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平淡的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年關也越來越近。於德忠時常出去玩牌,晚上有時候回家很晚,兩口子時不時的拌上兩句嘴。

臘月十八的時候,於德忠帶著於樂去趕了個集,基本上買齊了過年用得東西,還花了十塊錢給於樂買了雙新鞋,湊齊了過年要穿的一身新衣服。

轉眼間到了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上午,張玉英的大哥騎著自行車來到了張玉英家。他帶了二斤肉,幾顆白菜,兩盤土鞭,還給於樂帶了幾掛小紅鞭。

「媽叫我過來,看看你們過年還缺什麼?準備得怎麼樣了。我和你二哥給你拿了點東西,不夠的話家裡還有。」張玉英的大哥說道。

「家裡什麼都不缺,你拿這麼多東西幹什麼。媽怎麼樣?」

「媽身體挺好,今年到我家過年。」

「昂好的,叫媽不用惦記我。樂樂開始退牙了。」

張玉英的大哥待了兩個小時,看了看家裡準備的東西,跟於德忠也囑咐了兩句,缺什麼開口就行,商量了一下正月出門走親戚的時間,午飯都沒吃,張玉英的大哥又匆匆的趕回了家。

小年下午依舊是包餃子,沒有什麼炒菜。張玉英和於樂包餃子的時候,於德忠開始擺起了祭祀的東西。他將灶王爺的年畫貼在了灶台後的牆壁上,年畫前放了幾塊糖。灶台一側的左右兩邊擺上了兩根紅蠟燭,兩根蠟燭中間放了一個罐頭瓶子,裡面裝滿了沙子。下午從南邊小鋪里買的紙墩子拿了出來,分成了幾摞,他拿出一個小木頭棒棒一樣的東西,頭的一端是一個銅錢的樣子,跟印章差不多,但不需要印泥。他把這個銅錢的模子摁在紙墩子上,用另一根木棍敲一下,黃紙上壓下了一個淡淡的銅板的印痕。就這樣一個銅板印接著一個銅板印敲著,印痕布滿了整張黃紙。每一摞在第一頁紙上都敲了一遍,做成了紙錢。

餃子出鍋后,於德忠拿了一個碗,打了三個餃子擺在罐頭瓶子後面,放上筷子。出門燃放了一掛鞭炮。小年放鞭炮的不多,但村子里零星的鞭炮聲也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燃放完鞭炮,於德忠回到灶間,點燃了兩根紅蠟燭,拿起三根香,用蠟燭點燃插到了罐頭瓶子里。灶王爺年畫的最下端是一匹馬,上面坐著灶王爺,於德忠將這一部分剪下,然後在灶台的地上燒起了紙錢,把剪下來的那匹馬也一起燒了。這預示著灶王爺吃了他家的餃子和糖,騎馬上天言好事去了。紙錢燃燒成灰燼后,於德忠拉著於樂跪下來磕了四個響頭,這才算祭拜結束。於宣正在一旁看著兒子的嫻熟動作,沒有言語什麼,兒子現在是這個家的家長了,所有的祭拜都由他來完成。另外,於宣正擔心,以自己的身板,跪不下去,就算跪下去,也得倆人使勁才能攙起來,索性就不添亂了。

神仙吃完飯,就該人吃飯了。張玉英開始往炕上端餃子,於德忠則站在灶王爺的年畫前不停的嘀咕著。灶王爺的年畫上寫著新一年的陰曆月份,對應有二十四節氣,每個陰曆月份還有一句讖語,如「八龍治水、五牛耕田、四人分丙、財神正南」之類的。

「看來明年雨水多,可能會澇呀。」於德忠如同算命神棍一般,從年畫上猜測新一年是否風調雨順,張玉英對此嗤之以鼻,一句話沒接,留他自己在那如同參悟天機一般的算著。

過了小年,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大家正式開始忙活了起來,到年二十九或三十,每天都有要做的事情,如做桃餑餑、棗鼻子、聖蟲、元寶、包子、炸果子、打凍、打掃房子、貼對聯等等。張玉英跟母親學了一手做餑餑的好手藝,空當還要去鄰居家幫忙。每家每戶做的餑餑、包的包子、打的凍都有不同的味道,一百家一百家的味道都不一樣。以前窮,春節走親戚的時候會帶上餑餑、包子之類的自己做的麵食,回來的時候,主家會換上自己做的當回禮,正月最後吃到嘴裡的,算是百家飯、百家味。

正月二十四這一天,張玉英早早起床,開始和面、發麵,於樂幫不上什麼忙,八點多的時候跑出了門,喊前屋小叔叔大磊一起玩。

大磊跟於樂說:「走,咱們拾鞭去。」

因為小年這天有放鞭炮的,大磊帶著於樂開始挨家挨戶的門前搜尋起來,每掛土鞭都有啞炮,他們把沒響的鞭炮一個一個的拾起來,從村子東頭到西頭,南頭到北頭,生怕落了哪一家,少拾一個鞭炮,就少了一份快樂,當然,有時候也會被別的孩子捷足先登。

引信長的鞭炮,他們會拿回來直接燃放了。引信短一點的,可以把引信破開,將引信里的火藥倒出一半再燃放,這樣引信燃燒的時間會比較長。引信特別短的或者沒有引信的,則把整個鞭炮外面的紙一層一層的揭開,倒出火藥呲花。有時候會不小心呲手上,先疼后癢,等新皮長出來,死皮退去,自己就好了。燒焦點皮對他們來說是春節的家常便飯了。這樣拾鞭拆鞭了小十年,於樂練成了高手,一眼就能看出哪個火藥多哪個比較響。

於德忠在院子里劈柴砍樹枝,蒸餑餑需要長時間的燒火,所以樹枝、樹根成了最好的材料。張玉英找來西屋鄰居的嫂子一起揉面。她倆商量好了,互相幫著做餑餑,西屋嫂子家裡有很多親戚住在城裡,過年沒那麼大的鍋蒸這麼多餑餑,要多做點送給城裡的親戚,而張玉英手藝好,正是一個好幫手。

膠東半島喜食麵食,而過年吃的餑餑跟平時吃的饅頭完全不同,做法麻煩,需要下大力氣。整整一大盆面發好了,張玉英和鄰居嫂子一點一點的揪出來,面板上撒上布面,簡單的揉一下,再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夠一個餑餑的麵糰,放在炕上,替著布繼續發酵。第二次發酵好了后,開始將小塊的麵糰使勁揉,揉出所有的空氣,一直要撅著屁股揉到冷麵冒熱氣,再做成饅頭的形狀進行第三次發酵。第三次發酵完,在每個饅頭地下墊上秋收時留的苞米皮上鍋蒸,這樣防止粘鍋。鍋蓋用草質的蓋子,防止水蒸氣滴下把饅頭泡浮囊了。通常開鍋后蒸四十分鐘,停止燒火后再悶上一會。這樣從早到天擦黑,家裡兩口鍋於德忠和於宣正一起燒火,也才只做好了四鍋餑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故園沉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故園沉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