,因受劉宏業所布置八卦陣所阻,攻之不得。如若解圍,又怕李小虎軍與三藩亂軍結合,形勢對清廷更加不利。現在黃義明提出讓李小虎軍出鎮南關攻擊安南人,對康熙皇帝來說,正是求之不得,因為他把圍攻李小虎的二十萬軍用以投入攻擊三藩的軍隊,可以立即改變雙方戰場形勢上的力量對比,使戰局朝著有利於清政府方面轉化。
康熙帝於是即刻提筆給黃義明回函道:
黃老前輩:來函收悉,建議甚合朕意。朕即寫敕書二份,一份委託令師侄為征南將軍,赴茅麓山帶李小虎軍出鎮南關征安南;另一份為請令師侄交李小虎,赦免其反清之罪,委託其為伏虎將軍,讓其帶兵出鎮南關擊安南以自贖。另會指令圍茅麓山清軍立即解圍,放開道路讓李小虎軍赴鎮南關,並提供旅途糧水。欽此。
康熙帝寫給劉宏業的敕書為:
神州多難,希英雄為國立功,拯民水火。今有壯士劉宏業,自幼隨師叔黃義明習武,武勇絕倫,特任為征南將軍。望赴茅麓山,率李小虎后夔東十三家軍出鎮南關擊安南人為頒。並請茅麓山圍軍讓出道路,請該軍所過州郡提供糧水為頒。事有成功,當封妻蔭子,並被華夏百姓所懷。欽此。
康熙帝寫給李小虎的敕書內容為:
將軍忠於前朝,舉兵反清復明以盡人臣之節,朕不為怪,亦不再追究反清舊事。但常言道天意難違,識時務者為俊者。今大明氣數已盡,朕主滿漢一體,華夏一統,攤丁入畝,已革除舊明弊政多多,當為將軍所見。亦望將軍能另擇明主。今特任李小虎為伏虎將軍,頒能將兵出鎮南關征越虜,屆時為國立功,當封妻蔭子,並為華夏百姓所懷。欽此。
康熙帝將兩函寫罷,急令飛書傳至餘姚黃家莊劉宏業處,怕飛鴿有誤,又令人以驛報形式十萬加急,送複印件至餘姚黃家莊處。由於劉宏業已先悉內情,見敕書後自是不敢停留,先是飛函告知康熙帝與師叔黃義明即日啟行。稍做收拾后,劉宏業又敦囑妻子方素梅及二使女徐月華、張自珍:國家有命,吾不得不行,我走後你們必須照顧好嬏母與老爺。隨後劉宏業到老爺黃宗羲與嬏母朱雲霞處辭行,攜帶上康熙帝的兩份敕書,策馬出庄,急赴茅麓山九連坪而去。
多日後劉宏業抵達茅麓山九連坪劉小虎山寨,送上康熙帝賜李小虎為「伏虎將軍」的敕書。劉小虎見到敕書後自然高興,但事先已得黃義明的飛鴿傳函,心中也不意外。在招待劉宏業的山宴上,李小虎向山寨眾頭目宣告了清帝的敕命,四寨頭領均無異見。原來自從劉宏業下山之後,李小虎與眾山寨頭領無人敢走出劉宏業所設的八卦陣圈外,因為一旦出陣,外有二十萬清軍包圍,眾頭領心知必死。而八卦陣外的清軍心知山內有八卦陣保護,亦不敢入山,知入山必敗。然而自劉宏業下山、茅麓山九連坪被清軍包圍兩年以來,山上眾頭目如鎖牢獄,都頒望能早日出山,今得康熙帝敕令許其出鎮南關擊越虜以自贖,眾頭目自是心中高興。山寨眾頭目協商的結果是:凡屬山寨老弱,發給銀兩,許其回鄉種地自養;所餘二萬精壯,則跟隨劉宏業、李小虎出關擊虜。倒是在誰擔任這支軍隊最高統帥問題上,李小虎與劉宏業相互謙讓了很久,最後眾頭目還是讓劉宏業來當統帥。理由有三點:一是皇上詔書是由劉宏業帶來;二是劉宏業曾在山寨一年,立有戰功,兼躬下士,深得人心,且其高深武功亦為眾人所見;三是李小虎推託自己不懂陳法。劉宏業在推辭不得的情況下表示:自己只是暫領元帥之職,遇事必與眾將共議、同甘共苦,此外,一旦抗擊越虜成功,自己還得回鄉照顧嫂母與妻小,必當還帥位給李小虎。山寨眾頭領則皆表心服。
且說劉宏業來茅麓山寨的次日,即發放銀兩散去老弱,燒毀山寨,軍隊開拔鎮南關。而圍山清軍早已接到清廷指令,撤走軍隊。山寨軍隊一路所過州郡,均給提供糧草飲水之便。因此不日,劉宏業所帶領的兩萬大軍已抵達鎮南關下,入關城一見,城上的清守軍人人神色緊張,生怕越人攻城;而城外的越軍則連營數十里,軍幟飛揚,軍鼓震天。見到劉宏業帶領兩萬援軍到來后,清軍守將雷震天十分高興,告知守城兵士已數日無好眠了。劉宏業囑以勿憂,告知明日即出關擊賊。
劉宏業明日如何出關擊賊事這裡暫按下。且說黃義明先後接到李小虎、劉宏業與康熙帝的回函后,知道出兵鎮南關擊安南的策略已落實,心中十分寬慰,便立即清點第六軍主將周潁、第七軍主將吳愛梅、八軍主將鄭秋菊所統軍數,準備當日出發,前往支援已赴尖高山的前鋒部隊。而此時第三軍主將關向雲與副將楊曉黎、第一軍代主將宋倩雯與代副將馬力田所統領的前鋒部隊,已在尖高山與安南軍交上了手。其過程如下:
先是第三軍與第一軍將士用時三日,渡過恩梅開江,登上尖高山。發現山路果然險陡,此山最高處為3302米,山顛尚有積雪。上山險徑兩側儘是懸崖,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關向雲與楊曉黎均是將門之後,深黯用兵之法,命人在近山顛處修起第一道關隘,留下了一軍五百兵力駐守,余兵繼續前行。於當自黃分時分,抵達山腰猴橋。此處地勢亦險要,在一道深峽之間,有一座天然石樑跨越兩端,因地勢險要,人跡罕至,是以有猴橋之名。關向雲與楊曉黎又命人於此修起了第二道關隘,留下五百士兵把守。穿越猴橋再下,有一片空曠谷地可以紮寨駐兵,而谷頂則有一道懸澗跨過。由猴橋再下,地勢漸趨平坦。關向雲與眾將協商,決定在此處駐營並設伏。設伏之法是在山上懸澗派兵駐守並堵塞澗流,形成堰塞湖。一旦敵兵於澗下空曠地駐營后,便於夜半將堰塞湖挖出決口,水淹澗下敵軍。關向雲又派出新科武舉榜眼呂鵬程為先鋒將,派出新科武進士王勇為副先鋒,命其明晨一早,將兵五百前往誘敵,許敗不許勝。
且說明晨一早,新科武榜眼呂鵬程率兵五百,沿猴橋下山坦途繼續前行,行約半日,果然遇見安南軍偏將文安、文瀾率領五千兵馬沿上山路徑匆匆趕來。呂鵬程拍馬直前喝道:何方妖兵,竟敢前來偷襲我五倫聖邦?敵將在馬上答道:吾等乃安南大將文安、文瀾是也,奉安南王之命,前來剿滅五倫小邦,來者何不快降!呂鵬程聞言大怒,舉刀便劈。此文安、文瀾原是雙胞胎兄弟二人,心意相通,均擅馬使槍。文安便以長槍去格呂鵬程大刀,文瀾則策馬繞至呂鵬程身後用槍捅呂后腰,呂鵬程撥馬回刀架住文瀾的長搶,前面的文安又用槍刺呂咽部,呂鵬程又回馬讓過。而二文勝在四手,呂則勝在馬快。三將這般呈釘字狀的一來一往戰了二十餘回合不分勝負。呂鵬程見不能速勝,回馬便跑。文氏兄弟倆緊追不捨,呂鵬程回頭看得真切,自腰間布兜中悄悄取出一塊石頭回頭便打,石頭正中跑在前面的文安前額,文安應聲倒地,呂鵬程回馬一刀結果了文安性命。從後面追上的文瀾見其兄已死,大怒,持槍猛刺,欲為其兄報仇,無奈他單打獨鬥卻不是呂鵬程的對手,雙方戰了十餘回合,文瀾回馬便跑。呂鵬程邊追趕,邊自布兜中淘出一石塊向前拋去,石塊正中文瀾後腦,頓時腦漿迸裂,文瀾從馬上跌落而亡。原來這呂鵬程應五倫邦武舉前,原是山間獵戶出身,自幼隨其父上山打獵,練就了一手拋石絕技,百發百中,每當上陣殺敵,便背上一袋鵝卵石塊,充作暗器。
卻說這呂鵬程連殺二將,膽氣頓豪,暗道:如此草包的敵寇,主將膽子也太小了,誘什麼敵!看我衝上前去擒了敵方元帥回來報功。隨即便策動自己的兵馬追上前去。而敵兵見兩將已死,回馬便逃。而呂鵬程追擊不到一里,又碰見一敵將率領五千兵馬沖將上來,救下逃兵后使與呂鵬程戰作一團。原來這位來將才是安南的先鋒將,姓阮,名勝靈,身材高大,紅臉膛,左手持盾,右手持短刀,有萬夫不當之勇,號稱安南第一勇將。呂鵬程與之相鬥,戰了二十餘回合,占不得一絲便易,連劈二三十刀,都被阮勝靈用盾牌擋住。而這阮勝靈則不時用右手所持短刀對呂鵬程橫劈豎刺,搞得呂鵬程手忙腳亂。呂鵬程眼見不敵,回馬便走,阮勝靈則緊追不捨。呂鵬程又故計重施,從布兜中取出石塊,對阮勝靈回身便打,不意連拋了十幾塊石頭,塊塊都被阮勝靈用盾牌檔住。原來這阮勝靈早已從敗兵口中得知文安、文瀾兄弟的死因,對呂鵬程的飛石絕技,早有防範。而呂鵬程與人作戰靠飛石取勝,卻全靠得是對手不備。而對手已有備,呂鵬程拋石擊人自然不能得逞。且說呂鵬程拋石不著,正在著急之時,敵先鋒將卻趁呂鵬程俯身取石之際,自馬兜中取出一把牽著長繩的流星錘朝呂鵬程後腦拋去。呂鵬程平素只知自己會用暗器傷人,卻完全沒有想到對手也會放暗器傷人,因此毫無防備,頓時中錘落馬而亡。而副先鋒王勇見主將陣亡,情知大勢不妙,取出連弩朝阮勝靈猛射,又乘阮躲閃之機,搶了主將屍身便跑,阮勝靈則策軍猛追。
這一陣呂鵬程所率領的前鋒隊大敗,五百人中逃回去的不到二百人,原本讓其誘敵,不意卻成真敗。副先鋒王勇見到主將關向雲后,向其報告敗狀,關向雲聽罷大哭道:首戰便折了武榜眼,見到師傅后卻怎生向交代?副將楊曉黎在旁邊道:吾妻不必傷悲,勝敗乃兵家常事。呂榜眼輕敵身亡,卻並不影響我們先定下的誘敵之計。言迄,敵人追兵已近。五倫邦這邊由第一軍代主將宋倩雯披卦列陣出戰,關向雲、楊曉黎則在旁邊掠陣。
卻說阮勝靈追兵已近,見五倫邦這也已列陣應戰。阮勝靈夾新勝之勇,策馬沖陣,宋倩雯手持雙劍應戰。宋倩雯劍走輕靈,令人眼瞭亂。阮勝靈則左手持盾,右手持刀,上下翻飛,護得周身一點縫隙全無。雙方戰了三十回合不分勝敗,眾人齊聲喝彩,但宋倩雯卻漸感吃力。原來宋倩雯的武功並非黃義明親授,而是由其師姐趙鳳英代授,其劍法雖然精妙,但武功內力卻不能與她的八位師姐相比,因此久戰必然力怯。
而一軍代副將馬力田怕宋倩雯久戰有失,接替代宋倩雯出戰。馬力田手持一柄開山巨斧,打仗並無太多招數,僅憑天生神力,朝阮勝靈的盾牌上猛劈。阮勝靈見馬力田巨斧劈來,舉盾便擋。然而阮勝靈的坐騎卻擔擋不住兩將的神力相交,馬力田每劈一斧,阮勝靈的坐騎便朝後退一步,馬力田連劈二三十斧,阮勝靈的座騎朝後退了二三十步。越軍元帥鄭根怕阮勝靈久戰有失,鳴金收兵。卻說阮勝靈武功原較馬力田勝出多多,馬力田的武功較宋倩雯亦差了一截,但何以在場面上,馬力田在場面上佔了優勢?原來原因有二點:一是阮勝靈一日已四戰,已到了人乏馬困的時刻,此消彼長,馬力田在場面上自然佔了優勢。原因之二則是馬戰時,兵器上亦有相生相剋之說。阮勝靈使用的是盾牌短刀,在上午對付呂鵬程與王勇的飛石、連弩時,自然是遊刃有餘。但是以短兵對付馬力田的長兵開山巨斧,阮勝靈自然要吃虧。當阮勝靈聽到鳴金收兵的聲音,心有不甘,惡狠狠地對馬力田說道:你們明日膽敢再戰,我定殺得你們片甲不留!而五倫邦主將關白雲代為回答道:我們明日就在這裡等著你們再戰,看倒底是哪方片甲不留!言畢,兩軍各自撤退五里安營紮寨。
而到了半夜三更時分,按原先的設計,關向雲,宋倩雯、馬力田悄悄率大軍出營後撤十里,楊曉黎則獨自帶領一支輕兵悄悄攀上山顛,將堰塞湖朝山下安南軍駐營處挖開決口,頓時一股鋪天蓋地的潮水自山頭涌下。而安南軍營中的值夜士兵突然發現一道亮光自頭頂而下,凝目一看,原來是鋪天蓋地的潮水已湧入營中,連忙敲打鑼聲叫眾人快跑。但是安南軍士打了一天的仗,已是人泛馬困,睡得正沉,哪裡醒得過來,大多被淹死,僅有駐紮在後營的安南軍元帥安伯謙率領三五百殘兵打開后營門逃脫。
楊曉黎見水淹敵兵之計已得手,連忙叫士兵重新疏導澗道,堵住堰塞湖缺口,並敲打鑼聲,通知先前已撤離軍營的關向雲等大隊兵馬追擊,自己也率兵下山追擊。時至天亮,安南軍元帥所帶領的三五百殘兵又折了一陣,逃到山下大營的僅餘一百餘人。
此戰安南軍共折了近五千先鋒精銳軍。當然好的是山下連營中尚駐有九萬五千兵馬,仍可一戰。安南元帥急令山下軍士守住兵營,有五倫邦追兵襲營,切勿出擊,僅用箭射住陣角即可。楊曉黎率領士兵追擊至山下后,卻並不出擊,而是急令士兵沿山腳築起關隘,等待後面的大隊人馬來援。如此一連數天,兩軍並無戰事。原因是安南兵新敗,折損先鋒,軍無鬥志。而五倫邦這邊,關白雲、楊曉黎統領的第三軍與宋倩雯、馬力田統領的第一軍,兩軍人馬相合,總數才數千人,亦不敢主動出擊,只能據險守衛關隘。
2021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