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1章第3節:香椿街

第1卷 第1章第3節:香椿街

周末晚上,顧箏在食堂吃完飯正要去圖書館自習,迎面碰上了栗紅。她剛想問那天聽郎濤講座的事兒,栗紅卻劈頭蓋臉地問她:「這期《浪淘沙》上有兩篇評《香椿街》的文章你看了嗎?」

顧箏說:「我前天才拿到刊物,還沒來得及看呢。」

栗紅似乎有點失望:「宋小帆那篇小說你總讀過吧?」

「宋……小帆?」顧箏一臉茫然。

「你連宋小帆也不知道,怎麼好意思說是浪淘沙文學社社員?」栗紅半開玩笑地說,「宋小帆是這幾年中國文壇的一顆新星,《香椿街》是她的新作。兩篇評論文章一篇是《文藝報》轉的,作者是著名評論家雁翎;一篇是我從自然來稿中選出來的,對《香椿街》批評很尖銳,作者是中文系的研究生,文筆很老辣,水平不在葉笑言之下……」栗紅很有興緻地介紹著,「對了,《香椿街》也作為附錄跟評論一起發在這期《浪淘沙》上,你沒讀過《香椿街》正好補補課。」見顧箏不做聲,她又說,「宋小帆就在咱們中文系的作家班,哪天咱倆一起去給她做個專訪,你一定要抽空看看,免得到時候找不到話題……」

再過一個星期就要考試《憲法學》,顧箏滿腦子都是那些法律概念,哪有工夫讀小說?但她見栗紅那副鄭重其事的神情,只好說:「好,我回去就看。」

《浪淘沙》是浪淘沙文學社的社刊,剛創刊時是油印,栗紅當上文學社社長后,親自出任《浪淘沙》主編,花費了不少心血,不僅找他爸爸贊助了一筆錢,將《浪淘沙》改成鉛印,而且在內容和形式上大膽改革,除了發表文學社成員的作品,還接納非文學社成員投稿,使刊物的面貌煥然一新。顧箏那首《海棠樹下》就發表在《浪淘沙》上。

晚自習后回到宿舍,顧箏就從堆在床頭的一大堆書刊中找出《浪淘沙》,在讀那篇評論之前,她先讀了附在評論後面的小說《香椿街》。

顧箏跟中文系學生不一樣,她平時很少讀文學刊物。《香椿街》不到二萬字,她一口氣就讀完了。……

滿街的香椿樹、滿街的香椿味兒……小說中的人物和環境如此眼熟,顧箏彷彿以前在哪兒讀過似的。她產生了一種錯覺:小說中的主人公曾經在她的生活里出現過,但仔細一想,又不大一樣。「熟悉的陌生人」。顧箏腦子裡冒出一個中文系學生討論文學作品時常用的詞語。顧箏經常產生一種奇怪的幻覺:初到某地和見到某個人某件事情,像是曾經發生過或夢見過一樣。她懷疑一個人經歷過的人和事,在特定狀況下能夠再次發生或重現,就像複印機那樣。這樣的想法經常在她腦子裡揮之不去,都有點兒走火入魔了。

顧箏恍惚了片刻,才想到去讀那兩篇評論。第一篇的題目是《知青文學的最新成就——讀宋小帆的短篇小說》,另一篇的題目是《抄襲還是創新?——評宋小帆的小說新作》。兩篇評論一褒一貶,立場截然不同。顧箏不是學中文的,對評論文章談不上什麼鑒賞力,她把兩篇文章匆匆瀏覽了一遍,對第一篇沒什麼印象,第二篇倒是讓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者開宗明義地寫道:「《香椿街》停留在膚淺的道德層面,編造虛假離奇的情節,在細膩委婉的敘述和曲折離奇的故事背後,暴露出作家思想上的貧乏。更嚴重的是,《香椿街》的故事情節幾乎照搬了蘇聯小說《歸來》,作者只不過將故事發生的背景由衛國戰爭時期的蘇聯改成了六七十年代的中國,將複雜的時代生活簡單化、庸俗化,概念化,對人物的心理感情缺少深刻的把握,因而不能代表『知青文學的最新成就』,是一部令人遺憾的失敗之作……」

文章寫得的確很尖銳,也很老道。顧箏看了一眼標題下面作者的署名:「中文系86級研究生:王晟。」

王晟——王cheng……

顧箏想起上次在郎濤講座上遇見的哥哥的那個朋友。一隻眼睛單眼皮,一隻眼睛雙眼皮,那副充滿挑釁的神情……難道是他嗎?

顧箏忽然意識到,她已經兩年沒有回楚州和邳鎮了。她這樣想著,眼前一片迷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致八十年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致八十年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1卷 第1章第3節:香椿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