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危機(八)
馬文升言道:「天下之安危系武備之修否。宣德以來,武備漸馳,至正統間有土木之敗。近來天下無事,京軍疲睏,戰馬消耗,兵器不精,操練無法。韃靼諸部雖進貢如常,但如今又大舉入寇之謀?乞嚴修武備,以防不測。今後興造諸司不得撥團營軍,三大營做工者宜速完工,不許遷延私役。不許侵奪官軍草場、馬料。清查庫存兵器,不足者兵仗器製成樣式,大力製備火器車架,令諸司照樣製作。弓馬絕倫或有出眾奇才可為將官者,不分行任士卒或草野之人俱聽舉用。如此則兵勇將良,武備修舉,雖有外侮亦不足慮。」
朱佑樘認為所言切中時弊,悉令施行。禁勢家侵奪民利。
丘濬道:「陛下詔舉賢才,定舉將才之制,令天下都司每年選一人,送京師都督府甄別錄用。自天順未立武舉法,材勇多由科目進,后雖特詔舉用將才,少有應詔之人。」
馬文升介面道:「請廣選舉,下官同意,令府部台省諸人別其才所堪用者奏問,會官考校,如武舉之制。」朱佑樘開口道:「朕同意詔舉賢才。」
謝遷道:「陛下英明,請敕天下郡縣,訪有山林之士,才堪將帥,以禮聘遣,或據總兵營,或命專大鎮,待有成效,掌及舉主。不過做這些事還需時日,當前韃靼又來,難道就讓平安伯去對付不成?」
馬文升道:「可讓總兵官都督劉寧對付入寇涼州之敵,左參將楊玉兵至巡鎮,副將陶楨兵至龍口,如若不敵可退居偏關。」
這就是朝廷商量半天,所出應對方案,馬文升連夜寫信回執章子俊,信中說明了朝廷武備松馳,操練停頓,又分析了這一次小王子及胱羅干之子火篩出兵,只是配合北部亦卜刺因等入河套駐牧。只要守住河灣即可,給朝廷一個喘息的機會。也就是說朝廷已經默認了章子俊招募私兵,組織鄉勇抵抗韃靼侵犯家園的舉動。按常理朱佑樘應該臨時給一個官職,哪怕是一個總兵也能鼓舞士氣,可是什麼也沒有,這是一種不信任的提防,也是朝廷真的沒銀沒兵了嗎?還是一種推卸的方式,故意把這場邊境危機讓章子俊去背,反正平安府就在那裡,受到威脅最大。
在原本的歷史中,榆林地區就是邊關了,經常被韃靼攻破邊牆,深入延綏地區大肆搶掠一番后,再退居塞外。目前的平安鎮也逃脫不掉被搶掠的風險。從正統起就在懷遠、榆林、神木一線修築了邊牆土堡,沿途堡壘縱深達到三百里,從谷府起,主要囤兵堡壘有鎮羌堡、永興堡、過屈野河神木一線就是大柏油堡、柏林堡、高家堡,過禿尾河後有建安堡、雙山堡、常樂堡。榆林堡紅山內有保寧堡、歸德堡、魚河堡、響水堡、波羅營,到達懷遠的橫山後,威武堡、清平堡......。
而目前這些軍堡雖然還在,卻是成為了一個個地名,有些成為了採礦採油區,沿途原本的邊牆、馳道邊上也多了一條鐵路線,貫穿了整個榆林府。
可不知,經過多年的布局,章子俊暗中操練了幾萬人馬的「預備役」部隊,戰時為兵,平時為民,早就把朝廷駐守榆林的營隊,重新整改了。章子俊所要的就是朝廷不來插手榆林邊軍事務即可,現在有兵部尚書馬文升的書信,皇上、內閣雖然沒有下詔都默認了章子俊要跟韃靼打一仗,對朝廷來說也不是一件壞事。在朝堂眾臣來說,知道平安伯在延綏家財萬貫,富可敵國,是該為大明出點血了。看,這就是人性啊,看著你富得流油,就想要分一點出來,哪怕是捐也得捐出來,看著你不光有銀還有權,就想著什麼時候倒霉。
草原上,遠望著起伏的草坡,滿眼都是五顏六色的花朵,走近時卻是一片翠綠。此地要不是正在發生一場戰鬥的話,這就是天堂啊。鷹群在天空迴旋著,時不時發出一聲長鳴,鷹群之下的草叢中,橫七豎八躺著幾十具韃靼人的屍體,身著蒙古服裝,屍體已然血肉模糊,好多具已被群鷹啄食得十分狼藉,令人摻不忍睹。
韃靼三匹快馬上的幾人正引頸遠眺著面前這一片小樹林,從昨天傍晚開始進攻,已是十多次,都被打退了下來,死傷慘重,連對方的人影也沒摸到,這讓韃靼這隊游騎慢慢地惶恐起來。每當攻擊到那條溪流時,就成了火槍的活靶子,哪怕越過了溪流,衝上了坡地后,也被無數的弓箭給射了下來。
樹林內阿爾斯楞正單腿跪地,面對著馬車彙報著目前的狀況,說道:「夫人,少奶奶,我等箭矢用盡了,當前只能往樹林深處而退,下官拚死也要斷後阻擋韃靼,為夫人,少奶奶爭取時間......。」
只見香冬從車架棚中轉出,手中握著一把短槍說道:「知道了知道了,夫人說了不用慌張再等等,援兵就要到了。」阿爾斯楞當然也知道,昨天派出去的兩騎前往達圖克兵營報信搬救兵該到達了。
正因為這樣在救兵還沒有看到時,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此時阿爾斯楞也注意到了前方高坡上,韃靼三匹快馬上的斥候似乎發現了什麼狀況,正飛速地往韃靼的營帳而去,不一時就見這支韃靼游騎拔帳而起,把五百多騎分成了三個梯隊,準備最後一次進攻,這一次的進攻明顯做了調整,集中所有的裝備做了劃分,最前面進攻的全部改成步兵衝鋒,每人身穿三層重甲,一手持彎刀,一手拿著圓盾,這是把所有的圓盾及重甲都集中起來了。第二隊也是集中了所有弓箭手,作為掩護第一梯隊進攻的防護。第三隊二百騎左右,每人都是牽著三到四匹馬,負責接應。這是吸起了前幾次進攻不利,作最後一搏,如果消滅了樹林中的這支明軍小隊,那麼自身也就有了防守之地,哪怕有明軍的援軍到來,只要死守這一片樹林,進可攻,退可守。如果這一次進攻不成也沒關係,在援軍還沒有到達前,撤下來退去也不晚,自身又是一人雙馬,明軍追上來,就是自尋死路。在草原上從來是明軍被追著挨打的份。
公上纓吩咐侍衛,把火油彈分給阿爾斯楞及其手下眾人,現在這種火油彈已經改良過了,不再是瓦罐裡面套瓦罐裝火油,而是正兒八經的手雷,這些年來章子俊只是拋出了幾個設想及要求,讓武器工坊去研究及實驗,最後做出了很原始的黑火藥木柄手雷,起爆成功率還很高,起爆還是用點火的方式,因為有了木柄的長度和內部空間,當點燃露出木柄外的導火索后,燃燒到木柄內部時,一般是三至四個呼吸間就引爆手雷內部的黑火藥,這個彈頭是用生鐵翻砂澆築而成,外部預留破碎槽,呈土圓形,內部「高科技」部分是一個能讓孔洞變小的裝置,就是像一個瓶蓋子的東西,因為要把火藥灌裝入內,所以孔洞要大一點,等把火藥灌裝好后,就用有螺紋的螺帽擰上去,這個螺帽中間也有一個小孔,孔的大小正好不讓顆粒火藥漏出來,同時起到引火的作用,整個造型看上去像只電燈泡。
在製作木柄內部裝有一個小指頭大小的定裝紙筒火藥包,充當雷管發火,這樣做也是為了在製作時的安全著想,導火索跟這個發火的小藥包時一體的,只要擰下木柄後部密封的鐵皮蓋子,裡面的導火索就會掉出來,到時只要點燃后扔出去即可。
安裝手柄。木製手柄跟彈頭是兩部分,彈頭留孔部分預先留有一段圓柱外螺口,也就是那個留小孔的「高科技」連結件,只要把木柄擰上去即可,為了增強牢固還加幾個鉚接點,很是牢固。
把一些敲敲打打的工序都做完后,最後就是把充當雷管發火的紙筒火藥包連同的導火索裝進木製手柄內,底部又用一隻像瓶蓋子的鐵皮帽子蓋上即可。
為了增強爆炸威力,這個手榴彈做的有點大,全彈重量有一斤半左右,也就是說900克,因為此時明朝的一斤等於600克,這也是章子俊要求不能超過的數,因為太重太大的話,扔不遠不說,隨帶及其不便。
原本章子俊是讓做成雷管二次引爆,可是這雷管是怎麼發火的章子俊也不明白,沒有對應的材料,起先是用燧石拉爆點火,在實際測試中,可靠性不是很高,后然有工匠做出了現在的這個版本,雖然要用點火的方式,起碼引爆的成功率極大提升,不像目前的燧發火槍,一個百人隊開槍,總有十幾人擊發失敗。
正當分發手雷時,韃靼開始進攻了,果然用盾開路減少了許多的傷亡,三百多米時火槍打在盾上,發出了沉悶聲后,大都沒有穿破盾牌,有些槍彈穿破盾牌后,又因為韃靼身穿重甲沒有擊倒,這讓韃靼很是興奮起來,當越來越多的重甲盾牌手越過溪流后,只要爬上這個碎石緩坡就能到達樹林的邊緣,可是不知道就是這個碎石緩坡成為了最後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