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狄青鱗傳奇 1,兵敗

番外 狄青鱗傳奇 1,兵敗

朔風似刀。

比風更冷的,是人的心境,比刀更寒的,是對敵軍的恐懼。

天朝四路大軍攻西涼,從慶州出發的三萬先頭部隊,敗了,而且是慘敗。與競州軍會兵西涼靈州城下的計劃徹底破滅。

人人悲憤,無人甘心。因為他們本來可以贏。

競州軍數萬人馬先行抵達靈州城下,竟然以攻城器械不足為由,坐失戰機,白白浪費了三四天光陰。等慶州軍隨後趕來,又為指揮權爭論不休,互不配合,以致攻城曠日持久、進展緩慢。待西涼大軍回援,包抄兩軍後路,才慌成一團,各自撤退。

西涼人兵強馬壯,行動迅捷,奔襲、切割、攔截、合圍,毫不留情。天朝兩軍一路潰退,死傷不計其數。慶州軍退至青崗峽一帶,遭到後面追趕的西涼軍輕騎的偷襲,剩餘的兩萬人被打亂打散,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變成一群任人魚肉宰割的散沙。

遠遠的道路上來了一支兵馬,約莫三四十人,人疲馬乏,馬上的騎士盔甲歪斜,身上都帶著傷。那是慶州軍其中一支敗兵。

為首的校尉名喚:哈丹。哈丹本來是陰山北面草原部落的勇士,後來被招募到北莽國屬國渤海軍中。數年前,北莽、天朝舉國大戰,他會同王遜、別勒不台、哈斗乞、特穆爾幾個,千里迢迢,歸順天朝,並且帶來北莽國南征的絕密軍情,為後來天朝反攻立下汗馬功勞。

隨後他加入禁軍,歸屬京師東北大營。再後來,他跟別勒不台幾個兄弟調防到慶州軍。嚴防野心勃勃的西涼人。

回想起兵敗的經過,哈丹心中憤憤不平。他是天生的戰士,弓馬嫻熟,箭術精湛,而且久經戰陣,可從來沒有打過這麼窩囊的仗。

慶州軍撤退的時候,軍容尚算整齊,抵達青崗峽一帶,地勢險惡,極易陷入敵軍埋伏,但領軍大將不重視偵騎的探報,以西涼大軍在後緊逼追殺為由,下令大軍加快進度通過。

前方兵士發現地上有好幾個銀皮包裹的木箱,以為是哪一支商隊遺留的貨物,爭搶打開,木箱內卻飛出數十隻白鴿,白鴿衝天飛起,青崗峽兩邊殺聲四起,西涼的伏兵見到信號,紛紛衝出。

輕騎向兩把尖刀,破入慶州軍中,西涼騎士盔甲耀眼,手握大刀,嗷嗷狂號,好像地獄里冒出來的惡鬼,身下俱是高頭大馬,望之令人心寒膽顫。

當先衝鋒的,乃是西涼漢軍大將、西涼騎兵前鋒、名震西域的血刀張縛!

張縛的血刀,飲盡人血,張縛的心,冰冷無情。

慶州軍幾名將軍很快戰死,兵士們鬥志全無,只顧逃命。其實張縛的輕騎不過五千,後續五萬大軍尚未到達,但以五千破兩萬,殺得慶州軍屍橫遍野。

哈丹及部下仗著馬快,兼之不畏死,險險殺出一條血路,朝環州大營方向退去。慶州軍出征后,後方大營設在北面的環州。

他們逃,敵軍追,哈丹箭無虛發,連連射殺對方十幾人,追兵大駭,不敢靠近,勒馬返回不提。

哈丹悶悶不樂,破口罵道:「娘的,這打的什麼鳥仗?氣死我了。要是秦虎秦大人還在多好。」他在京城呆了幾年,天朝話說得越來越順溜。

一名部下問道:「哈丹,你說的秦大人,是何方神聖啊?」草原人習慣直呼姓名,因此哈丹與部下從不以官職相稱,一幫人兄弟般嘻嘻哈哈打鬧慣了。

哈丹道:「說了你也不懂。想當年,我跟著秦大人,用一萬人馬,大破北莽數萬,

滅掉三千長生軍,幹掉什麼少帥蕭赤里,那才叫痛快!」

部下道:「秦大人不在軍中嗎?」

哈丹嘆道:「大人告別官場,帶著家人,不知在哪裡快活呢。不提也罷。」

部下道:「咱們慶州軍的兵馬總制狄大人,聽說刀法、謀略都不錯,可惜這次進軍靈州,有些人為了搶功,硬是把狄將軍留在後方鎮守,不然咱們怎麼會敗?」

哈丹心想:狄青鱗有些本事,否則當年秦虎臨走前,也不會把王遜、別勒不台幾個拜託給狄青鱗照料。現在別勒不台、哈斗乞做了狄將軍的親兵,而王遜則任行軍司馬。嘿,來來去去,王遜還是在干行軍司馬的勾當。

灰頭土臉回去,肯定挨王遜、別勒不台幾個笑話。娘的,敗了就敗了,敗了也要敗的漂亮。秦大人以前說過:什麼陷於害,什麼什麼反敗為勝的(哈丹記錯了,是: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哎呀,記不得了。

哈丹咬咬牙,奮起雄心,說道:「各位兄弟,敢不敢滅西涼人的威風,掙回一點面子?」

幾十個部下都是和他出生入死的,齊聲道:「哈丹敢,我們就敢。有什麼好主意,你說你說。」

哈丹道:「我們殺個回馬槍。」

部下面面相覷,剛剛戰敗,現在殺回去,會不會太過冒險?

哈丹道:「西涼兵少,我們兵多,只不過打散了。我們掉個頭殺回去,聚攏人馬,能拉上幾個算幾個,人越多,西涼人越不敢放肆。」

眾人想想,覺得有理,紛紛吶喊:「殺回去!」「殺回去!」「他媽的,輸得太窩囊,老子拼了!」

幾十人抖擻精神,回馬掉頭,重返戰場。

沿途果然不時遇見潰兵,有十幾個的,有一兩百的,最多的一夥有五六百人,哈丹一路鼓動兵士們加入,兵士們被他們的膽氣感動,大多數人都自願加入哈丹的隊伍。

不到半天,哈丹聚攏了千餘人馬,隊伍里也有其他校尉,但他們都表示願以哈丹馬首是瞻。

慶州軍在狄青鱗的整治下,本來就軍紀嚴明,戰力不俗。這一戰輸得突然,輸得窩火,人人都有雪恥之心。

哈丹領著千餘人殺到青崗峽附近,正好遇見一隊西涼騎兵正在追殺天朝軍,天朝這邊有三四千人,大部分是步兵,而西涼軍有一千多人,全部屬於騎兵。

騎兵對步兵,又挾著大勝之威,正如狼趕羊群,天朝軍這邊毫無還手之力。哈丹機靈,集中弓箭手在前面攔截,步兵在後面助陣,而他和幾名校尉親率三百騎從西涼騎兵中間切入。

西涼人追得正爽,萬萬料不到,居然有一支敵軍從側面不要命地衝來,隊伍被生生切成兩截,前後不能相顧。前頭的騎兵不斷被亂箭射倒,後面的騎兵則和哈丹他們戰作一團。

潰敗的天朝軍見援兵趕到,奮起鬥志,返身殺回,合擊西涼人。

不一會,西涼騎兵首先抵擋不住,向後撤退,哈丹追了一陣,擔心其他敵軍趕來,見好就收,回歸大隊。

慶州軍聚攏的這支兵馬,人數達到四千多,是所有敗兵中人數最多、陣容最整齊的。

兩日後,萬餘慶州軍敗兵陸陸續續退迴環州大營,狄青鱗在大營坐鎮,他早就對這次出征抱有疑慮,因此手中還留有常武軍、后勇軍以及邊軍約三萬,與敗退回來的先頭部隊合兵一處,共計四萬。

但他要面對的,卻是血刀張縛為前鋒的五千輕騎,以及從靈州方向殺來的五萬西涼軍。

而這五萬人馬,屬於西涼國的精銳之師,西涼王的中央軍。

前文有講:西涼國小,號稱舉國皆兵,達數十萬眾。軍種齊全,有騎兵、步兵、炮兵、水兵、弩兵等。西涼軍分為四大部分,第一是皇帝的親衛軍,人數約八千,由親貴子弟、豪族子弟組成,主要是拱衛皇城及侍從皇帝出巡。第二是中央軍,類似天朝的禁軍,精選各地精兵組成,人數約十五萬,主要負責京城的衛戍以及駐守重要的州鎮,其中尤以靈州軍及擒生軍軍力最強。第三是黑甲重騎,為騎兵主力,人馬皆披厚甲,以鉤索連接,遇戰則先行突陣,陣亂則衝擊之,堪稱騎兵中最精銳的一支,人數不過兩萬,堪稱縱橫西北的無敵之師。第四則是各地的地方軍,設置十幾個監軍司統轄,人數約為三四十萬。地方軍戰力就比較弱了。

狄青鱗在大營中軍帳召見哈丹。

哈丹一身血水汗水入內,別勒不台先是在他胸前重重一拳,叫道:「好啊,哈丹兄弟大難不死,晚上請你痛飲。」

哈丹笑嘻嘻道:「腦袋沒掉,胳膊兩腿都在,不礙事,不礙事。」

王遜站在旁邊,微笑看著。哈斗乞上前緊緊擁抱一下,拍拍哈丹後背。

狄青鱗道:「哈丹不錯,我聽說你膽略過人,敢於收攏人馬,敗中求勝,不愧為軍中赳赳勇士,雖敗猶榮啊。」

哈丹躬身行禮道:「回稟將軍,可我軍還是敗了,哈丹愧對大家。」

狄青鱗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戰略由統帥和將軍制定,怪不到你的頭上,你能帶回來四千人馬,應該記功一次。你別做區區校尉了,以後做我的馬軍副將!」

哈丹行禮稱謝,喜滋滋站在一邊。

王遜道:「將軍,西涼人來者不善,我方新敗,士氣受挫,下一步該當如何部署?」

狄青鱗微笑:「你乃行軍司馬,說說你的看法。」

王遜沉吟道:「我朝四路大軍,競州軍、慶州軍、太原軍出師不利,西涼大舉反攻。目前急需一兩場勝利提振士氣,阻止西涼人的勢頭。」

狄青鱗道:「你說得對,我們需要一場勝利,而且必須是一場大勝,恨恨地打痛他們,讓他們知難而退。」

王遜道:「西涼人有精兵十五萬,我四路大軍尚有二十多萬,太原軍已經退過大河,競州軍逃得飛快,也指望不上了,目前的希望,擺在慶州軍和延州的顏天方將軍身上,顏將軍還有八萬兵馬,未曾出戰。我軍有四萬,加起來只有十二萬。十二萬對十五萬,何況我軍新敗,士氣低落,勝算不高。」

狄青鱗冷冷道:「朝廷這次指揮失當,一再貽誤戰機,想挽回敗局,幾乎不可能了。我也沒有吃掉他西涼十幾萬人的本事。不過打蛇打七寸,我們痛擊對方的主力,讓他們害怕,乖乖退兵。」

王遜道:「將軍胸有成竹,王遜聽將軍吩咐。」

狄青鱗卻道:「你們可知道,對面的前鋒大將是誰?」

王遜故意不答。別勒不台、哈丹、哈斗乞三人搖搖頭。

狄青鱗道:「此人就是威震西涼,人稱:血刀銀甲小旋風的張縛啊。想當年,西涼使團出使京城,我跟張縛有過一場比武,我僥倖贏了。誰想到冤家路窄,今日戰場上再度碰上。嗯,狄某要真真正正和這個張縛較量一次!」

哈丹叫道:「將軍大人豪氣!我哈丹還要再跟西涼人戰一場,看看誰是好漢誰是孬種。」

狄青鱗哈哈一笑,手下兒郎們勇猛求戰,正合他的心意。

何況,他並非輕敵或託大,他的手中,還有幾張底牌。其一,他有五千邊軍,邊軍乃本土人組成,善於騎射,驍勇善戰,熟悉本土山川地形。幾年前,信王和征西大將軍提出應對西涼的策略:以邊民守邊土。天朝給邊民以田地,耕種及收割之時,派兵護衛,以免西涼人趁機擄掠。邊民們心中感激,自然願意為天朝效力。朝廷又可以節省不少兵力,-可謂兩全其美。

邊軍戰力強橫,然而,跟后勇軍相比,仍然遠遠不及。

后勇軍的戰力更恐怖。

因為後勇軍,原本來自於御林軍,天朝最精銳的軍隊,皇帝陛下的親兵。幾年前的京城叛亂夜之後,參與叛亂的御林軍官兵或被充作苦役,或被發配邊疆。天之驕子墮落成賊配軍,人人心中都有怨氣、怒氣、激憤之氣,想洗雪前恥,東山再起、重新做人的大有人在。

狄青鱗收編了其中三四千人,組建后勇軍,用意為:知恥而後勇。

后勇軍在原御林軍官兵的基礎上,擴充到八千人。

這些將士,卧薪嘗膽,刻苦操練,只待再次建功立業的那一日。

那將是后勇軍官兵徹底雪恥的那一日。

他們要證明:御林軍就算改了名字,依然是御林軍,是天朝最強悍的軍隊,是守護帝國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至於常武軍,人數雖多,實力卻一般。

身在延州的顏天方可不一般,統轄八萬精兵強將,身兼河西路、秦鳳路兩路經略使,是西北方面官職最高的大將,也是下一代大將軍的有力人選,可惜,朝廷並沒有任命他為四路大軍的兵馬都部署或總節制。

本次出征的敗因便是根植於此。

狄青鱗想起種種前因,正要和王遜等人商議,一名親兵急步入賬通報:三千聖教軍奉延州顏將軍軍令前來,領兵的幾名將領賬外求見。

狄青鱗頓時大喜過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魔教聖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魔教聖教
上一章下一章

番外 狄青鱗傳奇 1,兵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