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癸亥爆發

第012章 癸亥爆發

第012章癸亥爆發

公元一九八三年是農曆癸亥年。這一年是父親一生中最為光輝的時刻。因為這一年,父親發了。怎麼發了么。請聽我慢慢道來。

這一年的春天,父親在我村子東頭的打穀場里蓋起了五間瓦房。這在當時都住茅草房的改革開放初期,著實令村裡的好多人羨慕了好些年。

其實,當時並沒有花多少錢。打建角,就是打地基,共花了五十元錢。起屋共花了一百三十元錢。

蓋屋用的石頭是從北山上一車一車推開的。年青,有的是力氣。

如果蓋起了五間大瓦房全是癸亥爆發的第一件大事,那麼還有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這件事情影響了後來幾乎十年的運程。

從夏天開始,父親就干起了推窯貨的生意。

什麼是推窯貨?!一九八三年,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大部分地區,從一九八零年左右都開始分地了。這兩年,各家各戶開始自己經營自己的幾畝地。各家有各家的打算。種的都是自己的最需要的糧食。

在琅琊郡,首要的糧食是冬小麥,能吃上白面這都全是細糧。

其次是地瓜,地瓜有個好處就是,地瓜秧子可以用來餵豬,地瓜可以有多種吃法,也可以用來切成片,晒成地瓜干。還可以做成粉皮。

再其次就是花生。這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作物。花生的最大用處是可以炸花生油。居家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油是不能少的。花生米也是很重要的,用處多多。

經過兩年的自力更生,各自為政。各家各戶都積攢下了不少糧食。這些糧食都需要容器來承放啊。最開始的容器就是用的窯貨。

中國的科技史有一句話叫,農醫天算陶絲建水。「農」指的是農業,「醫」指的是中醫,「天」指的是天文曆法,「算」指的是算術。「陶」指的是陶瓷,「絲」指的是絲綢,「建」指的是建築,「水」指的是水利。這幾個方面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瑰寶。

這裡的窯貨指的就是陶瓷。陶指的是陶器,瓷指的是瓷器。陶器與瓷器既有區別,也有聯繫。

這裡的所謂的窯貨就是指陶器。本地有一種黏土,用水和好,加上一定數量的黃土,就可以捏成一定的器皿。

這裡用的器皿相對比較粗糙一些,因為這裡都是民間所用。與景德鎮的官窯是沒有辦法相比的。

父親在幾年前就與村裡幾個人聯合開了一個窯廠,自己製作陶瓷器皿,其實主要是陶器。

在癸亥年不是自己製作自己賣,而是推著別人製作好的陶器去賣。

是誰製作的呢?這時候已經建成了幾個大型窯廠,可以成批量的生產大型陶器。

薛庄鎮南邊有個村子叫城陽。城陽就建了一個較大的窯廠。

都有哪些陶器呢?主要是用來盛糧食的大缸,就是大陶缸。這種大陶缸有八十公分高,中間肚子很大,足足有一米的直徑。可以裝幾百斤糧食。

都賣給誰呢?賣給附近村莊的農戶。幾乎每家每戶都需要用來盛糧食啊!

有需要就是機遇,有機遇就有財富。癸亥年大爆發就是這樣來的。

這麼大的大陶缸怎麼運輸呢?這確實是個重要的問題。在當時有沒有拖拉機,肯定有,但當時剛剛分隊,誰能買得起呢?

當是沒有三輪車啊。現在路上跑的到處都是。當時農村裡連電都沒有,點的還是煤油燈呢?三輪車肯定也是買不起的。

當時他們的運輸工具是獨輪車。

獨輪車是中國農民用了幾千年的工具。但是就是這些農民用獨輪車把中華民族推到了今天。獨輪車的作用不可謂不大。

父親就是用獨輪車一次可以推四口大陶缸。每天天不明就起來,推著車子去二十裡外的窯廠裝貨,再用獨輪車推著四個大陶缸去鄉村,走庄串巷。把大陶缸換成糧食和人民幣。糧食有時候是小麥,有時候是水稻。

窯廠就在現在的琅琊郡薛庄鎮西南的城陽。剛開始就在附近村莊賣掉,因為近啊,不用走太遠的路。

這一天正從城陽的窯廠裝上四個大陶缸,除了這些大陶缸,每次還要帶上一些陶甏(音泵),陶罐,陶盆。陶盆是一套的,有大陶盆,二陶盆,三陶盆和小陶盆。可以用來洗臉,洗菜,和面,盛東西。

當然,現在有塑料的,有不鏽鋼的,有各種規格,各種型號,大小不一的,材料不一的各種盆子。現在市場的繁榮相比於改革開放之初,那是遠遠超過了,有過之而無不及。

慢慢地就要走得稍微遠一點。這一天從城陽的窯廠裝上了貨物。當然最基本的是四個大陶缸。每次都要配上一些陶甏,陶罐,陶盆。

從城陽一路向東,就是姚家莊,過了姚家莊就是北湯溝,過了北湯溝就是三永旺。這次的目的地是北湯溝,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北湯溝是糧食生產大村,有需求。第二,北湯溝距離城陽的窯廠不太遠。中間只隔了一個姚家莊。第三,北湯溝離家也很近,直著往東走五里路就是西永旺,與西永旺只有一河之隔就是東永旺了。

在城陽的窯廠裝貨的時候就感到有點渴,從窯廠出來,太陽已經慢慢升起。太陽照在身上,像火一樣烘烤著,人就變得更渴了。

鄉村的羊腸小路曲曲折折,沿著田野蜿蜒前行。都是土路,倒是還好,這時候還沒有下雨。

但是路並不好走,疙疙瘩瘩的,改革改革開放之初,當地政府和老百姓都還沒有來得及修路。後來修的水泥路,那是二十一世紀的事情了。

父親就是在去北湯溝的路上,經過姚家莊的一家代銷店,買上兩包餅乾,要一大碗白開水,這就算是一頓飯了。目的並不是為了吃飯,而是為了喝水。因為當時正是初夏的麥收時節,天氣熱的厲害。

在當時,一包餅乾才花六分錢。

賣到了北湯溝。因為老百姓需要啊,家裡都有這麼多的糧食。這個大陶缸正好是一個非常好的容器。又不貴,家家都能買得起。於是,很快就賣光了。

天熱有一段路,當然還是很渴。這時候就對買大陶缸的老鄉要一大碗白開水。

父親一看上午就賣光了,回家還太早啊。乾脆就再來一趟。

於是,經過姚家莊,回到城陽的窯廠。去窯廠再裝上四個大陶缸。

又經過姚家莊。在姚家莊的代銷店,再要一包餅乾,半斤重的餅乾,根本就吃不了。主要還是為了喝水。

吃完了餅乾,接著趕路。再經過姚家莊來到北湯溝。很快就賣掉了,還有人約下了,馬上再來送。這就是供不應求。再次裝上貨之後,走在去北湯溝的路上。

雖然賣的快,但是價格並不漲,每個大陶缸的進價是六塊八毛錢,一般要賣到八元錢一個。也就是說每個大陶缸就賺一塊兩毛錢。四個缸就賺四塊八毛錢。

第二車的四個大陶缸也很快就賣完了。大陶缸供不應求。還有老鄉需要,眼看天還早著呢。父親想著,就再來一趟吧。

於是推著獨輪車再次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經過姚家莊來到城陽的窯廠,裝上貨,再次經過姚家莊來到北湯溝。

在北湯溝又賣掉了兩個大陶缸。這時候天已經暗淡了下來。太陽漸漸落下山去。收工,今天就賣到這裡。

如果每天推兩趟,那就是八口大陶缸,每個大陶缸賺一塊兩毛錢,八口大陶缸就要賺九塊六毛錢。如果每天推三趟,那一天就可以賺十四塊四毛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琅琊風雲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琅琊風雲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012章 癸亥爆發

%